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865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docx

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商品混凝土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8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系4

1、行业主主管部门4

2、行业主要法规及政策4

(1)国家政策、部门规章4

3、行业资质管理6

二、行业现状7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9

1、有利因素9

(1)经济发展带动9

(2)政策支持9

(3)税收优惠10

(4)原材料价格下降10

2、不利因素11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11

(2)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传导11

(3)行业竞争激烈11

四、行业特征与行业风险12

1、行业特征12

(1)周期性12

(2)地域性12

(3)生产与建筑施工同步,即产即销14

(4)应收账款余额较大14

(5)投资拉动性14

2、行业风险15

(1)生产经营的季节性风险15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15

(3)经济周期及宏观政策风险16

(4)环保监管力度加强的风险16

五、行业上下游情况16

1、上游行业供给分析17

2、下游行业需求分析17

六、行业壁垒18

1、品牌及渠道壁垒18

2、技术壁垒19

3、资质壁垒20

4、资金壁垒20

5、生产管理经验壁垒20

6、专业人才壁垒21

七、行业竞争情况21

1、行业竞争充分,集中度较低22

2、区域内竞争激烈22

3、品牌是竞争中的关键因素23

一、行业监管体系

1、行业主主管部门

商品混凝土属于建材行业子行业,主要由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进行宏观调控,制定资质标准和管理办法。

省、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生产商品混凝土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查。

中国混凝土协会为行业自律组织,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和维护行业权利为基本职能。

2、行业主要法规及政策

(1)国家政策、部门规章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到为实现有效提高建材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型升级,要加快发展专用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掺合料、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制品和部件化制品。

2016年1月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自愿申请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楼)依据《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标准进行评价工作。

2014年4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的公告,批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8-2014。

2013年5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做出通知,要求重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加强预拌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大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2011年9月13日,《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达到13亿吨,水泥散装率达到58%,预拌混凝土使用量达到22亿立方米,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4,800万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45%。

同时明确规定“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查、项目申报验收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禁现”区域内全部使用散装水泥,杜绝现场搅拌混凝土与砂浆,减少噪音粉尘污染,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004年3月29日,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必须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水泥制品生产企业也应当积极使用散装水泥。

2003年10月16日,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下发《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其中规定:

“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发展预搅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将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纳入工作日程。

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省(自治区)辖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必须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3、行业资质管理

商品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的子行业,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资质管理。

企业注册所在地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进行审查,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2014年11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14]159号),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原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同时废止。

并要求按原标准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应于2016年6月30日前,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换发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通知》(建办市函[2015]870号)的要求和许可程序一次性提出本企业全部既有资质的换证申请(脚手架作业分包和模板作业分包以外的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暂不换证)。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对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标准(不分级)具体要求如下:

二、行业现状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

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先是东南沿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之后自21世纪初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掀起了中西部及东北大规模基建高潮。

同时,由于商品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技术经济效益,故商品混凝土行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使得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逐年扩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5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虽然每年增长率存在波动,但是总产量均保持增长趋势。

2015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长率仅为5.61%,相比前九年平均31.45%的增长率下滑幅度较大。

主要原因是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放缓。

受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混凝土价格逐步走低,产量增速放缓,行业利润出现下滑。

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商品混凝土行业将面临进一步结构调整,淘汰过剩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使市场朝着积极、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就短期内整体发展来看,商品混凝土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对于企业而言,则需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品牌效应,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短期内政府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等建设地不断推进,也将拉动商品混凝土需求的提升。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经济发展带动

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是带动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7万亿元,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目标为6.5%。

经济发展中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标从2015年的56.1%增长至2020年的60%。

宏观经济发展有利于商品混凝土行业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

(2)政策支持

商品混凝土相对现场搅拌混凝土具有环境效益和技术经济效益,符合“绿色经济”政策的导向。

从2003年10月16日,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下发《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规定将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纳入工作日程开始到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3)税收优惠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可回收利用废弃矿渣等材料,未来技术进一步发展能够实现回收利用建筑废弃材料,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也因此能在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方面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税〔2015〕78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列示了目录所示的利用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条件的能够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

(4)原材料价格下降

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散装)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生产直接材料成本中通常占比最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散装)近三年价格呈下降趋势,2014年价格为316-362元/吨,2015年价格为241-295元/吨,2016年1-5月价格为230-247元/吨。

主要原因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

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降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2、不利因素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商品混凝土行业的下游主要涉及房地产和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够反映商品混凝土商业下游需求增长速度。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分别为19%、15%和10%,增速下降明显,商品混凝土行业增速逐步放缓。

(2)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传导

房地产行业受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控的影响,总体发展呈下行趋势。

Wind资讯公布的房地产景气指数,2016年6月为99.20,2015年同期值为100.60,2014年同期值为108.70。

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不断攀升,房地产行业融资难度增加,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较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商品混凝土行业的下游客户多为房地产建筑企业,房地产建筑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资金压力传导至密切关联的商品混凝土行业,导致商品混凝土行业垫资压力更大,甚至无法面临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

(3)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的数据,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5%。

间歇的生产方式,有限的销售半径,高时效的工程施工,是导致商品混凝土产能过剩的内在因素。

加之投资门槛较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以及水泥行业向下游行业延伸等外部因素影响,商品混凝土行业面临自身以及上游延伸而来的双重竞争压力。

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价格战”、“垫资战”不可避免,会进一步导致行业利润下滑,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四、行业特征与行业风险

1、行业特征

(1)周期性

混凝土需求量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影响到建材行业,使其需求量具有了季节性特点。

商品混凝土行业和建筑业需求量保持同步,均在我国农历春节后二至三个月出现波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2)地域性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价格和产量分布两个方面。

一方面,各地区商品混凝土的价格不同。

因各地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一,且商品混凝土受到有效运距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在各区域间有效的流通,各地区商品混凝土的价格不同,如下表所示,同一标号商品混凝土每立方米的价格在不同地方差异明显。

另一方面,受各区域经济建设政策以及区域经济水平影响,我国各区域商品混凝土发展不均衡。

2015年1-10月,全国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132,168万平方米,具体产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江苏、浙江、四川、安徽、河南、重庆、广西、山东等8个省(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5%以上,各区域商品混凝土发展不均衡。

(3)生产与建筑施工同步,即产即销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下游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企业与商品混凝土企业签订合同后,商品混凝土企业需要在施工企业提出需求的较短时间内,安排生产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施工现场,并由泵送设备进行浇筑。

因此,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基本与工地建筑施工同步。

商品混凝土易凝结的特性决定了其运输时间需要进行有效控制,运输时间一般控制在5小时以内,如果运输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混凝土初凝,影响其施工性能,造成商品混凝土报废。

因此商品混凝土一般采用订单式生产,即产即销。

(4)应收账款余额较大

商品混凝土企业通过搅拌运输车将商品混凝土运往客户指定的建筑工地,并在客户建筑施工过程中连续供应商品混凝土,由于运抵工地的商品混凝土次数频繁,商品混凝土企业一般采取和客户定期对账、结算的收款模式。

此外,由于商品混凝土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很大,客户一般会保留一定比例的余款(含质量保证金)待建筑物主体封顶验收合格、工程决算后支付。

这样的结算模式造成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会存在较大的余额。

(5)投资拉动性

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

这从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到这个因素对行业影响的清晰脉络。

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长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2、行业风险

(1)生产经营的季节性风险

商品混凝土需求量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商品混凝土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在年初尤其是农历春节后处于萎缩状态。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作为充分竞争的市场,商品混凝土市场集中度低。

随着工艺日渐成熟、产能加速扩张,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商品混凝土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出现向本行业渗透的趋势,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面临来自多方的竞争压力。

(3)经济周期及宏观政策风险

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投资规模等对建材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建材行业可能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而波动。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需求以及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并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

(4)环保监管力度加强的风险

我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中存在一定的污染,为了减少污染、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工业,未来的行业政策可会针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环境保护方面出台更为严格强制性要求,以促进升级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

五、行业上下游情况

本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水泥、砂石等建筑原材料行业,下游行业则是建筑施工行业,其施工项目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本行业的上下游示意图如下:

1、上游行业供给分析

水泥、砂石是商品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会对本行业的利润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

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23.47亿吨,我国水泥、砂石的供应充足,完全能够保障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需求。

同时,作为上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加剂,产能充足,市场竞争激烈,对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影响较小。

近年来,水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故上游的水泥企业逐步向商品混凝土行业拓展,诸如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冀东水泥、华润水泥等公司都在商品混凝土行业迅速扩张。

国内水泥企业投资经营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情况,给商品混凝土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2、下游行业需求分析

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和下游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桥梁建设等行业。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

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客户一般实行大额购买,商品混凝土企业在同一区域内的目标市场和客户重合性较高,且商品混凝土产品同质性较为明显,为获取竞争优势,商品混凝土企业经常采用低价竞争的方式,因此该行业与下游需求行业议价时处于劣势。

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工程款的情况比较普遍,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销售款回款较慢。

六、行业壁垒

1、品牌及渠道壁垒

第一,下游的建筑施工企业最关心的是商品混凝土企业在其提出需求时能否及时满足、能否及时供应,这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进度;另一方面,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混凝土质量以及稳定性等,也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

由于在施工进度和建筑质量两个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均不能进行事后检验,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选择在供货连续及时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这两个方面表现优异、形成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

对新进入者而言,这就构成了明显的品牌壁垒。

第二,建筑施工行业内的大型企业一般都会选择一至两个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客观上施工企业对原有供应商有一定的忠诚度,这都对新进入者构成了进入壁垒。

第三,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销售下游客户较分散,商品混凝土企业可能同时和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合作,并保持稳定的业务关系,这样的销售渠道是新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建立的。

2、技术壁垒

商品混凝土是一种特殊产品,其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即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按现行标准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后28天方可检测。

所以,为使商品混凝土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必须通过对混凝土生产整个流程进行监控,这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控制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首先,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混凝土配合比技术,由于各区域市场原材料品质差异很大,科学的配合比必须以长期大量实验和施工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总结一套科学、完整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不断试配和调整,最终才能形成最佳的配合比。

其次,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是保障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各种原材料计量的精确,使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有效实施,又要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商品混凝土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来控制坍落度损失,才能保障商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稳定。

最后,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控管理技术也影响到商品混凝土最终质量。

为确保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质量事故,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往往需要具有经验的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监控。

随着目前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高层建筑的增多,对商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数据积累才能满足客户的施工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这就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壁垒。

3、资质壁垒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生产商品混凝土企业必须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

取得对应资质,在企业净资产、企业主要人员和技术装备等多方面有着限制性条款。

这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资质壁垒。

4、资金壁垒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资质要求净资产2,500万元以上。

根据要求,取得资质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在成立时均需要购置混凝土搅拌设备及各种运输设备,初始投资规模较大。

此外,由于建筑行业的经营特点,商品混凝土的销售回款周期较长,这也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日常运营资金量提出了要求。

大量的资金需求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资金壁垒。

5、生产管理经验壁垒

商品混凝土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商品混凝土企业需要有较高的生产管理能力。

一方面,在集中搅拌、分散运输的生产经营模式下,搅拌、运输和泵送各环节需要紧密协调;另一方面,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经营与建筑施工紧密联系,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安排与建筑施工进度需要协调一致。

这些都要求商品混凝土企业在不断的生产经验积累下,形成较强的生产运营协调管理能力。

因此,生产管理经验也是新进入者进入行业的壁垒。

6、专业人才壁垒

商品混凝土业务的特点决定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这都需要专业的人才。

具有一定市场地位和品牌的商品混凝土企业,一方面能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实力培养出过硬的人才,另外一方面也更能吸收到行业内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文化和管理尽快让这些专业的人才凝聚出战斗力。

行业新进入者在短期内很难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团队,因此,专业人才也是新进入者所面临的一项壁垒。

七、行业竞争情况

根据中国商品混凝土协会的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混凝土企业总数约为12,546家(有资质企业约为8,831家),预拌混凝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7.09亿元,从业人员18,170人。

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的竞争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竞争充分,集中度较低

商品混凝土行业内企业众多,产业相对成熟。

据中国混凝土网统计,2015年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按照销售量排名的前十名的产量总计为17,643万立方米,占全行业混凝土产量的10.75%,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主要包括三个梯队的竞争主体,其中,第一梯队为在各个省份开有搅拌站、实现跨区域经营的企业,以中国建材、中建西部等为代表;第二梯队为在区域内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产量在全国排名不到前十,但是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服务能力,如海南省的海南瑞泽、重庆市的三圣特材以及四川省的宏基股份等;第三梯队是众多区域性小型企业。

2、区域内竞争激烈

由于商品混凝土经济运输半径、目标市场定位以及原材料供应问题,商品混凝土市场的区域性明显,各个省甚至各个市商品混凝土市场的价格和竞争情况都会不同。

通常,同一区域内各个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目标市场重叠、产品的同质性较强,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3、品牌是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产品质量是形成企业品牌的前提,可靠的产品质量能够提高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同时降低出现质量事故的可能性,有助于商品混凝土企业在竞争中取胜。

形成企业品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项目管控和服务能力,良好的项目管控和施工现场服务有助于维护好客户关系,并获得客户肯定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包括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在内的企业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