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57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docx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联村联户

李家山村小康发展规划

(2012年—2020年)

根据省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李家山村基本情况

李家山辖4个生产合作社,114户,471人,耕地面积990亩,属半高山旱地。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

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全力维护稳定,加强组织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产业发展。

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纯收入1000元占27.4%;二、三产业纯收入800元占25.0%;财产收入40元,占0.9%;转移性收入160元,占4.0%。

本村只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务工收入为辅。

3.基础条件。

李家山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分为一、二社,三、四社两大片,从毛昌公路通往最高居住区两片均长达4公里,山路崎岖蜿蜒,路面宽度不足3米,多年失修,道路泥泞。

2012年3月四个合作社全面实施人饮工程项目,5月提前完工,户户通了自来水。

李家山村没有实施农网改造项目,电力设施破旧,线路老化。

2012年7月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全覆盖。

2008年5.12灾后重建款大多已经到期,92户重建户贷款180余万元,18户维修户9万元,一半农户没有还款能力。

2011年我村农民人均占有住房面积25.7㎡,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1亩,人均占有人工草地面积0.6亩,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1亩,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户均大牲畜、猪和鸡的存栏数分别为0.5头、0.9头和3只。

4.公共服务。

李家山村有小学教学点一所,教师6人,其中4名为代课教师,学生60人,师资力量极其薄弱。

2011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00元,扣除新型民居建设支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00元,其中:

食品消费支出1000元,占33.3%;衣着消费支出300元,占10%;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300元,占10%;交通和通讯支出400元,占27.8%;文化教育及娱乐支出500元,占18.5%;医疗保健支出500元,占18.5%;其他商品服务支出150元,占7.5%。

养老保险支出150元,占7.5%。

本村参保率99.43%,参合率为100%。

5.基层组织

本村党员活动室面积80平方米。

相关配套设备严重不齐,远教设备一套,从未投入使用。

农家书屋图书1200册,由于没有配套设施,从来没有开放。

有村干部3人,党员19人,村民组长4人。

其中预备党员3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2人。

我村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交通极为不便;“两委”班子思想觉悟较高,战斗力较强。

近年来,村党支部非常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不断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利用电视、广播、观看电教片形式进行学习,并积极参加乡政府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在班子成员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了为全村工作奉献的信心和决心。

(二)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通过吸纳有技术、有文化、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入党积极分子2名,向乡党委上报预备党员3名。

(三)全面落实了“3+5”工作法,围绕当前工作实际,确定了带头致富岗、文明新风岗等十一个岗位,采取党员自报岗位,党员大会审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党员民主评议等措施,使党员有岗而为,充分调动了农村无职党员在带头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大党员培训工作力度,采取理论讲解和实践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村党员干部实施教育培训.。

.

(二)小康差距

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面临诸多难题。

①耕地面积不能充分利用,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原因。

耕地是粮食生产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据调查2011年我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1亩,由于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加之新修的农田更是投入高、效益低,有的农民认为种粮不如打工,所以一些有文化、懂技术、年轻有为、体力强壮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种地农民多为妇女、老人和病残人员,耕地被闲置和撂荒的达30%以上,加之主导产业和其他农作物用地,实际种植粮食的耕地人均不足1.5亩。

②投入不足和粗放经营使有限的粮食生产能力难以发挥。

要发展粮食生产,就要靠政策、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粮食产业的发展上提出了好多优惠政策,但由于农民靠种植业的收入较低,对粮食生产的预期收益不高,认识不足,所以投入十分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

③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受到威胁。

我县的粮食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较为突出。

2、草畜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①发展草畜产业劳动力不足。

由于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弱、病、残,草畜产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制约了草畜产业的发展。

②受石油产业的冲击和以粮代赈政策的影响,部分农民养成等、靠、要和好吃懒做的依赖思想,缺乏勤劳致富的精神。

3、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导致了农业内部劳动力质量的下降,消弱了农业生产能力,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①农村劳动力外出后,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以女性、老龄、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口为主,农业内部劳动力质量大大降低,消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我县当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劳动强度大,因此精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明显的影响了农业生产。

②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落后,接受新观念和新知识的能力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推进。

③农村人口结构产生了缺少男性、青壮年、较高文化人口的断层,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问题趋于突出。

4、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走出去,稳得住,有发展,关健在于素质和劳动技能。

5、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距大

6.党员活动室没有配套设施,阵地建设亟待解决。

(三)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该村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处于太石乡下游水平。

至目前,全村共有贫困户33户127人,贫困面达29%,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繁重。

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

一是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生产服务信息闭塞,除传统的种植制种玉米和外出务工外,农民再无其他增收途径;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致使人畜饮水困难,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直接影响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生产经营条件差,生产方式单一落后,群众从事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生产工具简单,缺乏必要的生产物资;四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

(4)发展机遇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秦巴山区扶贫攻坚和政策叠加的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实现转型跨越为总基调,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按照“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四项重点工程,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李家山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群众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李家山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扶贫开发,使李家山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全村整体实现脱贫目标。

采取综合帮扶措施,积极帮助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草畜产业,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2、小康目标:

根据李家山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扶贫帮困、脱贫致富的基本原则是:

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一体化经济模式为重点,采取以户为主、因户施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帮扶方式,按照稳步发展一个特色,加快发挥两个优势,协同促进三个提高(即稳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和自身经营优势,做精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草畜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多种经济收益。

),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该村尽快实现整体小康目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5000元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50%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0%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100%

——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

1000人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9年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6岁

——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

90——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30%

——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30%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程度:

98%

——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程度:

98%

三、发展重点

严格按照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总体要求,以李家山村未来八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点,通过该村“两委”班子协商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突出做好以下项目: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采取入户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宣讲惠农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生活困难,积极疏导情绪,提振贫困户脱贫致富精神。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加快经济发展为重点,围绕稳步发展一个特色,加快发挥两个优势,协同促进三个提高的发展思路,以本村实际为立足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交通、水利、危旧房改造和宅基地复垦等方面的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村庄农田整理项目。

(三)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

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制定该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邀请市、区、镇三级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人才,有计划分年度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逐步提高该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李家山成立了以苟康平为组长,曾树来为副组长,相关村社干部负责人及致富带头人为成员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规划的实施。

同时,加强与李家山村“两委”班子的协调配合,由该村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党员代表组成规划实施协调小组,共同负责编制计划项目实施,考察培训,监测评价,切实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技术保障。

充分调动市、区、镇三级农业技术机构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培训规划,聘请科技单位和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农民按农时、按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学习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说服教育示范引导,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其掌握实际技能,增强村干部及广大农户的科技意识,提高知识水平和科技能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制度保障。

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建立督促检查、信息报送、月进度、季调度、年总结工作制度,对规划实施阶段性情况进行评估,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个人进行表彰,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干部予以重用,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促进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资金保障。

资金是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将围绕帮扶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协调争取清洁能源环保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项目资金,协调农业银行对该村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等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