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585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含答案.docx

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答案

课时强化练

(二)

(限时:

40分钟)

A组 跨越本科线

1.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终于没有颁下施行。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  )

A.宰相专权B.皇权独尊

C.分层决策D.三省分权

【解析】 门下省负有审核诏令的权力,且门下省给事中并非宰相,不能说明宰相专权,故A项错误;材料“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终于没有颁下施行”不能说明皇权独尊,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终于没有颁下施行”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体现出分层决策,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中书省和门下省,未涉及尚书省,无法体现三省分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鹰潭二模)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由此可见(  )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解析】 题干材料涉及宋朝的官职,官僚体系是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材料仅仅是在表述官员的任用上“任非其官”,与其无关,故A项错误;“任非其官”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在“任非其官”的背景下宋代的行政效率应该是降低的,故C项错误;材料并无表明其对藩镇难题解决的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广州七校联考)“□□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空格处的文字应该是(  )

A.中书B.中书门下

C.门下D.内阁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此时实行一省制,该机构能制裁天下,专事权。

据此推断,该机构应该是元朝时期的中书省,故A项正确;中书门下是宋朝时期设置的,其不能专事权,故B项错误;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诏令的职能,不能专事权,故C项错误;内阁形成于明朝时期,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更不可能专事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6·绵阳一诊)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

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B.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冲破门第,品德惟上D.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解析】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与汉代察举制有关,故A项错误;“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体现了科举制度的进步性,故B项正确;科举制注重考试成绩,不是“品德惟上”,故C项错误;隋唐科举制并不是自由报名,是有一定限制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石家庄质检)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

下列古代官职与巡视组职能相似的是(  )

A.秦太尉B.西汉刺史

C.宋同平章事D.明布政使

【解析】 秦朝的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军务,故A项错误;西汉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故B项正确;宋同平章事是宋代同中书门下的简称,主要负责商量处理国事,故C项错误;布政使是明代设置专司民政事务的官职,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6·沈阳质检)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这一“动态机制”(  )

A.保证了监察部门的独立性

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

C.完善了民意的舆论监督

D.破除了官官相护的陋习

【解析】 由题干材料“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可知是对监察机构的制约,故B项正确。

A项与题干不符,错误;C项不是古代中国监察机构的职能,错误;D项是监察机构的影响,但与“动态机制”无关,错误。

【答案】 B

7.《隋书·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

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

【解析】 从材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B、C两项错误;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8.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解析】 材料中县的等第划分演变过程体现出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县的等第划分演变过程实质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从重视经济到重视政治的转变,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6·江门一模)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端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B.唐太宗

C.宋太祖D.明太祖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秦朝、唐朝、宋朝都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但也采取不同方式限制和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体现出“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明太祖废除丞相,使皇权空前强化,故体现出打破这一规则,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

“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即所谓‘传旨当笔’。

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

”材料中的“传旨当笔”反映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  )

A.减轻负担B.分化事权

C.加强皇权D.削弱相权

【解析】 “传旨当笔”可以减轻皇帝的负担,但不是皇帝的主要意图,主要意图是集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可知,事权不但没有被分化,而且还废除了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故B项错误;“传旨当笔”充分体现了所有国家事务的决策权依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大学士只负责跪受笔录,故C项正确;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所以削弱相权的说法在明朝已经不存在了,故D项错误。

【答案】 C

B组 名校必刷题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

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解析】 提取关键信息“中枢权力机构变迁”和“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

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属于中枢机构,故A项错误;中书门下到内阁并未体现“放大、外迁”,故B项错误;中外朝到三省六部正体现了题干的信息,故C项正确;南书房到军机处未体现“放大、外迁”,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清史稿》中记载: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  )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解析】 根据材料“……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可知,军机大臣并不是由专人担任,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的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和“明降谕旨,述交内阁”可知,军机处的设置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可知,军机大臣主要并不是为皇帝提供建议,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注意获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教育与选官的联系;第二小问实际是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

(2)问的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三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信息中综合概括。

【答案】 

(1)说明:

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

相同点:

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2)特点:

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改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其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

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大变化?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解析】 第

(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的调整。

(2)问应从内阁的职能方面分析。

第(3)问要求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阁臣权力的变化。

第(4)问要注意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时代特征。

【答案】 

(1)措施:

废丞相,分散相权。

理由: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2)机构:

内阁。

原因:

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

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

根本原因:

皇权专制。

(4)问题:

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