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36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docx

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

2012年财经法规与思想职业道德复习笔记第一章2

第五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

  会计人员——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法》对设置会计机构问题做出的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一)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

  1.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

  各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来决定,即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繁简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

  考虑如下因素:

  

(1)单位规模的大小;

  

(2)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

  (3)经营管理的要求。

(最基本的)

  2.不设置会计机构的应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主管人员是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负责人。

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会计主管、主管会计、主办会计。

(判断)

  会计岗位设置原则:

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判断)

  会计岗位:

稽核、档案管理。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

  1.概念

  会计主管人员,是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负责人。

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会计主管”、“主管会计”、“主办会计”。

  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机构负责人

  未设置会计机构(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负责人:

被指定为会计主管人员的人

  【提示】注意区分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

  2.任职资格

  

(1)具备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会计从业资格

  

(2)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工作经历等条件

  《会计法》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3.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1)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即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2)内容:

  ①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提示】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代理记账

  

(一)概念

  代理记账,是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会计业务。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内容:

代理记账机构设置的条件、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代理记账机构与委托人的关系、代理记账人员应遵循的道德规则。

  

(二)业务范围

  1.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代理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外提供。

 

  3.向税务机构提供税务资料。

  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

  (三)委托人义务

  1.对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

  2.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

  3.及时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4.对于代理记账机构退回的要求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四)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

  1.按照委托合同办理代理记账业务,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3.对委托人示意要求做出的会计处理,提供不实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求的,应当拒绝。

  4.对委托人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问题应当予以解释。

三、会计从业资格

  

(一)概念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

  

(二)适用范围

  1.适用单位: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2.适用岗位:

  ①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②出纳;

  ③稽核;

  ④资本、基金核算;

  ⑤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⑥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⑦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非收发人员)

  ⑧总账;

  ⑨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⑩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三)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

  1.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

  2.会计从业资格报名条件。

  3.会计从业资格部分考试科目免试条件。

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会计类专业包括:

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

  (四)证书管理

  1.上岗注册登记。

  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所在单位出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向单位所在地或所属部门、系统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2.离岗备案。

  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3.调转登记。

  持证人员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当按规定要求办理调转登记----90日内。

  4.变更登记。

  持证人员的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发生变更应向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从业档案信息变更登记。

  (五)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持续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和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象: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

  

(1)针对性,即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适应性,即联系实际工作需要,学以致用;

  (3)灵活性,即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具有灵活性。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1)会计理论与实务

  

(2)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4)其他相关的知识与法规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学时要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

  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

四、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1.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

  2.《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

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高级职务)、会计师(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初级职务)。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

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三个级别。

初级、中级会计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制度。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

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

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

  高级考试科目为:

高级会计实务,成绩合格证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

  五、会计工作岗位设置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了以下示范性的要求:

  1.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2.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

根据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4.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1)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有关制度的规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分为:

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岗位;出纳岗位;稽核岗位;资本、基金核算岗位;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工资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岗位;总账岗位;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

  

(2)对于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在会计档案正式移交之前,属于会计岗位;正式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之后,不再属于会计岗位。

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管理会计档案,不属于会计岗位。

医院门诊收费员、住院处收费员、药房收费员、药品库房记账员、商场收款(银)员所从事的工作,均不属于会计岗位。

单位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工作也不属于会计岗位。

  六、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会计工作交接,是指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时,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的一种工作程序。

  

(一)范围

  1.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2.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时,应当与接替或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办交接,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二)程序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1.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3)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数据盘、磁带等内容。

  (5)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会计人员等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2.移交点收。

  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点收。

具体要求是:

  

(1)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2)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

  (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

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由移交人负责。

  (4)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对重要实物要实地盘点,对余额较大的往来账户要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

  (5)公章、收据、空白支票、发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须交接清楚。

  (6)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交接双方应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有关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确认有关数字正确无误后,方可交接。

  3.专人负责监交。

  对监交的具体要求是:

  

(1)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4.交接后的有关事宜。

  

(1)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

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2)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3)移交清册一般应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书

  移交人吴XX因工作调动,经厂财务科决定,将其担任的存货核算会计岗位工作移交给武XX接替。

现按《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规定,办理如下交接手续:

  

(一)移交前业已受理的全部存货核算业务会计凭证,已由移交人填制完毕。

  

(二)截至交接之日,凡应登记的账簿,已登记完了,并在明细账最后一笔余额之处加盖了移交人印章,以示负责。

  (三)………………………………

  (八)移交的账簿有:

  1.材料采购明细账×本

  2.应付购货款明细账×本

  3.……………………………………

  (九)………………………………

  移交人:

吴XX(签章)  接管人:

武XX(签章)  监交人:

郭XX(签章)

  总会计师:

纪XX(签章)

  XX农牧机械制造厂财务科(公章)

  20XX年X月X日

  (三)交接人员的责任

  交接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真实性、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例1-16】提示:

交接人员的责任。

  本节重点把握:

  1.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内部相关人员的任职资格;

  2.代理记账机构;

  3.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及继续教育;

  4.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程序、责任)。

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概述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

  法律责任分为: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本节主要介绍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形,包括: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有:

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

  1.行政处罚——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其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实施做出了如下规定:

  

(1)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2)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3)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5)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2.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项)等。

  

(二)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两者的主要区别:

  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

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

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

  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

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

  刑事责任是触犯《刑法》的犯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给予的制裁后果,包括刑罚方法和非刑罚处理方法。

  1.刑罚

  

(1)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犯罪分子只能判处一种主刑。

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2)附加刑,既可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

也就是说,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之后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

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除出境。

 

  2.非刑罚处理方法

  对犯罪分子除刑事处罚外,还可以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根据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二、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会计法》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会计行为包括: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是指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设置会计账簿的单位不设置会计账簿或者未按规定的种类、形式及要求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为。

  

(二)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

  2.罚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有权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3.给予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特征

  

(1)伪造会计凭证的行为——以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者资金往来为前提,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的行为;

  

(2)变造会计凭证的行为——采取涂改、挖补以及其他方法改变会计凭证真实内容的行为;

  (3)伪造会计账簿的行为——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伪造或者变造的虚假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或者不按要求登记账簿,或者对内对外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等手段编造虚假的会计账簿的行为;

  (4)变造会计账簿的行为——采取涂改、挖补或者其他手段改变会计账簿的真实内容的行为;

  (5)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虚假的会计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对财务会计报告擅自进行没有依据的修改的行为。

  2.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刑事责任

  按照犯罪情节、手段,分别以偷税罪、公司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罪、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及其他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1)与税款有关——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l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l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l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l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2)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关——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3)与中介机构有关——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包括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上述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4)其他——如果行为人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贪污、挪用公款、侵占企业财产、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定罪、处罚。

  3.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政责任

  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具体包括:

  

(1)通报。

  

(2)罚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在予以通报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5千元以上l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行政处分。

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撤职、留用察看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中的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隐匿,是指故意转移、隐藏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销毁,是指故意将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予以毁灭的行为。

  1.刑事责任(基本同伪造、变造)

  2.行政责任(基本同伪造、变造)

  (三)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授意——暗示;指使——明示;强令——强迫。

  2.刑事责任——应当依照《会计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根据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定罪处罚。

  3.行政责任——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1)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视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对违法行为人处以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行政处分——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四)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