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39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docx

第六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第六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第一节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儿童文学题材,以其起伏多变、充满童趣的情节在小读者中播撒着文学的种子,因而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1、儿童故事是指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完整连贯,与儿童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适合,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就其内容而言,儿童故事或取材于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或取材于自然界万物景象,特别是动物世界,或取材于古往今来的种种事件。

(故事是叙述性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比较适合口头讲述。

1.儿童故事的特征:

A、完整性。

完整性是儿童故事在整体轮廓上的特征。

从文学本体来看,故事由各种生活事件组成,而生活事件的完整性是构成故事的基本前提。

因此,儿童故事一般都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曲折以及事件最后的结局等。

换言之,故事要反映出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全部过程。

只有包含着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乃至尾声的故事,才是有序而完整的。

从接受主体来看,故事的完整性能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因为儿童在阅读或听故事时,总是希望能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看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完整的故事能吻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B、生动性。

生动性是儿童故事的情节特征。

作品中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生活事件环环相扣,循序发展,便形成了故事的情节。

情节的生动性是指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新奇有趣、惊险曲折、温暖动情等特点所营造的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效果。

它能使作品在小读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儿童往往带着一种急迫的心情听讲或阅读故事,他们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但又不愿意马上知道结局。

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对充满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抱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天然地排斥平淡无奇的故事。

因此,儿童故事要想吸引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听下去、读下去,必须具有生动的情节。

C、趣味性。

趣味性是儿童故事吸引小读者的基础,它依托于作品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及作品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其直接的效果则是给儿童读者带来笑声,引起他们阅读或听讲故事的兴趣。

儿童接受教育一般是被动的,他们不可能主动地为了接受教育而去阅读或听讲故事,而更多地是为了在故事中寻求愉悦,学龄前的儿童尤其如此。

因此,儿童故事很强调趣味性,以其趣来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引领他们走进作品的世界并对之进行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二、儿童故事的类型:

儿童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有不同的类型。

从创作者的角度分,可分为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和创作故事等;从内容分,可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主要是名人故事)和动物故事等;从体裁角度分,可分为散文故事、诗体故事、谜语故事等;从表现形式分,可分为图画故事和文字故事等。

不论从哪个角度分,各类作品都有着作为故事体裁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1、常见的儿童故事类型:

A:

民间故事

儿童文学意义上的民间故事,指除幻想故事(民间童话)和民间动物故事以外的、在民间口头流传、适合于对儿童讲述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故事。

它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篇幅较短的口头文学。

民间故事的特征大致有三:

其一是时间地点的交待具有模糊性,常以“古时候”、“从前”、“很早以前”等来交待时间,以“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一座古老的城堡”等来直接介入情节;其二是人物的类型化,常以人物的身份来代替人物的名姓;其三是情节单纯而完整,常常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来展开情节,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

同时,很多民间故事中明显地存在着情节重复的现象,因而也带来了其情节的类型化。

适于儿童聆听和欣赏的民间故事,主要有民间生活故事、民间机智人物故事、民间笑话故事等。

B、改编故事

改编故事指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依据而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也称文学名著故事。

由于孩子掌握的知识有限,生活阅历较浅,理解能力也较弱,他们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的文学名著还难以全面地接受和深入地理解。

因此,将文学名著改编为便于孩子接受的故事,让孩子也能够在优秀的文学遗产中得到美的享受,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事情。

于是,“改编故事”也随之成为儿童故事中的一大类型。

改编故事的主要特点是:

保持原著的故事元、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和主干情节;变原著体裁为以叙述为主的故事题材,突出故事性;强化情节,变书面语言为文学口语,同时兼顾原著的语言风格。

C、生活故事

儿童生活故事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

一般又分为以写人为主的生活故事和以写事为主的生活故事。

但不论是写人还是写事,均通过对儿童生活的艺术概括,弘扬美的精神,肯定美的行为,表现美的心灵。

在儿童生活故事中,作者也常常运用诙谐夸张等手法,对孩子们身上尚存的某些缺点或不良习惯作出批评。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富有戏剧性的行动所造成的尴尬情态,幽默地指出其缺点错误之所在,使孩子们在笑声中得到启示,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儿童的目的。

儿童故事无论是对孩子们的美德的张扬,还是对其缺点错误的批评,都采取巧妙委婉的方式,使他们在温暖欢愉的故事氛围中得到引导和启迪,于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的滋养。

D、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指以史实为依据编写而成的、适合儿童欣赏和聆听的故事,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

历史故事主要分为历史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故事两类。

历史人物故事以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为主体,以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思想、行动及其历史功过的描绘和评价,帮助儿童了解历史人物的业绩和风貌,并进而体会故事主人公远大的理想、博大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

历史事件故事以反映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为主。

这类故事简明生动地讲述各种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精彩展示,帮助儿童了解历史知识,学会正确的理解分析历史现象。

E、谜语故事

谜语故事也叫故事谜,指以耐人寻味的故事作谜面,并于其中隐藏谜底的故事。

谜语故事是谜语中结构较为复杂的形式,其谜面须交待清楚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活动,谜底则隐藏在故事里,需要读者去解悟。

因此,谜语故事具有故事性强、谜底设置巧妙的特点,读者阅读故事后,可根据故事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和线索进行推理,从而解出谜底。

传统的谜语故事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谜语故事都是为猜谜所作。

有的谜语故事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已同时揭示了谜底,因而只作为故事供人阅读欣赏。

谜语故事的题材范围很广,与一般的儿童故事相比显得更为有趣,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推理判断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F、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指取材于动物世界,以动物为主人公,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或借动物形象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

动物故事一般结构单纯,篇幅短小,有一定的幻想性和趣味性。

与一般介绍动物的科普作品不同,动物故事要有“人物”,有情节。

有的动物故事由于作者在对动物的摹写中注入了人的情感和社会意识,借动物形象来象征人类社会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故而动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

动物故事又分两种类型,其一为“解释型”,即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或主观或客观地解释动物的习性。

其二是“象征寓意型”,即借动物形象来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

这类故事在动物故事中数量较多。

二、儿童故事与其它体裁的关系

1、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联系与区别:

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且两种体裁都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说来,儿童小说的读者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出发,儿童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

在艺术表现上,儿童小说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和人物心理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用小说笔法。

儿童故事一般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或讲述,因此更侧重于概述故事,表现完整的情节。

在叙述方式上要求口语化,而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

2、儿童故事与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寓言和小说的区别:

从作品的情节和内容来看,动物故事较单纯,一般没有明显的哲理性和道德教训。

动物童话、动物小说的情节则相对要曲折,其内涵也比动物故事丰富。

动物寓言更注重表现某一细节,在内容的丰厚方面不及前三者,但其哲理性和道德教训却比它们明显深刻。

从文学表现上看,动物故事对动物的形象、特征、生态习性等的描写较之童话、寓言、动物小说要真实准确,但幻想性却远不及它们。

作为主人公的动物在故事、寓言和童话中多是具有人的言行举止的拟人化形象。

但在动物小说中,动物通常是不开口说话的,其思想、情感和意志均附着于作家的叙述和描绘,因而属于“准拟人化形象”。

第二节儿童小说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

1、儿童小说:

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它所指涉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强调儿童小说是小说,是因为它有作为小说的本体特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对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反映生活。

儿童小说是小说体裁中的一个分支,必然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多方面的真实地反映儿童生活。

这里的“真实”是指熔铸和再造生活的艺术的真实,即生活中未必存在但却是可能存在的本质的真实。

强调儿童小说是儿童的,是因为它拥有特定的读者对象。

儿童小说的读者对象一般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学生,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出发,儿童小说无论在题材的选择、故事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语言的运用、艺术构思、作品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注意儿童情趣的建构,以此促成作品的可读性,引起儿童的阅读欲望。

2、儿童小说的特征:

充分地表现儿童情趣,是儿童小说和成人小说的根本区别。

A、喜剧性是构成儿童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喜剧性所拥有的幽默、滑稽、谐趣等在儿童身上的表现,自然地构成了童趣。

儿童小说中那些反映儿童熟悉的生活,张扬儿童天性,塑造了可爱有趣的儿童形象的作品,正是因其充分的喜剧性特色而产生浓郁的儿童情趣。

B、惊险神奇也是构成儿童小说富有童趣的一个方面。

在儿童小说中,诸如以故事见长的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也极易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儿童天性好奇,具有富于幻想、不甘平凡、喜欢刺激等心理特点。

现实中,他们是受大人庇护和主宰的小字辈,是生活中的弱者;但是在理想中,他们却希望自己无所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因此,通过儿童小说去经历一番冒险刺激或不平常的生活,去欣赏同龄人凭智慧和能力化险为夷、做出令人惊叹的壮举,显然是他们所向往的。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小说中的童趣并非单指作品的喜剧性或惊奇感,某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儿童小说也同样可以产生童趣。

与一般悲剧性小说不同的是,儿童小说的悲剧色彩一般通过儿童特有的天真幼稚的心理和举动来表现,它们因此能产生悲中带喜、喜中寓悲的审美效果。

儿童小说的“小说性”和“儿童性”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

顾此失彼,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的这种双重性质和谐地存在于它的各个构成元素之中。

二、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包括主题、人物、故事、细节、语言、艺术手法等。

其中,人物、故事(情节)、主题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它们有着各自的内涵和特征:

(一)故事

故事也叫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学的主要构成元素。

指一系列生活事件的演进过程和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历史,它展示着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是小说创作的三大要素之一。

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构成了生动精彩的故事,从而使作品动人情感、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而小说中个性纷呈、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是在丰富多彩的故事中得到体现的。

比之成人小说,儿童小说尤其离不开故事。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能力较低,因此,儿童小说中起起落落的故事情节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加之儿童成长又是与故事相伴随,他们习惯于接受故事,也乐于接受故事。

所以,他们是借着故事来对小说进行审美把握的。

故事新奇刺激,就能牢牢吸引他们;故事趣味迭出,就能使他们兴趣盎然。

可以说,儿童评价一部儿童小说好不好看,实际就是基于故事有没有意思;而他们之所以会喜欢某一位儿童小说的主人公,也常常是基于其演绎的故事新奇有趣。

因此,拥有众多读者的儿童小说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故事性。

儿童小说的故事通常都具有单纯明了、集中紧凑的特点。

跌宕起伏又清楚明白的情节能引人入胜,吸引着小读者进入作品营构的世界而非一口气看完它不可。

优秀的儿童小说家总是善于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常事经营成有趣、有惊奇感的故事。

(二)人物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小说创作三要素的第一要素,因为没有人物,小说就不可能成为小说。

一部小说艺术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

这一点也是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最大区别。

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小说,它所塑造的儿童形象常常是以儿童为主的。

而成功的儿童形象是以真实为基础的。

即人物个性是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相符合的,不是成人化的小大人,也不是思想大于形象的概念化人物。

同时,成功的儿童形象还应是精彩的,有个性、有特点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才能给小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真实是儿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前提,但儿童天性中飞扬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要求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需不拘于真实而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

因为尚处在充满幻想阶段的儿童读者,也渴望在儿童小说中看到他们既熟悉、又能寄托他们的理想甚至有些超常的行为和能力的“这一个”儿童形象。

所以儿童小说中的某些形象和一些童话小说中塑造的常人形象,有时是很难截然区分的。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成人,因而儿童小说除塑造儿童形象外,并不排斥对成人形象的塑造。

当然,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必须是儿童眼中的成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必须与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和故事密切相关。

(三)主题

儿童小说的读者对象是儿童,由于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儿童小说的主题不宜过于含蓄、隐晦,而应该是明朗的。

同时,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容易接受正面引导,也易受到负面影响,因而儿童小说的主题还应当是积极而有针对性的。

强调儿童小说主题的明朗,并不是说可以将思想直露地向小读者和盘托出,而应该是借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去表现。

强调儿童小说主题必须积极而有针对性,是指儿童小说必须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主题、人物、故事是构成儿童小说的基本要素。

其中,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故事,故事又包含着作品的人物且表现主题,而主题则暗含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使它们富有意义和深度。

三、儿童小说的分类

儿童小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常见的一般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划分。

(一)从儿童小说的形式分

儿童小说可以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三类。

短篇儿童小说一般在6000-7000字内,中篇小说一般在10000-70000字内,70000字以上则为长篇儿童小说。

由于篇幅的不同,作品的容量也就不等。

一般来说长篇儿童小说容量较大,因此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所展示的生活背景也更为广阔,在人物塑造上一般侧重于对一组人物形象的塑造,且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更为细致立体。

短篇儿童小说由于篇幅较短,因而容量较小。

与中长篇相比,短篇小说更注意集中简洁地描写生活事件和刻画人物。

这类作品往往抓住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展开故事,极少铺陈。

集中写好一个人物是它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中篇小说在篇幅上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在内容上能够表现相对复杂的儿童生活,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集中于一两个人物的刻画。

(二)从儿童小说的内容分

1、生活小说

指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儿童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面貌,体现儿童的思想及精神状态的儿童小说。

这类小说因其贴近儿童的生活而颇能被较多儿童读者所接受。

2、历史小说

指以历史人物和史实为内容的儿童小说。

历史小说虽取材于历史,但并非就是历史,在表现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允许艺术的虚构和想象,因而也可称为形象化的历史教科书。

3、惊险小说

指以破案、探险、历险等为内容的儿童小说。

惊险小说以惊险曲折的情节而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是儿童小说中较受儿童读者偏爱的一种。

4、动物小说

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展示动物生存状态和生活世界的儿童小说。

其特点是依照丛林法则塑造动物(人物)形象,遵循小说创作的规律营构故事情节,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动物形象的刻画和对动物世界的探求,折射现实社会的多方面生活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5、武侠小说

指以侠客、义士的故事作为描写对象的小说,着重表现义士、侠客的忠义精神和勇敢行为。

第三节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

在阅读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两者极为相似。

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同属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们都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因此某些短篇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很难区分。

不过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它们在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上还是有些差异的。

一般来说,儿童故事更讲究故事的技巧,诸如悬念、伏笔、呼应等,重视精彩事件的叙述结构,它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对儿童的吸引力上;儿童小说更讲究整体的艺术效果,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开掘,它的价值体现在人物形象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上。

换言之,故事往往是粗线条的,小说更精细;故事侧重于过程的描述,小说则以塑造人物为基本手段。

把握住儿童小说和儿童故事的区别,我们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尺度了。

一、儿童故事阅读指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1、儿童故事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多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叙事结构,感受由故事带来的审美愉悦。

2、儿童故事还很强调情节的动态起伏,讲究以意外的结局、幽默的场面去满足小读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在阅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寻找、欣赏和分析故事出彩、出新、出趣的情节。

二、儿童小说阅读指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1、儿童小说也很注重故事,但儿童小说的故事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的设置要依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而设置,也随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阅读儿童小说时,首要的是要把握住作品的形象特点和人物的命运。

2、儿童小说的世界中充满了生活化的语言。

这些语言都处于特定的故事语境中,都要为刻画人物服务。

而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其语言风格也是各具特色的。

因此,阅读儿童小说,还要注意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帮助我们正确、准确地把握人物特征和作品的内涵。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一、作家链接

马克·吐温:

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创作卷帙浩繁,其中最著名的是两部以儿童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它们被认为是这位作家的创作达到顶峰的标志,也是公认的世界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于1876年,小说复活了作家的童年时代,它描绘了主人公汤姆及其小伙伴们的生活、游戏和冒险经历。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问世于1884年,被作者称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

两部作品在情节和人物上有所联系,只是前者的次要人物哈克成了后者的主人公,而汤姆则变成了陪衬哈克的配角。

马克·吐温以幽默著称,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时时以诙谐的语言讲述着儿童生活中的种种趣事,使人忍俊不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显示了作者的讽刺才能。

这部小说因其利用方言俚语方面的出色,而为美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埃德蒙·德·亚米契斯:

意大利著名游记作家,他撰写了《西班牙》、《荷兰》、《伦敦忆》和《君士坦丁堡》等多部游记,晚年出版了短篇集《学校和家庭之间》、《众人的车厢》等。

他的代表作是《爱的教育》(原名《心》),也是世界儿童文学范围内发行量最多的作品之一。

《爱的教育》发表于1886年,是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提倡谅解和友爱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日记形式和三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写了主人公一年中的所历、所闻、所见、所感,通过一个个平常又满含人情味的生活故事,抒发了乡国之感、师生之谊、亲子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

评论界认为,《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继《木偶奇遇记》之后又一部流传各国的传世佳作,给意大利和作者本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埃里希·凯斯特纳:

德国著名作家和儿童文学家。

他一生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但使他享有世界声誉的是他献给儿童的小说和童话。

中篇小说《埃米尔捕盗记》出版于1928年,是凯斯特纳的代表作,也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

小说写被偷走了钱的埃米尔沉着冷静,善于团结儿童朋友们,在一支庞大的小侦探队伍的帮助下把钱找回来的故事。

这部吸收了冒险、侦探小说创作经验技法的小说使他一举成名。

凯斯特纳的另一代表作是《两个小露特》。

这部中篇小说创作于1949年,写一对由于父母离异而分开的孪生姐妹露易斯和露特,通过一个冒险计划的实施使父母重归于好的喜剧故事。

作品推出后,迅速成为畅销书,并在德、美、日三个国家分别被拍成了电影。

凯斯特纳的作品题材新颖,情节性极强,节奏快捷。

他十分善于用悬念和巧合的手法,往往出人意料,以奇制胜。

他的语言洗练、幽默,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叙写,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又兴趣盎然。

1952-1962年,凯斯特纳任德国笔会中心主席。

任职期间,他为国际儿童文学事业孜孜不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0年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尼古拉·诺索夫: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在诺索夫的创作成就中,中篇小说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其成就顶峰的标志是1952年出版的《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

这部小说以10-11岁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两个学习成绩落后的好朋友维加·马列耶夫和柯斯加·西什金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开始好好学习的故事。

这部作品容纳了许多寻常的学校生活素材,但由于是通过马列耶夫这个孩子的感受来表现,并通过他天真而又认真、稚拙的语言来叙述,就赋予了以寻常材料构成的小说以诱人的魅力,使小读者如读惊险小说般津津有味。

在众多获得苏联国家奖金的作品中,《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是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之一。

诺索夫的作品诙谐幽默,他善于在平凡的故事中引发出无穷乐趣,其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天真幼稚、具有喜剧性格的儿童。

在多数情况下,作家以揶揄性叙述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进行善意的嘲笑,让小读者在笑声中获得规劝和启示。

勒内·戈西尼:

法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做过《向导》周刊记者。

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小尼古拉和他的小伙伴们》。

《小尼古拉和他的小伙伴们》是一部描绘当代儿童现实生活的短篇系列小说,具有幽默、生动、流畅的叙事风格。

作品分为若干集,每一集都有若干篇精巧风趣的儿童生活故事组合而成。

整部作品构成了一幅反映法国当代社会生活图景的形象画卷。

作品中的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既天真、活泼、聪明又不乏幼稚和淘气。

他们常常惹下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闹出不少笑话,但他们的天性是纯洁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是美好可爱的。

戈西尼用他的作品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儿童天真顽皮的气质和风貌,体现了儿童文学诙谐生动的艺术品质。

秦文君:

著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总编辑。

1982年开始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作品400万字左右。

主要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小鬼鲁智胜》、《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调皮的日子全本》、《小杜齐系列》、《小香咕系列》等,其中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并在海外出版。

秦文君的小说虽然主要是少年题材,但也被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尤其是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

该小说出版于1993年,是秦文君的代表作。

作品从儿童视角出发,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男生世界,成功地塑造了调皮男生贾里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