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868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docx

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届高三网上联考生物试题

同煤一中联盟校高三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1、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o-59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蒿素能有效杀死疟原虫(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其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是寄生在宿主红细胞中的真核生物

B.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威胁细胞生存

D.疟原虫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对照实验应使用含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

B.据实验结果推测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元素的无机盐

C.与正常幼苗相比该幼苗叶绿体内的NADPH的合成速率增加

D.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可能会增加

 

3、下列四种现象中,与下图中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A.一定量的14CO2培养小球藻,叶绿体中14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B.一定量的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弱与保温时间关系

C.大肠杆菌放入15NH4Cl中培养,含15N的DNA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D.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4、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天然状态下的凤梨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可利用乙烯利促进其果实的发育,做到有计划上市

B.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与多倍体育种培育成的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种子萌发等,可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使之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

5、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A.乙、丙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种群的K值影响不大

C.t3之后,乙种群数量将呈“J”型増长

D.t1~t2之间,乙、丙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有赖于正反馈调节机制

6、已知某种鸟(2N=4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表示,且A+对A为显性。

研究人员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

亲本

子代

1

灰红色(甲)×蓝色(乙)

2灰红色∶1蓝色∶1巧克力色

2

蓝色(丙)×蓝色(丁)

3蓝色:

1巧克力色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A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亲本甲的基因型为ZA+W或ZA+Za

C.该种鸟体内某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40条染色体

D.让实验2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

29、(10分)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A、B、M、N表示某种物

质。

图2表示在25℃环境中,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知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当H+通过B时可以催化

 

合成,因此结构B除了用作运输H+的载体外,同时还具有

 

(某种酶)活性。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40℃环境中培养后,能否判

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

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

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结果

是。

 

30、(10分)某种植物花色的控制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种植物花色的控制过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一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均为紫花,则该亲本紫花植

株的基因型为

(3)

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F1中紫花:

白花

=5:

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现象;若将F1

白花个体中的杂合子进行自由交配,则F2中紫色植株出现的概率为

(4)请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以现有三种纯合白花品种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确定基因A/a和基因B/b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31、(11分)打破昼夜节律会提高肠道中某些微生物数量。

为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利

用正常小鼠(N3+)和N3基因敲除小鼠(N3-)进行了相关研究。

(1)用高脂肪食物饲喂小鼠10周后,测量小鼠体脂含量百分比及N3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图2。

 

给③、④组小鼠饲喂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中N3基因表达N3蛋白,推测N3

蛋白能够__________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储存。

综合分析图1、图2结果推

测。

 

(2)Rev蛋白是N3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

科学家检测了24h内(0-12h有光、12h-24h黑暗)正常小鼠与无菌小鼠N3基因和Rev基因表达水平的节律变化,结果如图3。

基于大量实验研究,绘制出肠道微生物影响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图,如图4。

 

①根据图3

结果分析,Rev蛋白__________N3基因的表达。

②结合图4

分析,肠道微生物作为__________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呈递给__________淋巴细胞,促使该

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IL-22。

IL-22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激活STAT3,从

,进而使N3基因的表达增加。

(3)打破昼夜节律(如熬夜)还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如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请从胰岛素生理作用的角度

解释其分泌增加引发肥胖的原因。

 

32、(8分)下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人工湿地上行池中养殖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丙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的能量流动简图。

请分析回答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

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图乙中,在

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

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

(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

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

计算,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

有作用。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有研究者拟从中药渣肥堆的样本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的研制提供原料。

请回答下

列问题:

(l)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

(2)

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该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其中

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

萄糖。

(3)

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

 

(4)若将纤维素分解菌内的酶提取出来,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法,原因是

 

 

(5)经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3株,分别命名为Z-1,Z-2和Z-3。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得3种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生的透明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要使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

进行鉴别。

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

有关。

你认为表中最适合用于制备纤维素酶制剂的菌株

(填菌株编码)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人们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关注,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22号染色体上

的bcr基因与来自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bl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骨髓细胞内mTOR蛋白过度表达从而引起白血病。

抗mTO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mTOR蛋白的作用而治疗CML。

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__________________对小鼠进行注射,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脾脏提取出B淋巴细胞;他们通过动

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__(生物的方法)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置于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

杂交瘤细胞,并经过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获得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这些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在___________中可提取得

到抗mTOR单克隆抗体。

(3)抗mTOR单克隆抗体在治疗CML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