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74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docx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

(说明:

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共50小题,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题1.5分,共60分)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容易被溶蚀的是

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坡C.柏树林D.天然草坡

2、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

但不会引起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滑坡、泥石流 D.土壤盐碱化

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2007年,随着巴厘岛国际会议的结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转机。

结合下图完成4-7题。

4、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亿吨的大洲是

亚洲B.欧洲

C.北美洲D.大洋洲

5、对CO2排放引起后果的叙述并不正确的是

荒漠扩大

B.生物种类和生产率提高

C.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D.气象灾害增加

6.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高纬度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有所改善

7.读右面的“圣诞老人划船送礼示意图”,产生图示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热带雨林遭受破坏

C.温室气体增多

D.中纬度的寒潮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酸雨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

据此回答8~11题。

8.我国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是

沈阳B.长沙C.乌鲁木齐D.合肥

9.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氮氧化合物  D.氟氯烃

10.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国酸雨区面积有所缩小

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11.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12-14题。

12.下列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13.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是

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谷物生产和家畜饲养业

C.东北平原的大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14.有关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B.循环经济遵循“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

C.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

D.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中不会有废弃物排放

TSP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100µm的固体颗粒物,它本身是一种污染物,同时又是其他污染物的载体。

读某地两日“TSP浓度和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其中有一天是雨天),回答15--16题。

15.关于TSP浓度日变化曲线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TSP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相一致

B.TSP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完全相反

C.TSP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有两个高峰值

D.气温越高,TSP的浓度值也越高

16.关于TSP浓度的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中午时TSP浓度较低的原因是此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大减少

B.雨天时TSP浓度较晴天高

C.天气对TSP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影响不是很大

D.当近地面形成逆温时,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值就较低

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

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江水流量三个因子及变化趋势共同决定的,下面是该河某河段的这三个因子变化趋势图,④线是该河段渔业资源变化。

读图回答第17—18题。

17.在⑸时间段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这个时间段对渔业资源基本上没有影响

B.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某个水平,则渔业资源仅由河水流量决定

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

D.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18.如果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生态变化,⑵和⑶时间段内,河流生态与污水排放量成正相关现象,关于其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是因为生态变化本身就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里刚好凑巧是正相关

B.是因为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

C.因为河流在一定江水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

D.是因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较为固定的

海洋石油污染、赤潮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海域,若发生同等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污染最严重的是

A.波斯湾B.几内亚湾C.孟加拉湾D.墨西哥湾

20.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赤潮多发地区之一,其多发期一般出现在

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1题。

2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

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22-23题。

22.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3.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读下表,回答24-25题。

表嘉峪关市2002--200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情况(单位:

万元)

年份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2002年

9430.29

85.24

2238.96

62.75

2003年

10750.08

376.40

2506.16

54.75

24.2003年产值增长最快的是

A.农业B.林业C.牧业D.渔业

25.该产业迅速增长最不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B.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C.保护了生态环境

D.河流含沙量减少

26.目前尽管在城市的垃圾收集点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居民仍将垃圾混杂投放。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缺乏监督机制

B.缺乏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

C.居民废物利用意识不强

D.垃圾难以分类

27.目前,我国正在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资源,减轻环境污染B.构建和谐社会

C.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D.培养民众节俭消费的习惯

28.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③节约自然资源④增加耕地面积

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29-30题:

29.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最好高度不低于

A.300米B.200米

C.100米D.50米

30.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19时—22时B.4时—7时

C.7时—10时D.13时—16时

31.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

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C.石油勘探和开采

D.滥垦滥牧、建筑占地

如果每地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

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32--33题:

地区

青藏地区

四川盆地

南方大部

华北地区

西北大部

东北大部

塔里木盆地

X

类型

214

441

442

333

124

323

Y

312

32.X地可能是

A.柴达木盆地B.漠河附近地区C.台湾西部平原D.江汉平原

33.Y类型代号应为

A.134B.421C.143D.222

34.下图“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下列各排序正确的是

①电镀厂②冶炼厂③飞机场④水泥厂

B.①电镀厂②水泥厂③冶炼厂④飞机场

C.①冶炼厂②水泥厂③电镀厂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②电镀厂③飞机场④冶炼厂

35.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哪种考虑: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为了寻求交通方便的条件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③④B.②③   C.①②  D.①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

读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a一粮食②b一养禽③c一秸秆④d一发电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7.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实现有机质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②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③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38.近年来我国舟山渔场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B、避免高温作业

C、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D、避免赤潮发生

39.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40.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土,减轻土壤侵蚀和沙尘天气的危害

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第Ⅱ卷

二、综合题:

(满分40分)

41.(10分)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问题。

 

耕地面积(万公顷)

森林草地覆盖率(%)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万千克)

人口(万)

1970年

4

18

33

430

1.5

9600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

耕地增长了约%。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

42.(10分)读欧洲工业废气扩散图,回答:

(1)下述国家中,工业废气污染严重的国家是、等。

西班牙B.瑞士C.英国D.德国E.意大利F.芬兰

(2)工业废气向方向扩散,是由于(气流)的影响。

(3)排放的工业废气主要是

(4)这些工业废气大量排放,使大气污染加重,他们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别是

43.(共10分)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资料1:

见下图。

资料2:

见表1和下图。

表1:

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总产量(亿吨)

4.62

4.53

4.57

4.31

总需求(亿吨)

4.79

4.83

4.88

4.93

供需平衡(亿吨)

-0.17

-0.30

-0.31

-0.62

注:

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______趋势。

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_____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__地区。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____________趋势。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________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例(%)

79

82

材料三:

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

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⑴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⑵材料三是日本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4)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河南鹤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4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B

B

D

D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C

C

B

C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B

A

C

A

B

A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A

B

C

D

D

A

A

C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0分)

(1)10

(2)森林草地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

(3)每公顷平均产粮减少,主要是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造成;人均产粮减少,主要是人口增长快于粮食总产量增长的结果

(4)加强植树种草,绿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2.

(1)CD

(2)偏东(东北)偏西风(西南风)

(3)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氮、氯氟烃等

(4)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氯氟烃严重破坏臭氧层。

43.(10分)

(1)下降。

东北,华北。

(2)独立工矿。

(3)下降(4)西南,向东北(或先东北再西南)。

(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44.(10分)

(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2)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

(3)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来源多元化(或进口渠道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