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939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姚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共40分(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共40小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关于对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环境即自然环境

B.人类环境即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

C.人类环境即人类周围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D.人类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下列境况,主要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庐山风景区    B.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C.秦始皇兵马俑D.太湖淡水养殖场

3.下列各项导致人类与环境相对立的生产活动有(  )

①呼伦贝尔草原垦荒、种粮②黄土高原兴修水利

③鄱阳湖区围湖造田④上海市修建多层立交桥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回答4—6题。

环境问题

地区

☆☆

☆☆

☆☆☆☆

☆☆☆

☆☆☆

☆☆

☆☆☆☆

☆☆☆☆

☆☆☆

4.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寒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寒潮

5.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B.地形C.降水充沛D.纬度位置

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7.中国计划开发怒江、澜沧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准备建设梯级水电站,消息传出,遭到了中国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纷纷表示关注。

这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围一些国家和地区

②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③中国开发这些国际河流不会影响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怒江、澜沧江开发水能,会使下游地区洪水频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不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

A.无节制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下沉

B.工业“三废”中的剧毒损害人体健康

C.城市人口膨胀,产生大量垃圾、噪声、废气、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D.台风、寒潮、水旱等灾害

9.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10.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12.下列言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

②中国要建立“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提倡塑料袋购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₂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

A.落叶阔叶树   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灌木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5~17题。

15.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16.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17.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18.垃圾处理方式中,堆肥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其优点是

A.投资小 B.垃圾减量最彻底C.环境效益高 D.技术要求低

19.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20.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23~25题。

材料20世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23.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

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大增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

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4.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

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B.地下水位上升

C.沙漠面积扩大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25.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

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

A.数量不断增大B.品种不断增多C.变化大D.治理越来越困难

27.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28.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9.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又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上班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30.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A.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2003年10月17日《环境时报》报道,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将讨论限制上海建筑物高度问题。

上海市的高楼问题不仅引起了居民的日照问题,而且加剧了这座城市的下沉。

目前,上海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下沉,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快就会被海水淹没。

在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上,将酝酿“双增双减”政策,双增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双减就是要减少建筑物容量、降低建筑物高度。

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回答31-32题。

31.20世纪60年代上海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许多国家沿海城市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之后,采取的政策是控制使用地下水的同时,尽量合理利用水资源。

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禁止开采地下水

B.中水(冷却水、洗浴水等)处理后回用到建筑或小区作为杂水洗刷、冲便

C.进行水价改革,引导市民节水

D.居民家庭通过循环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32.“双减”的目的主要是:

()

A.解决市民日照问题B.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C.控制地面负荷,减轻沉降D.减轻大气污染

墨西哥城位于19。

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

回答16~17题。

33.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34.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禁止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5~36题。

35.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6.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

37、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38.“一个地球,一个国家”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

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

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

39.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0.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A.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B.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D.提倡广泛地公众参与

二.综合题(5大题,共60分)

41.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读图计算并回

答问题。

(一空1分,共10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

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42.读漫画“最后的自卫”,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⑴这幅漫画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2分)

它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环境问题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问题。

(2分)

⑶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

吃烧烤等于“吞绿荫”。

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

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

“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留烧烤这种饮食文化,同时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

(结合实际列举二例)(4分)

44.读下图,回答问题。

(10分)

 

(1)简析②处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

(4分)

(2)①处有“中华水塔”之称,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怎样才能保证水塔不枯?

(3分)

(3)“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其中福娃迎迎代表的珍稀动物是藏羚羊,为了方便藏羚羊的迁徙,青藏铁路在经过自然保护区时,应怎样设计迁徙的通道?

(3分)

45.“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3)。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

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

无锡地区(如图4)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

(2分)

2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6分)

3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6分)

4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

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

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6分)

10月份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ACC6-10BADDD11-15DDCCC16-20DCCBB21-25CACCD26-30BBACA31-35ACACC36-40BACAD

二、综合题

41、

(1)12.5(11.5到13.5均可)16(15到17均可)

(2)低 小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42、⑴生态破坏(2分)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3分)

⑵发展(2分)

⑶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等。

(3分,每个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43、

(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4分)

(2)电烤(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2分)

(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4分)

44、

(1)是传统农业区,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地势高差大,流水侵蚀性强;高原风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4分)

(2)保护植被,退耕还湿。

3分

(3)洼地“以桥代路”;修建缓坡通道;山地开挖涵洞。

3分

45、⑴水污染(或环境污染)(2分)

⑵自然原因:

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

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6分)

⑶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6分)

⑷优点:

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

缺点:

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