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533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7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名称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1.2项目主管部门

**市人民政府

1.3项目承担单位

**市环保局

1.4项目承办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市环境监测站,是**市环保局下设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机构,是国家环境监测重点站之一,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72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60人,硕士2人。

主要负责**市各种环境要素(水、气、物理、生态等)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报告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环境科研机构。

拥有包括三名院士、百名高级研究人员和一批博士、硕士的400余人的科研、开发与教学队伍。

从“六•五”先后在滇池、洱海、巢湖、云南玉溪“三湖”、太湖、博斯腾湖等国内十多个湖泊进行过研究和治理工作,有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经验,在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并使之成为精品。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市人民政府,1997

2、**市黄河水源地保护方案研究报告,**市环境监测站,1998

3、**市环境保护规划,**市人民政府,1997

4、**市生态保护规划,**市人民政府,1997

5、**市城市防灾规划,**市人民政府,1997

6、放心水工程背景资料,**市环境监测站,2002

7、某区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2001

8、某区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2001

9、**市黄河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项目建议书,**市环境监测站,2002

10、内蒙古自治区**市防洪规划报告,内蒙古水利勘察设计院与内蒙古**市水利局,1994

11、**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2、**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3、**市城市防洪“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4、**市城市园林绿化“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5、**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6、**市城市排水工程“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7、**市城市规划“九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目标,**市人民政府,1997

18、**市水体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研究报告,**市环境监测站,199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2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10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3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

25、**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002,7

2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7、污水综合排水标准,GB8978—1996

28、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98,11

29、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9

3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

3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3

1.6编制范围

**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包括:

**市黄河湿地在黄河河道内,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南海子自然保护区芦苇塘,西到210国道**黄河大桥。

主要工程包括:

湿地用水预处理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用水净化与资源化工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建设工程。

1.7主要研究结论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项目组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调查勘测,广泛的资料收集,并多次与**市环保局等各部门及相关技术专家进行研讨。

得出如下结论:

1、**市黄河湿地破坏严重。

主要是围垦耕种和污染物排放对湿地的破坏。

50%的湿地面积被当地农民围垦耕种,加上农民对这些地块耕作管理粗放,造成物种数量减少、生物量减少,土地板结、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并产生扬沙。

排放的污水在湿地入口处的低洼地段形成污水区,恶臭难闻,水生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群减少的;同时排放的污水对沼泽区、湿草地等的生物多样性也构成破坏,一些草本、半灌木、灌木、甚至乔木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另外,污水带入大量盐分,使湿地部分区域土壤发生盐碱化与次生盐碱化。

因此,该项目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必要性和价值。

2、该工程总体方案的形成立足于工程目标。

该项工程的目标为修复**市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兼顾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教育。

根据此目标,确定了该项工程包括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尾水净化工程,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在这两个工程中得以体现。

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方案的多方案设计,根据该工程的目标,进行多方案比选,形成总方案。

3、该工程总体方案包括湿地植被修复和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两部分。

其中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内容为植被修复和湿地保护,进行多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目标比选,采取了侧重自然景观的生态修复方案,突出了保护湿地和保持湿地自然景观的特色;尾水净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利用进入湿地的尾水修复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多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目标比选,采取了局部利用尾水的方案,突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利用尾水相结合的特色,该工程还具有截污的功能,降低**市经过湿地排入黄河的污染物量。

该方案还兼顾了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的功能。

其中生态旅游主要是利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尾水资源化工程的景观效果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突出湿地的自然景观特色;环保教育主要是从该项工程总体上考虑,把整个湿地作为一个环保教育基地,欲环保教育于生态旅游之中,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4、该工程是可行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植被修复所选的草本和木本植被均经过考察核实,是在湿地可以正常生长的植被种类,并且湿地土壤肥沃,完全可以进行修复植被的正常生长,并且植被修复技术难度小,我国在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均保证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

尾水资源化工程中进入湿地的尾水水质可以满足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对水质的要求;该工程难度小,有许多可以间接的经验,该工程是可行的。

生态旅游方面,国内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市旅游业也在迅猛发展,并且**黄河湿地发展旅游也得到了政府支持,符合**市整体规划,而且交通便利,旅游资源独特;另外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考虑了生态景观效果,把**黄河湿地景观融入了整个**市景观中。

所以从生态旅游的角度讲,该项目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前景。

环保教育方面,该工程是把整个湿地作为一个环保教育场所。

在工程方案的设计中重点考虑湿地保护,突出湿地生态修复,贯穿环保理念;另外,该工程欲环保教育于生态旅游中,在旅游的过程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是进行环保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从环保教育的角度讲,该工程也是可行的。

此外,该项工程得到了**市政府和相关政策支持,也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

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该工程是可行的。

5、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1)社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为湿地保护、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供样板,大力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我国湿地保护的步伐。

湿地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旅游场所,湿地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库,提供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等社会性服务。

项目建设期间可安排人员就业200人以上,项目建成后,湿地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共计23人,可为**市区和郊区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外,通过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推动湿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对相关产业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可间接增加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另外,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2)环境效益分析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功能,使进入湿地的尾水进一步净化,同时对通过降雨等其它途径进入湿地的污染物也有净化作用,使**市黄河湿地成为减少**市对黄河污染的生态屏障,这对保护黄河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工程的实施,湿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不仅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明显改善大气、水和土壤质量,也增加了**市的绿化率,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利用尾水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可使工程区空气湿润,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和降雨量,为动植物以及人类提供良好的小气候,这对整个**市来说,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6、**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估算7063万元,其中直接投资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的%。

2**市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市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富饶的黄河河套“金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0º15′-110º26′,北纬40º15′-42º13′(位置见图2-1),面积27691平方公里。

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冶金、机械、化工、能源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稀土之都。

2.1.2土地资源

全市总土地面积276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4.32千公顷,森林面积71千公顷,林木蓄积量64.8万立方米,草原总面积2071千公顷。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为:

耕地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林地比重小,森林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匀。

草场面积大,超载过牧比较严重。

土地单位面积生产率低,农牧用地偏大,林地比重偏小,其直接后果是生态失调、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

2.1.3气候资源

**市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差异较大,空间分布呈东南向西北变化的规律。

气候特点可概括为: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且集中,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漫长、寒冷、雨雪少。

主要气候指标:

年平均日照时数2955-3255小时,年日照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300天,5-9月份的生长季节,日照时数占全年47%;年平均气温2.3-7.7ºC,大于等于10ºC积温2000-3200ºC。

多年平均降雨量200-400mm,年际变率大,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集中在7、8月,雨热同期。

无霜期山南130-140天,山北90-110天,年平均风速3-4米/秒。

2.1.4水资源

**地区的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设施已经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市当地水资源不足,可利用地表水总量为2.15亿立方米(不包括黄河过境水),地下水补给量为6.22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丰富,沿黄水利工程设计取水能力5亿立方米/年,是**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先后修建了黄河水源地多处,以及奥陶窑子、团结渠、民生渠、磴口扬水站、画匠营水源地等较大的黄河提水工程,先后构筑了昆都仑、刘宝窑、水涧沟等中小型水库。

此外,艾不盖河、哈德门沟、昆都仑河、五当沟、水涧沟、美岱沟等河流,水流量可观,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水资源。

2.1.5农业资源

**市生物资源中,农作物主要有粮食、豆类、薯类、油料、麻类、蔬菜、瓜类等,共计15科42属80多种。

总播面积约280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约占68%;经济作物约占26%;蔬菜约占3.0%。

粮食作物以小麦、莜麦、荞麦、糜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甜菜、向日葵、油菜籽、油用纤用亚麻为主;蔬菜主要有叶菜、果菜、瓜类、根菜类、葱蒜类及名优特新品种等。

园艺作物以苹果面积最大,其次是葡萄、李、杏、桃、梨等。

家畜家禽方面,牧业年度,牲畜存栏317.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15.4万头,小牲畜225.3万只,生猪46.3万头。

此外在中药材栽培方面,黄芪、苷草、板兰根、党参等产量大、质量好,驰名中外,每年均有大量出口。

2.2社会经济概况

**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

已经形成了钢铁、稀土、有色金属、机械电力、纺织、重型汽车、电子、化工、轻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税均占全自治区的1/4强,在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总人口200万多万,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

总面积276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4.32千公顷,森林面积71千公顷,林木蓄积量64.8万立方米,草原总面积2071千公顷。

农作物有粮食、豆类、薯类、油料、糖料、麻类、蔬菜、瓜类等,共计15科42属80多种。

牲畜总头数218.07万(头)只。

黄芪、甘草、板兰根、党参等中药材产量大、质量好、驰名中外,每年大量出口。

**市拥有比较丰富的人才资源,全市有各类科研院所80多个,涉及冶金、机械、化工、塑料、电子、农业、园林、计算机应用等诸多领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2万人。

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号称塞外通衢,京包、包兰、包神、包白等铁路在此交汇,现有公共交通线33条,线路总长度约468公里,出租汽车已达7050辆;**机场为4C级机场;长途交换机总容量达1.75万线,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5.35万门,已全部覆盖城乡广大地区。

**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赵长城、秦长城、麻池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有草原、沙漠、黄河、宗教寺庙,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还有现代工业产业景观和蒸汽机车,军事项目等旅游资源,还建起了规模较大的博物馆、书画院,其中岩画馆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出台了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政策性引导,扶持旅游企业的发展,并下大力气对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新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以“景为点,路为线、城市为中心、市区(旗、县局)联动”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八区十线一中心”的全市旅游总体格局,形成了《**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目前**市正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为“把**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强市"而奋斗。

3**市黄河湿地概况

3.1地理位置

**市黄河湿地经黄河改道而成,位于**市东河区南侧,距东河区仅2公里,南临黄河,北靠**市黄河大坝,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南海子自然保护区芦苇塘,西到210国道黄河大桥。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9º59′2″-110º2′26″,北纬40º30′8″-40º33′32″9(位置见图3-1)。

3.2土地权属类别和占地面积

**市黄河湿地在黄河河道内,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整个工程占地面积12000亩。

3.3地形地貌

**黄河湿地所处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断裂,断陷盆地反复升降运动沉积形成了阶梯状地貌。

本地区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沿南境边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属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

从景观上,湿地呈现出水域、沼泽、灌丛、草地等类型,其中以林灌、沼泽、草甸为主要类型。

湿地的东北部即为内蒙古南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其景观类型与湿地基本相似,在其保护区北部有一黄河南移形成的故道湖泊—牛轭湖,面积333公顷。

湿地与保护区同为黄河滩涂地,二者无论是生态景观上,还是保护内容、生态功能等方面均表现为相似性,是**市最大的湿地,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全新世以来,黄河湿地范围有过三次大的变化,10ka-6.5ka,属温暖湿润期,**地区年均降雨量为550-700mm,大青山植被繁茂,涵养水源,大小河汉长年流水,大青山前的整个土默川平原为一片沼泽,大小湖泊达300处之多,面积达3000多km2。

6.5ka-2ka属干冷湿润期,平均气温比上一时间下降2-3℃,降雨量为450-500mm。

由于湿度较低,黄河湿地类型大部分由沼泽转变为草甸,在土层中积累了大量的机物质、有的成为泥碳,这一时期湿地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一。

近两千年来,虽然有过几次小的冷暖变化,但总的趋势是以干暖为主,降雨量明显减少为350-400mm,湿地面积进一步缩小,尤其是近200年来由于垦务使原有湿地中的草甸、草地逐渐转变为农业用地,以至黄河湿地退缩到沿黄两岸的滩涂及一级阶地,而近几十年甚至滩涂地也被大量围垦,湿地几乎丧乎殆尽。

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市黄河湿地的地层比较复杂,主要沉积物来源于三个时期的地层构造,底层为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Q2、Q3),中层为黄河淤积—冲积物,表层为河流洪积—洪积物以及风沙堆积物,大部分湿地的土壤质地为粉砂和粘粒组成的粘壤物质,通气透水性差,与湿地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3.4土壤

**市黄河湿地是径河流改道形成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河道南移后留下的河漫滩地,河流阶地组成,地形起伏不大。

平均海拔1020米,地势呈阶梯形,北高南低,从南到北分为河滩与阶地,其中河漫滩高出黄河水面0.5-1米,宽约1km,阶地高出黄河水面2-4米,宽约2-3km。

主要土壤类型为森林草甸土、草塘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沙化草甸土、沼泽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分散分布的盐碱土,其中草甸土类型较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洼,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带,分布面积最大;沼泽土分布在湿地的沼泽地带,面积最小;风沙土是近几年由于农民开垦湿地,破坏植被后在风的吹蚀下堆积而成,但风沙土的颗粒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属于风沙土初期阶段的半固定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岸边的沙滩和沙堤上;盐碱土分布较为分散,呈斑块状零星散布在阶地上(土壤类型图见图3-2)。

湿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通较高,大部分土壤在1%以上,盐碱土含盐量表层可达2-3%,但盐分的化学成分以中性盐为主,Na2SO4占80%以上,pH值为8.5-8.8,这种盐分对植物危害性不大,可以通过水洗解决问题。

湿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均大于1%,其中草甸土含量最高,平均达到3%以上。

土壤养分齐全,全氮全磷亦可达到0.2%左右,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各类型土壤物理性质良好,上层大多以粉沙为主,下层则以粘粒-粉粒为主,通气性好,但下层透水性较差,适合于侧根,须根性植物生长。

总的来看,土地平坦,养分含量较高,物理性状良好,属肥沃土壤。

但近几年的围垦引起土壤大面积的退化、物理性状趋于板结、盐化碱化作用增强,尤以土壤沙化最为突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并且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应尽早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3.5生物资源

**市黄河湿地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极具旅游价值。

植物资源以草甸植被为主,在河滩草地及林地分布的野生植物有36个科93个属137个种,其中草本121个种,主要有鹅绒委陵菜、蒲公英、车前草与黄花补血草等;灌木和半灌木16个种,主要有红柳、旱枸杞与罗布麻等;乔木主要有乌柳、榆树与柽柳等。

动物资源中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爬行类、兽类与鸟类,在这里栖息、换羽、繁殖、停歇的鸟类有14个目25个科77个种,占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的76%,主要有燕鸥、喜鹊、百灵、银鸥等,还有极其珍惜的遗鸥、黑鹤与大天鹅等在这里短时间停留。

另外,洪水和每年的黄河凌汛均能带来许多物种,如:

吾柳等灌木和一些水生和陆生的草本植被。

3.6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为总体上地势较平坦,地貌单元属黄河北岸一级阶地,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以粉砂土构成,根据钻探揭示,分层描述如下:

耕作层:

黄褐色到杂色,较松散,稍湿,含大量植物根系和少量垃圾,此层厚度为0.4-0.5米。

粉砂:

黄褐色,稍密,稍湿,局部为细砂,颗粒不大,厚度为0.8-6.1米。

粉土层

(1):

红褐色,稍密,由湿到饱和,可塑性硬塑、该层含许多颜色不同的粉质粘土夹层,个别地段也含有粉砂夹层,所以本层粉土有少许砂性,此层1.50-7.3米。

中砂:

黄杂色,中密到密实,湿,此层不规律,局部为细砂,有的地段则为粗砾砂,含少量园砾,但主要以中砾为主,此层厚度1.0-3.3米。

粉土层

(2):

灰褐到灰绿色,密实,呈饱和状态,硬塑。

该层含少量粉质粘土夹层,并有粉砂夹层,此层厚度为8.3-21.4。

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埋深1-3.8米,与黄河相连,属于黄河水系,有7公里左右的黄河水域流经该湿地,每年11月下旬开始流凌,12月上旬封冻,冰层厚度0.6-1.2米,次年3月下旬开河,常伴有凌汛,河水可淹没整个湿地,大约持续1周左右。

地下水位高程为1015.00-1016.05米,属自由型潜水,年升降幅度在1米左右,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市城市尾水和黄河水。

3.7周边建筑物和环境

**市黄河湿地地处**市东河区南郊,黄河河道内,与花匠营子村和郑二窑子村距离较近,目前周围有4家砖厂和5家储煤厂,其余为废弃的鱼塘和荒地。

根据2002年**市城市发展规划,该湿地为自然生态区,北侧依次为农业观光区、休闲渡假区、水上娱乐区和高尔夫球场(见图3-3)。

通过该工程的建设,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使该湿地与周遍规划区域在功能和景观上相协调。

3.8交通条件

湿地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较为优越。

西接210国道(包东高速公路),北临**南绕城公路,距**东火车站6公里,**机场仅3公里。

3.9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实地勘察测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电子地图,统计出目前湿地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具体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见表3-1,土地利用类型具体分布情况见图3-4。

表3-1**市黄河湿地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亩)

占总面积比例(%)

草地

1090

10

芦苇

250

2

林地

4500

40

污水

690

6

明水域

500

4

农耕地

4100

37

合计

12000

100

3.10湿地主要问题

**市黄河湿地为国家所有,进行生态修复后,应提高认识,通过增加收入、提供优惠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等措施,使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修复落到实处。

目前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农业围垦),而忽略了湿地的其它功能,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0.1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市黄河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基因库与生物资源库。

本应在景观上呈现出明水区、沼泽区、湿草地和干草地等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考察仅高等动植物就有238种,未被记录的低等生物种类更是巨大。

然而由于开荒耕种和污染物排放,对这块宝贵的湿地已构成严重破坏。

目前盲目无序开垦面积已占湿地总面积的50%,造成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植被数量减少和生物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一些草本、半灌木、灌木、甚至乔木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

栖息的动物数量迅速下降,特别是鸟类。

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3.10.2污染物大量排放,湿地局部污染严重

根据2000年监测结果,进入**黄河湿地的污染物数量惊人。

其中经过二道沙河(西河)等四条排污沟,污染物年入湿地量BOD、SS、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3329吨、33686吨、6282吨与419吨,通过降水和面源等还有一些污染物要进入湿地。

这些污染物在二道沙河入湿地的低洼地段聚集起来,致使该区域污染严重,造成明水区恶臭难闻,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群减少。

而且这些污染物大多直接进入黄河,对黄河水质以及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无疑是严重的威胁。

3.10.3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市黄河湿地由于污染物排放和无序的围垦耕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