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609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 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docx

浙江省高考物理总复习仿真模拟卷1选考部分B版

仿真模拟卷1

物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本卷计算中,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科学家作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牛顿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

B.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C.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发现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解析 伽利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建立了惯性定律,故A错误;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B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胡克发现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故D错误。

答案 B

2.400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

B.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

C.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

D.这样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解析 因为跑道外圈半径大于里圈,当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时,起点就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B正确。

答案 B

3.小明家自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到如图所示的公路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km/h

B.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C.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低于60km/h

D.此处到宜昌的位移大小是268km

解析 影响行车安全的是瞬时速度,所以交通标志牌上的速度值是指瞬时速度,选项A、C错误,B正确;由于公路不可能一直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指示牌中的268km是指此处到宜昌的路程大小,选项D错误。

答案 B

4.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接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如图所示。

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坛子的形变

B.头的形变

C.坛子受到的重力

D.人受到的重力

解析 头顶受到的压力是由于坛子形变而产生的,间接原因是坛子本身的重力,跟人的因素无关。

答案 A

5.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图中的

(  )

解析 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过程中,水的向上的浮力和水对鱼向左的推力作用,其合力方向应为左上方,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6.如图所示,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所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地球上的四个节气。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以判定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最大时是在

(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解析 在行星运动时,连接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故远日点速度小,近日点速度大,所以冬至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最大。

答案 D

7.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内阻不为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铅蓄电池能把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体积大的铅蓄电池比体积小的铅蓄电池的电动势大

C.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铅蓄电池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为2J

D.该铅蓄电池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的强

解析 由W=UIt=UQ=2×1J=2J,可知A正确;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大小决定,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电源输出的电能大小为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大小,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输出的电能大小为2J,故C正确;电动势的大小表示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大小,故D正确。

答案 B

8.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1s内导弹匀速上升

B.1~2s内导弹静止不动

C.3s末导弹回到出发点

D.5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

解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0~1s斜率不等于0,且斜率恒定即物体在做匀变速运动,A错误;1~2s内斜率为0但速度不等于0,为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以上代表位移为正,时间轴以下代表位移为负,所以3s末导弹位移最大即到达最高点,5s末总位移为0,导弹回到出发点,D正确,C错误。

答案 D

9.“套圈圈”是老少皆宜的游戏,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处分别以水平速度v1、v2抛出铁丝圈,都能套中地面上同一目标。

设铁丝圈在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则

(  )

A.t1=t2B.t1>t2

C.v1=v2D.v1>v2

解析 根据t=

知,h1>h2,则t1>t2,由于水平位移相等,根据x=vt知,v1<v2,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10.物体从某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的是

(  )

解析 设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重力势能为Ep0,物体下落高度h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mgh,故物体下落高度h时的重力势能Ep=Ep0-ΔEp=Ep0-mgh,即Ep-h图象为倾斜直线,选项B正确。

答案 B

11.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物体位于M处,用绝缘丝线系上带正电的小球,分别挂在P1、P2、P3的位置,可观察到小球在不同位置时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同。

下面关于此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B.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的性质有关

C.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有关

D.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丝线的长度有关

解析 在研究电荷之间作用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如本实验,根据小球的摆角可以看出小球所受作用力逐渐减小,由于没有改变电性和电量,不能研究电荷之间作用力和电性、电荷量关系,故B、C、D错误,A正确。

答案 A

12.如图所示电路,R由2Ω变为6Ω时,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电源的内阻是

(  )

A.1ΩB.2Ω

C.3ΩD.4Ω

解析 设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已知条件得

=2×

,将R1=2Ω、R2=6Ω代入解得r=2Ω。

答案 B

13.当接通电源后,小磁针A的指向如图所示,则

(  )

A.小磁针B的N极向纸外转

B.小磁针B的N极向纸里转

C.小磁针B不转动

D.因电流未标出,所以无法判断小磁针B如何转动

解析 

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小磁针的相互作用情况可以判断:

螺线管的左边应该是S极。

再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其余四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即电流从左边流入,右边流出,如图所示。

再根据安培定则判知小磁针B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所以知小磁针B的N极向纸外转。

答案 A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加试题)下列关于交流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交流电最大值为5A,则它的最小值为-5A

B.用交流电流表测交变电流时,指针来回摆动

C.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的交变电流频率为50Hz,故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D.正弦交变电流i=220

sin(100πt)A的最大值为311A,频率为50Hz

解析 若交流电最大值为5A,最小值应为0,A错误;用交流电流表测交流电流时,指针并不来回摆动,B错误;我国的交变电流频率为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C正确;正弦式交变电流i=220

sin(100πt)A的最大值为311A,频率为50Hz,D正确。

答案 CD

15.(加试题)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基本原理是:

将放射性同位素

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

根据PET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O衰变的方程式为

O→

N+

e

B.将放射性同位素

O注入人体,

O的主要用途作为示踪原子

C.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后也可能只生成一个光子

D.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较长

解析 

O衰变的方程式为

O→

N+

e等式两边的质量数与电荷数都相等,故选项A正确;将放射性同位素

O注入人体,由于它能被探测器探测到,故

O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选项B正确;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后也可能只生成两个光子,故选项C错误;因为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需要在人体内衰变,故其半衰期较短为好,选项D错误。

答案 AB

16.(加试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阴极K和阳极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K在受到光照射时能够发射光电子。

阳极A吸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

如果用单色光a照射阴极K,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用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光的波长一定小于b光的波长

B.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能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

C.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

D.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解析 用a光照射,探测到了光电流,说明发生了光电效应,而用b光照射,未探测到光电流,说明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所以νa>νb,即λa<λb,A正确;增加a光的强度,会使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量增大,引起光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B正确;光的强度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只增加a光的强度,不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C错误;逸出功由金属的原子结构决定,与入射光无关,D错误。

答案 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

17.(5分)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

(1)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测力计 F.重垂线

(2)(多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解析 

(1)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坐标纸和重垂线,描出的轨迹在坐标纸上,方便数据处理,重垂线是用来确定竖直木板是否竖直并确定纵坐标的。

(2)做平抛运动的实验时,斜槽末端必须水平,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以使小球在斜槽末端速度相同;在描画小球运动轨迹时,应用平滑的曲线连点,偏离轨迹较远的点可舍去。

答案 

(1)CF 

(2)AD

18.(5分)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1)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2)在图中的

-R坐标系中标出了该同学所测的实验数据,请作出这些数据点的拟合直线,并读得该直线的截距为_______A-1,求得其斜率为_______V-1。

(3)求得电源的电动势是________V,内阻是________Ω。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电路如图所示;

(2)图象如图所示;该直线的截距为0.9A-1,求得其斜率为

V-1=0.67V-1。

(3)由欧姆定律E=I(r+R),变形得

R+

,则

=0.9,解得E=1.5V,r=1.4Ω。

答案 

(1)如解析图所示 

(2)0.9 0.67 (3)1.5 1.4

19.(9分)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正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前方出现事故,司机立即刹车,直到汽车停下,已知汽车的质量为2×103kg,刹车时汽车所受的阻力为1.2×104N,求:

(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

(2)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

(3)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前进的距离。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汽车的加速度

a=

m/s2=6m/s2

(2)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

t=

s=5s

(3)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前进的距离

x=

t=

×5m=75m。

答案 

(1)6m/s2 

(2)5s (3)75m

20.(12分)如图所示,在高h1=30m的光滑水平平台上,质量m=1kg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锁住,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p。

若打开锁扣K,小物块将以一定的速度v1水平向右滑下平台做平抛运动,并恰好能从光滑圆弧形轨道BC上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形轨道。

B点的高度h2=15m,圆弧轨道的圆心O与平台等高,轨道最低点C的切线水平,并与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0.7的足够长水平粗糙轨道CD平滑连接,小物块沿轨道BCD运动最终在E点(图中未画出)静止。

求:

(1)小物块滑下平台的速度v1;

(2)小物块原来压缩弹簧时储存的弹性势能Ep的大小和C、E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 

(1)由于h1=30m,h2=15m,设物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则h1-h2=

gt2

解得t=

s

由Rcos∠BOC=h1-h2,R=h1,所以∠BOC=60°

设小物块平抛的水平速度是v1,则

=tan60°

解得v1=10m/s。

(2)由能量守恒可得弹簧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

Ep=

mv

=50J

设C、E两点间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可得

mgh1+

mv

=μmgL

解得L=50m。

答案 

(1)10m/s 

(2)50J 50m

21.(加试题)(4分)

(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

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

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①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_mm。

②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如图所示的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其中L1为原线圈,L2为副线圈。

①在给出的实物图中,将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②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查清流入检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应查清________(选填“L1”“L2”或“L1和L2”)的绕制方向。

解析 

(1)①对准第1条时读数x1=2mm+0.01mm×19.0=2.190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7.5mm+0.01mm×36.8=7.868mm;②因为x2-x1=3Δx,根据Δx=

λ可知,λ=

(2)①电源、线圈L1、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个闭合回路,电流表和线圈L2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

②还应查清L1和L2的绕制方向。

答案 

(1)①2.190 7.868 ②

 

(2)①如图所示 ②L1和L2

22.(加试题)(8分)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如图甲所示,闭合的矩形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在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线圈的电阻为R=2.0Ω,求:

(1)通过线圈导线在任一个横截面的电流的最大值是多少?

(2)矩形线圈转动的周期是多少?

(3)线圈电阻上产生的电热功率是多少?

(4)保持线圈匀速转动,1min内外力对线圈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 

(1)由题图知,Im=2A。

(2)T=4×10-3s。

(3)电流有效值I=

电阻上产生的电热功率P=I2R=

R=4.0W。

(4)外力对线圈做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内能,1min内外力对线圈做的功W=Pt=240J。

答案 

(1)2A 

(2)4×10-3s (3)4.0W (4)240J

23.(加试题)(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B=2kg足够长的木板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A=1kg的木块A静止在B的最左端,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一质量为m=15g的子弹水平向右瞬间射穿木块A,射穿A后子弹的速度大小为100m/s,之后经过0.4s,A、B达到共同速度。

求:

(1)子弹射进A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木板B至少多长。

解析 

(1)由题意射穿A瞬间子弹的速度为v1=100m/s,设子弹的初速度为v0,子弹射穿A瞬间A获得的速度为vA,A、B的共同速度为v,对子弹与A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mv0=mv1+mAvA

木块A在木板B上滑动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μmAgt=mBv-0

mAvA=(mA+mB)v

解得:

v=0.5m/s,vA=1.5m/s,v0=200m/s。

(2)木块A在木板B上滑动的过程,设A在B上滑动的相对距离为L,A、B系统能量守恒:

mAv

(mA+mB)v2+μmAgL

解得:

L=0.3m,因此木板B长至少为0.3m

答案 

(1)200m/s 

(2)0.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