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64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docx

第2课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必修1

第三单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2课时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4·广东六校联考)《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

A.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了权力制衡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的邦联制,美国必然丧失独立成果。

为解决此现象,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原则,以加强中央集权。

A、B、D三项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2.(2015·临沂市期中考)麦迪逊在《联邦党文集》中提出:

“要形成一个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首先必须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必须迫使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的成功做法是(  )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民主选举D.分权制衡

解析:

材料中麦迪逊强调政府控制被统治者和政府控制自己,体现了他要求权力相互控制,也就是分权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4·茂名市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实际人口调查,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举行,并于其后每十年举行一次。

”当年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为了(  )

A.确定选民人数及每个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

B.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

C.掌握印第安人、黑人和海外移民的人口数量

D.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解析:

材料中“人口调查,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举行”说明人口调查是为了选举的需要,故A项正确。

答案:

A

4.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这种机制包括(  )

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制体现①;三权分立体制体现②;③体现了立法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787年联邦宪法保留了黑人奴隶制,④错误,故选C项。

答案:

C

5.2012年11月7日,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在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非裔美国人。

他和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而不治”的英国国王仅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故C项是作为国家元首的共同活动。

答案:

C

6.(2014·深圳市调研)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

他的观点表明(  )

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君主制”表明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4·济南市一模)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

“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

”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解析:

题干材料主旨是民主,联邦政府属于政府组织形式,题干中“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体现民主的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4·湛江市一模)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这主要源于(  )

A.联邦制原则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D.两党制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说明美国各地方有一定的自由,而整个国家仍很强大,体现地方隶属中央,但有一定自治权的联邦制特征,故A项正确。

答案:

A

9.(2014·广雅中学三模)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

“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

”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

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众参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C.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解析:

据“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可知材料所凸显的是大州与小州的矛盾,1787年宪法通过参众两院分别同等或按人口分配议席的方式,实现大州、小州之间的妥协,故B项正确。

答案:

B

10.阅读下面有关美国政治生活的漫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美国政党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美国政党政治实现了竞选对手的公平竞争

C.国会与总统选举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本质属性

D.美国国会或总统选举在程序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图片反映了美国两党的较量事实上就是垄断资本家、利益集团的较量,这就是美国政党政治的本质属性而并非公平、公正的表现,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5·甘肃一模)美国1787年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言论自由等权利,到1791年才通过修正案补充进去。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充分说明了美国民主的阶级性和局限性

B.当初制定该宪法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是为了防止出现“多数暴政”

D.严重违背了《独立宣言》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制订《1787年宪法》的最初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邦联制的弊端,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过多考虑人民言论自由等权利方面的需求,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5·成都市摸底测试)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创作的漫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下图)流传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

以下对该画的解读与时代特征不吻合的是(  )

A.1775年:

要么联合反抗,要么死亡

B.1776年:

要么联合独立,要么死亡

C.1783年:

要么中央集权,要么死亡

D.1787年:

要么建立联邦,要么死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C项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时期,而美国独立后建立了松散的邦联,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13.体制不仅需要借鉴,更需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

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问题:

(1)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说明美国民主是“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3)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知识的综合运用、论证分析能力。

(1)问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要结合1787年宪法和美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归纳其明显受到英、法民主制度或民主思想影响的内容。

(2)问从政治制度创新和经济制度创新角度概括,并分析其对美国的意义。

第(3)问首先要明确托克维尔强调的是民主制度的选择必须适合国情,不能照搬,在此基础上结合辛亥革命借鉴美国政治制度的史实论证分析。

答案:

(1)说明:

美国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美国民主实践了法国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表现:

政治制度创新: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经济体制创新:

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经济复苏,进入政府干预经济时代(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辛亥革命借鉴美国政治制度的精神,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因素,使这种政体缺乏生存的土壤,最终失败。

理解:

国家间的体制可以相互借鉴,进行创新,但必须要符合本国的国情。

14.(2015·哈尔滨三中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美史学家时常抱怨,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总是腰斩他们的“革命史”,把一部完整的美国革命史按照自己的口味裁剪成一段“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早期历史,视野所及,似只有从1775年到1782年的独立战争,却将更为重要的1782年至1787年的制宪历史弃之不顾。

另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要理解这场革命,仅仅延伸至1787年也还不够,这场革命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独立战争,第二段落为制宪活动,第三段落是从费城制宪到1800年杰斐逊大选获胜,政党轮替执政,人类第一次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交接。

美国革命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段落,那就不是革命,而是一场战争,甚至仅仅是一场内战:

同一民族内部母邦与移民之间发生的分裂性内战,并不是外来异族统治与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民族战争”。

这场“内战”后来之所以发展为“革命”,是在“内战”结束之后的第二、第三段落,从1787年至1800才从容开展。

——朱学勤《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阳光

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中译本)序》

问题:

指出材料中中美两国史学家关于“美国革命史”的不同叙事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两种叙事模式。

答案:

模式:

中国史学家认为美国的革命史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

美国史学家认为美国革命史既是对旧制度的推翻和否定,也包括新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美国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独立国家的建立,更突出地表现在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评价:

中国史的叙事模式,是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研究历史(强调改朝换代的意义)。

认为1783年,美国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开始独立发展道路,是美国革命的突出成果。

美国史的叙事模式,运用现代化史观,强调推翻旧制度后,美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

美国革命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推动美国的现代化发展(破旧立新)。

1787年,在邦联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情况下,《1787年宪法》出台,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符合美国发展的需要。

1800年,政党政治确立,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制的确立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

在和平的局面下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发展。

美国式叙事模式更强调长时段、完整关注美国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