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99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8课咬文嚼字Word版含答案

第8课 咬文嚼字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援例 清沁肺腑 各行其是 点铁成金

B.垂涎 粗枝大叶 共度难关 才高八斗

C.流弊 一川烟草 出神入化 无尚光荣

D.俗滥 索然无味 要言不繁 推陈出新

解析:

B项,“度”应为“渡”,C项,“尚”应为“上”,D项,“繁”应为“烦”。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②在众多的证明中,所述的这个证明极其________明了。

③说话________,不带冗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反映。

A.推敲 简捷 简洁 B.推求 简洁 简捷

C.推求 简捷 简洁D.推敲 简洁 简捷

解析:

推求:

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注重的是结果。

推敲:

比喻反复琢磨,斟酌字句,注重的是过程。

①句“从概念上”是已知的条件,“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是探索的结果,因此①句选填“推求”。

简捷:

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多用于方法。

简洁:

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多用于“说话”。

因此,②句选“简捷”,③句选“简洁”。

答案:

C

3.《人间词话》中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境界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解析:

营造意境主要靠形容词和动词,根据诗句的重点进行综合判断即可。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11月7日,东北三省四市模具工业协会共谋区域化合作发展暨经验交流会议在长春召开,模具产业俗称“工业之母”,被经济学家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②经济危机下,人们处处奉行俭省节约,就连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也要锱铢必较。

英国一对情侣顺应“节约风潮”,举办一场婚礼仅花费1000英镑(约合1648美元)。

③在企稳向好的形势下,是否有人有松口气的想法而不思进取?

有了一点成绩的人,是否会自鸣得意而裹足不前?

所以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让人警醒。

④《疯狂的石头》之前曾经做过一版普通话配音的,但剧组所有的人看后都觉得索然无味,很多包袱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才有了方言版《疯狂的石头》,它的确是活色生香了很多。

⑤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⑥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巧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

①“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②“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小气或气量狭小。

与语境不符,应改为“精打细算”。

③“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

(多含贬义)④“索然无味”,一点意味和兴趣也没有。

⑤“繁文缛节”,过分烦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断章取义,这里可以用“烦琐”或“烦琐庞杂”。

⑥“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用错对象。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对于孩子们使用网络语言,社会、学校、家长不应该放任自流,应该引导孩子们使用规范的语言。

B.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走在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骄傲与自卑、微笑与泪水的不甘寂寞的边缘人。

C.“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常常被误称为索引派,但是前者探究事实,后者检索图书,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是没有问题的。

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

一定认真调查,还原事情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应为“走在……微笑与泪水边缘的不甘寂寞的人”。

C项,句式杂糅,“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是没有问题的”,删去“是没有问题的”。

D项,表意不明,有歧义,“记者的问题”可能是记者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记者提出的问题。

答案:

A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解析:

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

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

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

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答案:

C

7.根据下面的句子的内容,给“套板反应”下一个定义。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套板反应是指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在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

(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在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叫作套板反应。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汉字是一种蛮有意思的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

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

可是,《说文解字》却道:

“明,照也。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

于是,人们纳闷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日光呢?

日光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

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

在古代,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

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解析:

第①处,由前文“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可知,横线上应该填“由‘日’和‘月’组成”等相关内容。

第②处,由前文“明”的本义和后面“而不是日光呢”可知,横线上应填“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等相关内容。

第③处,由前文“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和后文“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的相对关系可知,横线上应填与“在艳阳高照的白天”相对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由“日”和“月”组成 ②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③而到了明月当空的晚上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9~11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9.下列对作者认为用“推”比用“敲”好的理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字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须自掩自推,足见其乃孤零一人。

B.“敲”字显得拘礼,也显示了不甘寂寞,破坏了温暖的人情。

C.“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D.“推”字所呈现的情境似乎比“敲”所呈现的情境更调和一些。

解析:

B项,“破坏了温暖的人情”不当。

原文是“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与“孤寂”的意境不合。

答案:

B

10.下列各项中,关于字的“联想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的种种关系的累积。

B.它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绚丽迷人,又变化莫测。

C.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个性的,因而难以运用。

D.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支离。

解析:

B项,“绚丽迷人”将原意错解了。

答案:

B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所以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B.文学语言的“推敲”标准,应在于哪一种境界是符合作者当时所要说的。

C.科学的文字意义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D.文中的“点铁成金”实指苏轼在原句中巧妙用上了“天上”“人间”两个词语。

解析:

B项,“哪一种境界”在文中仅就“推敲”的诗句分析,不能将“哪一种境界是符合作者当时所要说的”作为文学语言的“推敲”标准,文中说文字的推敲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C项,这里漏掉原句的“有时”,原意也就改变了;D项,文中的“点铁成金”指的是用了字的联想的意义,使其含混中显得丰富。

答案:

A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语言运用]

1.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政府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物价,今年国庆期间,房价青云直上的涨势已经停止,那些准备购房者很是开心。

②这几天,气温骤降,天上飘下碎琼乱玉,大地瞬间披上素妆,孩子们可高兴了,纷纷来到室外堆雪人,打雪仗。

③韩国现代起亚汽车9月在华销量缩水一半,报道分析称,“萨德”火势从流通业蔓延至制造业,韩国整个产业界都在战战兢兢。

④俄罗斯艺术代表团奉上的经典《天鹅湖》精彩不断,技艺精湛的舞蹈演员在上千名观众面前腾蛟起凤,翩翩起舞,令大家叹为观止。

⑤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须整合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⑥著名散文集朱自清在《背影》中不落言筌,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实感动。

A.①④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②③⑥

解析:

①“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很高,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扶摇直上”。

②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花,使用正确。

③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

④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用在此处不当。

⑤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此处不合语境。

⑥不落言筌,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使用正确。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之所以中国商业房地产价格高得不正常,是因为仅仅是所有房地产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房子都不是可以在扩展的市场秩序里交易的。

B.近年来,进口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在增加,但进口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内大宗农产品出现供给短缺,主要是因为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造成的。

C.“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活动在亲善大使彭丽媛的倡导和推动下,近年已在中国50多所高校举办,受到青年学生热烈欢迎,社会影响很高。

D.满汉两种不同饮食风俗相互碰撞、交流、融合,最好的例证就是“满汉全席”,它既突出了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又展现了汉族烹调的特色。

解析:

A.语序不当,“中国商业房地产”是全句主语,应移至“之所以”前;B.“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影响很高”改为“影响很大”。

答案:

D

3.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

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

(发给父亲的短信)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

“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A“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得体,“生命焚尽”是指生命的结束,应该为“青春焚尽”;B项,“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不得体,学生会不能对学校领导“责成”;D项,引用诗句对象是雪。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解析:

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

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

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

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答案:

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家中安装智能摄像头是只供家庭成员“观看”,但没想到的是,竟然有可能会被“裸露”于网上,一些“别有用心”者经过简单操作之后,他们随时可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人”却浑然不知。

如何才能保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方面需要使用者不使用原始预设的、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要对用户名和密码定期作出更换;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职能部门制定并提高行业标准,从监管角度保证市场上出售的家庭智能摄像头的安全性。

解析:

第一句处,从前面来看,应是说在家中安装智能摄像头暴露出的问题——被“别有用心者”看到家中情况;第二句处,根据前面的“泄密”情况,此处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如何保证智能摄像头的安全”;第三句处,根据后面“而且要对用户名和密码定期作出更换”,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不使用过于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

答案:

①“观察”到家中的情况 ②智能摄像头的安全 ③过于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

6.下面是“世界读书宣传画”获奖图片,请写出该图标的构图要素与寓意。

不超过9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所有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图案的主体是一本对半摊开平放的书,由左右两页卷曲而成“心”形,“心形”与书本上方金光闪闪。

分析寓意要结合名称“世界读书宣传画”分析。

答案:

该图案的主体是一本对半摊开平放的书,由左右两页卷曲而成“心”形,“心形”与书本上方金光闪闪。

寓意着我们应该“用心读书”,阅读与知识能够充实读者的心灵,给我们带来光明。

[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极力渲染突出蜀道的高险难,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

(2)杜甫《春望》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自己因忧国思家而致心力交瘁、苍老不堪之状。

答案:

(1)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艺术”这个词在西文里本义是“人为”或“人工造作”。

艺术与“自然”(现实世界)是对立的,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

就认识观点说,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实践观点说,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劳动生产,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

最常见的艺术门类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在起源时是统一体),建筑、雕刻和绘画(合称“造型艺术”),戏剧、小说以及近代歌剧、哑剧和电影剧之类综合性艺术。

这些艺术之间的分别和关系,自从莱辛的《拉奥孔》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德国美学家们一般把艺术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两大类。

属于空间艺术的有建筑、雕刻和绘画,其功用主要是“状物”,或写静态,描绘在空间中直立和平铺并列的事物形状;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视觉,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线条和颜色。

属于时间艺术的主要有舞蹈、音乐、诗歌和一般文学,其功用主要是叙事抒情,写动态,描绘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事物发展过程,所涉及的感官较多。

音乐较单纯,只涉及听觉和节奏感中筋肉运动感觉,舞蹈、诗歌和一般文学,则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都起作用。

时间艺术在所用的媒介方面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差异,这就是其它各种艺术的媒介如声音、线条、色彩之类都是感性的,即可凭感官直接觉察到的。

至于文学则用语言为媒介,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本身并无意义,例如“人”这一观念,各民族用来代表它的文字符号各不相同,英文用man,法文用hommo,德文用mensch,单凭这种文字符号并不能直接显出“人”的感性形象,只能显出“人”的观念或意义,所以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

这个分别,就是使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独特地位的首要原因。

其次一个原因是各种艺术都要具有诗意。

“诗”(Poetry)这个词在西文里和“艺术”(Art)一样,本义是“制造”或“创作”,所以黑格尔认为诗是最高的艺术,是一切门类的艺术的共同要素,维柯派美学家克罗齐还认为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

各门艺术虽彼此有别,毕竟有基本共同点。

例如莱辛虽严格区分过诗和画的界线,我国却很早就有诗画同源说。

大诗人往往同时是大画家,王维就是一个著例,苏轼说过: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苏轼本人就同时擅长诗和画。

起源时诗歌、音乐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来虽分道扬镳,仍是藕断丝连,例如在近代歌剧和电影乃至民间曲艺里,语言艺术都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都足以见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占的独特地位。

文学的独特地位,还有一个浅而易见的原因。

语言是人和人的交际工具,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语言打交道。

不是每个人都会音乐、舞蹈、雕刻、绘画和演剧,但是除聋子和哑巴以外,任何人都会说话,都会运用语言。

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

说话的艺术就是最初的文学艺术。

说话的艺术在古代西方叫做“修辞术”,研究说话艺术的科学叫做“修辞学”,和诗学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古代西方美学绝大部分是诗学和修辞学,亚里士多德、朗吉弩斯、贺拉斯、但丁和文艺复兴时代无数诗论家都可以为证,专论其它艺术的美学著作是寥寥可数的。

我国的情况也颇类似,历来盛行的是文论、诗论、诗话和词话,中国美学资料大部分也要从这类著作里找。

我们历来对文学的范围是看得很广的,例如《论语》《道德经》《庄子》《列子》之类哲学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史学著作,《水经注》《月令》《考工记》《本草纲目》《齐民要术》之类科学著作乃至某些游记、日记、杂记、书简之类日常小品,都成了文学典范。

过去对此曾有过争论,有人认为西方人把文学限为诗歌、戏剧、小说几种大类型比较科学,其实那些人根本不了解西方学界情况,如果他们翻看一下英国的《万人丛书》或牛津《古典丛书》的自录,或是一部较好的文学史,就会知道西方人也和我们一样,把文学的范围看得很广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第九章《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之间的分别和关系,一直是西方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德国美学家们一般把艺术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