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6250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100所名校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四)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理论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理论。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

因此,中国必然拥有本民族的美学,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

“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

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

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

“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

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

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

像齐白石的虾图,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

“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

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教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生美学”是独具中国特色与魅力的美学形态,却一直被西方称为“审美智慧”。

B.“天人相和”具有“生命创生”的内涵,“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C.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艺术的生命之美。

D.诗歌的意境、绘画的气韵、书法的神韵等使艺术产生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交代背景,然后引出“生生美学”的概念,再围绕“生生美学”逐层展开。

B.文章从“生态美”“生命美”“含蓄美”三方面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

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文学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D.文章以齐白石的虾图为例,证明了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长期盛行,使我们对自己的审美理论缺乏自信。

B.“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它体现在鲜活的中国传统艺术中。

C.国画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等阴阳虚实的对比,就可以形成活泼的艺术生命力。

D.如果不深入体悟和研究,就难以真正领会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生生美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

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

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

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

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

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

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

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

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

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

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

大黄!

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净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

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

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

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

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痦子的金发碧眼的坦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

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

他说,你不觉得她挺好看?

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鸟事?

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情舒畅。

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

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

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

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

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

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

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

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

他说,我不看梦露难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

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墙上贴梦露,两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

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

每叫他,他便应:

哎!

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

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

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人一起看马三立。

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

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卖磁带和录相带,也卖书和杂志。

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人过来看录像。

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

逢这时,别人就让他快换片快换片。

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

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

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

村人说,谁赶过你?

都喜欢你呢。

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

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

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

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

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

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什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

几个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

B.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2段“小儿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

C.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外号也因此而来。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

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常新。

5.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一些发达国家,现金货币正逐漸转身走入历史。

比如,欧洲央行计划在2018年停止印刷500欧元纸币,韩国政府准备在2020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麦已经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

而在发展中国家,“无现金社会”的苗头也已经显现。

比如印度,一边是推出废除大額纸钞的政策,一边是电子支付的业务量翻了好几番。

在“无现金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如果说西方国家定义了信用卡支付时代,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定义移动支付时代。

2017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与蚂蚁金服等机构一起发起成立了无现金联盟,仅一天之内就有超过1000家企业申请加入;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纷纷抢滩布局全球,支持十几个币种直接结算,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传统银行也展现出对移动支付的热情,交行首次推出“手机信用卡”产品,成为业内第一家信用卡产品全面迁移至移动端的银行。

(摘自《打造移动支付的中国标准》,《人民日报》2017年5月24日)

材料二:

(摘自《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专题分析2017》)

材料三:

在我们享受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

中国互联网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常遇的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中,支付陷阱占比达88.3.排第一。

在与支付安全相关的诸多领域中,信息泄露也是“重灾区”,甚至已成为支付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头。

一项针对1000位用户的在线调查显示,21.7%的用户曾因网购、论坛、微信等遭遇过信息泄露,56.8%的用户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表示出担忧。

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让支付验证开始脱离硬件设备,进入单纯靠信息验证的阶段,这就对用户敏感信息保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信息泄露,可能直接带来资金损失。

(摘自《移动支付须扎紧安全篱笆》,《中国科学报》2017年12月28曰)

材料四: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百付宝、支付宝、平安付、翼支付7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联动优势、中移电商接入工作进入倒计时。

这9家大中型支付机构就是网联平台未来运营机构的董、监事会成员候选单位,这9家机构网络和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占比合计超过96%。

网联又被称为“网络版银联”,指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

其作用与银联相似,是一个清算平台。

不同的是,网联的主要作用是一端连接第三方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并为所有接入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统一标准服务。

之前移动支付的交付模式是各家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直连,以实现与商户和消费者的连接。

线上支付的信息报送都是分散在支付机构和银行,通过网联接入后,信息将统一汇总。

这一变化将使得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更优,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系统接入成本、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客观上促进了公平竞争,有利于中小支付机构发展。

对消费者而言,资金将更加安全。

不过,在网联平台的支撑下,各类型市场参与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业务处理和业务价格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充分发挥业务创新优势,形成价格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这对现有的移动支付格局或将是一次重新洗牌。

(摘自《亟待规范的移动支付市场》,《经济参考报》2017年8月18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未来将逐步演进到“无现金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引进中国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方式。

B.中国移动支付企业对走出国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移动支付将替代西方企业主导的信用卡支付,成为未来移动支付的主导。

C.根据材料二可知,近几年中国采用移动支付交易的规模和增长率逐年攀升,并将延续,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支付方式。

D.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应注意支付软件可能设置的支付陷阱,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这些问题已引起中国监管机构的重视。

9.请根据材料内容,对到国外开拓市场的中国移动支付企业提出三条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

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

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

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

“当署得风,天赞我也。

”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

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

凯还,诏賜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

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

及行,且誓曰:

“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

”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

“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

”即整众鼓躁以进,大敗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

诏賜世祖所服貂袭、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

“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

”阔里吉思曰:

“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

”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

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敌诱使降,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田:

“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

”敌不敢逼。

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

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竞不屈死焉。

(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B.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C.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D.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术”指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是中国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B.“旬日”指十天,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的句子,中国现代也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C.“大德”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D.“两宫”指皇宫,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的“宫”即指皇宫,文中指东宫和西宫,即代指分住在两宫的太子和太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阔里吉思文武兼修。

他在研究军事的同时,广泛涉猎儒学,收藏、阅读了大世典籍,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阔里吉思作战勇猛。

他多次当机立断,负伤之后仍奋勇向前,屡立奇功,皇帝对他也赏赐颇多,甚至前后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

C.阔里吉思头脑清醒。

一众王公大臣都依据往年规律,认为短期内边境不会有战事的情况下,他凭异常迹象预判了敌军的阴谋。

D.阔里吉思坚贞刚毅。

在缺少援兵、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身陷敌手,拒绝了对方多种手法的威逼利诱,最后不屈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

“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

”(5分)

(2)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

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

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

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

,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

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

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

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

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5.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逍遥游》中,庄子以“,,”来阐明逍遥自在、无所待的状态。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猱都很难越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她前几年遭遇车祸,脑子受了撞击,影响了语言表达,想说“手机”,却往往说成了“遥控器”,她一直为自己的言不及义而苦恼。

②李商隐年轻时暂露头脚,他创作的很多诗词文赋文采斐然,流传到当时诸多名流手中,也是不赞一词,获得了广泛认可。

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那一批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人,男女人数平分秋色,嘻嘻哈哈地,日子过得飞快。

④那年我探家,未免有着许多感慨,几十年的人生,白驹过隙,听说一位老友因为脑溢血已经过世,心中不免多了几分酸楚。

⑤当年负责招工的那几位,把我们这群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其中一位津津乐道地讲着那工厂的无数好处。

⑥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这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不无关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成功后,四面环水的白帝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岛屿,岛屿上各类植物颜色五彩缤纷,白帝城成了三峡库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B.霍金经常会给人类推导出一些令人惊愕的场景,可以说,霍金的双腿虽然早已不能移动,但他却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是走在自己脑细胞的逻辑之路上。

C.当地环保部门着手对养猪场地下埋藏的污染物进行大规模清理,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环保部门在地下挖出疑似危废品5900多吨。

D.申遗成功以来,运河遗产的本地保护得到改善,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但总体而言,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保护。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教授给张教授发微信:

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

B.某杂志编辑给李老师发来短信:

大作已通过一审,请按意见进一步斧正,以便刊出。

C.某中介回复王先生:

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

D.赵先生给朋友发请帖:

犬子新婚之喜,多承厚爱,略备薄酒,恭请到寒舍小聚。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警方提醒市民,賭博活动会造成许多危害。

①,赢了钱的赌徒想继续赢钱,输了钱的赌徒想赢回本钱,致使赌注越来越大,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使许多人不能自拔。

②,许多人因为迷上赌博而丧失了进取心,不学无术,不走正道,而专心研究赌术,极个别的甚至因输不起钱而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赌博极易产生糾纷,输钱者一旦心有不甘持刀伤人,③,所以说赌博无赢家。

21.请参照

(1)的反驳方式,批驳另外两个错误观点。

(5分)

(1)懂的人越少,说明音乐越髙雅。

反驳:

那么,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谁也不懂,难道是世界上最高雅的音乐吗?

(2)闽南话是中国最美妙的方言。

反驳:

那么,

(3)见车冲过来,都不会躲开,被撞的行人也有错。

反驳:

那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逛街,回来后,女儿画了幅画,标题是《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顿时懵了,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奇怪的柱子。

妈妈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了视线。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四)答案:

1.D(A“被西方”错误.由于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不自信而这样称呼。

B.“‘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错误.“生生美学”是一种美学理论.并不能表现生态美。

C.“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错误.原文为“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

2.B(“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错误.本文土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内涵)

3.C(“就可以”错误,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并非有此就可以有彼)

4.C(马三引起老婆不满,并非“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痴迷梦露的同时,仍然喜爱马三立)

5.①是一个既喜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

他喜欢相声,也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和新事物的代表。

②是一个有能力、善于追求的新农村人。

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

是一个乐观、率性的人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

(能概括出特点并有相应依据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6.①“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

②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③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线索,便于情节的有序展开。

④“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鲜事物,以此为题,能使揭示的主题委婉含蓄。

(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7.C(材料一提到的“信用卡支付”不属于移动支付.但也支持电子货币流通,表述成丹麦现阶段都利用移动支付来交易有误)

8.D(A“都希望引进中国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方式”于文无据。

B忽略了材料一中的“有可能”。

C移动支付的“增长率逐年攀升”错误,增长率变化有起伏.预测2018年和2010年是下降的;“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支付方式”在图表中也看不出来)

9.①抓住全球向“无现金”时代迈进的有利时机。

②充分利州中国庞大的移动支付市场的引领作用。

③进一步提高移动支付便捷性:

④解决好移动支付带来的资金、信息等安全问题。

(每条2分,写出3条,意思对即可)

10.C(原文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