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051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

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信息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

(p7~9页)

《2》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p11页)

《3》信息系统产生的必要性:

一方面,工程师的工作时依据一定的理论方法和工作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这些工作步骤是明确规定的、可重复的、可监督的、可验证的;另一方面,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是有统一的、达成共识的、规范化的表达方式的。

当人们在实践中遇到一系列项目失败的教训的时候,把工程思想引进信息系统建设领域。

(p9~11页)

《4》case工具的三个发展阶段:

史前阶段、专用软件阶段、集成case阶段(p16~17页)

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规划

《1》BSP方法的实施的六个步骤:

(p31页)

1、定义业务过程

2、定义数据类

3、分析业务与数据的关系

4、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5、确定子系统的优先顺序

6、完成规划报告,建立实施机制

《2》CSF方法的基本步骤:

(p33)

1、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

2、识别组织战略的成功因素

3、选择和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5、针对关键成功因素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与策略

《3》规划落实的组织保证:

(p37~38页)-重点(案例分析)

具体表现:

主要负责人的关注(“第一把手原则”)、专职的主管人员(信息主管)和专门的实施机构

第三章:

生命周期法

《1》生命周期法的含义(主要是狭义的生命周期法):

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p43页)

《2》生命周期法的优点:

系统易于实现、有利于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

(p45页)

《3》说生命周期法的五个阶段即发展结果:

(p46~47页)

1、系统规划阶段:

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战略、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系统规划阶段的结果:

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的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信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

系统分析说明书

3、系统设计阶段:

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施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

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时阶段:

任务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包括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的培训,数据文件转换,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系统实时阶段的成果: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需要经常的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成果:

需求建议书(用户手册)

《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框架:

(p49页)

《5》1、最早开始时间=指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

2、最早结束时间=指某项活动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

(规划:

某项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直接指向这项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中的最晚时间)

3、某次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该活动直接指向的所有活动最迟开始时间的最早时间

《6》信息系统实施的监理-主要职能:

(p56页)

1、协助用户方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的招标、评标活动

2、协助用户方与中标企业签订信息系统的开发合同

3、根据用户放的授权,监督管理开发合同的履行

4、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为用户方提供技术服务

5、监理合同终止后,向用户方提交监理工作报告

《7》生命周期法的成功要素:

(p59页)

1、树立面向用户的观点,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系统

2、自顶向下来规划或设计信息系统

3、严格按阶段进行

4、建立有效的工作文档

5、运用系统的分解和综合技术,是复杂的系统结构化、模块化

6、强调阶段成果的审定与检验

《8》生命周期法的缺点:

(p63页)

1、用户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加上环境不断变化,导致系统需求难以确定,并且不断变化。

2、生命周期法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

3、各阶段文档的审批工作困难。

4、生命周期法不适合面向决策的应用。

第四章:

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1》系统目标和项目目标的方法(PIECES方法):

(p68页)

1、P-performance:

提高系统的性能

2、I-information:

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改变信息处理的方式

3、e-economic:

改善组织成本、效益等经济状况

4、c-control:

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控制水平

5、e-efficiency:

提高组织的人、财、物等的使用水平

6、s-service:

提高组织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等的服务质量

《2》组织信息化四个方面内容:

(p71页)

1、生产作业层

2、管理办公层

3、战略决策层

4、协作商务层

《3》非公能需求包含的内容:

(p78~80页)

1、性能需求

2、资源和环境需求

3、可靠性需求

4、安全保密需求

5、用户需求

6、成本消耗也开发进度需求

7、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

《4》可行性分析内容:

(p82~83页)

1、技术可行性研究

2、经济可行性研究

3、社会可行性研究

《5》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于审议(过程、八个方面):

(p83~88页)

1、引言:

(1)编写目的

(2)项目背景

(3)组织经营概况

(4)定义

(5)参考资料

2、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1)采集信息系统开源节流的业务发展计划要点

(2)要求(

功能

性能

输入

输出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在安全也保密方面的要求

完成期限)

(3)条件、假定和限制(

所建议系统的运行寿命最小值

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时间

经费和投资等方面的来源和限制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条件和限制

可利用的信息资源

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

(4)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5)评价尺度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组织结构

(2)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

(3)组织竞争力简述

(4)采用信息化开源节流的业务发展计划要点

(5)效益空间分析

(6)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7)工作负荷

(8)费用开支

(9)人员

(10)设备

(11)局限性

4、所建议的系统:

(1)宏观管理水平需求定位

(2)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3)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改进之处

(5)影响(

对设备的影响

对软件的影响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对开发的影响

对地点和设备的影响

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6)局限性

(7)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当前条件的限制条件下,该系统功能目标能否达到

利用现有技术,该系统的功能能否实现

对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这些要求能否满足

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能否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6、投资及效益分析:

(1)支出(

基本建设投资

其他一次性支出

非一次性支出)

(2)收益(

一次性收益

非一次性收益

不可定量的收益)

(3)收益/投资比

(4)投资回收周期

(5)敏感分析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2)使用方法的可行性

8、结论:

(1)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落实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3)需要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4)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例如因技术不成熟、经济不合算等)

第五章:

调查研究与现状分析

《1》调查研究的原则:

(p92~93页)

1、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2、全面展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3、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2》调查研究的方法:

(p93页)

1、问卷调查发

2、召开调查会

3、业务实践

4、专家访谈

5、电子问卷

《3》业务流程图:

(p95~96页)

1、基本符号:

2、业务流程图举例:

某汽车配件公司销售业务流程图

(1)顾客发货订单给销售部门

(2)销售部门经过订单检查,把不及格的订单反馈给用户

(3)对合格的订单,通过和对库存记录缺货订单通过缺货统计,向采购部门发出缺货通知,并登记缺货记录;对于可供货订单,等级客户档案,开备货单,通知仓库备货:

《4》数据流程图:

(p101~103页)

1、基本符号:

2、数据流程图绘制:

一般分为多个层次,按业务流程图理出业务流程顺序,将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数据流程图

3、数据流程图举例:

(1)反应汽车配件公司的最主要的业务:

采购,外部实体是顾客和供应商。

(2)主要逻辑功能是:

销售、采购、会计;

主要外部实体:

顾客和供应商

(3)处理流程扩展:

销售、采购、会计,

反应销售模块的具体处理功能如下:

《5》数据字典六个要素:

(p103页):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6》U/C矩阵的求解:

(p107页)

概念:

通过表上作业来完成,U/C矩阵的行与列之间没有固定的顺序,通过行与列的调整,使得矩阵中的C尽量的靠近对角线,然后以C为标准划分子系统,即构成U/C矩阵的解,据此可以进行系统功能划分和资源分布。

《7》U/C矩阵的检验:

1、完备性检验:

指每个数据项必须有一个生产者或至少一个使用者,而每个功能必须有数据的生产和使用活动

2、一致性检验:

要求数据只能有一个生产者,避免数据有多个源头,生产不一致现象

第六章:

逻辑设计

《1》系统逻辑模型:

(p113页)

从本质上说是规定系统应该做什么,包括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以及数据与功能的详细分析与描述。

《2》业务流程重组:

(p117页)

概念:

指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时间上承继的业务活动序列,是企业或组织运行的方式。

《3》流程重组的类型(3个):

(p117~118页)

1、功能内的BPR

2、功能间的BPR

3、组织间的BPR

《4》HIPO(层次化输入-处理-输出法)图概念:

(p123页)

是一种描述系统结构和模块内部处理功能的工具,HIPO图由层次化结构图和Ipo图两部分组成,在一层次体系中将系统设计按其详细程度分层,依次的说明所有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5》决策树的转换:

(p124~125页)

1、决策树:

2、决策表:

3、结构化英语表示法:

《6》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于审议:

(p133~135)

1、组织情况概述:

(1)对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作概括性的描述,它包括组织的结构、组织的目标、组织的工作过程、性质和业务功能

(2)系统与外部实体(如其他系统或机构)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换关系

(3)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说明

2、现行运行状况:

(1)现行系统现状调查说明

(2)系统需求说明

3、新系统逻辑方案:

(1)新系统拟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方式

(2)新系统拟定的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优化后的数据流程,各个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及计算机系统将完成的工作部分

(3)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

(4)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

(5)出错处理要求

(6)其他特性要求

(7)遗留问题

4、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

(1)工作任务的分解

(2)根据系统开发资源与时间进度估计,制定时间进度安排计划

(3)预算

5、系统分析报告审议:

(1)一致性

(2)完整性

(3)现实性

(4)有效性

第七章:

总体设计

《1》模块:

(p140~141页)

概念:

指可以被分解、组合及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易于处理的基本单位。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作一个模块。

《2》模块的聚合和耦合

1、模块的聚合:

用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见整体统一性的指标,它具体描述一个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序

模块聚合的七个等级:

(1)功能聚合

(2)顺序聚合

(3)数据聚合

(4)过程聚合

(5)时间聚合

(6)逻辑聚合

(7)偶然聚合

2、模块耦合:

衡量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指标。

模块耦合的四个等级:

(1)数据耦合

(2)控制耦合

(3)公共耦合

(4)内容耦合

《3》模块调用:

(p144页)

1、直接调用

2、判断调用

3、循环调用

第八章:

详细设计

《1》IPO图:

(p161页)

概念:

用于描述某个特定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出关系的图。

《2》流程图:

(p162页)

概念:

又称程序框图,程序流程图。

是用统一规定的标准符号描述程序执行具体步骤的图形表示,主要分为:

(1)处理-方框

(2)判断条件-菱形框

(3)控制流-箭头

《3》问题分析图:

(p162页)

三种结构:

顺序、选择、循环

《4》NS图特点及优点:

(p163页)

1、特点:

每个处理步骤用一个盒子表示,盒子可以嵌套。

盒子只能从上头进入,从下头走出,除此之外无其他出口,保证了程序的良好结构。

2、优点:

(1)强调制作设计人员按进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思考和描述其方案,由NS图得到的程序必定是结构化的

(2)图像直观,容易理解设计图样,为编程、复查、测试、维护带来方便

(3)简单易学

《5》代码的种类:

(p166页)

1、顺序码

2、区间码

3、自检码

《6》代码验证(目的):

(p167页)

确保代码输入的正确性

第九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机器测试:

(p193页)

1、黑盒测试:

指将软件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

2、白盒测试:

指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验是否满足设计的需求。

《2》系统转换的类型:

1、直接转换

2、并行转换

3、分段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