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28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 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零点五分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

16零点五分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零点五分》是本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准备运用1个课时对课文进行讲解。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易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可以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提起分数,大家是不是就“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呢?

大家不用紧张啊,今天我们不测验。

虽说分数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但小小的零点五分却能反映出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零点五分》。

既然是略读课文,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是怎样处理略读课文的?

(读课文导读,按照导读告诉我们的步骤和方法来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读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二、阅读课文,梳理文脉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老师要看看书上的生词你们自学得怎样:

(展示课件第三屏)搔伶俐骄傲自大同学们,你们明白这几个字词的意思吗?

谁有疑问?

请同学们快快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读一读,想一想,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理解。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为了0.5分去找老师论理,老师不觉得你骄傲自大才怪呢!

骄傲自大:

指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明确略读课文学习方法,便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先认准字形,为后面的朗读做铺垫;同时发挥学生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子勇搔了搔头发:

“妈妈说的有道理。

搔:

用手指甲轻刮。

子勇的口齿伶俐起来,话又多又快。

伶俐:

聪明;灵活。

3.说得真好,同学们自主识字的能力真棒!

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地读书,就会有所收获。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你们的自学成果。

(展示课件第五屏)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先小组内交流,然后说给同学听。

妈妈鼓励子勇去找吴老师交流关于“零点五分”的想法,并经过与吴老师的交流,子勇找回了“零点五分”。

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4.理清文章思路。

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段落有点多,全文共十七个自然段,有的段落只有一句话,很是不好理清文章的脉络。

后来呀,老师读了好多遍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给文章划分段落,文中有个最明显的时间标志,看谁眼睛最亮,帮我找出来。

(展示课件第六屏)第二天……

对了,同学们的大眼睛都这么雪亮,把文章先分成这样的两大块就容易多了,最后一自然段,我们是不是也要单独列为一段啊?

因为它讲的是什么?

采取合作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及合作学习精神。

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以学生自由读文、浏览读文、默读课文三个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重点,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对了,这最后一整段都是子勇的心理活动。

现在文章的脉络已经理清楚了,那我们先

来看看子勇第一天经历的事情。

我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位扮演子勇,一位扮演妈妈,我来读旁白。

其他同学要在心里给两位同学评分,看谁表演得最好,最符合人物性格。

我们这两位同学简直可以去当小演员了,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妈妈鼓励子勇去找老师,有几点理由?

请大家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我。

(展示课件第七屏)有两点理由:

第一,把自己真实想法告诉老师,或许能了解老师的想法;

第二,去找老师,是考验一下自己的勇气。

接下来,我们再请两位同学吧,把“第二

天”发生的事情朗读一下。

同学们读得非常好。

可见课前预习得很全面。

那么大家思考:

第二天子勇去找老师了吗?

发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课件第八屏)子勇刚刚鼓起勇气要去找老师“论理”,吴老师却主动找到子勇,表示同意子勇的看法,并给他加上了0.5分。

在第二部分一开始,子勇同学心里的两个“小人”就开始打架:

说?

不说?

说吧,怕老师说自己骄傲;不说吧,又的确显得自己没有勇气。

同学们,如果你是子勇,你会怎么做呢?

通过总结各段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后,我们来小小辩论一下,开始准备。

(展示课件第九屏)跟老师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们说还是不说?

辩论结束,哇,我们两方的军团辩论得相当激烈啊,你们个个能言善辩、表现出色,老师都自惭形秽了。

同学们,通过辩论,我们知道:

当跟老师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一定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你们说是不是?

(展示课件第十屏)最后一段,老师来读。

大家想一想,通过全文阅读,你能体会子勇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吗,你能用几个词语或者成语来形容吗?

对,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开始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到最后问题得到解决的如释重负都是子勇的心理变化。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当我们跟老师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

对,我们要积极地跟老师交流相互的看法,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们。

课下,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课堂上辩论的过程写一写,尤其是觉得没有发

挥好的“小辩手”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上

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容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同的色彩,激活课堂氛围,达到有效输出的效果。

 

把课文中学习到的技巧积极引导到课后的作文写作中,

网搜索的途径丰富充实自己的观点。

老师期待看到你们优秀的作品。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个生字,会认“拣、隙、漾、匆、棠、额、纽”7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纽扣、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课前准备:

1.课件。

2.搜集春天的诗句、图片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美丽极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热情赞美生机盎然的春天?

(二)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交流:

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板书课题)

(四)简介作者。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熟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三)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指名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二)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三)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

通过背古诗比赛,理解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了解作者有助于帮学生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儿童的爱。

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整体入手,导入新课

回忆,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

复习第二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

第三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

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二)交流出示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三)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读一读。

(四)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五)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讲读第三至八自然段

过渡:

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一)讲读第3自然段。

通过理解、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孩子的多和可爱。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1.

自读,思考:

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五屏)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

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二)引读第4自然段。

(三)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

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

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

(展示课件六至十三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读第6自然段。

提问:

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

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

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

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

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

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

(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

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

读的形式选择也比较恰当。

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