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491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前言5

一、“十一五”质检科技工作回顾6

1.1基本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为质检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基础6

1.2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深化,为质检部门履职把关提供技术保障8

1.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9

1.4科技把关能力显著提高,为重大活动公共安全提供技术支持11

1.5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服务12

二、“十二五”质检科技面临的形势15

2.1支撑国家战略总体部署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5

2.2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6

2.3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6

2.4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7

2.5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8

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19

3.1指导思想19

3.2规划原则20

3.3规划目标21

3.3.1总体目标21

3.3.2具体目标21

3.3.2.1科学研究21

3.3.2.2检测体系22

3.3.2.3科技队伍22

3.3.2.4技术能力23

3.3.2.5体制机制23

四、主要任务24

4.1科学研究24

4.1.1计量科技24

4.1.1.1发展目标24

4.1.1.2科研任务25

4.1.2标准化科技26

4.1.2.1发展目标26

4.1.2.2科研任务26

4.1.3认证认可科技27

4.1.3.1发展目标27

4.1.3.2科研任务27

4.1.4进出口商品检验科技28

4.1.4.1发展目标28

4.1.4.2科研任务29

4.1.5出入境检疫科技29

4.1.5.1发展目标29

4.1.5.2科研任务30

4.1.6食品安全科技31

4.1.6.1发展目标31

4.1.6.2科研任务31

4.1.7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科技32

4.1.7.1发展目标32

4.1.7.2科研任务33

4.1.8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科技34

4.1.8.1发展目标34

4.1.8.2科研任务35

4.2重大工程36

4.2.1质检基层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工程36

4.2.1.1规划建设原则36

4.2.1.2规划建设任务37

4.2.2总局直属科研机构能力建设工程38

4.2.2.1规划建设原则38

4.2.2.2规划建设任务38

4.2.3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工程42

4.2.3.1规划建设原则42

4.2.3.2规划建设任务42

4.2.4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43

4.2.4.1规划建设原则43

4.2.4.2规划建设任务44

4.2.5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专项建设工程44

4.2.5.1规划建设原则44

4.2.5.2规划建设任务45

4.2.6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程46

4.2.6.1规划建设原则46

4.2.6.2规划建设任务47

4.3平台基地47

4.3.1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48

4.3.2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48

4.3.3质检科技协作平台49

4.3.4质检科技创新基地50

4.3.5检测技术评价基地51

五、保障措施51

5.1完善系统内技术机构合作机制51

5.2完善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机制52

5.3完善国家级技术机构带动机制53

5.4创新技术机构管理机制54

5.5创新质检科技管理机制54

5.6创新质检科技咨询机制55

5.7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56

5.8创新科技经费投入机制57

5.9建立规划实施责任机制57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

质检科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国家质检总局组建以来,基本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深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把关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质检科技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要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提升质检科技水平,引领质检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质检科技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深刻领会第三次全国质检科技会议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建设科技质检的总体要求,明确未来五年质检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对质检科技的发展认真分析、提前部署,科学规划,使质检科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十一五”质检科技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科技兴检战略,科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了质检系统履职与服务的整体能力。

1.1基本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为质检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技术机构建设明显加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全系统初步形成了以总局直属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和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省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以县级技术机构和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质检技术机构网络体系。

截止“十一五”末,全系统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180个、在建148个,建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09个、在建100个。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检测仪器设备原值140多亿元。

科技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截止“十一五”末,全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才9.3万人,高技能人才1.9万人。

各类人才日趋年轻化,45岁以下中青年人才占67%。

人才在促进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级高级专家数量较“十五”末增加近1倍,达到20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专家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66人。

“十一五”期间,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推进人才强检战略,人才在促进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技术装备建设明显加强。

截止“十一五”末,质量监督技术机构有仪器设备41.2万台(套),设备原值815247.2万元,比“十五”末的432658.6万元增加88.4%,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286台(套),比“十五”末的1118台(套)增加194%;检验检疫技术机构有仪器设备73226台(套),设备原值590142.6万元,比“十五”末的260707.2万元增加126%,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920台(套),比“十五”末的942台(套)增加210%。

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系统、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同位素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TOFD无损检测设备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设备投入使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环境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截止“十一五”末,质量监督技术机构实验室环境设施面积为58.8万㎡,比“十五”末的31.8万㎡增加85%,地方政府支持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土地1.75万亩,比“十五”末的0.37万亩增加3.7倍,地方政府支持建设资金50亿元,比“十五”末的0.49亿元增加100倍;检验检疫技术机构实验室环境设施面积为65.6万㎡,比“十五”末的9.3万㎡增加6倍,地方政府支持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土地1511亩,比“十五”末的700亩增加1.2倍,地方政府支持建设资金12.2亿元,比“十五”末的1.3亿元增加8倍。

“十一五”期间质检技术机构环境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科研条件明显改善。

1.2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深化,为质检部门履职把关提供技术保障

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健全。

各级质检部门纷纷成立或指定专门的科技工作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质检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

二是规章制度日益完善。

各级质检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有关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成果鉴定及经费使用等全过程管理。

三是科技管理渐趋规范。

大部分单位制定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科技兴检战略和技术保障职责。

质检科技保障质检部门履职把关的职能更加明确。

体制更加优化。

一是优化了总局直属国家级技术机构科技体制,总局直属国家级技术机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二是优化了质监技术机构科技体制,部分全国质监部门同类技术机构进行了机构整合改革。

三是优化了检验检疫技术机构科技体制,部分总局直属检验检疫部门整合建立了一批检验检疫技术机构。

质检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了质检科技与地方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质检科技履行职责的能力。

质检科技保障质检部门履职把关的体制更加优化。

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健全了科技合作交流机制。

与国际组织,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际上的科研机构和国内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广泛参与实验室能力国际比对、国际标准制修订、实验室互认等国际活动。

二是初步建立了科技平台共享机制。

通过大力实施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项目,质检科技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融入质检事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质检科技保障质检部门履职把关的机制更加健全。

1.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领域明显拓宽。

“十一五”期间,标准、计量、认证认可、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安全、检测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射频及条码自动识别等9个重要领域的质检科技任务及其质检事业主要业务领域全部纳入国家《规划纲要》,总局将质检事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部纳入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覆盖范围。

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宽,为科技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科研项目明显增多。

“十一五”期间,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涉及课题130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5项,“科技奥运”专项7项,“世博科技”专项2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国家政策引导性计划18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605项。

国家和总局科研经费投入16亿元,其中支持地方科研经费6亿元。

全系统共承担科研课题1232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12项,省部级课题4471项,地市级课题2542项,其它课题4592项。

开展了2000多项重要标准研究,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比率达到68%。

科研项目明显增多,为科技创新发展多出成果。

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研究”、“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2项成果于2006年、2007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碘稳频532nm固体激光频标”、“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等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得总局科技兴检奖422项,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130余项。

主导起草制定国际标准345项,参加计量国际关键比对231项,获得国际互认测量能力735项。

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为科技创新发展出好成果。

1.4科技把关能力显著提高,为重大活动公共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为保障质检部门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863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以质取胜”战略、“标准化战略”以及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顿”、“质量和安全年”、“质量提升”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在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品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执法打假、动植物疫病疫情及口岸传染病防控、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加快口岸验放速度、便利贸易发展等方面履职把关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

为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十一五”项目的实施为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成了“科技奥运”系列专项课题研究,在食品安全、疫病疫情防控、特种设备检测、奥运器械检测、体育场馆检测、机构查询、辐射检测、防伪安保等领域研究开发了多种检测技术,受到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表彰;为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和重点产品的质量检测服务;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信息化标准、新能源产品检测、场馆建设、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国境生物安全等技术支持。

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十一五”期间,在应对非典重大疫情、参与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防控甲型H1N1流感以及处理禽流感、苏丹红、二甘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质检科技提供了技术支持。

针对婴幼儿奶粉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甲型H1N1等突发疫情,组织科研攻关,建立了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及标准物质、甲型H1N1防控与检测技术及标准;紧急研究制定了食品中苏丹红检测技术及标准、牙膏中二甘醇的测定技术及新标准;通过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成了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的首个符合GMP规格的产品生产车间,开发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急需的风险分析预警、筛查检测、阻断控制的前沿技术,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1.5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重点围绕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服务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稳外需”、服务国家重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实施“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立了第三代通信产业以及其它服务业标准体系,创建了中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发布了21类产品能源效率标识目录,促进淘汰了16项产品20%落后产能,为国家节约了2亿吨标准煤,对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40%左右的产品提出了适用标准,将再生利用率平均提高2%,为调整高耗能行业产业结构、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认证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项目,创新了风电设备认证模式,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提供了认证认可技术服务,降低了设计风险,节约了设计成本,支持了产业发展。

服务重大工程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计量基标准建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奥运场馆关键几何参数测量,为三峡工程准确测定水流量及发电量、为西气东输工程流量计进行准确标定、为神舟飞船航天员操作力测量系统进行最终测试、为嫦娥奔月计划中运载火箭推力测量装置中的容量标准器进行量值传递、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新一代航天服材料提供测试数据、为载人飞船的空间辐射测试仪器检定校准提供关键技术服务。

通过实施“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国家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石油战略储备、煤液化、石化工程、火电工程、核电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配套技术,为保障石化、钢铁、纺织、物流、造船、汽车、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安全生产和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技术服务。

服务国际贸易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应对欧盟REACH法规、RoHS和WEEE指令及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的专项技术攻关项目,建立了化学品安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和电子电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系列技术标准等,为出口贸易跨越国外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奠定了科技基础。

在产品能耗标准、样品拆分标准、化学品安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电子电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系列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安全风险分析技术、电机企业应对EuPs指令等方面,为破除国外技术性贸易限制,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

服务民生事业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大力实施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强化民生计量工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服务三农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

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028个,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和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支持了国家“服三农,惠民生”活动。

二、“十二五”质检科技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更加广泛地融入全球发展,我国国家质量安全保障技术日益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在建设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服务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全民共识促使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面对更大责任;二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面临全新任务;三是在国际化大背景下,防范危害因素跨境传播和不安全产品进出的国际责任与义务日益重大,对国家出入境质量安全保障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2.1支撑国家战略总体部署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制定的《规划纲要》对科技发展有明确的总体部署,其中重点支持领域和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建设工程、重大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均涉及质量、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重大科技问题,明确将“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重大生产事故与救援”作为优选主题列入“公共安全的科技领域”,明确将“研究制定高精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以及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实验室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重要内容。

国务院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作为落实《规划纲要》重要配套政策予以颁布实施。

2.2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

“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

我们必须警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发达国家质量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产品质量事件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形象形成威胁。

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关键途径,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为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3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间人员往来的规模逐年快速增长,疫病疫情、危害物质、核生化恐怖因子传入风险加大,大量优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外来灾害性生物入侵压力增强,进口能源、资源和大宗战略性物资质量欺诈和违法违规行为增多为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的技术创新带来严峻考验。

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重大工程息息相关的特种设备向大型化、复杂化、高参数、高社会影响、高危险性发展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创新发展带来更高挑战。

因食品安全导致的系统性公共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急需科技应对手段。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损害逐年加剧,而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仍不完善,检测能力的国际互认数量和质量不足,仅2009年我国就有34.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74.32亿美元。

保障经济安全运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亟待科技支撑。

2.4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对质检科技的技术支撑、保障和服务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计量、标准化与合格评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的重要技术基础。

这些技术基础仍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急需加强计量基标准研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疫等合格评定技术。

突出国家产业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导向,积极参与研究解决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航天航空技术、先进防御技术、海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等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技术问题,积极抢占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制高点,支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5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质检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全面建设“科技质检”,促进现代科技与质检工作紧密结合,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引擎作用。

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真正做到合理配置质检科技资源,突出重点,加强创新,适应要求,切实增强质检科技引领能力。

特别是,满足业务发展对高标准建设好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新要求;满足质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质检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级质检技术机构的新要求;满足履行质检职能对加强质检科研攻关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现实质检检测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满足质检执法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的新要求。

努力实现研制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标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技术与标准。

激励质检科技超前、创新、提升,奋力推进科技引领能力建设。

但是,质检科技总体水平和发展现状与未来五年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

一是创新能力还不强,改革力度还不大,科研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还不够,实用技术研究与基础科学研究结合还不够,基础科技研究和管理战略研究相对欠缺。

二是科技发展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科技工作体制还不完善,科技管理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科研立项、审批、实施的科学性还不高,科技资源规划、配置和利用还不尽合理。

三是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选人用人力度还不大,科技人员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是基层技术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不同区域、不同门类之间科技发展不平衡,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全、检不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在技术机构内部管理方面,有些地方还存在违规操作甚至违法违纪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制约质检科技能力的提升,限制质检履职作用的发挥,影响质检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提升能力、引领发展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提升质检科技水平,引领质检事业发展。

3.2规划原则

一是夯实科技支撑能力与提升科技引领能力相结合。

继续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和管理难题,夯实科技支撑能力,支撑质检事业发展;与此同时,加强满足产业升级要求的前瞻性、创新性新技术研究,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为质检事业可持续发展释放科技能量,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

二是强化基本保障能力与发挥资源整体效能相结合。

适应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质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大质检科技投入,提升质检技术机构的基本支撑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加大质检科技的联合、融合、整合,共享科技资源,发挥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