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648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 19页.docx

最新名字对联制作word版本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名字对联制作

篇一:

嵌姓名对联集

嵌姓名对联集

金龙

项慕虹

荣华富贵皆不慕赤橙黄绿方有虹

吴国鑫

一口含玉韵三金现辉煌

张敏

张而不弛敏而好学

李斌

为木应结子崇武须尚文

雷杰

雨润田上苗才壮火燃木底烟乃生

方玉明

取他山之玉成我辈之明

王伟锋

伟随修养至锋自磨砺来

王伟林

博取乃伟集木成林

赵一杰

学习必须专一为人当作俊杰

周亮

循礼以周

扬德乃亮

徐蔡菲

国迁新蔡

人留芳菲

魏琴

魏碑晋字

琴韵诗心

纪斐然

思如泉涌文乃斐性似天成质自然

钟珊

钟灵毓秀

珊瑚重光

陈秋萍

秋冬际会无寒意萍水相逢有知音

金鹏

金口开禁为爽朗鹏翅已展欲腾飞

徐巧玲

心灵则巧

玉振为玲

毛华顺

生活力忌奢华办事务求和顺

毛荣斌

不慕虚荣

务求质斌

周姚燚

书山遥遥(姚)登趁早前程熠熠(燚)奔及春

易远弘

志当存高远

心须立伟弘

揭白

心地坦荡不须捂(揭)志虑忠纯非为黑(白)

周泽枫

泽惠千里

枫红万山

张淼

一弓当用长

三水不为多

罗振

四夕争岁月

一手摘星辰

叶沛宏

人正绩乃沛

行端志方宏

兰亭

兰桂有香气

亭榭无杂音

王麒

王施恩惠麒兆吉祥

陈子豪今日为学子明朝成英豪

徐梦萍

梦境虽好终是幻萍踪无定也为行

潘萌

掬取番边水为获草中明

胡蕾虹甘当花中蕾愿作雨后虹

王毅楠

毅力是成功法宝楠木为木料珍奇

宋钰

室下有楠木金口傍玉言

颜琳慧琳自雕琢出慧从学习来

纪丽芳苦学人乃丽怒放花自芳

陈伟荣风摧人自伟雨润花乃荣

篇二:

巧对对联

巧对对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

"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

"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1X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1X年.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

“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

”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

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

蒲丰说:

“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

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

“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

“工作到最后一天。

”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篇三:

对联创作的苦与乐

对联创作的苦与乐

作者:

段步武

古人在创作过程中曾经感慨道:

“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既说明他治学严谨,也道出了创作的艰辛。

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尽人皆知。

作为一个20世纪的中专生,要创作一幅令人满意的对联是何其之难。

不过我也不怕人笑话,也想仿效起古人来创作几幅,以自娱自乐。

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时,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01X年一场暴风骤雨使我堂弟仅有的三间瓦房轰然倒塌,所有的家具、衣服被絮、粮食毁于一旦,这对于本来就穷困潦倒的堂弟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他跪在风雨中哭了一天一夜。

乡村干部闻讯赶来,决定筹集一万元救灾款帮助他重建家园;崇阳县民政局龚局长也带来了201X元救助款,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建起了三间平顶房。

迁居日,我为他撰写了一幅对联:

执政为民情深似海

扶贫济困恩重如山横批:

喜迁民心居

写完后,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不仅为自己信手拈来了一幅对联而沾沾自喜,更是从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

我为自己能在十几个字中把对政府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而感到有点骄傲和自豪!

201X年8月,我同事沈庶唯的两个儿子双双考取大学,小儿子考得最好,被武汉大学录取。

这可是一件大喜事,这不仅是沈氏家族的幸事,也是整个铜钟的幸事。

这么大的喜事,必须设盛宴款待教师和道贺的众亲友。

按习惯,在家设宴是要写幅对联以示庆祝的。

我是老沈的老朋友又是老同事,我早就说过,他的儿子上大学时我要送他家对联。

现在该是兑现的时候了。

写什么好呢?

一般来讲,升学典礼应当体现孩子学业有成,还要体现孩子前途远大。

按照这个思路,我想出了这样一幅对联:

十年寒窗终越千重雄关

一鸣惊人竞驰万里征途雄鹰展翅

写完后又一想,两个儿子同时考上大学,这不多见,必须在对联中体现出来才好。

经过反复推敲,决定作如下修改:

攻书山兄弟联袂跨越千重雄关

步青云哥俩并肩驰骋万里通途升学典礼

俗话说: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正是他们兄弟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如果不把这个意思体现出来,那这幅对联就失去了特色。

这样修改后,表情达意都做得比原先那幅好多了。

事实上这两个孩子进入高等学府后不负众望,成绩非常优秀,小儿子武大毕业后仍然继续学习,现在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其专业课就是地理学。

于是我想到了这样一幅对联,想送给这个孩子以自勉:

勤学苦练岂只光宗耀祖

博学多才志在经天纬地

上联中的那个“只”字,如果改成“为”字,效果怎么样?

有待进一步去研究。

201X年春暖花开时节我回到农村老家作客,正是何十云家喜迁新居之时,主人要求我为他家撰写几幅对联以示庆祝,写什么好呢?

我边思考边踱步到村前田园小路旁,抬起头来,

只见村前一片竹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一条小溪弯弯曲曲绕过村前,浅浅的溪水清彻透明,在布满了的鹅卵石上翻腾而下,阳光照在被击碎的溪水上,溪水闪闪发光。

多美的家乡山水啊,于是我提起笔来,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风吹绿竹摇苍翠

日照清溪翻金浪横额:

洞天福地

又在他家的机器加工坊贴上一幅对联:

皮带传动财源滚

机器轰鸣家道兴横批:

勤劳致富

前一幅对联,字面上是在写家乡美景,而实际上是从内心里表达出党的富民政策好,已经让老百姓得到了大大的实惠,而且他们过上了阳光般的生活,农村真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X年襟弟甘天完在崇阳县隽水河畔四级电站旁买了一套商品房,要求我为他撰写一幅对联。

写什么呢?

我无从下手。

只好来到他家进行实地观察,这样也许会触动灵感吧。

我骑上摩托车沿着宽阔的沿河路,来到四级电站的大门口。

进到楼梯间,拾级而上,爬上六楼新房,推开窗户,只见远处城市、乡村风光尽收眼底;近处便是那条宽阔的隽水河;高大雄伟的四级电站拦截滔滔的河水,利用河水落差发出强大的电流输往四面八方。

看到此情此景,我猛然联想起古人的一句名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灵机一动,何不借用一下这句名联?

于是我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

窗含隽水千秋业,

门临通衢万里长。

横批:

安居乐业

虽然对仗不很工整,但意义和气势多少也有些不同寻常。

有许多客人看了这幅对联后都说借用得妙。

听了人们这样的赞赏,心里自然是乐滋滋的。

年轻的教师王老师,于201X年5月在天城镇建起了一栋新房,迁居之日,要求我写幅对联。

我想,对于工资收入非常低的青年教师来讲,是很不容易的。

联想到这些,我提笔写道:

智慧托起明天太阳

俭朴造就今日辉煌喜迁新居

虽然比较普通,却也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兴家立业的艰辛。

201X年10月27日,是我的同事程国助、廖细华夫妻乔迁志庆的大喜日子。

他们也提前通知我作好准备为他撰写一幅对联。

这二位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非常负责任,在201X年夫妻双双分别评为乡级和市级劳模;在家里孝敬父母,爱护孩子;对同志也是热情有加。

生活非常俭省,有了一点积蓄后就在天城镇光彩大道旁建起了一栋楼房。

乔迁之喜,作为同事和朋友理当效劳。

毕竟水平有限,为了这幅对联真是绞尽脑汁,写了丢,丢了写,最后形成了对联的雏形:

传道解惑树师范长放光彩

创业兴家传美德永驻天城

这样写了,仔细读一读,总觉得不满意,因为这两位老师各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发挥,现在的荣耀不能代表他们的将来。

经过认真思考后,作了如下修改:

传道授业铸师魂荣焕光彩

砺志兴家杨美德誉满天城乔迁志庆

这样修改后读起来就顺口多了。

大约在201X年左右,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初三学生分成快慢班,有许多被分在慢班的同学感觉脸上无光,学习起来没劲儿。

我作为一个老师,决不能让孩子们去自暴自弃而坐视不管。

所以,除了经常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辅导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他们鼓劲。

元旦到了,我们决定举办一次比较隆重的文艺晚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排练节目,自己去组织活动。

我主动为他们撰写一幅对联。

这幅对联怎么写?

我颇伤了一番脑筋。

写点吉祥喜庆的话也可以,但没有多大意义。

我想,现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鼓励,那就写点鼓励的话吧,说不定小小的一幅对联对孩子们的人生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呢。

这两个慢班正好相邻,就写两幅,让两幅对联联成一体。

于是我想起这样两幅对联来:

自尊奏响生命的乐章

自信杨起理想的风帆好好学习

自爱铸就高尚的人格

自强演绎精彩的人生天天向上

在文艺晚会的过程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发了言,这些发言,感动了所有的学生。

我也借此机会,针对这两幅对联而借题发挥,对学生们进行鼓动工作。

说也奏巧,这两个班在中考中竟然有三位学生考取了重点高中。

这当然不完全是这两幅对联的功劳,这得归功于学生们的勤学苦练和教师们的精心辅导。

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老师对孩子们的不离不弃并且做出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能有这样的成果吗?

201X年10月14日,是老沈的儿子沈冰浪与儿媳陈祈晨喜结良缘的大好日子。

老沈在办公室谈到对联由谁来写时,我说:

“你家时哥不是名噪一方的才子吗?

他不仅才思敏捷,一手毛字也是风流得很啦!

就让他来写吧!

”老沈说:

“这段时间他特别忙,我不想打扰他。

”德武便提议:

“就让老段来写吧!

”这下就把我难倒了,从内心来讲我倒很乐意为他撰写这两幅喜庆对联,可是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担心难以胜任,因为他的那个家族文人特别多,儿子儿媳又是非常优秀的学子,亲朋好友又都是很有头脸的人,弄不好就会影响到他家的喜庆气氛。

但这是不能推托的,决不能却了朋友的信任,于是欣然答应下来。

答应是答应了,可是怎么构思呢?

我瞑思苦想,就是想不出来一个好的构想来。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我的老同学罗亚雄来,他不是写对联的高手吗?

何不向他求援?

于是我便发个短信,请他帮帮忙。

果然,他答应为老沈出一点力送他家一幅对联。

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还是由自己来完成吧。

首先我想写一幅嵌名对联,将两个孩子的名字嵌进去,然后,将他们既是同学又是恋人的关系写了进去。

这样构思后,我动

笔写下了这样一幅:

学海冲浪共杨理想风帆竟达彼岸

蓝天比翼同祈爱情花开终成眷属永结同心

写完后读一读,觉得有点呦口,问题就在上联中的那个“共”字上,如果改为“齐”字则顺口多了;还有,一个“浪”字和一个“祈”字,虽然把他俩的名字嵌进去了,可是在对联中的位置却错开了。

不行,换一幅吧。

于是我又顺着原来的思路写下了这样的一幅对联:

同窗友谊如冰清玉洁常留人间

纯真情爱似晨曦晓日永驻心中佳偶天成

反复读了几遍,总觉得不行,好像有点古板,更多的是别扭做作,也缺乏喜庆气氛,平仄上也有问题。

我想,还是将上一幅修改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

于是我想到这两个孩子读书时上进心强,是高等学府的高材生,将来一定前途无量;我们做长辈的也无不希望他们能幸福快乐的生活。

于是我又提起笔来,将前一幅改成这样的:

学海冲浪竞风流前程似锦

蓝天比翼秀恩爱幸福如歌喜结良缘

这一幅比前两幅好多了,不光有点文气,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两个孩子的蓬勃朝气和恩恩爱爱;也写进去了我们长辈们对孩子的良好祝愿。

不管怎样,至少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自然。

我决定就用这幅对联!

当这幅对联写成时,老同学罗亚雄也用短信发来了一幅对联:

同窗结连理同跨骏马驰千里

共笺缔良缘共托关睢咏百年诗题红叶

这幅对联对仗工整,也与两个孩子的经历相吻合,无须修改。

于是我拿起手机,把这两幅对联用短信发给了老沈,希望老沈也斟酌一下。

回到学校,老沈和德武都认为我老同学的那幅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对我写的那幅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都说我写的那个“秀”字不妥。

我说,这是个网络热词,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含蓄和保守,做什么事都想让人家看看,借此来推销推销自己,同时也让大家来分享一下他们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体现了当今年轻人的自信和进步。

可是他们还是坚持认为不妥,好像孩子们的恩爱是为了让别人看的。

我一想也是,一般人是无法体会到我的这层意思的。

改了吧,可是用哪个词来代替呢?

我们一同想了很多词,都没有想出更合适的,最后就用德武说的那个“相”字,虽然不尽人意,但总比那个“秀”字强。

下班时,我骑着摩托车都在想:

那个“相”字也不合适呀。

既然是在蓝天上比翼双飞,那蓝天上不是有白云也有太阳呀?

我们不是经常说“去沐浴阳光吗?

”如果把那个“秀”字改为“沐”字岂不更好?

终于,一幅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对联撰写成功了:

学海杨帆竞风流前程似锦

蓝天比翼沐恩爱幸福如歌喜结良缘

这幅对联看似寻常,其实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而创作出来的!

有人说:

“好汉是逼出来的!

”这句话不假,如果老沈不要求我创作,恐怕我只有照抄别人的份了,当然也就看不到这样一幅对联了。

我有个姐夫,做生意多年,因为没有文化,不懂经营之道,生意时起时落,有时候被人

算计几乎倾家荡产。

但他在挫折面前从不屈服,表现出了一种大丈夫的骨气和傲气。

我对他的这种傲骨精神深表钦佩。

有一年过春节,我在家里为他撰写了一幅春节对联:

铁骨铮铮笑看人生风风雨雨

财源滚滚喜迎新春火火红红财源广进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对联书籍更是浩如烟海,有无数的名句千古传颂。

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负有传道授业的重任,更要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X.11.2.

篇四:

对联

《对联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

授课方法:

互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

“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

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

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

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

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

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

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

“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

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

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趣话对联,激发学习兴趣

1、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2、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

“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

“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来自:

WwW.:

名字对联制作)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

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5、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

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

“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三、对联的起源

第一,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

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第二,集句。

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

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第三,文人的专意创作。

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

(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

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

“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

“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

梁章钜在《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

“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

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

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

太祖为大书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

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

答云:

‘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

’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对联创作的高潮。

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由于“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且大量制作,要求严格,因此必然有利于对联结构的规范化。

这一点似乎尚未被人们重视。

有清一代是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

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对联”。

我们认为,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

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从此,文人学士以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