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8899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中学2014-2015学年下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关隘(yì)一蹴而就(cù)自怨自艾(ài)

B、颔联(hán)咬文嚼字(jué)日薄西山(bó)

C、粮饷(xiǎng)命运多舛(chuán)遥思远怅(chàng)

D、分娩(miǎn)锱铢必较(jiào)臭名昭著(zhāo)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她凭借小说集《传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声名鹊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解冻以后,大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张爱玲研究热潮。

1995年,张爱玲的去世将这股热潮推向极致。

大批学者趋之若鹜,纷纷致力于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张爱玲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历史洞察力给当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人反省的参照,并给沉湎于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打了一针清醒剂。

A.声名鹊起     B.解冻     C.极致     D.趋之若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B、琼瑶对制片人于正《宫3》抄袭《梅花烙》一事提起诉讼后,于正新戏逃不开质疑的眼睛。

对新戏的故事情节是否涉嫌抄袭,于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C、尽管从官方到民间都意识到了垃圾问题的严峻性,但多年来,垃圾分类依然迟迟难以推行,一些地方政府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马蜂窝。

D、次贷的真正大毒素在继续弥漫,我们能否如上次世界经济危机时那样独善其身,关系到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日融融。

和风习习。

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

“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

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

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A.②⑤④③①B.④③⑤②①C.②⑤③④①D.③④②⑤①

二、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共22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

“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

“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

“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

头痛病。

②考竟:

拷问,死于狱中。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苦头风苦:

痛苦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

宽容

C.沛相陈珪举孝廉举:

推荐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

勉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C.无所知,因破取/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D.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7.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8.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3分)

A.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B.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佗针鬲,随手而差

C.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D.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

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

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

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

“此可以活人。

”(3分)

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

①接舆:

是春秋时代“风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此处喻沉醉狂歌的裴迪。

(1)诗歌的首联和颈联都是写景,请找出诗人选取了哪些富有季节和时间性的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作答,共6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人命危浅,____。

(《陈情表》)

(2)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_______,_______。

(《积雨辋川庄作》)

(3)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

(《声声慢》)

(4)羁鸟恋旧林,_____。

开荒南野际,_____。

(《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

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文学史时期时,通常采用年号、朝代的名称,或诸如“初”“中”“晚”等朝代细分期名称。

可是,当他们回顾唐代时,却将一个源于植物生长周期的新名称插入“初唐”和“中唐”之间。

这一名称的采用,是文学史家超出平常的冷静而惊叹不已的表现:

“盛唐”——“唐朝的黄金时代”,没有一个朝代的诗歌曾经如此称呼。

在后世读者看来,以玄宗朝为中心的这一时代,闪耀着独一无二、辉煌壮丽的光彩,是文化繁盛和文学天才幸运地巧合的时刻。

然而,这种特别的光彩也遮盖了这一时期文学史的庐山真面目:

一个持续变化的复杂过程,却被看成是天才和多样化风格如同雨后太阳突现,而且其消失也如同出现一样迅速,留下后来的时代为获取其余辉而努力奋斗。

将盛唐看成中国诗歌顶峰的信念,出现于九世纪,发展于宋代,牢固地植根于所有后来者的心中。

但如果我们想对这一时代及其诗歌进行严肃认真的探讨,就必须将这种辉煌绚丽的神话撇在一旁。

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从远处观察它,就不能充分赏识其蓬勃生机和多彩丰姿:

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被曲解了,这一时代深植于过去诗歌中的根被切断了,一系列简单化的、陈旧的词语被用来描绘这一时代的风格特征。

要坚持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就必须对三个重要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不能将这一时代等同于李白和杜甫,两位被后代读者看成是这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诗人。

文学史并不能包括主要天才的全部,较为谨慎的做法是将天才安置于其基本背景之下。

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

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一形象:

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而且被视为诗歌个性的两种对立典范。

但是,同时代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白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本质和程度。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其最伟大的诗人。

其次是关于时代风格的一般问题。

保守的文学史家幻想时代风格是一种完全一致的实体,具有明确的固定年代。

另外一些人则不相信任何时代的标志,认为其中存在着不利于真正的诗歌鉴赏的东西。

但时代风格是实际存在的;然而,时代风格又是无形的、多侧面的、相互渗透的实体,并不容易界定。

它们在分界处体现得最明显:

新的观念、有影响的诗人或各种再发现能够在短短几年的过程中引起诗歌的普遍变化。

这些分界线是高度渗透的:

新风格的起源和旧风格的延续在这里最清晰地显现。

大约在715年至725年间初具规模的盛唐诗,显然衍生于初唐风格;同时,这一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正是基于许多初唐诗人对自己时代诗歌的不满。

在分界线的另一端,盛唐最后一位主要天才杜甫去世后,盛唐风格仍余音不绝。

直到八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复古的关注重新兴起,这才真正进入了中唐。

但这一分界线决不是绝对的:

保守的诗人继续写着王昌龄风格的边塞诗,而激进的革新者在形成新诗歌的同时,仍然盯着李白和杜甫。

其三,盛唐神话的最严重危险是被切断其内在发展历程,变成一个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瞬间。

盛唐诗的丰富多彩一部分确实是由于诗人个性的不同造成的,但另一部分却是七十多年历程中文学演变的结果。

成熟于八世纪二十年代的诗人对于诗歌和诗歌传统的观念,与成熟于八世纪四十年代的诗人是迥然不同的。

在八世纪二十年代,诗歌是一种优美圆熟的技巧,从理论上说可以用来激发深刻的道德和文化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几世纪来没有出现过无可争议的大诗人,这就给天才的出现留下了宽广的空间。

而成熟于八世纪四十年代的诗人,却面对着二十年来所创造的宏丽遗产。

因此,杜甫面对其直接前驱者的特殊体验,是年辈较早的孟浩然从未有过的。

(选自[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三联书店,2014年,有删节)

13-14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下列对于时代风格的说法,不属于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的两项是(5分)

A.时代风格是一种具有明确的固定年代的完全一致的实体。

B.时代的分界线是高度渗透的,新旧风格在一定时期会并存。

C.时代风格具有无形、多侧面、相互渗透而又不容易界定的特征。

D.时代的标志并不存在,如果存在则不利于进行诗歌鉴赏。

E.时代风格并不是虚无缥渺的,而是实际存在的。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学史时期划分的问题上,中国的批评家们给予唐代有别于其它朝代的名称。

B.李白和杜甫并不算是盛唐时最伟大的诗人,他们只是两种诗歌个性对立的典范。

C.从九世纪开始,盛唐就被视作中国诗歌的巅峰,这个观点一直被延续至现代。

D.盛唐的诗歌同样具有其发展的历程,它是文学演变的结果,并不只是一个瞬间。

15.文中第一段的“特别的光彩”和“庐山真面目”各指什么?

(4分)

16.结合文中观点,谈谈你对下面所述现象的理解。

(4分)

王维和孟浩然都生活在盛唐,由于对隐逸主题的共同爱好而经常被后代读者联系在一起,但两位诗人在才性、诗风等方面其实都很不相同。

王维年青时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一生好禅奉佛;他的诗风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著称。

孟浩然前半生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40岁后应进士不第;他的诗不事雕饰,简朴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四、本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林庚:

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

2006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10月4日,与往常一样,他吃过晚饭,上床休息了一会儿。

晚7时左右,家人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杰出的诗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

他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

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

他在园子里种了花草,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在那扇油漆有些脱落的大门里,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看着花丛思索,阳光洒在他身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

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

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

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

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

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

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

”张鸣说。

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

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

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

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

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北大毕业生余杰曾撰文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

林庚站在料峭的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

张鸣等人回忆,与林庚交谈,他从不爱提身边琐事,只谈论学问和文章。

不过有时候,师生之间也会回忆起过去的北大。

他还会谈到当今学术水平的下降,谈到校内草坪上盖楼是破坏了那里原来建筑的“和谐”,为完美景观的破坏感到惋惜。

“他对学生是不设防的,更是宽厚的。

”张鸣说。

林老先生讲究衣着,爱戴围巾,素来整洁。

即使披一件夹克,不扣扣子,能让人觉得“高洁”。

“他很干净。

”张鸣评价说,“这种干净,是由内而外的。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

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

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

“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

”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

”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林庚给他的学生留下了这样的笑容:

“他抬起头,微微含笑,望着屋宇的东方,目光中有坚毅,有安详,有回忆,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

这样的笑容已经成为历史。

2006年10月4日黄昏,林庚由保姆陪伴,又一次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边。

很快将是中秋,他有些失望地说:

“怎么月亮不圆啊?

“快了,后天就是中秋了。

”保姆答道。

“好,到时候我们出来看月亮。

”林庚有些高兴地说。

这天晚上,他在燕南园62号的家中,永远地离开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8日,有删节)

17.“这种干净,是由内而外的。

”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8.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请结合全文,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

 

19.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

(不超过20字)(6分)

美国的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实验结论:

21、“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②题。

(6分)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

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

“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

”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

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答案

1、D(A隘ài艾yìB颔hàn嚼jiáoC舛chuǎn)

2、D趋之若鹜: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

含贬义。

不合语境。

(A.声名鹊起:

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B.解冻:

比喻解除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冻结状态。

C.极致:

最佳的意境、情趣;达到的最高程度。

3、C(A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光是对春晚负责,更是对全国观众负责”;B.表意不明,“予以否认”,是否认抄袭呢还是否认没有抄袭呢。

D.两面对一面。

删去“能否”)

4.C【解析】(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但自然之美还得远足郊野寻觅→郊野别有情趣→郊游以春季为佳→为什么选择春季。

关键是第④句,若把它放在第③句与第⑤句之间,便割裂了第④句与第①句的紧密联系。

5.A(“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为……所苦,或感到痛苦”)

6.B解析:

“其”,那,指示代词/他,人称代词;A项的“若”,如果;D项的“以”,用,拿;C项的“因”,于是,就。

7.C

8.D

9.B(A.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D.华佗是在狱中拷打致死的。

10①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

“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3分)(“出”1分,“活”1分,语意连贯1分)

②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

(“若”1分,“信”1分,“收”1分,语意连贯1分)

11

(1)答:

首联选取了寒山、秋水等景物,描写的是山中秋景。

寒秋之时,山中泉水不停流淌,天色向晚,山色更显苍翠。

(1分)颈联选取了落日、孤烟等景物,描写的是原野暮色。

落日余晖,炊烟缭绕,美丽无比。

(1分)这些景物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分)

(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1分)柴门之外,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落日、墟里孤烟,安逸之神态、潇洒之闲情跃然纸上。

(2分)

12

(1)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4)池鱼思古渊守拙归园田

13A、D

A.“保守的文学史家”的想法。

D.“另外一些人”的观点。

14B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最伟大的诗人,作者只是不赞成将盛唐时代的成就只等于这两个人。

15.(4分)

“特别的光彩”是指盛唐时期文化的繁盛和文学天才的大量涌现。

(2分)

“庐山真面目”是指盛唐的出现其实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复杂过程,并非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6.(4分)

同时代诗歌的背景使我们对诗人们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本质和程度。

(2分)王维和孟浩然虽同处于盛唐时期,又同样对隐逸主题有共同爱好,但要真正理解这两位诗人,还是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发现他们各自的独创性的本质。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4分)

一方面说林庚先生的外表“干净”,他讲究衣着,爱戴围巾,素来整洁;另一方面是说他内在品质的“干净”,他对学生是不设防的,更是宽厚的,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的骨气。

18.(5分)

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宽厚、真诚的处世态度;淡泊名利的气节;不向权贵低头的骨气。

(一点一分)

19.(6分)①三人皆是与林庚关系密切的人,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②引述内容多为议论评价,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三人身份地位不一般,评价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④引用多人多侧面的评述,有助于多方面表现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

(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20、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

(或:

母亲的心跳声更容易给婴儿催眠)

21、①答案:

B

解析: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②答案:

A

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种手法。

22、【写作指导】“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顺水而行”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