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5591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docx

护理专业专科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

 

二〇一〇年四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10003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解剖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12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实验目的是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对人体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切片等的观察和解剖录像相结合,建立起人体形态结构的立体概念,加深理解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以达到21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课理论教学

(1)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

(2)熟悉人体形态与机能的辩证关系。

(3)了解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4)联系体育运动的实际,初步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结构方面的影响。

(5)初步掌握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2.实验教学

(1)要求学生自觉的预习实验内容,并认真的进行实验实践和书写实验报告。

(2)掌握人体全身各骨的组成和特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3)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4)掌握全身主要关节的组成及结构。

(5)掌握脊髓内部灰质、白质的配布及主要结构;了解脊髓的外形及相关结构;了解脑干、间脑和小脑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及其表面的主要沟、回及分叶。

(6)熟悉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掌握心脏的结构,了解心脏的营养血管的配布;并掌握全身主要动静脉血管的行程,理解静脉瓣的结构和功能。

(7)通过肌肉标本或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并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8个实验,要求12学时完成。

实验一运动系统:

概述及躯干骨(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骨的形态及构造及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特点。

2.了解辨认肋骨及胸骨的形态。

实验二 运动系统:

肌学(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

2.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肌的命名和辅助装置。

实验三 内脏: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熟悉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其组成。

4.熟悉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5.了解口腔的境界和分部。

唇、颊和腭的形态。

6.了解胸腔、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

实验四 内脏:

泌尿系统、系统(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构造、位置。

3.掌握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段、各段的位置及狭窄部位。

5.熟悉阴囊的形态、位置及阴囊壁的构成。

6.了解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主要毗邻关系。

实验五循环系统:

心及肺循环血管(综合性实验,1学时)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3.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

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左室后支)及分布区域。

5.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6.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注人部位

实验六 循环系统:

主要血管的走行、分布(综合性实验,1学时)

1.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

2.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分部。

3.熟悉头、颈、四肢的动脉博动点常用压迫止血点。

(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股和足背动脉)。

4.了解动脉在整个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

5.了解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

实验七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综合性实验,1学时)

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征及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组成及功能。

3.掌握侧脑室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侧脑室脉络丛。

4.了解延髓、脑桥、中脑的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

5.了解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位置与功能。

实验八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综合性实验,1学时)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分支与分布概况。

2.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接脑的部位、进出颅的位置、性质和分布概况。

3.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及形态结构特点。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正常人体解剖学》,张强编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人体解剖学》,朱晞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大纲制订人:

孙景成

大纲审定人:

刘汉明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10005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6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一门微观形态学学科。

其中《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二者有密切关系。

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对各种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切片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的结构组织和构造特点,借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显微镜操作技能和镜下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常用技术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理论内容,并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内容,以便在实验时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实验效果。

2.实验时需携带教材、实验指导、实验报告书、绘图笔(普通HB铅笔和红蓝铅笔)、橡皮擦和直尺等。

3.实验时必须集中注意力,首先是认真听取和领会实验教师示教的讲解,然后对照实验指导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并认真完成作业。

注意及时参考教材中的有关插图,并观察相关示教片。

4.在实验过程中勤动手动眼,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3个实验,要求6学时完成。

实验一显微镜构造使用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综合性实验,2学时)

通过本实验对上皮组织切片的观察,要求学生了解上皮组织的分类与分布,以及各种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规程及石蜡切片的H.E染色的特征。

2.掌握各种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了解电光源双目显微镜的构造。

4.了解各种结缔组织的分类与分布。

5.了解上皮组织的分类、分布及各种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实验二 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组织,消化组织(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各种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组织、消化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了解各种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组织、消化组织的组成与分布。

实验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胚胎(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呼吸道的一般结构。

2.掌握不同时期胎儿发育特点

3.了解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了解呼吸管道的分部,

4.了解胚胎发育过程。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刘黎青等主编主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组织与胚胎学》,高英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大纲制订人:

张义读

大纲审定人:

刘汉明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310014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6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验证性学科。

通过实验,使生物化学的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补充。

同时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不仅锻炼了操作技能、验证和复习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与课堂讨论的具体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生化试验的基本技术。

因此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实验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该实验课共设3个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引入一些近代发展起来的主要的生化实验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必要的生化技术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前对实验指导的预习,熟悉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通过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基本知识点。

2.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熟练、规范地使用天平、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等;掌握重要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和分离技术,如电泳、层析、离心分离等;熟练掌握常用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法,常规的生物分子提取分离鉴定技术,酶动力学的基础性研究常识等。

3.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对实验结果要认真观察、记录、整理,规范地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要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讨论。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3个实验,要求6学时完成。

实验一 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验证性实验,2学时)

1.掌握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

2.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了解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实验二 蛋白质的盐析(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蛋白质盐析的实验方法。

2.了解蛋白质盐析的实验原理。

实验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酶的特异性。

2.了解酶催化作用的特点和该实验的理论依据。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生物化学》,任玉国等编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生物化学》,潘文干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陈诗书等编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大纲制订人:

刘建平

大纲审定人:

刘汉明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210004

课程名称:

生理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6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课使学生了解获得正常人体生理机能知识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生理学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以验证和巩固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培养严谨、严肃、严密的科学态度,并训练他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生理实验课的学习,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础操作技术,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以及对科学工作的“三严”精神,即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精神。

总之,实验课的学习是造就高素质、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必要环节。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3个实验,要求6学时完成。

实验一 ABO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血型鉴定的原理。

2.了解血型鉴定的方法。

实验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特点。

2.了解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实验三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和分析(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和测量方法。

2.了解正常人体心电图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生理学》,李建等编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生理学》,姚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人体解剖生理学》,龚茜玲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大纲制订人:

王志宏

大纲审定人:

刘铠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510002

课程名称:

病理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6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病理学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同学们在学习病理学时,要主动地结合如下三个方面,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上严格要求自己,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习病理学必须熟记基本概念,正确阐述基本理论和描述基本病变。

虽然这些要求大部分属于记忆和理解的范畴,却是最起码的要求,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2.学习病理学必须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特别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要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合并症和结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清楚地把握这些疾病的难点及研究热点,不断激发自己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意识。

3.学习病理学,要注重诊断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的培养。

在提供病史、临床表现、病变、实验检查等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地诊断疾病,解释临床,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同学们只要在上述三个方面认真地做起,病理学的学习必然会成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

2.在老师讲解标本和带教观察时要用心听讲。

3.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时要认真细致。

4.实验后要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3个实验,要求6学时完成。

实验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

2.掌握混合血栓的形态特点。

3.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4.熟悉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5.熟悉血栓的类型及可能引起的后果。

6.了解体循环静脉栓子运行的途径。

7.了解肝、肺淤血的病变发生的机制。

8.了解其原因和后果。

实验二肿瘤(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2.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3.熟悉常见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4.熟悉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形态特征。

实验三炎症与修复(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各种炎症细胞的镜下特点。

3.掌握化脓性炎症的类型、病变特点。

4.熟悉各种非化脓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5.了解各种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意义。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病理学》,亓永红等编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病理学》,黄玉芳编著,中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大纲制订人:

夏雷

大纲审定人:

刘铠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10001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6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示教、观看录像及标本观察及具体操作等形式,加强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和巩固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在掌握本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基础上培养严谨科学作风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临床实践与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沿。

加深对微生物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从事微生物学和其他生命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3个实验,要求6学时完成。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及革兰染色法操作,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2.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镜下形态染色特点。

3.了解镜下观察细菌动力的方法,学会区分真正的细菌运动与布朗运动。

实验二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验证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并了解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2.了解滤菌器的除菌方法;观察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抑菌作用。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姜兆顺等编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医学免疫学》,陈慰峰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大纲制订人:

张颖颖

大纲审定人:

刘铠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410004

课程名称:

药理学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时:

6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系统掌握药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了解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了解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包括如何确定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怎样选择恰当的实验动物或标本,如何查阅文献等。

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5.培养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预习。

要求上实验课前要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领会设计机制,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过程中,培养独立操作能力,克服懒惰、依赖思想。

3.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

4.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1)书写实验报告的要求

①每个实验结束后,均要认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②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和书写格式。

③书写文字要清晰、简练,语法正确。

④按时完成和上交实验报告,以便指导教师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

(2)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

①一般项目:

姓名、班级、组别、日期、室温等。

②实验题目。

③实验目的。

④实验方法和步骤。

⑤实验结果:

这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要认真、如实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展示原始资料,并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处理实验结果。

⑥讨论和结论:

这也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部分。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简要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指出其意义。

对于非预期性的结果,应分析其可能原因。

最后对实验结果加以概括,写出简要的结论。

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提出科学的独特见解或假设。

5.遵守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3个实验,要求6学时完成。

实验一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验证性实验,2学时)

掌握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实验二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抢救作用(验证性实验,2学时)

掌握尼可刹米对吗啡所致呼吸抑制的抢救作用。

实验三 硫酸镁对小鼠的导泻作用(验证性实验,2学时)

掌握硫酸镁对肠道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药理学》,万丽英等编著,济南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药理学》,李端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杨藻宸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大纲制订人:

谷艳

大纲审定人:

刘铠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健康评估》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310001

课程名称:

健康评估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学  时:

12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健康评估》为护理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史的采集、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电图检查及特殊人群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家庭文化和环境评估、护理诊断、实验诊断以及护理病史的书写等。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身体、心理、社会等全方位整体评估为框架,正确评估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践(课堂示范教学、学生练习课、毕业实习)促进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

以达到可使用型的使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1.分组实训、课堂讨论,写出实验报告。

2.学生独立完成常用的操作方法:

如体检的操作步骤、阳性体征的判定等。

3.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评定。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4个实验,要求12学时完成。

实验一头颈部及全身表浅淋巴结检查(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一般状况评估的诊断标准,能正确判断评估结果。

2.熟悉一般状况及头面颈部评估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了解一般状况及头面颈部评估的方法,能独立进行瞳孔、淋巴结、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

实验二体格检查-胸(肺)部触诊(综合性实验,4学时)

1.掌握胸部触诊的顺序及方法。

2.掌握异常触诊常见的原因。

实验三体格检查-胸(肺)部叩诊(综合性实验,4学时)

1.掌握叩诊方法。

2.熟悉正常的叩诊音及异常叩诊音所提示的异常病理变化。

实验四心电图(综合性实验,2学时)

1.掌握神心电图的描记。

2.熟悉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情况核算成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健康评估》,段长利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健康评估》,吕探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健康评估》,刘咸璋编著,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大纲制订人:

郭青

大纲审定人:

李爱国

制订日期:

2010年4月

 

《护理学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110001

课程名称:

护理学导论

课程类型:

职业技术课

学时:

2

适用对象:

护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系统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的内涵。

2.掌握护理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内容并在护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3.理解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目标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了解护理学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的护理特点、当代国际护理发展趋势。

5.自觉塑造良好的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完善护理工作相关知识和技巧,培养护理专业责任感,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这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

选择护士工作中常用职业礼仪与行为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

2.每个实训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要求护士职业礼仪及行为规范达到标准化、人性化。

采取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再由教师指导,每项护士职业礼仪及行为规范内容分别训练,考核,并在全部内容结束后举行表演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