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28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docx

最新临床药理学习题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药效学B.药动学C.毒理学D.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E.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C.毒理学研究D.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E.以上都是

3.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B.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E.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B.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C.进行TDM和观察ADR

D.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E.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药效学B.药动学C.毒理学D.剂型改造E.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A.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危重、急性病人

8.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新药的毒副反应B.新药的疗效C.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所处环境的pH值B.病人的精神状态C.肝、肾功能状态

D.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E.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11.地高辛血浆半衰期为33小时,按逐日给予治疗剂量,血中达到稳定浓度的时间是()

A.15天B.12天C.9天D.6天E.3天

12.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血浆半衰期在临床可作为调节给药方案的参数D.1次给药后,约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E.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主要反映病人肝功能的改变

13.生物利用度检验的3个重要参数是()

A.AUC、Css、VdB.AUC、Tmax、CmaxC.Tmax、Cmax、Vd

D.AUC、Tmax、CssE.Cmax、Vd、Css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B.首过效应C.CssD.VdE.AUC

14.设计给药方案时具有重要意义(B)

15.存在饱和和置换现象(A)

16.可反映药物吸收程度(E)

17.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主要的目的是()

A.对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B.处理不良反应C.进行新药药动学参数计算D.进行药效学的探讨E.评价新药的安全性

18.下例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快慢排列正确的是()

A.吸入>舌下>口服>肌注B.吸入>舌下>肌注>皮下

C.舌下>吸入>肌注>口服D.舌下>吸入>口服>皮下E.直肠>舌下>肌注>皮肤

19.血浆白蛋白与药物发生结合后,正确的描述是()

A.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是不可逆的B.药物暂时失去药理学活性

C.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病理状态不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利于药物吸收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缩短

20.不正确的描述是()

A.胃肠道给药存在着首过效应B.舌下给药存在着明显的首过效应

C.直肠给药可避开首过效应D.消除过程包括代谢和排泄E.Vd大小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窄程度

21.下面哪个药物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TDM的药物()

A.地高辛B.庆大霉素C.氨茶碱D.普罗帕酮E.丙戊酸钠

22、下面哪个测定方法不是供临床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

A.高效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荧光偏振免疫法D.质谱法E.放射免疫法

23.多剂量给药时,TDM的取样时间是:

()

A.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后2小时B.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1小时

C.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给药前D.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E.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1小时

24.关于是否进行TDM的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合适药物?

B.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C.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D.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E.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25.地高辛药物浓度超过多少应考虑是否药物中毒()

A.1.0ng/mlB.1.5ng/mlC.2.0ng/mlD.3.0ng/mlE.2.5ng/ml

26.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正确的是()

A.0-10μg/mlB.15-30μg/mlC.5-10μg/mlD.10-20μg/mlE.5-15μg/ml

27.哪两个药物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

A.茶碱、苯妥英钠B.地高辛、丙戊酸钠C.茶碱、地高辛D.丙戊酸、苯妥英钠E.安定、茶碱

28.受体是:

()

A.所有药物的结合部位B.通过离子通道引起效应C.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蛋白组分

D.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结合体E.第二信使作用部位

29.药物与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激动或阻断效应取决于:

A.药物作用的强度B.药物剂量的大小C.药物的脂溶性D.药物的内在活性E.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30.遗传异常主要表现在:

()

A.对药物肾脏排泄的异常B.对药物体内转化的异常C.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异常

D.对药物肠道吸收的异常E.对药物引起的效应异常

31.缓释制剂的目的:

()

A.控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恒速释放、恒速吸收

B.控制药物缓慢溶解、吸收和分布,使药物缓慢达到作用部位

C.阻止药物迅速溶出,达到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疗效D.阻止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持久的疗效

E.阻止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达到持久的疗效

32.老年患者给药剂量一般规定只用成人剂量的:

()

A.1/3B.1/2C.2/5D.3/4E.3/5

33.新药临床试验应遵循下面哪个质量规范:

()

A.GLPB.GCPC.GMPD.GSPE.ISO

34.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

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E.扩大临床试验

35.新药临床Ⅰ期试验的目的是()

A.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B.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C.推荐临床给药剂量D.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E.研究动物及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在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36.对新药临床Ⅱ期试验的描述,正确项是()

A.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毒副反应B.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疗效的评价

C.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安全性评价D.也称为补充临床试验

E.针对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进行特殊临床试验

37.关于新药临床试验描述错误的是:

()

A.Ⅰ期临床试验时要进行耐受性试验B.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C.Ⅱ期临床试验设计应符合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和合理性四个原则

D.Ⅳ期临床试验即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E.临床试验最低病例数要求:

Ⅰ期20~50例,Ⅱ期100例,Ⅲ期300例,Ⅳ期2000例

38.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

A.药物吸收缓慢B.药物分布减小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D.代谢无变化E.药物排泄无变化

39.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是:

()

A.药物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B.药物的解离程度C.与蛋白的结合力D.胎盘的血流量E.以上都是

40.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药物可分为哪几类:

A.ABCDEB.ABCDXC.ABCDD.ABCXE.ABCDEX

41.妊娠多少周内药物致畸最敏感:

()

A.1~3周左右B.2~12周左右C.3~12周左右D.3~10周左右E.2~10周左右

42.下列哪种药物应用于新生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A.庆大霉素B.氯霉素C.甲硝唑D.青霉素E.氧氟沙星

43.下列哪个药物能连体双胎:

()

A.克霉唑B.制霉菌素C.酮康唑D.灰黄霉素E.以上都不是

44.下列不是哺乳期禁用的药物的是:

()

A.抗肿瘤药B.锂制剂C.头孢菌素类D.抗甲状腺药E.喹诺酮类

45.下列哪组药物在新生儿中使用时要进行监测:

()

A.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B.氨茶碱、头孢曲松钠C.鲁米那、氯霉素

D.地高辛、头孢呋辛钠E.地高辛、头孢曲松钠

46.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选择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两药均为药酶诱导剂B.主要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减少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合成

C.两药联用比单用效果好D.单独使用尼可刹米不如苯巴比妥

E.新生儿肝微粒酶少,需要用药酶诱导剂

47.老年人服用地西泮引起的醒后困倦或定位不准反应为:

()

A.免疫功能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B.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C.神经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D.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E.用药依从性对药效学的影响

48.老年人使用胰岛素后易出现低血糖或昏迷为:

()

A.免疫功能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B.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C.神经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D.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E.用药依从性对药效学的影响

49.下列关于老年患者用药基本原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可不用的药以不用为好B.宜选用缓、控释药物制剂

C.用药期间应注意食物的选择D.尽量简化治疗方案E.注意饮食的合理选择和搭配

50.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

A.老年患者常有肝功障碍,主要经肝灭活的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应慎用或禁用。

B.老年患者有肾功能减退,药物肾清除减慢,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应根据肾功减退情况,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C.老年患者患感染性疾病,宜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杀菌药。

D.抗菌药物一旦选定,在疗效未确定之前,疗程不应少于5d,不超过14d。

E.以上都是

51.下面正确描述的是:

()

A.联合用药的意义在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B.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而减少

C.联合用药的结果主要是药效学方面出现增强作用D.氨基甙类抗生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