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30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docx

《基于园本特色的多元创意美术研究》

《构建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儿园执笔人:

周洁、周萍

《构建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是幼儿园基于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需要,于2013年3月申报立项的区级课题。

为了做好各项研究工作,我园从2013年初就开始组建研究团队,着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开始了认真务实的前期研究和准备。

2014年11月,该课题通过了中期评估,立项为市级课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吸纳了本园专门负责课题研究的引领型教师、热爱美术并有美术精神的创新型教师、积极进行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实践的勤恳型教师。

有了这些新成员的加入,我们课题组如虎添翼,在增加活动频率、提高活动效率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践研究。

现将课题组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以下简要汇报: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基于幼儿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是孩子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美术区域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创作的空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内容,大胆多种方式表达表现,丰富情感,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

2.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从《纲要》颁布15年来到现在的《指南》,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念行为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的仅仅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态度的培养,到如今重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创设美术区域环境时,创设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幼儿的活动空间小,参与游戏的选择性少,忽视幼儿的审美感受和思维、空间、语言、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美术区域游戏中,侧重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提供的美术操作材料单一、材料不够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单调,幼儿的参与兴趣不高,游戏的实效性差。

教师评价时“虎头蛇尾”,重视过程性指导,轻欣赏评价环节。

没有充分的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的价值,幼儿的作品简单的整理,评价内容单一,强调外在表现,忽视心理发展。

怎样有效推进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3.撬动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让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活动形式更多样化、趣味性。

通过研究大班美术区域活动这个切入点,撬动全园课程的变革,摸索、积聚我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和路径,让游戏充盈课程、课程做到游戏化。

4.已有师资基础

我园有部分美术专业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的美术分享引起了其他老师的兴趣,通过分享活动及美术培训,教师对美术教育有了新经验。

教师将美术经验运用到美术集体活动和美术区域活动中,实施以来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艺术创造性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长此以往,我园幼儿在美术欣赏、绘画、泥塑、造型、创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也有利于我们的研究可以深入开展。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构建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迫切希望从幼儿园实践层面进行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探索。

(二)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特定的活动区中所进行的,与区角布置或设置相关的游戏活动。

它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所创设不同性质游戏的统称,有美术区、语言区、建构区……等。

美术区域活动向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美术工具、材料,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大胆地创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提升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区角游戏布局、材料、评价、表现技法等因素的多元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多元创意美术教育的开展。

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是针对大班幼儿这个年龄段,根据大班幼儿的需求、能力发展等创设符合大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区域,提供相适应的材料和内容,让大班幼儿更好地进行美术区域活动。

(三)研究目标:

本着理论思考和重点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活动形式,进行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布局环境创设、材料内容提供、观察指导策略的研究,逐步形成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和组织思路,促进师幼发展。

1.通过欣赏、绘画、造型、手工等多元创意美术区域活动,提高幼儿审美、创美、想象等多元能力。

2.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提高教师运用资源、选择材料、组织指导、观察分析美术创造活动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3.通过研究,优化资源,总结出一套构建大班美术区域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组织指导的策略、方法、途径,深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四)研究内容

1.大班美术区域布局规划和环境创设的研究

(1)大班美术区的合理划分和布局

美术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了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在设置美术区的总体布局时,既要考虑美观性,又要考虑动与静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

合理的布局不仅有助于发挥活动区的重要功能,也将促进相邻活动区之间产生积极互动。

(2)大班美术区域内的布局划分

美术区可以细划分为:

绘画区(水粉画、蜡笔画、水墨画、刮蜡画、沙画、磨砂画、素描、线条装饰画、写生、拓印画),手工(剪纸、折纸、粘土、编织、撕贴等)、创意区。

2.大班美术区域活动中内容选择和材料投放的研究

(1)大班美术区域活动中内容的研究

根据季节和主题的变换、幼儿兴趣和生活经验、园所特色绘本阅读相结合,选择适宜内容。

(2)多元材料工具开发

根据内容,以幼儿为主体,共同收集投放适合大班年龄段的多种材料,包括常规美术创作材料、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体现低结构性、幼儿主体性、多元丰富性。

3.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材料,提供启发,但游戏的所有权是归儿童的,游戏故事线的发展也应由儿童决定。

教师要闭上嘴巴、缩回双手,竖起耳朵、睁大眼睛,首先观察判断我看到了什么,幼儿在干什么?

其次价值判断看到的这个情景或幼儿正在做的事情对于他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价值,他可以从中获得什么经验?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于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专著等进行阅读,撰写综述,为本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

通过课题组成员和大班部分幼儿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大班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需求,为本课题指明研究方向。

3.归纳演绎法:

为了印证课题组的假设,将学者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与幼儿园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结合起来,由教学结果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二、研究的过程

课题开展是实施、调整、提高的动态过程。

在这其中,我们践行“请教—运用—内化”的学习方式、形成“尝试—模仿—优化”的科研方式、倡导“思考—提升—分享”的研究氛围,不断完善科研制度、规范过程管理,注重发挥教师所长,抓住问题集体有效互动、及时重点解决。

(一)课题的筹备阶段:

统一认识、制度保障、明确研究方向。

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5月,这半年的时间是我们的课题筹备阶段,我们园内论证,形成方案,并于2013年3月参加区教研室统一组织的开题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研究要点,明确研究方向。

为了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对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访谈活动,主要了解大班幼儿对于目前幼儿园的美术区域活动的态度和想法。

为了更好的组织幼儿进行大班美术区域活动,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准备工作。

1.学习梳理,形成方案

万事开头难,开题阶段课题组针对大家担心的课题研究经验不足、资源有限难以实施等问题,组织了理论学习、走进论坛、头脑风暴等研讨活动,一方面发动全体成员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拓展视野、获得启发,另一方面鼓励大家畅谈对话、争论思考以达成共识,肯定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坚定参与研究的信心。

同时邀请专家如台湾彩虹屋刘纯芳博士、上海米罗儿科薛文彪教授、文化馆美术专家、常工院张晶博士、教研室薛辉校长、银河幼儿园徐志国园长来园做课题理论和实践指导。

正是理论与实践的双管齐下,我们形成了课题研究共识、清晰了研究目标、明确了研究内容、规划设计了研究方案。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以制度为保障,先后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制度内容,使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富有操作性。

首先根据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分工;其次规定每两周一次现场开放集中研讨,每月研究随笔个案观察;再次每学期研究阶段小结,制定下阶段研究方案,真正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完善。

另外区教育科研网

(二)课题的实施阶段:

反复实践、紧扣内容,探索研究策略

从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是我们的课题主要实施研究阶段,通过制定研究计划表,围绕研究目标,紧扣研究内容,结合级组区域活动教研,立足于大班美术区域活动观察,扎实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2014年12月我们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中期评估,被确立为常州市课题,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调整研究目标,明确下阶段研究重点。

1.大班美术区域布局规划和环境创设的研究

美术区角的环境应是一个能吸引幼儿并使幼儿产生愉悦的环境,是一个整洁合理的环境。

给予幼儿适度的美的刺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整,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过程是幼儿审美的过程。

结合班级现有的空间布局特点,巧妙安排,改变以往单一布局,尝试着将美术区角外延,形成多元布局。

美术区角外延是将美术区角设置于走廊、墙角以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和幼儿一起讨论,根据幼儿审美的需要,设置绘画、手工、创意等活动区域,这样的布局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为美术区角与其他区角的多元整合提供了自由组合的可能性和充分的空间。

环境创设适当留白、定期更换,体现审美性、教育性、游戏性。

2.大班美术区域内容选择和材料投放的研究

(1)内容选择

主题课程延伸:

常州市幼儿园基本上都用的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这套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轴线,强调主题的整合性,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

其中的美术课程具有生活化、经验化、综合化的特点,是我园特色课程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需要研究和拓展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进行集体美术活动时,有些内容可能没时间完成或者幼儿没有完全掌握,这时我们就可以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投入这一活动,让幼儿在区域中继续完成和提升。

幼儿兴趣经验: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经历关键活动,社会热点事件,如幼儿日志、民俗节日、月月走、亲子运动节、情趣阅读节、玩转绘本等重要活动,在美术区域中提供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

园所特色结合:

情趣阅读是井幼特色,让孩子阅读丰富有趣的绘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阅读,自主建构独特的经验,并用表演、绘画、泥塑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美术区中的团团捏捏玩绘本、涂涂画画做绘本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内容和形式。

资源引进借鉴:

实践探索中我们深知,要想改变传统的美术活动模式,就要吸收引进新的经验。

于是引进了台湾彩虹屋手创艺术材料包和上海米罗可儿课程,内容全、材料丰富、操作方式新颖,为发展幼儿打下基础。

营造班本特色:

我们致力于打造“特中特”的大班美术区域,即在美术特色的大环境下,各班要有自己的特色。

“特中特”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是班级的主色调(如青花瓷、梦幻紫、海洋蓝、经典灰黑白等),另外一个是美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如剪纸、创意画、捏塑、水粉、写生、线描等)。

(2)材料投放

美术操作活动中,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十分重要。

因为工具和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兴趣、习得方法的。

所以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将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美术活动已经远远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彩笔和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