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333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ultisim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ultisim实验报告.docx

Multisim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仿真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放大电压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仿真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的特性

二、虚拟实验仪器及器材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步骤

4、静态数据仿真

电路图如下:

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最大值的10%时,万用表示数为。

仿真得到三处节点电压如下:

则记录数据,填入下表:

仿真数据(对地数据)单位:

V

计算数据单位:

V

基极V(3)

集电极V(6)

发射级V(7)

Vbe

Vce

Rp

10KΩ

5、动态仿真一

(1)单击仪器表工具栏中的第四个(即示波器Oscilloscope),放置如图所示,并且连接电路。

(注意:

示波器分为两个通道,每个通道有+和-,连接时只需要连接+即可,示波器默认的地已经接好。

观察波形图时会出现不知道哪个波形是哪个通道的,解决方法是更改连接的导线颜色,即:

右键单击导线,弹出,单击wirecolor,可以更改颜色,同时示波器中波形颜色也随之改变)

(2)右键V1,出现properties,单击,出现对话框,把voltage的数据改为10mV,Frequency的数据改为1KHz,确定。

(3)单击工具栏中运行按钮,便可以进行数据仿真。

(4)双击图标,得到如下波形:

电路图如下:

示波器波形如下:

由图形可知:

输入与输出相位相反。

6、动态仿真二

(1)删除负载电阻R6,重新连接示波器如图所示

(2)重新启动仿真,波形如下:

记录数据如下表:

(注:

此表RL为无穷)

仿真数据(注意填写单位)

计算

Vi有效值

Vo有效值

Av

(3)加上RL,分别将RL换为千欧和300欧,记录数据填表:

仿真数据(注意填写单位)

计算

RL

Vi

Vo

Av

Ω

330Ω

(4)其他不变,增大和减小滑动变阻器的值,观察Vo的变化,并记录波形:

综上可得到下列表格:

Vb

Vc

Ve

波形变化

Rp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先向上平移再恢复原处(a1、b1图)

Rp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先向下平移再恢复原处(a2、b2图)

动态仿真三

1、测输入电阻Ri,电路图如下

在输入端串联一个千欧的电阻,如图所示,并且连接一个万用表,如图连接。

启动仿真,记录数据,并填表。

万用表的示数如下:

则填表如下:

仿真数据(注意填写单位)

计算

信号发生器有效电压值

万用表的有效数据

Ri

10mV

Ω

2、测量输出电阻Ro

如图所示:

*万用表要打在交流档才能测试数据,其数据为VL。

电路图及万用表示数如下:

如图所示:

*万用表要打在交流档才能测试数据,其数据为V0

则可得下表:

仿真数据

计算

VL

VO

RO

Ω

思考题:

1、画出电路如下:

2、第一个单击,

第二个单击。

3、双击该原件,进行参数修改。

4、波形如下: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Multisim基本操作,学到如何翻转元件、连线以及一些测试工具如示波器、万用表等。

借助于这个软件,以后很多现象可以不用通过实际实验进行验证,直接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完成,较为方便。

实验二射极跟随器

画出电路图如下:

射极输出波形如下:

选取一个区域放大如下:

设备扫描参数如下:

 

则maxy和miny差距最小时rr1=138667Ω,则将R1阻值更改为138KΩ。

改后图如下:

直流仿真得如下图:

则可填写下表:

Vb

Vc

Ve

Ie=Ve/Re

接下来测量放大倍数,如下图:

万用表档位在交流档上,数据填入下表:

Vi

Vo

Av=Vo/Vi

3V

下一步,测输入电阻,如下图:

根据分压公式可以计算输入电阻,得到下表:

Vs

Vi

Ri=Vi*Rs/(Vs-Vi)

3V

Ω

下一步,测输出电阻,如下图:

(开关断开时,测Vo)

 

(开关闭合时,测VL)

记录到下表:

Vo

VL

Ro=(Vo-VL)*RL/VL

Ω

思考题:

1、电路图如下:

输入与输出的波形如下:

2、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射极跟随器件可以将输入电压近似保留的输出,即电压增益Av为1,输出电阻很小大概几十欧,输入电阻很大大概几十千欧。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模拟了射极跟随器,更好地理解了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了解了如何估算集电极静态工作点的电阻,并得到了电压增益,输入、输出电阻等值同时对Multisim软件的操作更加熟练了。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

画出电路图如下:

静态直流仿真结果如下图:

则记录到下表:

三极管Q1

三极管Q2

Vb

Vc

Ve

Vb

Vc

Ve

下一步进行交流测试:

开环RL=∞电路图和万用表示数如下:

 

开环RL=电路图和万用表示数如下:

 

闭环RL=无穷电路图和万用表示数如下:

 

闭环RL=电路图和万用表示数如下:

则记录下表:

RL图中R11

Vi

Vo

Av

开环

RL=无穷(S2开)

RL=(S2闭)

闭环

RL=无穷(S2开)

RL=(S2闭)

 

下一步检查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将记录到的波形填入下表:

在开环情况下适当加大Vi的大小,使其输出失真,记录波形

闭合开关S1,并记录波形

 

波形

可见负反馈使输出增益减小,但是可以提高不失真度。

下一步测试放大频率特性,得到输出端的幅频特性如下:

开环时:

闭环时:

则填入下表:

开环

闭环

 

图形

 

图形

fL

fH

fL

fH

思考题:

分析如下的幅频特性和输出波形。

开关接电阻时,输出波形与幅频特性如下:

 

开关接三极管时,波形和幅频特性如下:

 

实验心得:

学会了用Multisim进行幅频特性分析,并且更好地理解了负反馈的作用,即牺牲增益来换取更大的频带,使输出尽量不失真。

 

实验四差动放大电路

调节放大器零点。

电路图以及万用表示数如下:

 

万用表示数较接近于0

当开关S3在左端时,静态电压仿真如下:

 

当开关S3在第二时,静态电压仿真如下:

将所测数据填入下表:

测量值

Q1

Q2

R9

C

B

E

C

B

E

U

S3在左端

S3在第二

0

下一步,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更改后电路如下:

(1)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入:

万用表示数如下:

(2)、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入:

万用表示数如下:

(3)、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共模输入:

万用表示数如下:

(4)、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共模输入:

万用表示数如下:

综上,可得到以下表格: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单端输入

共模输入

单端输入

共模输入

Ui

100mV

1V

100mV

1V

Uc1

Uc2

Ad1=Uc1/Ui

Ad=Uo/Ui

Ac1=Uc1/Ui

Ac=Uo/Ui

0

0

CMRR=|Ad1/Ac1|

思考题:

1、由上表可知,当差动放大电路接入恒流源时,CMRR将有明显的提高。

2、电路图及幅频特性如下:

如图可知,通频带约为。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差分放大器的相关性能,并且了解到接入恒流源对差分放大器有提高CMRR的作用。

进一步加深画图及频率分析的方法。

实验五OTL功率放大器

首先调整静态工作点,电路图如下,调整R1和R2的值,使万用表的示数分别为5——10mV和,然后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电路图和万用表示数如下:

 

可得Ic1=Ic3=,U4=

进行直流仿真,可得以下图表:

 

将数据填入下表:

Q1

Q2

Q3

Ub

Uc

Ue

测试负载实际功率:

最大不失真的理想输入电压约为20mV,此时测量负载两端交流电压约为

则Pom=Uo2/RL=2/8=(W)

测试效率η=Pom/PE*100%=Pom/(Ucc*Idc)*100%=(*5)*100%=%

输入灵敏度为20mV左右;

频率响应测试:

Ui=20mV;

fL

fH

通频带

F(Hz)

Uo(V)

Av

思考题

1、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实际输出功率并不大,若要获得较大的实际功率,应该允许适当失真。

2、特点:

在波形振幅最大不失真的情况下,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测量方法:

详见上述测量过程,先将输入电源置零,调节静态工作点,之后再调节输入信号,使输出最大且波形不失真,再测负载两端的电压,得出实际功率。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测试方法的了解,并且对Multisim的使用方法更加熟练了。

 

实验六基础运算放大器的测量

电路图如下:

 

静态工作点测试如下:

项目

同相输入端电压

反相输入端电压

输出端电压

正偏电源电压

反偏电源电压

 

下一步进行最大功率测试,在输出端接一8Ω的负载电阻,经调整,电压振幅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入电压Us约为12mV,

电路图如下:

用万用表交流当测得输出负载两端的交流电压如下:

则最大功率为Pom=2/8=(mV)

下一步进行频率响应测试:

交流仿真得到的输出端幅频特性如下:

可知fH=,通频带为

下一步,进行输出波形观察,输出端波形如下:

显然,输出端波形为最大不失真。

下一步,进行放大倍数测量,Vi与Vo的值如下图:

则Vi=,Vo=。

则放大倍数Av=Vo/Vi==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在指导书无任何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是对前面几个实验学到的测试方法的测试、巩固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对Multisim的操作更加熟悉了,并且对一般的集成放大电路有了更深的了解。

 

实验七波形发生器应用的测量

实验1

电路图如下:

未调电位器时,Rw=10k*50%=5k,波形失真,如下:

当电位器调节到40%时,即此时Rw=10k*40%=4K,波形刚好不失真,波形如下:

当电位器为29%时,即Rw=10k*29%=,输出端刚刚起振,波形如下:

分析:

根据上述的波形和数据易知,负反馈越强,起振越难,波形失真越;负反馈越弱,起振越容易,波形失真越大。

在输出最大不失真的情况下,测得输出电压,反馈电压如下:

则可看到,振荡条件为Vo/Vf=略大于3。

断开D1、D2,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列信息:

最大不失真Rw=10k*29%=,波形如下:

临界起振的Rw=10k*28%=,波形如下:

任意将Rw调到60%,波形失真失真时,波形如下:

Vf与Vo示数如下:

则Vo/Vf=略大于3。

分析:

可见去掉整流装置后,临界振荡和起振的条件区分度变的不那么明显了。

但是输出电压增益变大了,失真度也变大了。

 

实验2方波发生器

电路图如下:

示波器显示波形如下,输入为三角波,输出为方波,对应关系如下:

改变Rw的位置,测试波形的频率范围,为精确测量,引入频率计数器,分别测量电位计为0%、50%、100%时的波形频率,测试结果如下:

Rw为0%时:

 

Rw为50%时:

 

Rw为100%时:

 

则由上图易知,波形的频率范围为:

~

将D1改为单向稳压管,电路和输出波形以及频率如下:

 

分析:

由以上数据和图像可以看出,双向稳压管可以使振幅上下两部分完整输出,而单向稳压管会滤掉某一部分的波形;此外双向稳压器的波形频率范围明显要高于单向稳压管。

 

实验3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

电路图如下:

 

图中Rw在50%的位置时,示波器波形如下:

则从示波器的波形可知

方波的幅值约为2=,频率约为1/(**2)=

三角波幅值约为2=,频率均约为1/(**2)=。

接下来,分别将Rw调至0%和100%位置,其电路图和波形示波器波形如下:

Rw在0%处:

 

可见,Rw在0%处时,幅值几乎保持不变,但是周期增大,频率减小。

 

Rw在100%时:

 

可见,Rw在100%处时,幅值几乎保持不变,但是周期减小,频率增大。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发生器,对如何产生不同类型的波形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掌握了一种新的工具——频率计数器,对Multisim这个软件的使用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次所有实验结束的心得体会:

本次使用的Multisim软件相对于前面使用的Pspice和Matlab软件来看,操作更加简单易懂,软件提供的仿真仪器也有很多,这次7个实验下来,已经学会使用的仪器有:

万用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数器以及探测针。

个人认为,这款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对电路的学习有更多感性的了解。

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每次要进行更改都必须停止仿真,较为麻烦,但是这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有帮助,可以让我们养成不带电操作的习惯,每次对电路进行改造时,必须切断电源,停止工作,以防触电或电路短路。

电路课本上一些平时了解不太深的定理和公式也可以通过Mulitisim软件帮助加深理解。

总之,本次实验下来,在电路和模电知识上收获甚多,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指导书有些许错误以及含义不清之处,有时更正这些错误很占用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