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76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docx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

  论文关键词:

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编辑

  论文摘要:

学术期刊刊发的作品特别强调学术性、探索性及语言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必须严把审稿关。

目前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日益暴露出弊端,因此学术期刊要完善审稿制度,逐步建立匿名审稿。

从内外部环境和已有的成功经验出发,论证学术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的可行性,重点分析匿名审稿制的功能和效果,认为匿名审稿可确保审稿过程规范维护审稿的公正性,持续提高期刊质量,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制分析。

  学术期刊是以专门学者为作者和读者对象,报道学术研究成果的杂志。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是由学术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主办的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

从刊发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独创性的学术论文、学术研究动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和部分实验果等。

学术期刊刊发的作品特别强调学术性、探索性及语言的专业性。

  审稿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期刊工作中,无论是编辑约稿还是自然来稿,都要进行审读。

通常情况下,各期刊编辑部均有自己的审稿制度,大部分编辑部采用三审制,有的编辑部也兼用会审制。

无论是三审制还是会审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匿名审稿。

在当今学术研究与编辑出版业均呈繁荣趋势的条件下,三审制或会审制已经不能适应学术界的现实要求,并且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匿名审稿制便应运而生。

  所谓匿名审稿制,就是指期刊编辑部对来稿在隐去作者资讯后,委托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并据以择优刊用。

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不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因而有人也称之为双向匿名审稿。

在编辑实践中,还有一些期刊编辑部对责任编辑也实行匿名审稿制。

  一、匿名审稿制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的一些学术类期刊也开始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有的还专门在期刊中就此发表启事,广而告知,以示重视。

但采取专家匿名审稿的学术期刊仍然为数不多,也未能在期刊界普遍达成共识。

  第一,从外部环境看,国外学术期刊大都采用匿名审稿制,因而,学界对刊物的地位或权威性的判断,也相对容易达成共识。

我国港台地区的学术期刊也大都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

不仅如此,很多学术会议的组织机构也均通过严格的匿名审稿制来确定论文是否人选,否则不向作者发出与会邀请函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和倡导,使实行匿名审稿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专家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呼吁在学术期刊界实行匿名审稿制。

在这种呼声背后,可以说,实行匿名审稿制正当其时。

  第二,从内部环境看,一方面,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变革的基础,可资借鉴。

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大多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即使是难以兼及的学科,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予以弥补。

我国目前学术期刊实行的审稿制度,在决定稿件是否刊用之前,一般要找1~2位对该学科发展情况有深入了解的具有该学科高层次理论水平的专家对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查。

有了这些审稿的人才资本和初步机制,实行匿名审稿制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第三,科技期刊已有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据了解,在我国许多科技期刊已实行了匿名审稿制。

这是一种公平竞争,是保证学术质量的有效办法。

相关人员还对匿名审稿的效果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结论是匿名审稿可以提高审稿质量,进而提高刊物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学术期刊实行匿名审稿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需要解决和预防的问题也很多。

期刊界和学术界应共同努力,从各自的具体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

  二、匿名审稿制的功能

  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匿名审稿制的功能首先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

虽然匿名审稿制与传统的三审制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审稿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匿名审稿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三审制的终止。

从这个意义上讲,匿名审稿制的功能在于对三审制的补充、规范以及对编辑审查稿件裁决权进行制约等理念上的更新。

但匿名审稿制又具有与三审制不同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

隐去作者的姓名,使审稿人在不受非学术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对文稿的学术水平、理论创新、总体质量等方面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消除审稿人的后顾之忧。

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匿名审稿制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

  第一,确保审稿过程的规范化,并展示自身独立的价值。

审稿过程规范化与否,与期刊质量的高低有着必然联系。

期刊匿名审稿制的建立,对于提高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平和促进期刊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自身独立的价值,主要基于两点产生:

其一,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其二审稿人为专家,对稿件所涉及的领域有专门研究这样可以完全排除外界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确保审稿过程的规范化、公正性,从而提高作者对审稿过程产生结果的可接受性。

因为作者对审稿结果的可接受程度是衡量审稿制度本身价值的重要参数,审稿过程越是规范、公正,作者的可接受程度就越高。

  第二,维护审稿的公正性。

就一般意义而言,公正性具有价值和程序双重判断标准。

公正性在这里具有两层内涵:

其一是制约作用;其二是排除干扰。

匿名审稿制的制约理念,是遏制学术腐败实际需要的理论归依。

  第三,建立和维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期刊质量上升通道。

建立和维系稳定的稿源渠道和公正的审稿环境,是学术期刊得以保证质量的根本前提。

可以这样说,越是严格奉行匿名审稿制的期刊,越能持续地发表高质量的作品,也越有利于期刊树立学术界的权威地位。

反之,如果受制于关系稿、人情稿的羁绊,其发展只能走恶性循环之路。

  三、匿名审稿制的效果

  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实践证明,匿名审稿制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学术期刊而言,实行匿名审稿制是必要的、可行的,它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匿名审稿制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扼制人情稿、关系稿、面子稿的泛滥,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目前,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仍采用非匿名审稿制,从实践看,这种审稿方式具有不公平性。

要解决以往审稿方式中产生的不公平现象,无疑要加强审稿制度建设。

当然,实行匿名审稿制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其中的全部问题,但是,它的实行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只有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规范,学术期刊才能更加有序地向前发展。

  第二,匿名审稿制有利于建立学术规范,提高刊物质量,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对学术界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有识之士深感焦虑和不安。

因此,强调和树立学术规范成为学术界的当务之急。

多数学者认为,建立学术规范任重道远。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匿名审稿制。

在这一制度下,审读稿件的事宜或由同行专家负责,或由学者化、专家化的编辑负责。

这一制度是保证学术规范得到落实的一个根本途径,它为纠正“学术失范”现象、创建严谨求实的学风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匿名审稿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

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尊重作者的劳动,维护作者的权益。

对于一些有悖编辑职业道德、违反科学准则且在学术领域会造成极坏影响的行为,匿名审稿制在不知来稿作者资讯基础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四,匿名审稿制有利于提高编辑的学术鉴赏水准。

编辑学者化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一般具有学科化、专业化的特色。

作为学术编辑,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专门化的学问。

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编辑的栏目中得心应手,从众多的来稿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高质量的稿件。

匿名审稿制促使编辑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能更加认真地审读稿件,鉴别来稿的优劣,写出审读结论。

这个审读过程其实也是编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其结果必然更加有利于编辑学术鉴赏水准的提高。

  四、匿名审稿制的建制

  权威的学术期刊决不是自封的,也无须某个官方机构封授或任何其他有势力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来确认。

《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和《哈佛法律评论》等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期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就在于匿名审稿制为知识产品的评鉴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参照尺度和度量标准,使得这些期刊经过一段时期的知识累积,就能够对学术发展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并因此为学术共同体所倚重。

在这个意义上,权威学术期刊的认定,是一个依靠匿名审稿制的保障而自发演进的博弈过程,它与出版社、出版地或出版文种并无必然关联。

  反观国内期刊市场,近年来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成百种期刊被某个“权威”机构确定为“核心期刊”,而其中的许多期刊甚至连专业期刊也够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涉及某个专业领域的普及性读物,却也列于“核心期刊”。

由于制度缺乏刚性,加之利益诱惑,一些毫无价值可言的学术产品便通过这些得到官方机构认可的期刊成批地制造出来,为那些文章的制造者们提供因晋升职称、绩效考核而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所必经的孔道。

由于缺乏制度规范,许多文章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引文、注解甚至参考文献,许多期刊也缺乏登载引文、注解的传统。

上述种种弊端,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物质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研究的声誉。

由于不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无视他人的知识产权,使得学术积累和知识增长无从谈起,并且极易造成“学术失范”现象的蔓延。

  因此,在一系列学术建制中,笔者以为,建立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对于提高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准和促进其长远发展,更为根本,也最为关键。

具体而言,实行匿名审稿制的学术期刊,采用学术共同体普遍信服的程序和规范编辑出版。

该制度的两个核心要件是:

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专家评审。

在严格的审稿程序面前,一切以学术质量为标准。

没有既定的权威,这促使那些已经出名的学者继续保持创作的原动力,丝毫不敢懈怠;新锐学人则可依凭其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脱颖而出。

当然,匿名审稿制也有其自身难以消除的缺憾,如制度内生的遏制学术创新、助长审稿人的学术霸权等弊端,但它无疑是国际学界公认的现有各种学术产品出版制度中最公平、最合理、最少弊端的一种。

  匿名审稿制的实行,无论如何都说明国内学术期刊在审稿方面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但如果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相似,则无助于改变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现状。

因此,只有辅之以国外双匿名审稿制的实质性内容,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建立、健全审稿专家数据库,实现审稿人资源共享,才能使我国学术期刊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在创立伊始就站在一个高起点上,才能实现惩治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公正秩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继元.核心期刊概论[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杨全山.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路径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95~97.

  王建辉.新出版观的探索[MIll编辑之失常在学术.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郑红亮.学术期刊如何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3):

41—42.

  杨全山.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发展障碍及策略研究[J].现代财经,2007(8):

79—81.

  朱大明.论双向匿名审稿制的合理性及其心理作用[J].中国出版,2007(1o):

34—35.

  陈双燕.三审制、匿名审稿制与责任编辑的责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14~217.

  苏应奎.双向匿名审稿制值得提倡[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

(2):

10.

  卢正升.科技学术期刊审稿多元化探析[J].编辑学报,2007(5):

321—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