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29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docx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

阿合奇县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汇报材料

近年来阿合奇县在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上作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阿合奇县畜牧业仍然处于传统畜牧业生产的阶段,生产方式和经营形式十分落后,传统的四季放牧和山区草原游牧方式仍占据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与现代畜牧业差距很大。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阿合奇县畜牧业仍然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期,因此,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基本情况

阿合奇县是新疆省牧业县之一,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边境扶贫试点县,草畜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自成立县以后,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保持了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的势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发展迅速,成功地培育出本地区域的柯尔克孜羊新品种,组织实施了十三万亩草料基地建设工程、防灾保畜育草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基本形成了以柯尔克孜羊,绒山羊、西门塔尔牛,高原野牦牛等为主的畜牧业主导产业,奠定了我县在全州的草原畜牧业县的地位。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阿合奇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使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先后实施了十三万亩草料基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退牧还草工程等重大草原生态建设项目。

二、草原畜牧业现状

(一)天然草原利用现状

1、草原可利用情况。

阿合奇县天然草原总面积1267万亩,净面积1174万亩,载畜能力43.68万羊单位/年,其中:

国营牧场可利用面积133.36万亩,载畜量4.57万羊单位/年;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占用可利用面积62.3万亩,载畜量1.53万羊单位/年。

2、实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

2011年,实施草原禁牧320万亩,其中退化严重的天山南坡托什干河两岸高寒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禁牧300万亩,2008年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区20万亩;草畜平衡840万亩,其中2008年退牧还草工程休牧区30万亩,退牧还草休牧区以外的草畜平衡区810万亩;同时,根据自治州核定我县的牧民户数、人工种草面积及牦牛和山羊良种数量,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草及牲畜良种补贴。

2011-2013年,完成840万亩草畜平衡工作,三年计划减牧15.43万羊单位,分年度的减牧计划为30%、35%、35%。

2011年计划减牧5万羊单位。

3、草原管护设施建设。

阿合奇县本着少布点、管护面大、运行成本低、效果好的原则进行管护站布点。

根据地形地貌、转场路线、放牧习惯和牧点、自然村位置等实际情况,县草原监理所设中心站,各禁牧乡镇畜牧兽医站设管护站,主要牧点、自然村或通往禁牧区域的必经之路设管护所、标志牌、宣传牌;在部分地方架设围栏,承包草场四邻界限埋设界桩。

全县共计设立禁牧、草畜平衡管护站13座,标志牌15块,宣传牌15块,架设围栏600公里,埋设界桩30根,埋设绑桩10万根。

每个管护站配备4名管护人员,其中1名为管护站站长,1名为管护站副站长,2名为管护员。

为了便于管理每个管护站配备1名在编正式工作人员(草原站和草原监理所工作人员)和各乡镇每个管护站配备人员(护林员)。

(二)人工饲草料地经管现状

1、阿合奇县现有的草地(已见效的哈拉奇、库兰萨日克草料基地)4.5万亩,按照亩均300公斤干草计算,总产1.35万吨,按照1.5公斤/天·羊单位、240天计算,可满足3.75万标准羊舍饲圈养。

按照自治区《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饲草料地保障体系建设规划》,阿合奇县可新建水利设施配套的高标准饲草料地(哈拉奇、库兰萨日克、库尔萨伊喷灌草料基地、冬吾租都克草料基地)11万亩,以人均15亩草料地计算,可定居游牧民1830户,0.733万人。

2、阿合奇县现有割草地(含退耕还草及牧区草库伦)7.5万亩,亩产干草350公斤,总产2.63万吨,按照1.5公斤/天·羊单位、240天计算,可满足7.3万标准羊舍饲圈养。

另外,通过工程措施,亩产可达450公斤,总产2.25万吨,可新增9.4万标准羊舍饲圈养。

3、2011年,播种玉米8690亩,大麦9879亩,冬麦8054亩,春麦3162亩,大豆724亩,油料6023亩,预计秸秆产量16385吨,精料(玉米、大麦、麸皮、油饼)7172吨。

秸秆1.5公斤/天·羊单位,精料0.75公斤/天·羊单位,240天计算,可满足8.54万标准羊舍饲圈养。

(三)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进展情况

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确保人畜分离,实现安居富民、定居兴牧,阿合奇县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协会式养殖小区和单户式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禽集中饲养。

2011年,阿合奇县分别在牙朗奇新城、哈拉布拉克乡和哈拉奇乡建设了规模化养殖小区,目前,基础已完工,正在进行主体建设。

单户式养殖小区占地8588平方米,小区内修建棚圈 20座,每座668.04平方米(包括488.84平方米活动区),单户造价14万元。

协会式养殖小区集棚圈、青黄储窖、库房草料和粪便堆放区、消毒池、配种间和办公区为一体,占地4960平方米,小区内修建棚圈5座,每座350平方米(包括2000平方米活动区)。

2012年,阿合奇县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在库兰萨日克乡建设单户式养殖小区2座,并对现代化养殖小区进行了改造,现已在牙朗奇新城、哈拉布拉克乡和哈拉奇乡建设了新暖棚的样板房。

截止目前,其他各乡正在积极组织农牧民开展自行筹资。

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获利157.5万元,极大的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问题,为地方财政增收提供税费支持。

(四)农副产品在家畜饲养中的利用情况

 

(五)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牲畜存栏32.3万头(只),最高饲养量49.3万头只,其中:

草原牧区存栏30.5万头只,最高饲养量46.8万头只;草原牧区牲畜出栏13万头只,占全县出栏牲畜的83%。

全县农牧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978元,占农牧民人均总纯收入的57%。

全县辖6个乡(镇),1个国营牧场,2010年全县牧民总户数5128户、250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32%,占农业人口的87.384%。

(六)政策扶持现状

阿合奇县共有4096户农牧民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其享受资金以捆绑的形式下发,重点以定居兴牧、富民兴牧、抗震安居、兴边富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对口援助阿合奇县的单位、企业捐助等资金渠道,整合所有涉牧资金,优先安置、转移退牧人员和牲畜,且紧紧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的原则,以牧民定居项目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资金采取纵向、横向“打捆”、“拼盘”、“合并”等方式进行归集和安排。

包括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县各级财政预算内分配的能用于牧民安置的资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发改、扶贫、交通、教育、国土、卫生、电力、广电等部门用于牧民搬迁安置建设的专项资金。

进行资金捆绑使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游牧民定居工程:

通过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以草料地建设为依托,拟安排生产生存条件极差的牧户实现定居。

年均建设投入4000万元。

富民兴牧工程:

通过自治区富民兴牧工程项目的实施和以工代赈资金支持,按照自治区《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饲草料地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和“富民兴牧”牧区水利工程,计划修建两座小型水库以及其它农田水利工程,新建高标准饲草料地11万亩。

兴边富民:

通过兴边富民项目,围绕退(减)牧牧民、牲畜建设定居兴牧辅助设施。

年均建设投入9112.4万元。

扶贫开发:

通过扶贫开发涉牧项目建设,每年集中申报饲草料基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棚圈建设、牧民安全饮水、定居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集中开发。

年均建设投入4174万元。

乡村道路:

通过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结合牧民定居点交通情况,每年集中在牧民定居点建设1-2条村级公路,使定居点交通便利。

年均建设投入10719.28万元。

农村饮水安全:

通过安全饮水项目的建设,结合牧民定居点的饮水要求,逐步在每个定居点实施。

年均建设投入105万元。

劳动力转移培训:

结合牧民定居点富余劳动力结构比例,每年组织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通过政府统一组织外出务工,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

年均建设投入189万元。

援疆资金:

江苏省、华能集团计划组织实施住房及城乡建设、社会公共事业、产业发展及配套、游牧民定居、人才培训交流及技术支持等。

其中:

定居兴牧工程户均补助1万元。

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

围绕“戈壁产业”加强规模养殖场建设,通过自治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和对口援州资金的支持,拟新建养殖小区63座,牛羊规模养殖达到9.5万只羊单位。

年均建设投入250万元。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追朔阿合奇县畜牧业发展的历史,从1950年建县到二十世纪末,这段时期几乎处于平衡发展态势,二十一世纪初,发展速度稍有加快,畜禽的存栏数、出栏数都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民真正把畜牧业作为重点产业,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

阿合奇下牧区的发展一是受历史条件下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二是受农村经营体制的约束,形成分散型经济,农产品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三是科技含量低,牧区的整体水平低,效益差,畜牧业经济有效成分得不到提升。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阿合奇县牧区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薄弱是阿合奇县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阿合奇县下辖5乡1镇2场,管辖区域都属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通往外界的主干线s306线,因为交通设施建设较晚,直接影响了阿合奇县牧业经济发展的潜能。

其中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为56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27元。

相对其他县(市),阿合奇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导致了阿合奇县财政自给率低,财政支撑经济建设、调控经济运行的力度不足,保吃饭与保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财力不足,农牧区‘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特别是许多边远山区和牧区,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医疗设备十分短缺,“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

经济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和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长期制约阿合奇县加快发展的“瓶颈”。

(二)生态环境恶化,超载过牧严重,草原退化加剧。

阿合奇县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草场总面积1267余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74余万亩,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及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阿合奇县80%以上的草场出现退化,其中40%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牧区草原畜牧业超载十分严重,超载率达130%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现象极其严重,加剧牧区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进程。

(三)产业结构的低度化,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进程缓慢

阿合奇县地处天山南麓,牧区相对比较偏远,农牧民思想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

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制度影响,一些农牧民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严重。

二是地理区域闭塞,与地方政府缺乏相互协调沟通,竞争处在劣势。

阿合奇大部分牧区地处偏远山区,信息较闭塞,交通不便,加上企业封闭自守,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协调沟通,给阿合奇县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是人才奇缺,科技含量低,经济基础薄弱,也是导致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经济增长起点低、经济发展落后,是制约新疆牧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阿合奇县经济发展起点低、水平低,且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以畜牧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明显,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艰巨任务。

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分析,牧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历史原因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整体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任务更加繁重。

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看,由于地域偏远,居住分散,投入不足,阿合奇下在道路交通、电力供应、通讯等方面的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但是由于点多面广,利用率低,建设投资没有经济效益,无法覆盖到远离城镇的边远牧区。

个别地区至今没有解决最基本的人畜饮水安全、供电、住房问题,加之草原的沙化、退化,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恶劣。

(五)观念守旧,体制分割,改革攻坚难度加大

阿合奇县牧区居民文化知识普遍较低,大部分属于小学文化水平,其就业、生产建设观念保守,从事非农劳动的主动意识薄弱在新疆广大农村地区,相当部分农牧民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因循守旧的思想,缺乏长远发展的谋划,缺乏外出务工就业的意识和勇气。

(六)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

市场是畜产品价值实现的最终场所,也是维系畜牧业再生产的纽带。

阿合奇县农牧民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淡薄,直接制约着畜产品流通不畅和牲畜产品率低,其次因为资金方面的原因,截止2012年,阿合奇县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14座,相比其他县市而言,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还是不完善,只限制于本地区,流通渠道单一。

(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30年,虽然说阿合奇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与其他兄弟地区相比较,阿合奇县的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事业还未完善。

尤其是偏远牧区的教育、卫生条件非常滞后,农牧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还未达到50%以上。

文化网络体系,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非常的低,导致农牧民缺乏市场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

三、草原畜牧业也发展成效

(一)近年来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就。

四、阿合奇县对种草养畜和生产方式转型的思路

1,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畜牧业的大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在三个方面取得转变,一是积极教育和引导农牧民进入市场,使农牧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意识转变;二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主要依靠生产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三是要转变重产量而轻质量,重数量而轻效益的观念,从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增加数量转变到依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上来。

2,立足水土资源优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实施草资源置换工程,加快人工草料基地建设步伐。

草地生态置换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也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县牲畜数量的增加,天然草场过载和退化日益严重,靠天养畜的路越走越窄,为拓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有效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

生态置换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恢复草地生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为目标,以促进生态畜牧业和效益畜牧业发展为宗旨,以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依托,通过人工草料基地建设,补偿置换因退牧,休牧,减牧轮牧造成的饲草料不足。

逐步实现从统一四季放牧的方式向定居,半定居的暖季放牧,冷季圈养舍饲的方式转变,彻底减轻草场压力,使草场休养生息。

3、以生态移民工程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性措施,加快牧民定居、半定居步伐及配套实施建设,改善生存生活条件。

根据哈拉奇3万亩、库兰萨日克10万亩人工草料基地建设,采取集中式搬迁和插花式定居的办法,把生活在条件极其恶劣但不担负守边职责的农牧民搬迁到条件较好、适合农牧业发展的地区定居,半定居,搬迁点主要集中在哈拉奇和库兰萨日克乡,定居点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配套建设暖棚,每户划分饲草料地,使农牧民从完全靠天养畜的传统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新的生产方式。

4.坚持联产承包,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不断推进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在农区,由于阿合奇县牧区发展滞后,牧区的牲畜基本上都是以最初级的产品形式出票。

因此,结合人工草料基地建设和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把培植育肥养殖大户作为延长畜牧业产业链的重要措施,采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积极实施大户经济战略培植一批育肥养殖大户,实现养畜存栏500头以上育肥养殖户100户,200头以上育肥养殖户500户。

同时,把发展养殖大户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以大户带动小户,扶持贫困户,辐射千家万户,坚持大户利益和责任联结机制,每个大户在享受草地划分、信贷,技术服务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必须至少吸纳1-2个以上贫困户和带动力,以此带动家庭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在牧区,建立家庭牧场,逐渐转变当前一家一户的家庭独立自给型的生产模式向以牧业大户牵头承包几户、十几户甚至几十户牧民联产经营的生产模式,坚持以大带小、以强扶弱、整体推进。

同时,在发展畜牧大户的基础上,适时推进畜牧专业示范乡、示范村的建设和专业区域的形成,逐步实现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阿合奇县畜牧兽医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