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537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docx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曾评说道:

“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

……非特我中华学界之大观,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

”这种壮观的历史场面的出现,其历史条件不包括(  )

A.经济基础的变革B.阶级关系的变化C.对外交往的频繁D.政治上的割据纷争

2.孔子说:

“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

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

A.以德治民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追求法治       D.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5.《黄帝内经》提出了“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

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  )

A.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存理灭欲

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8.董仲舒在君主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

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

9.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④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0.《孟子·离娄上》说: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君主专制D.官僚政治

11.《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

“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 )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

12.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

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

这一转变合理的解释是()

A.宋代人观念趋于保守B.程朱理学开始盛行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男女社会地位变化

13.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

14.史学家张岱年称: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客观存在

15.有学者指出,它确立了以道德为主体的独立性,执著地追求人生精神价值,将传统儒学哲学化了,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学者评价的是()

A.战国孟子思想B.西汉新儒学体系C.宋代程朱理学D.明清儒学思想

16.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

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B.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C.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农工商都应该一直是中国的本业,两人的观点都有失偏颇

17.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

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旨在表达“他”()

A.推崇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气B.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C.指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D.主张日常体悟的实践作用

18.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19.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的发展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2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儒家“民本思想”传承与发展B.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C.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D.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21.古代希腊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体形,穿戴和人相同,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

这体现古希腊()

A.否定宗教信仰B.忽视道德作用C.崇尚人文精神D.重视人民主权

22.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持枪的战士》《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熊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据此可知,古希腊()

A.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B.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D.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

23.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24.“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提倡此“知德合一”的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泰勒斯D.苏格拉底

25.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26.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7.《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莎士比亚的作品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B.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C.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28.马丁·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B.教权高于王权C.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29.有学者认为: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30.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

“发展”主要体现在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高扬人性对抗神性  ②反对迷信和宗教信仰

③强调宗教信仰自由   ④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

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

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

根据材料一回答,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4分)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儒学家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后人学习?

(5分)

32.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10分)

天水市一中高二级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2.B3.B4.C5.C6.B7.D8.B9.D10.B11.A12.B13.A14.A15.C16.C17.A18.D19.C20.A21.C22.D23.D24.D25.B26.C27.A28.A29.B30.D

31.

(1)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

吸收诸子百家学说。

(2)思想体系:

理学。

影响:

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思想主张:

致良知;知行合一。

 特色:

倡导个性解放。

(4)品德:

兼收并蓄,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32.

(1)思想主张:

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

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

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解析】

1.依据题干材料“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可知,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ABD三项均是百家争鸣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C项与百家争鸣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需要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

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的分析判断出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

孔子崇尚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B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题目中的“庄子”属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ABCD四项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学派的思想。

故排除ACD三项,故选B。

4.A项是孟子的思想,属于儒家,应排除.B项还是道家的思想,应排除.C项是墨子的兼爱思想,属于墨家,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的分析.本题考查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5.材料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无法体现人一定战胜自然,故A项错误.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君主权力的来源无关,故B项错误.《黄帝内经》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则将君主的行为与上天相结合,即将“人事”和“天”联系起来,故C项正确.存理灭欲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材料中没有涉及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董仲舒的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将《黄帝内经》治病的相关理念和董仲舒的相关思想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6.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都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所以能够为汉武帝所采纳,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根本原因;CD项表述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根本”.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理论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其天人感应学说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项符合题意;荀子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依据题干材料“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可知,说明董仲舒的思想含有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

需要掌握董仲舒思想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天高其位而下其施”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9.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流思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主要从理论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得以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常识。

任何一种学说,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并且政府要对其积极支持和提倡,同时它必然是一门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文化体系。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

道教、佛教等宗教都曾在中国广泛传播,“故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排除ABC;①②④都是儒学能够维持正统地位的原因,故选D。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了“家、国”关系,二者密不可分,成为一体,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强调的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直接排除。

故选B。

11.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思想文化政策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树立皇帝的权威,故B项错误;两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异端学说,故C项错误;繁荣学术文化也不是二人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措施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动机”的含义。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措施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的相关影响,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宋代妇女言行服饰走向保守,结合所学,是受宋代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约束,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B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是对材料现象的概括,不是原因,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古代中国女性地位偏低,男女社会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

故选B。

13.本题考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唐朝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A项正确;儒学出现危机是在魏晋时期,且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

14.本题主要考查对陆王心学的认识与和理解,考查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

“发明本心”、“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

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属于宋明理学中的陆王心学的范畴,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15.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从材料“执著地追求人生精神价值,将传统儒学哲学化了”可以看出这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将儒家思想哲学化,故C项正确;AB项均未到哲学化的阶段;D项是在宋明理学出现之后,排除。

故选C。

16.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工商皆本”思想,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中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在这种背景下,商鞅提出“重农抑商”,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正是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B两项表述片面,可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故选C。

17.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符合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讲究实学风格,他对空谈学风,推崇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气,A正确;BCD与材料中主张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排除。

故选A。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运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提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但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而且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封闭。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

综上可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ABC三项均符合古代中国儒学发展历程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D。

19.A、B、C三项皆是原因.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A项可排除;B项并不是导致民主思想产生的必然结果,排除;而商品经济恰恰是民主思想产生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首先由于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接受外来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思想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一定的文化又是一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决定社会政治的根本因素在于经济.因此,任何思想(思潮)的出现,其根本原因都只能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20.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孟子的民本思想被历代儒学家继承,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传统,故A项正确;“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有所损益以适应时代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而非为所有统治者奉为正统,如汉初奉黄老之学,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为儒学家代表,不能说明所有儒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故D项错误。

故选A。

21.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说明古希腊神和人是一样的,这体现了人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否定宗教信仰的信息,故A项错误;忽视道德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民主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雕塑赞美了人具有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的特点,这是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的体现,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古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