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4821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docx

必修一必修五学案

文言文教材回归必修一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5)秦王必说见臣通_____,_____________(6)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卒起不意通_____,_____________(9)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

(1)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

(2)朝济而夕设版焉:

_________

(3)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4)唯君图之:

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________(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__________

(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_____________(8)唯大王命之:

_________________

(9)愿大王少假借之。

_________________(10)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_____________

(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______________(13)卮酒安足辞:

_________________

(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__________(15)旦日飨士卒:

_____________

(16)鲰生说我曰:

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____________今义:

妻子。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泛指主人。

《荆轲刺秦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

贫穷。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

鼻涕。

(6)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货币。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今义:

偏袒双方中的一方。

《鸿门宴》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副词,很。

(10)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解释下列多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

(1)鄙

(2)敝

《荆轲刺秦王》

(3)见

(4)顾

《鸿门宴》

(5)军

乃令张良留谢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6)谢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7)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目似暝,意暇甚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7)意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2)而

6.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客何为者:

_________________

(2)窃为大王不取也:

_____________

(3)我为鱼肉:

________________(4)为击破沛公军:

__________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________(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_______

(7)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8)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_________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烛之武退秦师》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4)常痛于骨髓:

____________________(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______

(6)群臣侍殿上者:

_____________(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8)欲呼张良与俱去:

_____________(9)大王来何操:

____________

(10)沛公安在:

_____________(11)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烛之武退秦师》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材回归必修二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2)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___________

(2)足以极视听之娱:

________

(3)信可乐也:

___________(4)向之所欣:

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5)凌万顷之茫然:

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________

(7)山川相缪:

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

(9)苟非吾之所有:

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

(11)知不可乎骤得:

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

_______________

(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_____(15)其文漫灭:

__________________

(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

__________________

(18)夫夷以近:

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兰亭集序》

(1)是日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判断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

(3)七月既望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希望,远望。

(4)冯虚御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容颜漂亮的女子。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数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

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兰亭集序》

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1)引

(2)一俯仰一世

将军夜引弓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3)临

(4)致

《赤壁赋》

(5)危

(6)属

《游褒禅山记》

(7)观

(8)道

(9)文

(10)名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2)其

(3)以

(4)虽

7.重点虚词系列练

将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耳得之而为声

⑤扣舷而歌之 ⑥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⑦穷山之高而止⑧箕踞而遨 

⑨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⑩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⑪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⑫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表示修饰关系的:

__________B.表示承接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

C.表示并列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D.表示转折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_______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_____

(3)当其欣于所遇:

_____________(4)不能喻之于怀:

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而今安在哉 

⑨寄蜉蝣于天地 ⑩渺渺兮予怀 

⑪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⑫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⑬然力足以至焉 

⑭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⑮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判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

(3)状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4)定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_

(5)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6)主谓倒装句:

______________

(7)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兰亭集序》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材回归必修三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寡人之于国也》

(1)直不百步耳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涂有饿莩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5)輮以为轮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君子生非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9)合从缔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赢粮而景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或师焉,或不焉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违农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罟不入洿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涂有饿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我也,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谨庠序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故不积跬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氓隶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然秦以区区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14)句读之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形影孤单之人。

(2)河内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泛指河流。

(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一般行走。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保养身体。

《劝学》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知识、学识渊博。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过秦论》

(9)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山东省。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泛指河流。

(12)国家无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师说》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小学而大遗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15)吾从而师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倾之,未发,太子迟之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征于色,而发于声,而后喻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加

《劝学》

(3)绝

(4)假

《过秦论》

(5)道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2)而

(3)其

(4)则

(5)以

7.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____________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则移其民于河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_____________(6)燕王欲结于君:

____________

(7)业精于勤,荒于嬉:

_____________(8)归璧于赵:

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⑤不拘于时,学于余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輮以为轮

⑪委命下吏⑫耻学于师

(1)判断句:

_________________

(2)状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_

(3)定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4)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

(5)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6)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人之于国也》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