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36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教案

2008.8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本章是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概要性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几种主要观点

对于社会心理学,要下一个确切的、所有社会心理学家都能够接受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

这不仅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还因为研究者们所持的理论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

1、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1)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

因为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这类定义的特点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起来。

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它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2)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

不同意这类定义的人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则有可能导致它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混淆。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

所以,社会心理学的这种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有所不同。

2、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安德列耶娃提出:

“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

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这种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强调的是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可以说,这是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有别于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特点。

3、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1)吴江霖的定义(1982):

社会心理学四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潘菽的定义(1983):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它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我们知道,所有的社会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都有心理的问题在里面。

研究这些课题的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

(3)汪青的定义(1985):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

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

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

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

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本课程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对定义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研究行为也研究心理;

研究个体也研究群体;

研究注重探讨社会情境;

不仅描述社会心理现象更要研究其规律。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一)个体层面的研究

(二)交往层面的研究

(三)群体层面的研究

(四)应用层面的研究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ychologicalsocialpsychology麦独孤、奥尔波特、洛莫夫、吴江霖等)

(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socialpsychology罗斯、迪尔凯姆、塔尔德、斯宾塞等)

(三)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cross-culturalsocialpsychology米德、本尼迪凯特等)

总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从多角度对于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人性)进行的综合研究。

从中可以看出,对人性的研究是重要的但也是困难的。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

研究的对象处于多种原因无法控制的情况,或由于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

观察法中研究对象的行为和心理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

(二)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实验法的目的是在控制的环境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研究须考虑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实验法分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这种实验条件下,由于被试者处于自然状态中,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

但是,自然实验中由于实验环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实验室实验可获得较精确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发现事件的真正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但也可能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方式。

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试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的交谈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四)其它方法

测验法、个案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远不止上述的几种。

同时,上述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而应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几种方法,以便相互补充,达到更准确的效果。

二、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讨论)

(一)认识内外世界

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悦纳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他人和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控,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思考题:

1、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2、如果你是社会心理学家,你会选择那些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项目?

3、以“爱情”或“犯罪”为例,比较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生物学研究角度的区别。

4、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历史与主要理论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增强学习社会心理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分配]9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第一节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最早孕育于西方思辩哲学之中,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后又逐步发展、成熟并向世界其它地方扩展。

一、古代哲学思辩阶段(孕育时期)

心理学脱胎于思辩哲学中偏重于探讨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

但与其它自然科学相比,心理学无论是在脱离哲学而独立的时间上,还是脱离的程度上都无法与之同日而语。

现代心理学独立的时间较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与哲学保持着“母子”关系。

所以,哲学心理学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的前身,也是学习之的必备知识。

思考:

1、人的本性是什么?

2、人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补充讨论:

人类知识的来源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Psychology”由希腊文“psyche”(意为灵魂:

soul)和“logos”(意为讲述:

discourse)两字演变而成,原意为阐释心灵的学问,后先后有人主张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近来有人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学科。

人类的一切知识,就其来源而言均出自古代哲学,而哲学作为爱智之学起源于人类的讶疑之心和生存之需。

或者说所有科学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追问(学问)。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源于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好奇与探索,心灵哲学和心理学则源于对各种心理现象的思考。

因其主要依据观察、思辩、传闻等以获得对物性、人性和社会的智慧性理解,所以属于哲学范畴。

后来随着研究方式和目的的转变,逐步孕育出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

因此,心理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都脱胎于传统哲学。

但与其它自然科学相比,心理学无论是在脱离哲学而独立的时间上,还是脱离的程度上都无法与之同日而语。

现代心理学独立的时间较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与哲学保持着“母子”关系。

所以,哲学心理学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的前身,也是学习之前的必备知识。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

围绕着人性问题,西方思辩哲学主要沿着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1、身心关系问题(mind-bodyproblem):

存在一元论(又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与二元论(又分为身心交感论与身心平行论)的分歧。

2、天性与教养关系问题(nature-nurturecontroversy)或遗传与环境关系问题:

存在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的分歧。

3、自由意志(非决定论)与决定论问题(freewillversusdeterminism):

随直接表现为对人类行为原因的不同解释,但直接关涉到人类的价值与尊严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originsofknowledge):

源于近代哲学认识论中经验主义与理性注意的争论。

前者如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后者如洛克的“白板”论。

现围绕这条线索主要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苏格拉底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苏格拉底的生平简介(前469-前399)

2、知识即美德:

把哲学的目光从天上拉回人间。

3、智慧的产婆:

教育即引出,学习即反思。

4、灵魂不死:

二元论的鼻祖。

(二)柏拉图(前427-347)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柏拉图的生平简介(前427-347)

2、理念(idealism)观(二元论):

区分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前者只是影子而后者才是真实的。

相应地,人也可以分为肉体与灵魂两个部分,分别存在于两个世界。

(洞穴比喻)。

3、灵魂观:

灵魂不朽,生死轮回,分为理性、情感和欲望三个部分,分别对应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德性,并起于脑、心、腹。

(马车比喻)柏拉图是后来理性主义和弗洛伊德思想(人格结构理论)的源头。

4、回忆说(天赋观念):

人类的知识不是习得的,而是不死的灵魂回忆而来的。

现实中可见的知识都是现象,只有靠记忆恢复(推理)而得的理念知识才是真知。

5、性欲观(Eros):

与永恒的形式或生命力相结合。

6、心理冲突论。

7、理想国与理想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身心一体观(一元论):

灵魂的功能依靠身体来发挥。

但同时又提出主动理性(来自于世界理性,有不死性)和被动理性(身体的功能,可随身体而死)的观念。

2、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

认识功能(感觉、意象、记忆、概念等)与动求功能(感情、欲望、意志等)的划分。

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3、实在论(经验论):

人类的知识来自后天经验,由感觉经验经理性整理上升为知识。

倡演绎推理(为三段论之始),提出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形成因、目的因),助于人们的认识。

形而上学:

探讨万物的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动力因。

4、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第一部心理学著作,他是经验主义的鼻祖。

二、近代经验描述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与美国社会学家同时出版了自己一“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二)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成熟阶段

标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而波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及其《社会心理学》出版。

四、二战前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二战期间的大发展时期

(二)20世纪70年代的缓慢发展时期

(三)当代的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趋势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思考与讨论:

到底什么是心理学(西方的传统)?

心理学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我们能对心理学期望什么?

当代心理学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

中国有没有“心”理学?

如果有,它与西方心理学的区别何在?

中国文化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一、汉字与中国心理文化

心与“心理学”。

“心”的含义:

《黄帝内经》:

“心者,生之本也,神之变也。

《孟子》:

心之官则思。

《医宗金鉴》:

形之精粹处名心;动物之心,形若垂莲,中含天之所赋,虚灵不昧之灵性也。

《礼记》:

总包万虑为之心。

《管子》:

心也者,灵之舍也。

《易经》:

复见天地之心。

《尚书》:

道心惟微。

《庄子》:

必忘天人之心。

总之,“心”兼有心脏、思虑、情感、意识、精神、神灵、本体等含义。

“心”理学与psychology。

“心”与mind、soul、spirit、heart、consciousness等。

心理小游戏: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心理学。

1、试列举由“心”字组成的词组或成语并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汉语的原型构词法。

2、试列举由“心”部或“忄”组成的汉字并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心的含义、作用、地位、来源、本性、特点、规律已经修心养心的方法。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古,后人所以识古,故曰:

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说文解字》)

良心、养心、好心、爱心、决心、宽心、花心、操心、费心、伤心、当心、心肝、心田、恶心、细心、心碎、随心所欲、唯心主义、心高气傲、心诚则灵、处心积虑、居心叵测、丧心病狂、利欲熏心、心花怒放、心心相印、境由心生、相由心生、心静自然凉、心正则必正、音由心起、心病要心医、只怕有心人

思、想、德、性、怒、愤、忿、惠、悔、忍、悟、忘、忧、愁、虑、情、感、惧、怕、惊、恐、恋、意、志、忆、态、怀、念、惆、怅、慧、慈、悲、忠、恕、惋、惜、懒、憾、憨、爱、恩、惠、忐、忑、忒、忌、怠、慢、怏、恣、怡、悴、忖、悉

二、儒家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一)《尚书》中的十六字心传

1、人心惟危:

危险与危机

2、道心惟微:

道之为物,惟恍惟忽。

(《道德经》)天地自然之心,精妙无比。

3、惟精惟一: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以心观心,心性同一,天人合一。

4、允执厥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不偏之为中。

中者,天下之正道。

(《中庸章句》)

(二)孔子的心理学思想

1、仁:

克己复礼为仁。

仁者爱人。

身心为仁。

2、忠恕之道: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吾道一以贯之。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3、社会心理学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4、发展心理学思想:

人生三戒;吾十五而志于学

5、学习于教育心理学思想: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日三省吾身。

6、政治心理学思想:

政者,正也;道之以政。

(三)孟子的心理学思想

1、心之官则思。

2、性善论: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四善端说。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尽心知性知天。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4、求其放心而已矣。

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

5、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三、《易经》中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一)圣人以此洗心

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非天下之至神,熟能与于此?

易之于君子,或者谓圣人,乃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圣人以此洗心。

(《系辞》)圣人以此蓍卦六爻,洗去夫心之累,则是心也,廓然而大公。

(《童溪易传》)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心中浑然此理,别无它物(朱熹)

易之能说诸心,能研诸虑

(二)《坎》之惟心亨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四、其它社会心理学观点

(一)关于身心(形神)关系:

针对形神分离、天人感应的观点,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桓谭以烛火关系喻之,范缜以刃利关系喻之并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

关于心理的器官:

多数人认为“心之官则思”,也有学者提出脑是心理的器官,如《黄帝内径》、李时珍、王清任等。

(二)关于人性的本质、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除性善性恶争论中的遗传决定论,也看到了环境的重要作用,如“性相近习相远”,“其善者伪也”等。

(三)关于人性与物性的区别:

提出人为万物之灵,人最为天下贵的思想。

荀子: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王充:

天地之间人为贵,贵其识知也。

人,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

(四)关于知识的来源:

提出了感、接、合、遇、交等概念。

第三节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行为主义(behaviorism)与社会学习理论

(一)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二)主要观点:

心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行为就是“S-R”模式;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二、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动力观

2、人格结构观

3、人格发展观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集体无意识理论

2、原型理论

3、心理类型观

4、荣格与弗洛伊德心理学思想的比较

(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自卑情结

2、补偿与过度补偿

(四)新精神分析学派

1、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霍妮与弗洛姆)

2、精神分析的人际关系学派(沙利文)

3、安娜·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分析

4、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

(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及其应用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

四、符号互动理论

五、其它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思考题:

1、社会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2、德国为什么会兴起民族心理学的研究?

中国人有什么样的民族心理特征(如好人情面子即潜规则心理、形式主义、冷漠麻木、不团结或窝里斗一盘散沙、阴谋或权谋心理、依附或奴性、崇拜权威、迷信和造神、不讲公德、虚伪、懦弱、自私、不求精确或模糊糊涂精神、小聪明、世故圆滑、消极厌世、懒惰、守旧等),其根源何在?

当代中国人(如80年代后)的社会心理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中华民族有自卑心理(或崇洋媚外)吗?

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中什么样的心理学思想?

试以道家道家、佛教和儒家思想为例说明。

第三章社会化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对个体的社会化的含义、过程、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巨大的影响作用,进而有意识地应用这一原理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规律。

[教学重点]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社会化的理论

[教学难点]社会化的概念、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分配]9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化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理论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化

第二章人际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掌握人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能够分析几种比较重要的人际行为如冲突、合作、利他行为与侵犯等。

[教学重点]人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冲突与合作、利他行为与侵犯等人际行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交往与关系发展的过程、密切关系的特点等;几种比较重要的人际行为如冲突、合作、利他行为与侵犯等。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研究

广义: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关注的是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亲疏”与“尊卑”

当情感上的“亲疏”表现为对等,地位上的“尊卑”表现为互补,则双方关系和谐

当情感上的“亲疏”表现为对立,地位上的“尊卑”表现为对等,则双方关系紧张

1、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综合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发现,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的社会关系模式、社会互动模式。

共享:

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家人亲密朋友)。

权威排序:

依年龄、阶层、地位形成不对等(权威和服从)。

对等互惠:

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市场定价:

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四种模式帮助人们理解与建构社会关系,决定与不同交往对象的方式,还会灵活地组合四种基本模式,建构出复杂的人际关系。

与费斯克的理论关联密切的是克拉克与米尔斯的观点,他们将人际关系分为交换关系和共享关系两种:

交换关系注重礼尚往来,平衡与对等;共享关系关心对方幸福,讲究需求法则,不期望对方做对等的回报。

共享关系中,人们并非对公平问题毫不在乎,感到不公平会相当沮丧。

与交换关系不同,共享关系中,人们对不公平的容忍时间要长一些,容忍程度要大一些,相互信任程度高,相信对方不会故意占自己便宜,认为最后会达到大致平衡,能容忍一时不平衡。

2、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

既有关系(过去式):

某一时间点上两人关系中社会既定或认可的一些连带而形成的交往基础。

交往关系(现在时):

某一时间点上两人实际交往的状态。

情感关系:

家人、亲密朋友间,长久稳定的关系爱,归属需求——共享关系。

工具关系:

陌生人之间,短暂、不稳定关系公平法则——时常定价。

混合关系:

双方有一定程度情感关系,不很深厚,不轻易表示真诚(亲戚、同事、

邻居)时间上有延续性,双方有进一步交往可能。

人情法则——对等互惠式

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

核心区域:

由一个人的家庭成员(亲属网络)

可靠区:

由一个人的好友组成(族亲、姻亲)

有效区:

一般亲友,在吸收新成员方面也更加开放。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1、社会测量法

一种测定社会个体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喜爱、冷淡或反感的数量指标的方法。

了解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心理上关系,并予以数量化。

社会测量的标准

对群体诸成员提出一系列问题(标准):

“你愿意跟谁同座位?

”“你希望跟谁一块”

标准有强弱之分

涉及到被试生活中最主要和意义最大方面标准——强标准

有关瞬间即情绪性因素方面问题——弱标准

角色标准:

喜欢人做伴

感受标准:

设想某一职位谁选自己

功能标准:

选择合适某种功能活动的角色人选。

(团体考察,谁被选做代表)

社会测量时用几个标准,多则5—7个,少则2—3个

2、人际关系状况的自我诊断

人际交往类型测验:

主动性、支配性(出主意)、规范性(守时)、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