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26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docx

《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docx

总结

第一章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向导,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即个人、家庭、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六位一体”即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医疗、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计划生育。

出生率:

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计算公式:

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总数

该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活产:

妊娠的产物全部从母体排出时,具有呼吸、心跳、脐带动脉搏动、明确的随意肌运动4种生命现象之一即为活产。

发病率:

指在一定期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公式: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病新发生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k

暴露人口数:

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的疾病的人数

患病率:

指在特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某病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所占比例,又称现患率、流行率。

又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计算公式:

时点患病率=某时点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平均人口数*k

期间患病率=某期间新旧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k

罹患率:

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

计算公式:

罹患率=某一短时间内某病的新发生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k

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感染率=受检查某病的感染人数

受检总人数*100%

死亡率:

指在一定期间(一般指一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所有病因的总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计算公式: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

第二章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

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

社区护理的特点:

⒈强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

⒉主要目标为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⒊社区护士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⒋个案管理时间较长。

⒌强调以群体为单位的健康管理与组织。

社区护士的基本任职条件:

⒈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过注册。

⒉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⒊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三章社区健康护理

社区健康护理:

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学、管理学、预防医学和人际沟通等知识为基础,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人群健康和社区环境健康进行管理的过程。

社区健康评估:

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收集与社区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对象:

社区居民的建档采取居民自愿的原则,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只要愿意参加都是建档对象。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内容:

⒈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⒉健康体检(包括一般的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的情况、健康评价等)

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6个月的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症精神疾病病人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⒋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⒌农村地区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可增加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和变更情况,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社会经济状况,农村家庭厨房、厕所使用,禽畜栏设置等信息。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⒈征得居民同意后建档

⒉就诊服务对象的建档

⒊重点管理人群的建档

⒋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⒌随时补充和更新健康档案内容

⒍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建立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⒈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⒉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的网络管理

⒊加强督导与考核

⒋完善相应的设备

第四章家庭护理

家庭:

是由两个或多个人组成的,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彼此依赖的场所,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的结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

⒈家庭角色(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占有的特定地位)

⒉家庭权利(指家庭成员对家庭的影响力、控制权和支配权)

⒊沟通方式(指家庭成员之间在情感、愿望、需求、价值观念、意见和信息等方

面进行交换的过程)

⒋家庭价值系统(指家庭在价值观念方面所特有的思想、态度和信念)

家庭功能:

⒈情感功能(指家庭成员间的彼此关爱,家庭成员以血缘和情感为纽带,通过彼此的关爱和支持满足爱与被爱的需要)

⒉社会化功能(主要指家庭有培养其子女走向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对其子女提供教育,帮助子女适应社会,另外家庭还依据法规和民族习俗,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给与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

⒊生殖功能(指家庭具有生养子女和培育下一代,维系人类种族的功能。

⒋经济功能(指维系家庭生活需要的经济资源)

⒌健康照顾功能(指家庭有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维护家庭成员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间有互相照顾的义务,并且在家庭成员生病时,能向其提供多方面的照顾。

Duvall周期表

阶段平均长度定义重要任务

新婚2(最短)男女结合双方适应及沟通,性生活协调及计划生育

第1个孩子2.5最大孩子介于调整进入父母角色,存在经济和照顾孩子的

出生0~30个月压力

有学龄前儿童3.5最大孩子介于抚育,帮助孩子适应与父母的部分分离(上

30个月~6岁幼儿园),注意儿童的身心教育

有学龄儿童7最大孩子介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孩子,使孩子适应上

6~13岁学,逐步社会化

有青少年7最大孩子介于青少年的教育和沟通,青少年的性教育,与

13~20岁异性交往

孩子离家创业8最大孩子至最父母与孩子关系改为成人关系,孩子进入社

小孩子离家会,父母逐渐感到孤独

父母独处15所有孩子离家恢复仅夫妻俩的生活,开始计划退休后的生

(空巢期)至家长退休活

退休10~15退休至死亡经济及生活的依赖性提高,面临各种老年疾

病及死亡的打击

家庭健康护理:

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家庭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确保家庭健康的一系列护理实践活动。

社区护士在家庭健康护理中的作用

⒈提供直接护理和保健指导

⒉协助家庭成员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

⒊协助家庭改善和建立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和生活

⒋协助家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家庭访视:

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深入到服务对象家中,为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而对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并提供护理服务活动的方式。

家庭访视的类型:

⒈评估性家访(常用于有健康问题家庭或居家病人的基本资料收集)

⒉预防、保健性家访(新生儿家庭访视)

⒊急诊性家访,即处理紧急事件(外伤、家庭暴力)

⒋连续照顾性家访(慢性病病人或家庭病床提供的连续性照顾)

家庭访视的对象:

是存在健康问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慢性病人、家庭中的长期照顾者,健康问题多发家庭)

家庭访视的内容:

⒈提供直接护理(在家庭访视重视是护理技术服务和健康指导)

⒉进行健康教育

⒊向家庭成员提供咨询指导

⒋提供联络、协助、团队服务

家庭访视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⒈建立信任关系(与服务对象及家庭建立信任、友好及合作的关系)

⒉评估、计划和实施

⒊简要记录访视情况(记录护理支持和指导的主要内容)

⒋结束访视(一起复习总结,在需要和同意的基础上共同决定是否需要下次访视)

家庭访视协议内容:

包括家庭是否同意被访,访视方式‘内容、时间,以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等。

家庭健康护理诊断的步骤:

⒈确定家庭健康问题

⒉分析建立问题之间的关系

⒊判断需要护理及支持的项目

家庭健康护理评估的常用工具:

包括家庭结构图和家庭社会支持图

制定家庭健康护理计划的原则:

⒈互动性(即家庭的参与)

⒉特殊性(对有相同健康问题的家庭实施的护理支持方法不尽相同)

⒊可行性(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考虑时间和资源限制以及家庭结构)

⒋意愿性(考虑家庭成员的想法、价值观念和健康观念)

⒌合作性(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合作和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情况)

护士实施家庭健康护理的主要任务:

⒈支持家庭成员

⒉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⒊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章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促进:

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影响,降低本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

知信行模式:

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知:

指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

信念和态度(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是动力,是关键。

行:

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

健康信念模式:

核心是威胁知觉和行为评估。

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的因素:

⒈知觉到易感性

⒉知觉到严重性

⒊知觉到益处

⒋知觉到障碍

⒌效能期望

潘德的健康促进模式:

⒈个人特质和经验

⒉行为特定的认知和情感

⒊行为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

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与主观参与于一体,包括了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内容,还强调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环境改变的各项策略,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通过它激发领导者、社区和个人参与的意愿,营造健康促进的氛围。

没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则成无源之水,同时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

⒈学校需要、学校对象、学校环境和教学人员的评估

⒉分析和确认社区人群学习需要

⒊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或项目

⒋对健康教育的效率、效益进行评估

社区健康教育策略:

⒈开发社区领导,动员社区力量

⒉强调学习对象的参与

⒊讲究信息传播技巧

⒋学习内容安排学习的规律

⒌适当安排实践

⒍教育形式、方法多样

⒎重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

社区健康咨询的类型:

⒈个别咨询⒉门诊咨询⒊电话咨询⒋其他咨询

第六章社区慢性病的护理与管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是指在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然仍低于140/90mmHg,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⒈遗传⒉高钠、低钾、低钙⒊体重超重和肥胖⒋过量饮酒⒌吸烟⒍心理因素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⒈膳食治疗(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少糖和低盐为原则)

⒉运动治疗(规律、适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氧运动)

⒊其他(限酒、戒烟,规律生活、充足睡眠)⒋心理平衡

高血压的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期(mmHg)

正常血压〈120〈80

正常高值120~13980~89

高血压》140》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

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

(重点在于监测血压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⒈认真筛查,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登记。

⒉对高血压异常但又不能诊断为高血压的个案,应定期进行血压测试。

⒊分析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

⒋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人的管理:

⒈实施分级、分层管理

⒉健康教育

⒊进行随访管理

⑴指导高血压病人做好服药与血压监测记录,加强自我管理

⑵定期随访病人,及时记录,录入计算机系统,及时反馈管理、监测。

⑶实施病人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管理、监测信心及失访情况

⑷定点、定时为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未到者,要上门随访测量

⑸成立高血压俱乐部,鼓励高危人群以及高血压病人参加,对其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

⑹注意监测病人的高血压相关事件,评估其管理效果

⒋高血压药物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⒌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四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

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内容:

⒈冠心病病人的自我预警(凡突发上腹或胸部疼痛、胸闷、心慌、气短、疲乏、精神不振、烦躁及头晕等症状,及时就医)

⒉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筛查

冠心病病人的自我护理:

⒈病情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停止所有活动、卧床休息,用药后不见好转,应尽快就医。

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保证充足睡眠、排便通畅)

⒊注意劳逸结合,学会放松技术,调节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⒋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中途停药和增减药量。

⒌积极治疗合并的疾病。

⒍外出时应携带急救药品(硝酸甘油),佩戴急救卡,注明姓名、疾病名称、联系电话)

冠心病病人的家庭支持:

⒈家庭应为病人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居家环境,以利于病人的休养

⒉家属要学会识别病情的变化和紧急救护措施,一旦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肌梗死,即刻送病人去医院就医。

⒊督促病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⒋给予病人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⒈不可干预的(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

⒉可干预的(高血压、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血脂症、体重超重肥胖、吸烟和长期饮酒、气候、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和心理压力及社会因素)

脑卒中的先兆症状:

⒈突然发生面部和肢体的无力、麻木或瘫痪

⒉突然无法说话或不能理解他人的讲话

⒊突然发生一侧眼睛视力下降或失明

⒋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

⒌突然发生无法解释的眩晕、失去平衡或运动不协调

脑卒中新发病人的家庭救护:

保持心肺功能,尽快清除病人口中鼻内的黏液、呕吐物,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条件给予吸氧。

保持稳定情绪。

拨打急救电话,尽早将病人送至医院。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⒈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体重超重,吸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血脂)

⒉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遗传、年龄、妊娠糖尿病以及分娩巨大儿)

糖尿病病人的膳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维持理想体重。

个体化原则,合理控制总热量,保证营养的供给。

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指导:

⒈运动前后的检查(血糖、足部、关节、心电图、运动试验、眼底、尿常规)

⒉规律的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

⒊注意事项(运动前适量热身)

食品交换法:

就是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类,在同类食品中相互交换,使食谱丰富多彩,以调节病人的饮食。

糖尿病足的自我护理:

⒈足评估①测量皮肤温度、压力、运动功能、肌力和膝反射②自主感觉降低,出汗减少、干燥麻木③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是否苍白、发凉和水肿④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水泡及感染,特别注意检查趾间缝隙处

⒉护理措施⒈每天仔细检查足部⒉穿舒适的鞋袜,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定期晾晒鞋子。

⒊洗脚前先试水温防烫伤,注意保持趾间干燥。

⒋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夜间室温较低时可穿保暖袜,不使用热水袋给足部加热取暖。

⒌日常坐位应双足着地,坐位高度要舒适⒍坚持小脚和足部运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低血糖预防与处理:

低血糖为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出现低血糖时,病人可有饥饿感、面色苍白、颤抖、焦虑、心悸、出汗和麻刺等,严重者可出现视力障碍、定向力丧失、惊厥昏迷、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⒈处理:

病人意识清楚,即可进食含糖饮料或糖果,以后每十分钟再吃一次,直到症状改善后,酌量进食牛奶、饼干等食物,病人昏迷或不合作,家属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将糖水滴入病人口内,每十分钟再喂一次,直待救护车到。

⒉预防:

病人应了解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安排适宜的进餐时间和内容,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注意水分的补充,坚持控制饮食,运动后增加热量的摄入,外出时备糖块以备急用。

慢阻肺病人的肺功能康复指导内容:

⒈保持呼吸通畅:

①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时间可在就餐前1~2小时进行。

②拍背法,手掌呈空拳状,在病变部位胸廓叩击30~40秒,用手按在病变部位采用颤摩法,重复3~5次再做叩击,可重复2~3次③有效咳嗽法,先缓慢深呼吸,然后闭气片刻,躯干前倾,将两臂屈曲,用肘部轻轻向两下肋部加压,突然咳嗽时腹壁内陷,连续咳嗽2~3次。

⒉呼吸训练,重建生理性腹式呼吸是慢阻肺病人康复的首要任务。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⒈吸烟⒉过量饮酒⒊食物⒋环境⒌心理社会因素

第七章社区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的预防原则:

在传染的社区护理中强调隔离、消毒和疫情报告。

通过隔离来管理传染源,实行消毒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的扩散。

传染病管理的“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的社区访视管理:

⒈初访①核实诊断②调查传染病的来源③判断疫情的性质及进展情况④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疫措施⑤做好记录

⒉复访要求①了解病人病情的发展痊愈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②了解病人周围继发情况,并对继发病人立案管理③检查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指正④填写传染病复访表⑤病人痊愈或死亡及结束本案的管理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家庭访视要求:

所在社区发现传染病后,社区护士应于24小时内进行初访,初访后1周作第一次复访,自病人发病后42天,作第二次复访。

慢性肝病人,应每年报一次疫情报告卡片,社区护士应每年至少访视1~2次。

病毒性肝炎的社区预防性护理措施:

⒈管理传染源: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抗HCV(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不得献血。

⒉切断传播途径:

提倡熟食,养成餐具消毒、分餐制、饭前便后洗手。

做好“三管一灭”(饮水、食物、粪便的卫生管理及消灭苍蝇)一般用0.3%~0.5%优氯净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

⒊保护易感人群①甲型,注射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触甲型肝病的易感人群可用人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②乙型,易感人群及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隔离和消毒指导:

⒈甲、戊型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三周,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消毒。

病人的食具、毛巾、衣服和床单要单独使用,用0.3%~0.5%优氯净或1%~5%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冲洗,污染的手在流动水下用肥皂刷1~2分钟或0.2%优氯净浸泡2分钟后洗净。

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要用漂白粉或5%优氯净混合后静止2小时再倾倒。

消毒剂的用量为呕吐物、排泄物的一倍。

病人痊愈后,要做一次全面消毒,除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外,还要用0.3%~0.5%优氯净喷雾擦拭室内地面、墙壁,做一次终末消毒。

⒉痢疾病人的大便要排在便盆内,用20%的漂白粉乳剂(100ml水+漂白粉20g)或用10%的优氯净消毒。

病人污染的卫生纸要烧掉,污染的布、内裤要用0.3%~0.5%优氯净浸泡15分钟后再洗净。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由粪-口途径传播,致病菌污染食品、水和手而使人感染。

细菌性痢疾家庭访视要求:

所在社区发现菌痢病人后,社区护士应于24小时内进行初访,在初访后3天复访,要求对每例病人做复访。

病人发病已超过7天者,对病人只做复访。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病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带菌的飞沫漂浮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是常见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家庭访视要求:

一般初次药物治疗期间,每月访视一次,再次治疗的病人,每3个月访视一次,慢性开放性病人,每6个月复访一次。

第八章社区康复护理

社区康复护理:

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观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残疾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合作,对社区伤残者进行护理。

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

⒈残疾的早期发现及预防

⒉提供康复技术服务

⒊提供社区康复转介服务

社区康复护理的对象:

⒈残疾人:

心理、生理或人体结构上以及某种组织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确造成部分或全部失去整个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⒉老年体弱者

⒊慢性病病人

ADL能力的评定方法:

一级:

依赖(病人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即使有适当的设备或者别人的帮助也不能自己活动,全部功能由他人代劳)

二级:

需要帮助(病人自己能完成一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但需要别人不同程度的帮助才能完成)

三级:

需要监护(病人需要别人的言语指导或在一旁照看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四级:

基本自理(能独立完成,但较慢或需要使用辅助器具以帮助完成)

五级:

自理(能自己独立完成活动,无需别人言语或体力上的帮助)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⒈首先将日常某些活动动作分解成简单的运动方式,从易到难,结合护理,进行床旁训练

⒉选择适当的方法完成一个动作运动

⒊要按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训练

⒋病人合并有肌力不足或缺乏协调性时,可先做一些准备训练

⒌在某些情况下,可应有自助器具做辅助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具体方法:

⒈饮食训练:

选择适合于病人功能状态的餐具和姿势进行使用训练

⒉更衣训练:

穿脱衣服、鞋袜等训练,对穿戴假肢的病人注意配合假肢穿戴。

⒊个人卫生训练:

整容动作、排便活动、入浴活动

⒋床上运动训练:

翻身、移动、体位转换、独立坐位、手支撑位

⒌移动训练:

帮助病人学会移动时所做的各种动作,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⒍轮椅训练

第九章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和护理

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疫苗,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免疫规划:

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手段。

儿童免疫规划程序:

是对儿童需要接种疫苗或菌苗的种类、接种时间、先后次序、接种剂量、接种要求和方法的规定性说明。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肌肉注射。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皮内注射。

3、脊灰疫苗:

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