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48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哈尔滨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考试

(二)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记忆场所主要涉及基于时间的“记忆研究”与基于空间的“场所研究”两个维度。

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关注着这两个维度,并且不断在推进两者的整合研究。

人类回忆过去的能力与习惯往往是与关联在一起的物体、空间场所与事件结合在一起的。

意大利建筑师罗西将城市视为人类集体记忆的一个容纳时空、物质、事件的场所载体。

博伊尔等学者近来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形态演变与集体记忆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比集体记忆来说,记忆场所是更富有生命力,是具体化了的认同;它不仅见证了变迁中的历史与集体记忆,还可以持续性地叙事与传播,正如诺拉认为,集体记忆研究的起点是记忆场所。

相比那些权威认定的纪念碑式的文化遗产来说,记忆场所更具普遍性、多样性、离散性,更贴近百姓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情感;这些场所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和谐。

尽管这些场所与城市的整体意象并非一致,或者还没能进入城市的档案馆或者博物馆,但正是它们构成了城镇邻里文化的认同性与多样性,也是人们赖以生活、工作、休闲之处。

传统的建筑遗产(尤其是“历史地段”)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比较关注集中式的完整意义的历史地段;在国际文物遗产保护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评估遗产价值和保护状况的三项重要指标:

历史性、完整性、原真性;而现实中存在的更多的是碎化的、游离在城镇空间之中的记忆场所,往往难以纳入传统观念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范畴里。

特别是在当今中国,许多城镇经历了30多年的变迁,如果严格按照现有的标准实施认定与保护,那么现仅有的历史遗存大多是在严格的遗产保护范围之外。

比如二、三线城镇中合作社时期的大礼堂、手工艺作坊、茧站、近现代历史码头遗址,充满了集体记忆与社会情感,难以简单确定其是否符合传统的“三性”标准与原则。

记忆场所的视角将弥补以往建筑遗产研究的空缺,拓展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涵。

由此可见,“记忆场所”这一概念对于国际历史遗产保护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具有开拓性。

通过保护利用具有群体记忆的既有历史场所,使得民众与以往的社会生活建立了关联,在变迁中感受到现有生活的丰富与美满,并且建立文化、社会与身份认同。

(摘编自陆邵明《记忆场所: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忆场所与集体记忆研究紧密相关,它见证了许多城镇多年来的变迁和集体记忆。

B.纪念碑式的文化遗产与城市整体意象一致,然而与百姓生活疏离,缺少文化认同。

C.记忆场所缺乏历史性、完整性和原真性,难以纳入传统观念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D.现有城镇历史遗存充满集体记忆与社会情感,却不符合文物遗产现有标准和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述多位研究者对记忆和场所关系的看法,论述对记忆场所价值的认知过程。

B.文章通过比较,突出了记忆场所与传统建筑遗产保护的差异以及前者的保护困境。

C.文章的论述涉及历史文化、城镇变迁、社会生活和民众情感等方面,全面而客观。

D.文章以记忆场所研究的两个维度为论述前提,对文化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忆研究与场所研究受到了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推动了学科之间整合研究的进步。

B.明确文物遗产保护评估指标有利于保护传统建筑遗产,却给记忆场所认定带来困难。

C.记忆场所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有助于学者以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历史地段保护问题。

D.承载集体记忆的城镇不能得到认定与保护,这会影响民众和以往社会生活建立关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

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年4月4日)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

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

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

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自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中国学生接受职业与毕业指导的比例最低,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严重缺乏职业准备与规划意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考个好大学,有了名校做靠山,还怕找不到好工作?

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

探索、尝试、规划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与他人、认识家庭与社会的过程。

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扬长避短。

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

能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的孩子,才能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发现自我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引领孩子们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

(摘编自孙宏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更长远的育人目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无关系。

B.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展相关教育,做到未雨绸缪。

D.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关涉到长远的育人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变化,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新职业不断出现,具有专业的技能将成为未来职业的要求。

B.如果不想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被淘汰,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交情商、创新意识以及应变能力等,这样会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C.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地位同样重要。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即使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应缺席。

D.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

6.怎样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木工刘建华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

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

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

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

不可能!

杀下去一半。

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

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

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

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

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

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

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

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

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

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

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

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

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

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

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

“料”是指人的品质。

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

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

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

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

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

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

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

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

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

他便微笑着反话:

过年能不回家吗?

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

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

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

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

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

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

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

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

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

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

一切有条不素,没有一点邋遢相。

心里不由感慨:

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偿,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

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

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

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

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

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

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

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

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

太祖镇淮阴,景先防卫城内,委以心腹。

与世祖款昵,世祖为广兴郡,启太祖求景先同行。

建元元年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戍兵。

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

虏寻遣伪南部尚书頞跋屯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屯清丘。

景先严备待敌。

豫章王又遣宁朔将军王僧炳等屯义阳关外,为声援。

虏退,进号辅国将军。

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

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征为侍中。

景先事上尽心,故恩宠特密。

车驾射雉,郊外行游,景先常甲仗从,廉察左右。

寻进爵为侯。

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往。

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

军未还,遇疾,遗言曰:

“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长违圣世,悲哽不知所言。

毅虽成长,素阙训范。

贞等幼稚,未有所识。

方以仰累圣明,非残息所能陈谢。

所赐宅旷大,恐非毅等所居,须丧服竟,可输还台。

三处田,勤作,自足供衣食。

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勤者,应料理,随宜启闻乞恩。

”卒,时年五十。

上伤惜之,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谥曰“忠侯。

”(节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B.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C.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D.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褐是指粗布衣服,古时是平民的服装,所以脱去布衣担任官职,称为“解褐”。

B.豫章,古郡名,在今江西一带设立,王勃《滕王阁序》中曾提到“豫章故郡”。

C.征即征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公府、州郡从地方举荐平民入朝为官。

D.侯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地位较高,故有“王侯将相”一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景先性情醇厚,得到两朝皇帝信任。

太祖镇守淮阴期间,他负责城内防务,被倚为心腹;世祖即位前,出任广兴郡太守,也向太祖要求萧景先同往。

B.萧景先机警有谋,能够为国解除边患。

在谢天盖与外敌勾结作乱过程中,他不但严阵以待,而且与各路人马互相配合,击退敌军,保证了边境地稳定。

C.萧景先尽心尽责,深受世祖皇帝倚仗。

蛮虏骚扰,造成司部以北地区躁动不安,他因熟悉当地情况被委以重任,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安定了百姓。

D.萧景先深明大义,临终托孤情真意切。

在给皇帝的遗书中,他既希望皇帝能对子女、部下多加眷顾,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勤奋劳作,自食其力。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车驾射雉,郊外行游,景先常甲仗从,廉察左右

2.所赐宅旷大,恐非毅等所居,须丧服竟,可输还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案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4.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描写了诗人在边城夜饮时的情景,其中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之情。

B.诗人身在边塞,远离家乡,宴饮时也一直惦记在家中已经年老的父母。

C.夜饮之时,雄壮的军中剑舞与悠长的胡笳音乐,让守边将领心绪起伏。

D.诗歌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语言道健质朴,与边塞生活极为相称。

15.清人姚范评价尾联“托意深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典型的农村生活情景,成为后世山水田园诗歌的典范。

2.《逍遥游》中,蜩与学鸠谈到飞翔时,说自己只能“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嘲讽大鹏鸟“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__________的殿堂映射盛世辉煌的光芒:

故宫,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院,美轮美奂的厅阁范囿储藏着__________的珍稀。

如今提到故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是提到气势磅礴的楼阁宫阙、古代帝王的________,特而开始谈论“石渠宝笈”“千里江山”等展览中令人_________的珍奇异宝,还有不少人拿出一把“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更有人聊起故宫“守门人”单霁翔……

2019年4月8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

他在任时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贺岁迎祥一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也于4月7日落下帷幕。

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是故宫建院以来愿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达展览。

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200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虚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

如今,故宫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碧辉煌琳琅满目遗闻轶事目不遐接

B.蔚为大观俯拾即是遗闻轶事应接不暇

C.蔚为大观琳琅满目稗官野史目不遐接

D.金碧辉煌俯拾即是碑官野史应接不暇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

B.这场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的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C.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是一次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展览。

D.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不是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而是一张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

B.不仅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是它,而且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它

C.它不只是一张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更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

D.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是它,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也是它

20.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5分)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

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圈之内。

21.下面是某校为学生选课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纪念是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一段征程的开始。

我们可以缅怀,也可以忘却:

可以反思,也可以憧憬。

纪念可以是重要的事件、特殊的时刻,也可以是盛大的仪式、难忘的场景。

当我们十八岁绚烂多彩的青春与祖国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相遇时,纪念就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哈尔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2019.05.08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3分)A2.(3分)D3.(3分)A

二.(12分)

4.(3分)C5.(3分)D

6.(6分)

①中小学时期就要接受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始职业生涯规划;

②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将学业发展与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结合;

③要关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需末的变化。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5分)

7.(3分)B

8.(6分)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

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秩隘,狡黠尖刻。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以“点”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在叙事中夹杂着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予塑造人物的同时来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我”“失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各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19分)

10.(3分)A11.(3分)C12.(3分)B

13.(11.(5分)皇帝射猎野雉,到郊外游玩,萧景先经常披甲执仗跟从,在附近查访。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车驾”“甲仗”“廉察”各1分,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朝廷觉赐的宅院宽阔,恐怕不是萧毅等所应居住的,等到服丧完毕,可以交给朝廷。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须”“竟”“输”各1分,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9分)

14.(3分)B

15.(6分)尾联运用反语,表面让将诗中流露的愁苦一扫而光,感激皇帝派遣守边的深恩,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苦。

评分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