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8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docx

理想空间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论文

都市运河更新实践中历史文脉探索

——江阴市应天河地区城市设计

林良伟,温晓诣,黄孝文

【摘要】应天河是江阴市三大干河之一,近年来由于滨江花园城市的打造及沿岸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航运功能逐渐淡化。

为了让运河更新并促进沿岸地区的开发,规划从江阴历史文脉入手,对应天河沿岸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更新。

在更新规划中根据应天河的基地特性,采取分区段定位、高度控制、绿线控制等等理念,探索更具操作性、合理性的运河更新策略。

【关键词】应天河;历史文脉;运河更新;城市设计

1前言

江阴是一座与运河密切相关的城市,运河产生的经济、文化与民俗,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江阴市民心中的“根”,城市精神的“魂”。

随着经济的发展,运河航道功能减弱后,滨水区对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建构作用愈加明显,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改造或重建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局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和功能提升[1]。

这些地区一般都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重点地区,曾经历过辉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解决滨水区的复兴问题,其目的绝不仅仅是环境景观层面的,而是着眼于产业功能的调整、文化精神的复兴、社会活力的再生等更高的追求

[2]。

2项目概况

应天河地处江阴市东部,古为江阴三大干河之一,是张家港河的一条支流。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为应天河两侧地块,西起锡澄运河、东至城际铁路,北侧为毗陵路、南靠城市快速路芙蓉大道,设计红线范围1.64k㎡。

规划基地处江阴主城区“T”字型滨江花园城市标志区,环城林带、南门地区等重点建设区域的相交地带,对于滨江花园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市域绿地系统来看,规划区域处于锡澄运河绿化带和京沪高速绿化带之间,应天河绿化带的打造可以起到横向联系的效果[3],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3提炼文化特性

3.1水乡建筑

江阴现存的古桥、园林、临水古街等已成为江阴城市靓丽的水乡文化风景。

江阴古桥大多建于明清,古桥古风古韵,一座座飞架乡村的古石拱桥,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浸透着江南水乡浓郁文化的特色。

3.2商埠文化

江阴地理和交通十分便利,既处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是江苏四方的正中位置,也位于长江下游江面最狭窄处,方便渡江。

由于江阴交通发达,所以经济繁荣。

历史上以商港、纺织业著称。

早在宋代,江阴就是重要商埠,为全国11个市舶司之一。

港城相依,腹地宽广,《太平寰宇记》称之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

3.3工业文化

应天河与锡澄运河相交,具有一定的运输功能,河道两侧具有较多运输公司和工业厂区的小型运输码头,工业厂房和工业遗存设施等显示出应天河的工业文化。

3.4历史文化

规划区域北侧为江阴南门地区,南门地区历史悠久,是集中反映江阴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

它传承南门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展现江阴传统历史风貌和现代都市活力。

应天河地区可以延续南门地区的历史文化神韵,布局休闲文化设施,展现江阴历史文化神韵。

3.5生态文化

基地毗邻绮山、花山等环城绿带,应天河秉承城市生态文化,将两岸生态绿带作为山体景观向城市延伸的通廊之一。

延续山体的野性美,与基地的人工化建设相融合,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4城市设计目标与定位

应天河作为与城市中心相连的运河滨水地区,是多种功能混合的地区。

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同时更应该是运河周边居民工作和生活场所的延续。

随着芙蓉大道的改造以及南门地区的更新,决定了应天河地区作为城市主中心的向南延伸一个核心区域。

规划鼓励多种不同功能的用地组合,在应天河两侧布局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通过应天河串接一系列的开放空间节点,有利于聚集人气,展示当地特有的社会生活场景。

城市设计以

“传承运河文化,再塑绿色河道,开展滨水休闲,颂赞城市自然”为理念,将应天河地区打造为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休闲区,成为幸福江阴的新地标。

总平面图

 

 

鸟瞰图

5城市设计总体构思

5.1整体功能结构

滨水地区的开发在功能组织上,需通过新项目的策划来完善和提高地块的品质,并带动城市的发展和更新[4]。

结合江阴市主城区的发展规划,将应天河的主要功能布局与城市发展轴线契合,确定应天河地区的功能结构为“一带、两轴、四区”。

虹桥路沿线延续人民路商业发展轴线,将虹桥路沿线提升为区域综合商业中心,皮弄路周边用地以休闲文化功能为主,打造休闲文化功能轴线。

以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功能高度整合,功能复合多样性与滨水特质相结合,提高城市品质、激发片区活力。

5.2以文化功能为主题的整合策略

规划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江阴文化特色,以文化功能为主线,以运河为轴构成从西至东展现城市整体风貌的空间序列,打造集生态性、文化性、功用性、公共性为一体的城市绿脊,景色漂亮的景观河道。

应天河地区的设计结构分四个板块——“船、商、家、园”取义为:

船达四海、商通天下、运河人家、源来自然。

以人本主义角度考虑;遵循“主客共享”城市设计思想,以城市一体化为出发点,任何景点和水系都应该是江阴整个城市体系的一部分;挖掘江阴文化底蕴,塑造江阴城市发展的灵魂。

船达四海:

应天河作为江阴重要的运河航道之一,其所承载的运河文化意义,早已超越了应天河本身,成为体现整个江阴运河文化的缩影。

规划将运河文化贯穿于整体设计中,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运河船只,代表工业文化的“烟囱”融入设计中;突出“帆影”的景观特色,以临水游憩为设计根本,使之成为市民、游客感受文化、享受自然的场所,并成为江阴运河文化旅游线重要景点。

规划将运河广场分为三个部分,广场南侧以保留工业烟囱为中心,包含两个广场,分别是运河纪念广场和工业纪念广,代表运河的历史功能;广场北侧为临河休闲游憩带,体现了现今运河的公共性与游憩性;中间由商业建筑和运河博物馆组成公建带,作为历史功能与现代功能的缓冲带。

商通天下:

江阴不论古今,均是江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埠口岸,以水通商成为其典型标志。

该板块以“水·商”为主要设计元素,以现代设计手法,增强水岸和商贸的互动,创造一个舒适的购物场所和怡人的消费空间。

商通天下的设计项目主要以现代化的商业休闲为主,是整个设计的重心。

其设计项目具体有商业综合体、大型综合超市、星级酒店、河口公园、休闲娱乐城、酒店式公寓、美食城、购物休闲平台、滨水休闲广场。

作为商贸办公片区,通过建筑组合围合成圆形的亲水空间,虹桥路在此段与两侧滨河路为平交方式,保证了道路两侧地块的联系与滨水广场空间的完整性。

利用滨水广场与水面的高差形成多层次的亲水空间,重点突出建筑、人、水之间的对话。

强化商业界面与水岸的关系,增加城市肌理与水的结合,形成多样的商业滨水景观。

同时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空中连廊联系,体现立体化、多层次交流理念,丰富空间层次,提升整个区域的商业价值。

运河人家:

江阴的运河是通商的口岸,也满载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情怀。

本区域文化功能的定位以及对商埠文化的全新诠释,采用创新模式打造以休闲功能为主导,集合酒吧休闲、文化娱乐、特色餐饮、精品购物等多元化、复合型的综合型滨水活力休闲文化风情街区。

江阴名人展示廊桥体现江阴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阳光草坪、组合式草坪、两岸葱郁的树木提升了运河人家片区的居住环境,也在整体的地块中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大节点,体现该板块生态特色。

源来自然:

应天河是沟通江阴主城和副城的重要河道,并联系主副城之间的环城林带。

该板块紧邻绮山,以打造应天河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野性之美为设计目标,强化应天河的生态效应,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

将已被芙蓉大道割裂的场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公园景观系统,并将公园的场地不局限于场地本身,而是将河对岸的若干空间通过廊、桥等元素沟通起来,视觉上、功能上拓展公园的场地空间。

商通天下效果图

6控制策略

6.1高度控制

控制沿河界面的建筑高度,应天河两侧的临水建筑的高度H与临水的距离L按照H:

L<1控制,滨河道路内侧的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高度不超过18层;虹桥路综合商业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20米以内,居住区内部建筑高度控制在90m以内。

应天河两岸与应天河形成

“V”字型高度分布趋势。

这种限高的规定,既能营造出一个围合的河道空间,又能避免建筑对河岸空间的压迫感,同时也保证了河岸地块的最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6.2整体性

应天河两岸地块被应天河分割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地块,需要通过“桥”加强两岸的人流联系及场所整体性。

桥的设置大大加强了应天河两岸的联系,使得河道区域成为一个整体的场所空间,而非两个互相隔离的城市空间。

桥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步行人流过河的便捷性:

步行桥均从河岸边缘起坡,坡度平缓,便于自行车从桥上行驶;车行桥均在两侧设步行道,且都有便捷的上桥通道通往河岸步行道;此外,为了不阻隔沿河步道的贯通,沿河步道在与车行桥相会处都设有下沉通道,沿河岸步行人流可从车行桥下方便地通过[5]。

从形态上看,桥身设计都力图轻盈,大多平缓且贴近水面,以避免对沿河步行者造成心理上的阻隔感。

6.3绿带宽度控制

临河D:

H比值控制在1:

1~1:

2,沿河绿化带控制在20-30m。

根据应天河沿岸的不同要求以及现实条件,制定绿线控制的目标:

a.应天河沿线绿线控制在20-30m范围,在局部节点处,设计成节点放大公园,要求其绿线大于50m;

b.建议沿应天河两岸的绿线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

7结语

一个城市的运河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区,在城市的历史发展演变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各个时代的遗迹,城市的运河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市运河的更新需要置于历史文化和地域传统的大环境下,打造具有历史内涵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

本文得到了江阴规划局缪敏局长和汪运志总工的悉心指导,在这里表示感谢!

应天河两侧效果图

运河人家效果图

应天河两岸效果图

 

参考文献

1何艺,简敏杰,陆志江.中小城市滨水片区设计要素的整合策略[J].理想空间,2012(50):

36-41.

2应小宇,贺通.台南市运河沿岸地区更新规划[J].华中建筑,2007

(2):

108-110.

3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1-2030)[Z].2012.

4刘月琴,林选泉.上海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概念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05

(2):

76-81.

5于雷.空间公共性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林良伟,美国IDA建筑事务所总规划/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AIA,APA

温晓诣,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注册规划师

黄孝文,硕士,美国IDA建筑事务所

 

功能板块示意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