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864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docx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

一、填空

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___30___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__汤山___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__中原文化____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江浙行省__行省,以北属__河南行省__行省。

4、_____1667__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阿拉伯____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_天京_____省和____苏福___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__徽派____风格。

8、_____郑和_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_苏常__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黄道婆_____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___淮河__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___紫砂陶__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

13、1863年,__李鸿章__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____2800___年的周____淹城___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__彭城_____”。

16、无锡__薛氏____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17、东晋在南京始建__太学___,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18、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_史学馆、文学馆_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19、最早创办的____茅山__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20、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_沛地_____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21、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_越城___(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22、苏州__草鞋山__遗址、淮安_青莲岗__遗址、高邮_龙虬庄_遗址等均发现了稻作遗址。

23、南北朝形成了江苏境内中古时代的两大语言板块:

__江淮_____语区和吴语区。

24、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_葛洪_、陆修静和_陶弘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5、陆机的《__文赋__》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的文章。

26、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_诗品_》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27、南唐后主___李煜____填词技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

28、黄河夺淮入海给___苏北__地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江南的经济开始超过了江北。

29、江苏境内科学家___沈括____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0、元朝重修大运河,奠定了江北运河沿线在全国的运输枢纽地位,使当时的南京、苏州、___扬州____列名世界十大城市。

31、金坛人__段玉裁____的《说文解字注》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历时30余年方成。

32、兴化人___施耐庵____的《水浒传》、淮安人___吴承恩____的《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33、南京市鼓楼区______北阴阳营________的原始村落遗址表明,大约在___6000年____年前这一带已有原始居民耕作生息。

34、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置____金陵___邑(今清凉山附近),南京始有第一个行政地名。

35、南京明城墙以__花岗石_____为墙基,全长35.267公里,总长度为世界第一。

36、三国时镇江称“京口”,南朝宋代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___润州____”。

37、镇江方言属于_江淮______方言,但带有明显的向吴方言过渡的特征。

38、镇江“三山”指金山、焦山、北固山,与长江、京杭大运河组成一幅山水长卷。

39、苏州城建早、规模大、变迁小,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___春秋____时代的位置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40、苏州_拙政园、留园_、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41、无锡深得长江、太湖、古运河的水运之便,__明清___时期即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

42、阿炳,一生共创作和演出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___二泉映月__》、《听松》、《寒春风曲》等。

43、蠡园,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___西施___泛舟于蠡湖,因留恋此地美景不忍离去而得名。

44、常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圩墩、___三星村____、新岗、寺墩等均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45、____苏轼___,先后十一次旅居常州及常州府所属宜兴,最后病故于常州顾塘桥。

46、唐代的____扬州___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47、扬州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发端,_____邗沟__是古运河的最早一段。

48、扬州____个园___,以其雅健的独特风格享有盛名,与苏州______拙政园_____、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49、泰州素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_”之称。

50、明代泰州人___王艮____创建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

51、黄桥烧饼,本为___泰兴____市黄桥一带挑夫的快餐,因《黄桥烧饼歌》而传名大江南北,并入选开国大典国宴。

52、帝尧封黄帝后裔篯铿于今徐州市区建大彭氏国,因此徐州已有_5000_多年文明史。

53、徐州的汉__画像__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_石雕__,并称“江苏文物三宝”。

54、早在_五六千_年前,淮安境内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_青莲岗文化”遗址。

55、淮安_茶馓__,制作始于唐,成名于清,选用面粉、麻油、精盐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

56、公元762年,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改___宿豫____县为宿迁县,沿用至今。

57、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后院有__项王_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

58、1905年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___张謇__先生创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59、南通__狼山_____火把节,每年元宵夜举行,是汉族唯一的火把节。

60、南通仿真绣,创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_沈寿______。

61、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___盐渎____县,为盐城置县之始。

62、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___大丰市_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麋鹿及其生态环境。

63、民国时的江苏省于连云港埠设__连云_____市,为建制最早的省辖市之一。

64、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___东汉_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

 

二、名词解释

1、江苏地域文化:

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金陵文化:

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苏东海洋文化: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4、吴文化:

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徐淮文化:

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6、族塾:

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7、门馆:

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8、吴中四才子:

明代中期诗坛有“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

9、南京云锦:

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10、上党挑花:

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风格朴实无华,独具魅力。

11、桃花坞木刻年画:

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12、彭祖墩遗址:

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约6000至7000年。

13、泰兴花鼓:

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14、项羽戏马台遗址: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15、镇淮楼:

始建于北宋年间,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16、明代酿酒作坊遗址:

发现了明末清初古酿酒作坊遗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以及酒坛、酒壶、酒杯、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三、简答题

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1、地尽其力:

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

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

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3、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

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

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4、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

中国历代由私人开设的各类学校称为“私学”。

1、散馆,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其他群众响应集资兴办书塾。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家塾,也称家馆,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

4、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5、“秦淮八绝”指的是哪八绝?

夫子庙风味小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

其中魁光阁五香豆、五香茶叶蛋、雨花茶;永和园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奇芳阁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六凤居豆腐涝、葱油饼;奇芳阁鸡丝面、什锦菜包;蒋有记牛肉汤、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红汤爆鱼面、薄皮包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等八套风味小吃被誉为“秦淮八绝”。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6、扬州的菜肴有哪些特征?

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主要特点:

一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

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

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7、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①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

“下草湾新人”在人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标志江苏地区古人类社会活动历史悠久。

②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如西楚霸王项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杨泗洪、新四军师长彭雪枫、少年英雄韩余娟等,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③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使淮海戏、泗洲戏、花船戏、柳琴戏、天岗锣鼓等传统文化艺术绽放出异彩。

④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

以洋河、双沟等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社会文明及城乡经济建设中贡献卓著。

⑤文化产业较为发达。

⑥自然生态、润朗灵动的湖河文化与新兴独特的经济形态,如“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意杨之乡”、“中国螃蟹之乡”等,展示出独特文化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⑦宿城区、宿豫区使用中原官话方言;属县沭阳、泗阳、泗洪为江淮官话。

⑧市树为杨树、槐树;市花为桂花、紫薇花。

8、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南通历史悠久,底蕴颇具特色,其文化有“南风北韵”之誉。

①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②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性和次海洋文化特征。

③近代文明文化发达。

④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又分为通泰片、南通片,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

⑤南通的市树为广玉兰,市花为菊花。

四、论述题

1、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2、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

江苏经济的发展就是苏商中读书人多,知书达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夺图暴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

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

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创业,以传统道德兴业,以传统道德守业。

在全国的商业活动中,各代苏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经济收益。

老字号的招牌名称就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吴江震泽镇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店“存心德药店”,就是其创始人邵泉富根据父亲的遗愿而由“介眉堂”改来,寓意“存心为父争气,以道德经商”。

2、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一方面,江苏的老字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如老字号中饮食与医药的商铺就几乎占了一半,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老字号的振兴、保护和相关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

3、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

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2、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

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国内外首屈一指。

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金川门等。

外城门有麒麟、仙鹤、观音、佛宁等门。

3、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南京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

梳理南京的地名,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

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

4、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六朝时期南京(时称建业、建康)佛教盛行,梁代达到顶峰。

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

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

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

6、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

封建京都王侯所聚,分布闾里。

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

7、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

市民社群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文化生活多样化,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井文化也应运而生。

所谓“十里秦淮”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4、试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

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

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5、试述扬州文化的特征。

一是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

扬州濒江近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

远在唐代、北宋、明代和清代,就有大批外籍人到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和定居。

扬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扬州文化具有南北兼容的特征。

扬州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即是明证。

二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扬州也成为“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

在很长时间里,扬州既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

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市民也形成了不同的阶层。

这样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扬州学派、雕版印刷、书院园林和民歌、评话、民间舞蹈等雅俗共赏的文化。

三是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

扬州清曲唱腔从容不迫、平和雅致中兼有刚韧爽朗,柔中有韧、刚柔并济是最好的证明。

6、试述泰州文化的特征。

1、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泰州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冠于淮南。

明代王艮创“泰州学派”,树立中国哲学史丰碑;清初任大椿擅名物之学,为扬州学派中坚;孔尚任于陈庵写出不朽之作《桃花扇》,泰州籍评话宗师柳敬亭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水、城一体古城格局和建筑文化完整鲜明。

泰州建城于2100年前的东汉初年,至今仍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古城文脉和城建规制,历史建筑文化街区集中。

肥梁胖柱、青砖黛瓦、素朴清雅的明清“泰式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3、盐文化源远流长,盐业经济造就了泰州文化的昌盛。

盐业、盐运、盐赋,王朝盐令与治盐之绩,文人际会与盐民命运浮沉,构成城市经济、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内容。

仅市区即有盐文化遗址、遗迹40余处,现存“古税务街”、“资福禅寺”,都彰显海陵盐业与帝国命祚的密切关系。

4、以重大水利工程及江河港口水运系统为代表的水文化地位重要。

泰州为江淮交会之处,因水而兴。

自汉初开凿吴王沟(现老通扬运河)、卤汀河专营盐运,即为中国古代海盐生产、储运和交易之“都”,发展为丰富独特的港口、航运文化。

5、军事文化突出。

泰州历史上多有战事,岳飞抗金、张士诚反元、张景贤抗倭、鸦片战争民众抗英及新四军谈判、黄桥战役等古今军事文化遗迹丰富。

7、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1以徐文化为远源。

②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

③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

④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

⑤此外,饮食文化、交通文化、书艺民俗、人情道德,亦构成徐州文化的独特内容。

⑥徐州除新沂沂河以东地区外,均为中原官话。

⑦徐州市市树为银杏,市花为紫薇花。

8、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①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

②红色军事文化突出。

③湿地水绿文化。

④淮剧、杂技地方文化驰名。

⑤盐城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3片:

滨阜片,包括响水、滨海、阜宁3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建盐片,包括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黄沙港以南和大丰市斗龙港以北地区;丰台片,包括东台市和大丰市的斗龙港以南地区。

滨阜片、建盐片属淮扬长片,丰台片属通泰片。

⑥盐城市树是合欢、水杉,市花是紫薇、石榴。

9、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1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

②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

③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

④山海文化特色鲜明。

⑤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

⑥连云港语言构成丰富,有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海泗片(市区及灌云、灌南、东海局部)、中原官话徐州片(东海县大部)、胶辽官话青州片(赣榆县)等。

⑦连云港市树为银杏。

市花为玉兰花。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