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05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学习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了后进生学习困难的类型,分析了“学习后进”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矫治措施,旨在帮助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使“学习后进”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习后进感情投资接近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1.1问题背景

学习后进作为学习困难的一种,在近年来受到了教学研究者的重视,成为近年来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⑴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看。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和缺乏信心。

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以及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问题、钻研精神的活动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从2002年来的测试情况看,高年级的“学习后进生”的比率约占8.2%,是低年级学生的4倍。

转化“学习后进生”的工作,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活动历史意义。

2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据《教育文摘报》报道,我国学生总数中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占学生人数的10%,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学习后进生”的占25.2%,这个数据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学生基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见“学习后进生”学习困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学者通过千例儿童后进生的情况分析,发现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学习后进”的占93.1%,因智力及特殊性发育障碍造成“学习后进”的仅占6.9%。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了后进生学习困难的类型,分析了“学习后进”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矫治措施,旨在帮助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使“学习后进”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研究计划从教师的教学与小学生的学习学习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服务。

其具体的目的有:

1、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学习后进”进行科学界定。

2、研究“学习后进”的类型。

3、分析“学习后进”形成的原因。

4、寻找不同类型的“学习后进”的矫治对策。

5、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解决“学习后进生”的学习与教学要求的不协调、不适应的可操作性。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2.1学习困难的界定

教育家汪道之等人认为,“学习后进”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能期望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维、数学运算等方面的能力低下。

这些儿童心理行为之间的发展有显著差异,在学业成绩等其他能力方面也不平衡。

也有学者认为:

“学习后进”是指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能达到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基本数学知识、原理、方法的掌握,数字运算能力,实际生活中数学的应用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根据以上专家的理论观点,结合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学习后进”的界定有三种提法:

(1)第一种界定:

把未达基本标准者谓之“学习后进”,教育有一定的目标这里所谓的目标,是指在各自的年龄或年级,各门学科或领域可以期待学生达到的水平,它基本上是作为各年龄、各年级阶段的共同标准定下来的。

(2)第二种界定:

指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一个知识点还没弄懂,另一样知识点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

(苏霍姆林斯基语)

(3)第三种界定:

成绩较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存在较多缺陷,而且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动手操作能力、个性心理特征(如抱负、求知欲、坚持性等)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测试看,其总体水平与学业优等、中等学生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

三、问题存在的理论分析

3.1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后进”

有资料统计对造成学生“学习后进”的原因调查表明:

41.7%的“学习后进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25%

的“学习后进生”认为自己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25%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不刻苦。

可见。

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与“学习后进”有一定的关系。

毕竟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基础学科。

他们之所以成为“学习后进生”,究其原因可以分为这两种:

第一,由于基础知识没有较好掌握,学得不够扎实,因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一连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就像滚雪球一般在心理上聚积。

第二,由于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了学习新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若这类学生一旦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一定的范围,那么这必定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也将无法达成。

  3.2家庭因素与学生的“学习后进”

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

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这一方面是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有一种特殊的血源关系的感情纽带联系起来的,这是父母影响孩子、孩子向父母学习的最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也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是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再一方面,还由于家庭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不论在学校接受教师、同学的影响,还是走向社会接受领导、同事的教育,都是暂时的,而家庭影响则是长期的、终身的。

父母对儿童学习漠不关心、因暂时学习成绩不好受歧视和打骂、家庭磨擦、父母离异或父母的其它不良榜样等都可造成小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及缺乏安全感。

父母的教育水平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小儿的精神状态。

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着儿童学习潜力的发挥,从而造成学习问题。

为此我们对22位““学习后进生”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进行了调查:

   表一:

 

   表二:

 

   表三:

 

 

  3.3““学习后进生”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是学生的内在因素,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

“儿童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密码。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探究儿童心灵奥秘,善于释译这些“密码”。

调查表明:

“学习后进生”在班集体中处于孤独地位,他们的知心朋友仅是几个成绩较差与他们“类同”的学生。

他们有心事不愿向老师、父母、班干部诉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害怕学习。

长此以往,给“学习后进生”心灵造成极大挫伤。

  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四:

 

  表五:

 

  表六:

 

  

  3.4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后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成就动机。

   

“学习后进生”低水平的成就动机,首先表现在他们只追求较低的学习目标。

大多数学习“学习后进生”不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他们仅仅为避免家长和教师的惩罚而学习。

同时,学习困难学生追求的近期目标也低于学习优秀学生。

他们往往安于现状,被迫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大量的抄袭行为,由于他们追求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都比较低,因而不能以独特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稍有困难就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能独立的努力学习。

  3.5“学习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现代人教育内容,给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学习后进生”由于学习态度、教育环境不良等缘故,导致成绩低下,其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和情绪低落,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常常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出对抗心理。

针对“学习后进生”这一不良心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给予心理疏导,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发挥潜能,健康成长。

我们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对“学习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测定,发现占被试37.5%的“学习后进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

  调查结果如下:

 表七:

测试

项目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交往

焦虑

学习

焦虑

恐怖

倾向

身体

状况

冲动

倾向

人数

1

2

1

2

1

1

1

%

11%

22%

11%

22%

11%

11%

11%

  3.6教师对“学习后进生”的教育行为

教师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教育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一些教师态度缺乏热情,缺乏耐心,不是训斥就是向家长告状,这样造成了师生对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其实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习后进生”的成绩是可以提高的。

四、研究方法和实施对策

  4.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小学1—6年级为研究对象

  4、2研究方法与工具

  4.2.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要用到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

1、实验研究法

是本课题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假设,再投入课堂教学、个别教育运行,检验其教育教学效果,然后调整、优化、改进,再验证,如此循环多次进行。

2、个案研究法

主要用于个别“学习后进生”的教育教学研究,首先对个别“学习后进生”进行跟踪调查,再实施假设的教育教学方法,检验效果,然后调查,再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

3、文献研究法

在“学习后进生”的矫治研究中,查阅有关教育专著、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专家研究资料等引申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4、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其他方法

统计法、行为研究法、分析法等,在本课题中均有所运用。

  4.2.2研究工具:

  ①运用心理测试、谈话调查,分析“学习后进”的原因

  ②学习理论,借助高校专家的力量,提高研究水平

  ③课题组集思广益,分析个案,研讨问题。

  五、研究结果和分析

  5.1研究结果

  5.1.1“学习后进生”在家学习态度调查结果

 与学生健康、智商情况同时进行的调查是“学习后进生”在家学习态度调查以及“学习后进生”的优点、缺点情况调查。

调查对象、时间、方式与前一次相同。

  表八:

“学习后进生”在家学习态度调查表

填写内容

勤奋好学

仅能完成作业

需要督促

所填人数

2

5

22

所占比例

7%

17%

76%

由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学习后进生”在家里的依赖性强,自觉性差,不能主动地学习。

  5.1.2“学习后进生”在校学习态度调查结果

针对“学习后进生”在校学习态度,我们对“学习后进生”的任课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九:

“学习后进生”在校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

填写内容

态度端正

态度较端正

态度不端正

态度极不端正

所填人数

2

4

16

7

所占比例

7%

14%

55%

24%

  由上述调查结果得出:

“学习后进生”在校学习态度不端正占比例最大,说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毅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

5.2分析及结论:

由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后进生”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我们确定小学生的“学习后进生”类型为:

智力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外因导致型。

“学习后进生”的特点大致如下:

(1)智力型“学习后进生”

 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

智力迟钝,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障碍。

(2)动力型“学习后进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

智力正常,头脑灵活,由于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出现偏常而引起学习困难。

(3)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后进生”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

学习机械、呆板、死记硬背不得法。

学习很努力,但很难得到学习上的成功。

(4)外因导致型“学习后进生”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

由于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

由于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兼有,所以在对“学习后进生”采取教育对策时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分析以上结果,我们认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智力、非智力、能力系统这四个方面和谐共振,相互促进,体现学习系统的整体功能,其中任何子系统的无序都将影响和决定学习系统的有序化程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学习上的失败者,都是主体学习与客体外界联系中有效信息的中断,在一定时间内联系不上,无法使本系统有序化的结果。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6.1结论

 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学习后进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后进生”的学习风貌有明显改善。

在“学习后进生”转化矫治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个别“学习后进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了信心,增强了与其他同学的交往,积极进取和主动求知,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6.2教学启示

根据我们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启示:

  6.2.1增加感情投资,接近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教师对学生关怀和热爱时,可以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出现“爱屋及乌”的效应。

反之,教师若偏爱“优生”冷落“学习后进生”,就对他们引不起共鸣,甚至对那门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

为此,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往往具有激发学生的斗争志,拨击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探索和进取的强列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2.2创设良好环境气氛,调整学习心态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的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生活习惯等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

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学习后进生”最大的帮助,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6.2.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优先

我们提出: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习后进生”要发言,其他同学为他做补充。

如果该小组中,学习最不好的学生都会想会说了,说明其他同学一起想得更好,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到鼓励。

这种方式,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

“学习后进生”从中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成为学习的强者。

6.2.4激活评价效能,重在学生发展。

在考试评价这个“敏感地带”,解放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激活评价的功能,为特殊的群体“开绿灯”,促进健康发展。

我们的做法是:

(1)、考前“差生”热身——提前辅导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类试试题的习题让学生提前练习,以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监考角色转换——变“法官”为“交警”。

改变传统的“监考官”的角色,学学“交警”,维持考试秩序的同时,为“学习后进生”引导,为他们排忧,把提问消灭在考场——树立考试既是测试又是练习的观念。

(3)、考后注重整改——心理疏导

考试后,多一些个别的心理沟通,少一些集体的评讲,更应该避免全体“受罚”,挨批。

教师的总结评价既有优秀学生的表扬,也要有进步学生的激励,同时兼顾“中间段”的勉励。

有时还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学习后进生”在亲情呵护下查找原因,纠正错误。

参考文献:

  1、刘志伟:

《“差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上海教育1998年12月

  2、王北生:

《教学艺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3、吴为民:

《根据“学困生”心理特点,改进教学》《中小学数学》2003年第11期

  4、张大钧: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5、钱在森: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