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852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也是我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办学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05—2010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学院组建5年来,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大之路。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发展优势专业,办学特色日益显现,促进了学院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健康协调发展,办学环境日益优化。

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取得突破,开创了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是全省唯一一家荣登“湖北省百业状元榜”的高职院校。

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21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设备总值758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9500多台套,其中计算机3000余台。

建有电子CAD、应用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模具技术等30多个多功能实训中心、83个装备先进的实验室。

学院有教职工1143人(含聘用制),其中专任教师770名(含聘用制),副教授及以上技术职称者200多人,在校生16000人。

设有电信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及软件学院、商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学院7个二级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工商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生物工程系、旅游管理系、纺织工程系、服装工程系等12个系,开设了46个专业。

二、2005—2010年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2005年—2010年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发展步伐。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高举职业教育旗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走质量、特色、品牌的强校之路。

强化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塑造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实现更高层次的文明建设目标。

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为全面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发展不动摇。

学院要以发展与改革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按照把学校做大、做强、做精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力度,努力办出高职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综合实力。

2、坚持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3、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

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有高职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重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创新。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不断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高职办学模式。

4、坚持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

加大重点教学技术中心和重点课程等方面建设力度。

以工科教育为主,注重多学科的协调发展。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专业改造步伐,形成工科、经济、管理以及人文、艺术等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多学科发展格局。

5、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以培养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以专职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6、坚持教学为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

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开发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7、坚持开放式办学。

在坚持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利用社会的优质办学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办学。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经验。

8、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

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校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三、2005—2010年学院的发展目标与建设规划

(一)五大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

在“十一·五”期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6000人左右,按16000人的规模,实现办学条件全面达标。

形成多类型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办学格局。

2、学科和专业建设:

建设一批高职特色鲜明的品牌学科和专业,形成具有多科性、现代化、高素质的办学特色。

3、办学水平:

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

成为国家级示范型高职院校。

整体办学实力、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4、科研与产业开发:

到2008年,科研与产业开发实现利润800万元,到2010年达到1000万元。

5、在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逐年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建设和谐校园。

(二)十个重点建设规划

1、学科和专业建设

专业调整、增加至51个,建设达到国家重点专业标准的专业15个,70%的专业达到省级重点专业标准。

2、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成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标准20门,建成达到省优课程标准70门,建成达到院优课程标准100门。

每年自编教材不低于20本,专业教材中自编教材达60%。

3、实验室与图书馆建设

新建多功能实训中心20个,使多功能实训中心数达到50个。

新建实验室20个,使实验室数达到100个。

新建大型工程实训中心3个,使大型工程实训中心数达到6个。

新建多媒体教室80个,使多媒体教室数达到160个。

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水平20%达到国家一流,50%达到省级一流。

年新增图书10万册,使图书总数达到15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不低于100万册。

4、电子校务与电子教学建设

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

80%的教务管理内容实行计算机管理。

80%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

70%的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进网络教学,建设数字化校园。

5、师资队伍建设

教职工总数控制在1200人以内,其中聘用制(流动编制)不低于1/3。

按16000人的办学规模,根据生师比1:

18的标准,专任教师达到900人,其中固定编制600人,流动编制300人。

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5%。

硕士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

系有学院名师,学院有省级名师。

专业有学科带头人,到2010年学院学科带头人达到80人,通过培养和引进方式使正高职称教师达到30人。

“双师型”教师到2010年占专业课教师的80%。

6、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

结合学院发展需要,增设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3个研究所。

完成校级以上科研项目40个。

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专利专著方面有突破。

公开发表论文年平均100篇,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总数达到100篇。

加大科研与产业开发力度,科研和产业开发利润在2008年达到800万元,2010年达到1000万元,其中后勤集团达到500万元。

7、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辟2—3个实质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促成我院与国外高校学历互认、学分互认机制。

建立对外交流人才信息库。

开办全日制语言培训班,规模达到200人。

开办业余语言培训班,规模达到500人。

接收外国留学生有突破。

8、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与考证

开办成教大专班,规模达到300人。

开办远程教育专升本班,规模达到500人。

开办“双证沟通”教学班,规模达到300人。

加强技能培训工作,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年职业培训4000-5000人次,成人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

完成教育部和教育厅下达的师资培训任务,争取每年不少于100人。

9、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

建立三级建制、二级管理体制。

全面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

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

学生公寓、食堂达标。

医院、学生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基本达标。

10、学生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

建成3—5个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或全省知名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味,形成具有浓厚高职特色、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

抓好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2008年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5%,青年教师中党员比例要争取达到30%。

开展以“责任感、事业心、进取心、爱岗敬业”为重点的师德教育。

(三)十个校园基本建设项目

第一阶段:

到2008年底,投资2.55亿元(其中教学基础建设投资3400万元),按16000人规模,实现办学条件全面达标。

第二阶段:

到2010年,投资5000万元,使办学条件更加完善。

具体建设项目为:

1、新征土地200---300亩,使学院占地面积达1400亩以上,预计投资3500万元。

2、新建教学建筑4栋(旅游人文、服装艺术、生物纺织、工业中心)70000M2,预计投资6300万元。

3、新建学生公寓三栋30000M2,预计投资2200万元。

4、新建学术接待中心一栋8000M2,预计投资1000万元(引资建设)。

5、新建科技馆一栋10000M2,预计投资1000万元。

6、新建体育馆一栋5000M2,预计投资4000万元。

7、新建行政大楼5000M2,投资500万元。

8、新建实验实训中心20个,新建大型工程实训中心3个。

9、新建大中型绿化和休闲广场(景点)10个,预计投资600万元。

10、通过集资等多种方式,新建教职工住宅30000M2,预计投资3000万元(职工集资)。

新增建筑总面积达15.8万平方米。

(四)六个筹资渠道

根据本发展规划,到2010年共需基本建设投资3.05亿元,拟从六个方面筹措:

1、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助3000万元。

2、争取长期日元贷款4000万元。

3、学院每年从办学收入中调剂2500万元左右,共1.5亿元。

4、争取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及捐赠资金3500万元。

5、新增银行贷款2000万元(学院累计贷款欠款控制在1.6亿元内)。

6、职工集资3000万元。

四、实现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八项措施

(一)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学院各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院班子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大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以党建为核心,在“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学生和教师聚集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实现在校生党员人数达标。

同时要做好在年青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管理骨干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工作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落实组织员工作制度,加强学院党校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切实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任用机制,建立科学规范淘汰机制,保证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健康运行。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深化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伐。

积极探求新形势新挑战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加强学院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和深度,全方位地展开学院对内对外宣传,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及时、系统地反映和总结学院改革发展变化的全景、实貌,扩大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完善校园网络建设,规范院内各级各类宣传形式,努力促进宣传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3、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两课”教学为主阵地,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以各级各类教学活动(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评优评先、文明创建为抓手,大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工作和活动之中。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初步形成具有浓厚高职教育特色、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培养师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意识。

建设集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相协调,文明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价值趋向互相促进的校园精神文明园地。

5、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继续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树文明风、做文明人、铸文明魂”的活动引向深入。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每两年一次的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检查验收,以实际行动向国家级文明单位迈进。

(二)积极推进院内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1、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作用,调动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加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界定学院和二级院系的管理职能,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二级院系组织机构,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

加强院级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层次清晰、科学规范、适应高职办学需要,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能力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全面实施贯标工作。

以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为契机,建立学院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规范学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根据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要求,进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换,实现后勤集团与学院完全剥离,并面向社会开展服务。

自2005年起,通过五年时间的改革和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初步完善后勤集团的管理体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的后勤管理服务新机制,通过规范职能,优化整合资源,实现集团经营年平均利润10%的增长率,使集团发展成为湖北省高职院校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后勤龙头企业。

4、完善监督机制。

对部门领导实行轮岗制,对部门主要负责人实行离任审计制,对达到50万元的基本建设项目,5万以上的维修项目,5万元以上的设备购置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

坚决查处违法乱纪行为。

(三)深化教育创新与教学改革,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

1、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服务面向,提高办学效益。

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通过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各系在校生规模,做到各系相对协调发展。

2010年学院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6000人。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达到3000人以上的规模,计算机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达到2000人以上的规模,外语系、生物系达到1000人以上的规模。

2、稳步推进学制改革工作。

为适应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及时培养和输送急需人才,积极开展学制改革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体系。

至2008年,按社会需求形成2年制、3年制并存的学制体系,同时为向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部份专业率先实施四年制高职教育,并力争每年招生300~400人。

3、全面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

坚持多科性的办学方向,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并举,及时进行学院学科调整。

调整并建立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及软件学院、商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国际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旅游学院10个二级学院,以及建筑工程系、人文社科系2个系,使院系总数达到12个。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本着客观实际的原则,加快专业改造与调整步伐,搞好重点专业建设。

根据湖北省提出的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节能和以光电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重点抓好与之相关的专业建设。

到2010年,学院开设专业总数达51个,并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

4、大力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

选择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核心、关键课程为重点课程,建立重点课程主讲教师制度。

重点课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建立试题库。

开发综合课程,将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综合化,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一体化。

全面启动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定期开展精品课程评审,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进一步加大教材开发力度,改变部分专业自编教材空白的现象。

至2010年,学院51个专业中的专业课程教材,除部分选用社会公认的教材外,全部采用自编教材,使本院的专业教材中有60%为自己编写,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规律要求,体现本院专业优势和特点的高职教材体系。

5、进一步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教学技术中心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的投入,实现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补充配套,建设一批集教学、实习、实训一体的教学技术中心。

科学规划和逐步调整全院教学实训中心(实验室)建制,形成相互配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教学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教学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实训中心(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6、加快教学现代化建设步伐。

充分利用科教网和国家已有的通信资源,开展科技开发与远程教学。

改造和完善现有校园网络系统,加快网上教学资源和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建设,拓展功能,提高水平,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

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步伐。

建设学院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以校园“一卡通”等建设促进学院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事务和信息处理自动化。

7、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工作。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广以“订单式、目标教学、单元教学、一教双证、一体化教学”等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成果。

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逐步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我院的特色教育体系。

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优势,开展职教师资培训。

以短期岗位培训为主兼顾学历教育。

以职教师资教育为主兼顾其它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战略,按照“控制规模、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师资队伍素质建设为主题,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主线,以干部人事制度和师资培养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中、结构优良,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境界的教师队伍。

改善教师待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继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使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之中。

2、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进行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

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以人事代理制为核心内容的“聘用制”教师用工制度,吸收优秀的聘用制教师,优化教师的构成结构,降低用工成本。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网络。

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一批在其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任职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授,建立起一支中坚力量基本稳定,用人机制灵活开放的教师队伍。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设置岗位,按岗位选聘教师。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师考核办法,促进教师考核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建立院内人员流动和淘汰机构。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优惠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大力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才,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注意引进在企业和科研机构工作过、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争取每年能引进2—3名高层次的人才。

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定期开展“名师”评选,力争每系有2-3名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积极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力争每个专业都有学科带头人。

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途径和措施,5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到校内技术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和科研开发部门工作,成为“双师型”教师。

继续实施“硕士化”工程,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科学制定校园总体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功能分区,因地制宜,有时代特征和教育特色的原则,搞好校园的总体规划。

根据现代教育发展需要把校园分成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区,使校园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融于整体,既要分开,又要便于统一管理,争取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工程。

2、加大教学用房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教学、实验实习用房建设速度,使各种用房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全面完成旅游教学楼、纺织生物教学楼、服装艺术教学楼、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含游泳池)、科技园区的科技开发大楼、工业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

3、全面改善师生生活条件。

引进社会资金,加快学生公寓开发与建设。

通过开发与集资,加快教职工住宅建设,全面推进教职工“金小康工程”建设。

(六)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发展校办产业

1、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逐步健全科研开发队伍。

在原有的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华泰机械电子研究所的基础上,再组建几个以专职科研人员为主体,吸收教师参加的科研所(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科研开发队伍,实现科研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平台一体化的建设格局。

通过机构重组、队伍调整、健全机制等举措,建立一批以“中心”(主体相对稳定,人员相对流动,学科相互交叉,应用咨询并重)方式运作的院级重点科研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有相当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建立和完善科技开发和科研管理制度,通过加大科研开发成果、教育教学成果、专利专著等科研成果奖励力度等途径,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教材,使学院科研项目和经费均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

加强学报工作,提高办刊水平,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2、积极发展校办产业。

积极筹建学院科技园,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格局。

实现校办纺织厂外迁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强企业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销售稳步提高。

通过科研开发和扩大校办产业规模,使科技园获得更大利益。

(七)扩大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学院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