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620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docx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暑假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篇一:

感恩是一种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恶与美丑;感恩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它昭示着乐观的人生;感恩是给予者最好的报答。

回首过去,我们走得辛苦而快乐,我们过得充实而美好。

我们流过泪,却也伴着会心的微笑;我们踏着荆棘,却也嗅得万里花香!

回首着校园的一草一木,到处都记载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回忆就是这样,像漫山遍野在微风中轻舞的丁香,圣洁中流露着哀伤,摇曳却略显静谧。

母校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如此,虽然扉页上有过烦恼和不顺,但结语上却写满了欣喜与感恩。

作为一名在母校辛苦培养下而迈入大学殿堂的学子来说,母校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纯真的回忆,有我们为考大学而寒窗苦读的画面。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悠悠母校恩,莘莘学子心。

母校,这个让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在学子的心中永远是那最神圣的一角。

重回母校怀抱,回忆往昔,重温师生情、共话同窗谊。

母校培养了我们,从大学回到家乡然后回访母校,这任务不仅给我们重温母校的感觉,而且让我们回忆过去的寒窗苦读和与老师、同学的点点滴滴,这些回忆曾经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始建于1938年,为当时县立宿山中学。

伴随着历史的沧桑,先后易名为宿羊山民办中学、宿羊山初级中学、宿羊山中学。

1989年实现初高中分离,成为邳县第一所高级中学。

1996年验收为徐州市合格高中,1998年8月验收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3年11月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学校先后获得“邳州市名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范校”、“淮海经济区十佳中学”、“徐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现设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420余亩,新校区三山环抱,一水绕足,宿羊山老校区。

钟灵毓秀,人文深厚。

现建有现代化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配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课外活动室、微机室,学校还建有能承担大型竞赛项目的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

学校现有68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多名,260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120余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学科中心组成员5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一向以“严明的纪律、规范的管

理、安全的环境、优良的质量”享誉邳州。

近年来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成绩稳居“邳州市运中第一、宿羊山高中第二”的地位,稳居徐州市30所三星级高中首位。

2007年高考,我校本科资格过线人数878人,其中文考二本本科上线382人;单科优分率、宿羊山新校区均分、本科上线率在徐州市属36所省三星级以上高级中学中稳居前列;其

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在邳州市居第一名;学校综合排名跃居徐州市36所省三星级以上高级中学前10位。

受到邳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发的贺电表彰。

作为从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走出来的大学生,我们在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从初中时代的学习生活到高考志愿的选择到大学的两年半,我们经历了高低起落,有经验有教训,有欢喜有悲伤,有顿悟也有迷茫;这些东西我们都想和学弟学妹分享。

希望我们的经验教训能让他们在成才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也希望我们的感受能引起他们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因此,这次“回访母校,拜访恩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机会。

满怀兴奋,我踏上了母校回访之行。

来到邳中,看到曾经熟悉的学校,一草一木,令我们感慨万千。

再回到母校,身上早没有了努力学习的那份紧张,多了一份轻松与自在。

我散步在校园里,踏着青青的石板路,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角落,重新坐到亲切的桌椅旁,想到初中高中那段“峥嵘岁月”。

如今卸去升学的烦忧,难得有机会“冷眼旁观”了。

我们曾在这里寒窗三载,时光匆匆,转眼又将是一个三载。

饱含着对母校的满腔思念,我们重温了当年老师的亲切和蔼,再度踏遍母校的每一寸土地,凝视着校园中匆忙而略带疲惫的身影,这熟悉的身影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昨天。

带着浓浓的情,我们为学弟学妹送去关怀和帮助,期望通过我们微薄的努力为学弟学妹们解答疑惑、提供帮助。

老师的热情,学校的支持,学弟学妹的信任,令我们身在寒冬,胜似暖春,股股热流温存地在心间流淌。

再次看到学弟学妹们,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为梦想执着的努力,却也少不了有学习上的困惑和挫折。

当我还是邳中的一名学生的时候,我也亲身感受着老师同学互动的气氛,亲身体验过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和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

当喜欢睡懒觉的人们还沉醉在梦乡时,我们已经坐在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奋斗,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

学弟学妹书桌上厚厚的书本,让我想起当初我们也是同样埋头苦读,为成绩不知疲倦。

老师们还是那么默默地付出,然而,在他们转身的那一瞬间我猛地发现了他们的背影已经少了往昔的那份青春,更多了一份疲惫和劳累,但,风采依旧还在。

因为缘分,我有机会受教于邳中的老师,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对学生的关怀,笔尖流淌的批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孜孜不倦的精神。

他们给予了我终生难忘的关怀,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自身的成长,在学校的日子,我就在这样一些可爱的老师的教导下,努力的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虽然我离开了母校,但回想起来我依然心存感激。

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词语能最形象的形容我们的母校,有人说是母亲,有人说它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正确的,母校,不仅是母亲,是精神家园,更是我们一辈子“停泊”的港湾,是我们共同的家。

母校,还记得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回忆溶着我喜怒哀乐的痕迹,都有同您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三年的生活,我以我身为笔,以您为布,以喜怒哀乐为色彩,绘出一幅画,这也是我绘得最好的一幅,也只有您和我一起分享。

虽然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大半,但是,对高中母校那份深深的感情依旧留存在我的心中,我想,一年之后,当我即将离开我的又一个母校——江南大学的时候,我的感情,将会更加的浓烈,我将会更加难以割舍,与我的四年荣辱与共的我的大学,在无锡这片土地上,注定会留下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

回忆,就像我走出高中的那一刻,对于这片由陌生到熟悉的土地,我更加珍惜与她的点点滴滴,母校,注定会成为我们一生中魂牵梦萦之所。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篇二:

时光荏苒,转眼间离开母校已经三个学期了,蓦然回首,才意识到日子的匆匆。

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点点滴滴,还依然记忆犹新;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生活,还依然历历在目。

走在母校悠长的林荫大道上,看到校园的风景依旧,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走在曾经走过三年的路,心中不免想到了高中的生活。

还记得小小的书桌上那一摞摞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大家都把头深埋其中,奋笔疾书着;还记得亲身体验过为一道物理题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和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还记得时常看到学校的那些孜孜不倦的老师,又看到埋头苦学的同学们为追赶朝阳而奋力地奔跑着,不舍弃一分一秒;还记得每个班级后面都挂着的高考倒计时牌,那血红的数字一天天的递减,让我们的心情也一天天的沉重。

还记得

当喜欢睡懒觉的人们还沉醉在梦乡时,我们已经坐在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奋斗,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我们这样的刻苦奋斗着,为了六月那即将到来的难关。

虽然日子过得很单一很辛苦,但是因为大家都怀有瑰丽色的梦想,有着最原始的热情与动力,所以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着。

这种大家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加油的气氛总是让我感到青春真好。

感谢我一直尊敬着的老师们传授给我们知识,像辛勤的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

感谢我朝夕相处的可爱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友谊,又是他们让我理解了“朋友”这个词的含义。

老师和朋友,像是一本本图书,总是让你知道更多的知识,怎么读都读不完。

感谢那一次次校运动会,让平时一个个不起眼的同学也团结起来,齐心协力的为班级取得了荣誉。

感谢母校对我无私的培养,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爱学习,我爱劳动,我爱科学,我爱实践,我敢于攀登,这些都要归功于我的母校。

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使我们顺利完成学业;是母校,使我们完成人生了最美的蜕变,破茧而出,自由翱翔。

参观完了校园,看到了校园中记载着我们回忆的花草树木,我们四个人一起走进了高中教学楼看望我们最亲爱的化学老师——教导主任刘龙君老师。

看到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感觉老师还是一样的亲切,一样的和蔼可亲。

看看办公室里每个老师面前厚厚的学习资料和测试卷子,再看看一个个埋头或批改作业或做参考书的老师们,我真正感到辛苦的不止我们学生,老师为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我们四个人与老师汇报了一下我们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方面的事情,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的心得与感想,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当然,我还不忘详细的向老师介绍了一下我们南通大学的情况与师资力量,宣传通大的特色,传播通大的精神。

老师宣传完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向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宣传。

跟随着刘老师踏进他现在所教的班级。

走进班级里,一样的教室,一样的桌子椅子,一样的讲台,曾经的高三生活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脑海中了。

看着一张张质朴而纯真的笑脸,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高三。

看到每个班级后面都挂着高考倒计时牌,可以感受到他们现在的艰辛,毕竟自己也是从那时走过来的。

但是,现在回顾一下,真的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高三,痛并快乐着。

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次,我以一个学长的身份站在讲台前,向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们宣传我们南通大学。

说实话,刚上台的时候还有些紧张,生怕我的语言不能打动在座的各位,但是我发现我自己错了。

他们是那么认真的听,那么配合着我。

心里的一块石头一下子落下来了。

我向学弟学妹们宣传了学校简介、专业特色、展示了校园风光、告知了招生政策加分政策等。

看着填志愿一片茫然但又充满着热情的他们听的格外的认真,给我的宣传工作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我和同学们交流了大约有一节课的时间,最后还留下了十分钟让大家自由提问,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迷茫。

整个的交流和互动效果非常好,我以一个高考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传授了我的经验,希望他们能够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而且还让大家详细的了解了我们南通大学,介绍南通大学独特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校园环境、杰出校友、办学精神以及发展成果,介绍了校训,扩大了南通大学知名度与影响力。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一节课就过去了。

我们四个人与刘老师道了别,在老师殷切希望和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我的母校——泰兴市实验中学。

完成此次回访母校的活动后,我还不忘与过去的老师道别,拍摄一些校园的照片回去留作纪念,此行真的是很有意义啊!

关于回访母校,宣传通大的这件事,我从学弟学妹们身上发现了他们对南通大学的印象和了解程度,我最终总结出了有关通大的几点不足:

1.学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高三的同学们普遍反映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校,也不知道这个学校有什么专业优势和优秀师生。

就算听说过也只是认为南通是个好城市。

2.许多人只知道通大的医学专业很强大,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却闻所未闻,甚至觉得其他的专业没有一点优势。

我们学校的食品专业的确是最好的,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上这个,所以我认为在宣传时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最强势,还应该介绍一些稍强势的专业。

这样才能给大家留下全面发展的好印象。

3.学校搬到了新校区,在相对于较偏僻的地带,购物,买衣服很麻烦。

交通不便,路途很长。

这让许多同学都知难而退,感觉有些像与世隔绝。

这些都是我认为我们江大做得还不够的地方,影响了我们现在前进的步伐。

希望能够在今后多向这些方面努力,让我们一起期盼着南通大学更美好的明天。

这次以“回访母校拜望师恩”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

我从中收获了许多。

又一次看到了我的母校,看到了朝思暮想的老师和同学。

在母校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成长了许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从无知走向了睿智,以自信取代了迷茫,学会了跌倒后的爬起,也学会了感恩。

感谢母校给与的三年的教诲,感谢母校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感谢老师们给与的无私的爱。

我们谢谢你的一草一木,谢谢你的温馨关怀和严格磨练,谢谢你的亲切包容和无私奉献。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牢牢记住你——泰兴市实验中学!

我认为此行让我学到了很多,既看望了恩师,也为通大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时改变。

“回访母校”使我们成长,使我们成熟,使我们更加热爱母校,更加关心这些日后也会像我们一样的学弟学妹们。

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够一年一年的延续下去,明年台下的同学将站在今天的舞台上,为母校做出贡献。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篇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校之后走进社会的重要体验,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闭门读书,而要敞开大门,走向社会。

在实践中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为提高竞争力,建设祖国的发展做不懈的努力。

这次回母校的目的之一是:

想看看曾经的老师及学校的一切,离开高中母校已有一年半,虽然每个假期都有回母校看望老师,但是都从未有组织有计划地回访母校。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们曾经用半生的知识浇灌我们,如今,我们已经成长即将步入社会,最应该感谢的是一直教导我们的老师。

现在我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高考经验和大学学习经历方面的总结已经较为成熟,我认为,这个寒假正是我回访母校的好时机。

在母校难免遇到一些学弟学妹,通过我们在大学的经历唤起了沉浸在书海的高三学子对大学生活实践的渴望。

高中母校仲良中学的概况:

我的中学母校始建于1956年母校仲良中学素以治校严谨,教学质量高,培育人才而著名于外

(一)文化底蕴厚重

仲良中学是1956年由吴仲良老先生投资创办的一所私人学校,是乐至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学,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万千计的杰出人才。

(二)办学条件优越

目前,学校拥有现代化的科教实验楼,多功能的图书馆,全省一流的体育馆、最大的田径场、文化广场,高标准的学生公寓。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教室都安装了空调,配备了“三机一幕”和电视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建立了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千兆网,建立了电脑办公、阅卷和管理网络,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实验室等设施齐

(三)师资力量雄厚

吴仲良中学的师资力量在全县所有中学中是最强的。

目前拥有最多的师资力量,并且教师大多由高级学校应聘而来,教师业务精湛,教学水平高。

(四)助学机制齐全

学校实施了优生工程,加大了对优生的选拔力度、培养力度、奖励力度。

选拔就是在全县中选优生;培养就是明确班级、教师定点培养;奖励,就是重奖成绩居年级前茅的学生。

还有特困生救助机制。

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中止学业,特优生能凭奖学金完成学业。

一、拜访校长及问候班主任

正月十五后,学校领导老师都陆续上班开始了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时间段拜访校长和老师。

刚到副校长办公室,就看见副校长在与几位老师和主任在处理事情,于是我在门外等了一会儿,看着副校长想起了我高中那会儿,那时的副校长都是在台上给我们高三学子做高考的动员演讲,她激昂的语调,振奋的词句都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她让我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行为,明准自己的目标。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经是走出母校的大学生了。

看到张副校长处理完事情,我走进了办公室,表明来意后,张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

她要我传达她的谢意,并关切地询问了我在大学的情况。

拜访完张副校长之后,第二天我约上几个同学找到了高三班主任赵老师的办公室,没想到赵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

她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像朋友一样与我亲切的交谈。

我把大学生活里的一些经历和挫折与老师分享,说出了自己一些无助与困惑。

赵老师微笑着不急不慢地为我解答困惑。

她告诉我,大学就是半个社会,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就要学会独立,尤其是女孩子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处理问题。

当然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听完老师的教导我受益良多。

得知我们此行的计划后,赵老师特意抽出了他的一节课,让我们在他现在带的高三班上做宣讲,她说,大学毕业后都要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现在就要多实践,为以后打下基础。

她还鼓励我们多回母校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二、宣传大学母校**师范学院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教室里,赵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后,我们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每个校友轮流上台发言,各自介绍自己大学的情况。

下面的同学都合上了书本,放下了手中的笔,听得心驰神往。

轮到我时,我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我的大学母校xx师范学院的详细情况。

这是一所以育师为主,工、外、文、管、经、法等兼备的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本科批优秀考生。

学生宿舍设置齐全,学习气氛浓厚。

因为我们宣讲的班级是文科班,所以我着重介绍了一下我们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我的专业。

目前,学院设有财务会计系、企业管理系、金融系、旅游管理等,爱好经济的同学可以有广泛的选择。

三、与高三学生交流心得

接下来的环节是为高三同学答疑解惑,分享大学生活心得。

大家在这个环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纷纷踊跃举手提问,我们校友轮流回答问题。

也许是高三同学课业压力大的原因,他们都很关心是不是到了大学由于生活学习没有了父母老师管,一切都很轻松自在这个问题。

我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和我的经历给他们做了解答:

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起点,虽然离开了父母老师的管束,但是我们却要自己面对社会现实的残酷,只有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来才能有立足之地。

后来,我们又谈到了高考,他们是文科重点班的学生,高考压力普遍较大。

我们告诉他们,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场小战役,不必太紧张。

最后,我们各自总结了一下自己怎样应付高考紧张情绪的方法,填报志愿的经验,和刚到大学的注意事项。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

这次做完回访母校的活动,收获体会颇多。

最让自己满意的方面,是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和感想能够帮助到曾像我一样处于迷茫时期的高三学生。

当自己曾经也面临这样的压力的时候,正是有回母校的学长学姐的精彩动员,才使我的内心倍受鼓舞。

施恩不记,受恩勿忘。

如今我已经有能力传递这份关怀,虽然力量微小,但这却是一份责任。

我开始明白,只有在助人为乐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如今已经成人成才的我们,是老师们尽心教导的结果。

这次回母校,班主任仍然不忘对我们细心教导,为我们拨开云雾。

都说老师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次实践活动后,我有深深的感触,我认为,我们不仅应学习老师的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更应该学习老师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

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事业也当成一项精神去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

作为大学生,我们就要热爱我们的专业,热爱我们即将从事的工作。

最后,通过这次回访母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都很很大的提升。

从最初的拜访张副校长、班主任老师,到最后向高三同学进行宣讲为他们答疑解惑,这些都是对我自己当众发言胆量的考验对词语组织能力的考察。

虽然在演讲时,自己会因为紧张而忘词,但是有几次自己都巧妙地化解了尴尬,这也是对应急处理问题的锻炼。

再次回到校园,心态已和之前大不一样,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繁重的课业,心态自是比以前轻松。

站在高考倒计时牌前,感慨万千。

其实,我们虽然已经安安稳稳在大学里读书生活,但是,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缺少了朝着一个明确目标的奋斗心态。

即使在大学,我们也应该把每一天都当做是高考倒计时来过,珍惜每一天,奋斗每一天,让自己的大学生活都没有遗憾。

像高考一样,成功地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