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体系框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810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体系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HSE体系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HSE体系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HSE体系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HSE体系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SE体系框架.doc

《HSE体系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体系框架.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SE体系框架.doc

HSE体系编制主要依据:

1、GB∕T_28001-2001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SYT6276-201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4、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一、HSE管理手册

1、体系文件编写前首先应成立编写小组

2、HSE管理手册的作用:

描述公司的承诺、方针和目标、程序和要求,展示公司HSE管理体系重点解决的问题;

向公司各级管理者展示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总框架;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相互关系;

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查询所需文件与记录的途径;

为审核HSE管理体系提供文件依据;

对外介绍HSE管理体系;

证明其自身HSE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规定。

3、HSE管理手册编写要求:

手册是政策性文件,应写清楚承诺、方针和目标;

手册应强调宣传性,便于公众接受,不侧重于操作性,力求简明,把主要控制环节描述清楚即可,不必写得太冗长;

明确形成的程序文件及编号,方便查询;

最高领导层有效介入,以便解决重大问题及跨部门的问题;

各部门领导应参加手册的讨论和审查,以便了解对本职工作的要求;

管理手册由编写小组负责编写。

4、HSE管理手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发布令

2)HSE承诺、方针和目标

3)公司概况

4)前言

5)手册控制管理

6)范围

7)术语和定义

8)总要求

9)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

10)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11)目标管理、HSE管理方案

12)公司HSE体系组织机构

13)HSE职责

14)管理者代表

15)文件控制

16)记录和记录管理

17)能力、培训和意识

18)信息、协商与沟通

19)相关方:

承包商、供应商、公共关系

20)运行控制

21)变更管理

22)应急管理

2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

25)内部评审

26)管理评审

附录:

公司HSE组织机构图、公司HSE体系文件结构图、公司HSE职能分配表、公司HSE管理体系结构图、公司应急组织架构图、HSE管理体系要素对应表……

二、程序文件

按GB/T6583(ISO8402)将程序定义为:

“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和途径”。

就是为了完成HSE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

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

其内容是描述实施HSE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H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第二层文件。

程序文件:

指对一个程序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说明,说明一个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如:

某产品的说明书,告诉我们各部件的功能,如何组装、使用,如何发挥整体功能。

程序文件是第二层文件,承上启下,对上是手册的进一步展开和落实,对下引出作业文件和记录。

一般意义上程序文件是以实现过程管理为目的,内容包括:

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

1、编写原则:

程序文件对HSE活动应规定目的和范围,实施的具体步骤,实施结果的处理、反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与各部门的关系等,形成一个逻辑上独立的部分。

地面集输部-确保管线、设备设施正常运行,为用户正平稳供气。

程序文件的内容必须同HSE管理手册的规定要求相一致。

(A产品的说明书编写得再好,但不能适用B产品)

程序文件是HSE管理手册的支持性的文件。

因此,程序文件实际上是对管理手册规定的进一步展开、落实和细化。

程序文件应简练、准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清楚地规定整个HSE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环节,相关部门的责任及其义务。

程序文件不涉及到纯技术性的细节问题,细节通常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中规定。

程序文件实质上是组织管理中科学的过程管理制度,是法规性文件,要强制执行,因此程序文件必须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编制多少文件?

有多少过程和活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过程的风险性和控制难度、公司管理现状。

2、编写前准备

根据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方案,按体系要素逐级展开,制定程序文件明细表,明确程序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对照已有的各种文件,确定需新编、修改和完善的程序文件,制定计划逐步完成。

公司程序文件的多少,每个程序的详略、篇幅和内容都没有定论,但在能够控制的前提下,程序文件个数和每一个篇幅越少越好;每一个程序之间,要有必要的衔接,但要避免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程序之间有较大的重复。

编制程序文件明细表;现行文件的收集与分析;编制体系文件编写大纲;职能完善和职责、权限的确定;落实程序文件编写的工作组织。

3、程序文件结构内容

①目的

应叙述编制此程序文件的作用和目的,即“做这项活动是为了什么?

②范围

规定此程序活动应用的场合和时机,范围的界定直接决定活动的功能范围,所以编写时应注意它的涵盖性。

③职责

即在文件运行中相关单位及人员所担负的职责和权限。

(注:

每个程序文件的职责要与手册中的职责分配对应。

④程序内容

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步骤,保持合理的编写顺序,明确输入、转换和输出的内容;明确各项活动的接口关系、职责、协调措施;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因素由谁干,什么时间干,什么场(地点)干、干什么、怎么干、如何控制,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形成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出现例外情况的处理措施等,必要时辅以流程图。

⑤相关程序和相关记录

指出需引用的或与本程序相关的程序、文件和记录。

⑥报告和记录格式

确定使用该程序所产生的记录和报告的格式,记录的保存部门和期限,写明记录的编号和名称。

程序文件应得到本活动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和接受,以及相关方对接口关系的认可,经过审批后实施。

4、程序文件格式

程序文件应统一编号,以便于识别。

标题应明确说明开展的活动及其特点,确定使用该程序时所产生的记录和报告的格式,记录的保存部门和期限,写明记录的编号和名称。

5、根据FLG实际确定要编写的程序文件

主要包括: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影响评价管理程序、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管理程序、文件管理程序、记录管理程序、HSE会议程序、HSE检查和监督管理程序、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信息交流管理程序、设施设计、建设和完整性管理程序、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施工作业管理程序、承包方和供应方管理程序、作业许可管理程序、HSE标识管理程序、噪声管理程序、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运行安全管理程序、环境保护管理程序、职业健康管理程序、项目HSE策划管理程序、变更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三、作业文件

主要包括:

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岗位职责、记录表格等。

梳理本公司关于安全、健康、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完善和健全HSE管理制度;梳理作业指导书,形成风险、事故、隐患三级监控机制;梳理本公司生产运行记录和表格,包括在安全、消防、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管理的表格,形成长效运行监控机制;梳理本公司的应急预案,形成层层预防的应急管理机制;梳理本公司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形成机构合理、职责分明、接口畅通、资源配置明确的有效机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

主动性辨识方法: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涉及的对象:

a)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b)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c)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d)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e)变更或纠正过程中的新风险。

规定风险等级:

不容许;高、中度风险;一般风险;轻微风险(可容许风险)。

确定各级风险的控制措施:

高、中度风险—建立目标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一般风险—作业文件或“作业指导书”;轻微风险--告知、警示;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方法

不可容许风险判定依据:

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和环境因素:

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GB18218-2000)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安全检查表SCL法

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

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标准、规范、作业指南、经验、教训)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

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S)

风险评估表

评估准则

风险评估表说明:

R=L×S

Ⅰ级:

可容许的危害因素R(1~5),Ⅱ级:

一般危害因素R(6~14),Ⅲ级:

重大危害因素R(15~25),R-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工作危害分析(JHA)

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步骤:

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对每个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对高风险的危害因素采取控制措施

辨识中应注意的事项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为防止遗漏,一般按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得出系统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

伤害(危害)方式:

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

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神经紊乱、窒息)。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

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形成必要的记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危险源清单、高中度风险危险源清单、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风险控制

原则: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对不能承受的风险---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达到容许范围(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对可承受的风险---检测—保持措施;注意所有变更中的风险控制;控制措施要定期评审—不断改进;风险控制根据公司的承受能力。

方法:

文件的形式---制度、作业指导书(卡)、培训的形式、设施设备操作的形式(隔离、断电、接地、放空、冲洗、降温降压、作业许可)、应急预案的形式

环境因素的识别

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废气、噪声、气味、粉尘、固体废弃物、土地污染;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使用;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