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57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实例

“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高考诗歌鉴赏讲座

第一讲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及近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例析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课时安排:

9课时。

课堂类型:

复习课。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复习近两年的诗歌鉴赏高考题,明白《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诗歌鉴赏部分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读诗。

孔子教导弟子时说:

“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

二、熟悉《考纲》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三、复习近两年的诗歌鉴赏高考试题,熟悉考点

1、(2020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

  ①题是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是否了然于胸,是答题的关键。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的是对偶,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说明,谁与谁对仗,即“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②题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即对诗歌中的意境的分析。

具体说来,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用什么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同时,也隐性地考查了对诗歌中的词语的理解,例如尾联的“自”和“空”。

这两个字的作用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

如果分析到这些,考生就不难做答了:

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一句一景,草、水、树、花、山、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尾联“花自落”、“鸟空啼”中的“自”“空”字,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参考答案:

  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②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2020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

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

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了。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艺术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了。

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3、(2020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②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明确:

  ①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考生首先要想象出诗歌上联描写的意境,然后结合诗歌作点具体分析,说明是怎样表达这种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②题属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要求考生从动静两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

参考答案:

  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2020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

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这道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第二问是考查对诗歌中词语含义的理解,并分析由此营造的诗歌意境。

参考答案: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

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而且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5、(2020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这道题第一问属诗歌意象的考查,也隐性地考查了表达技巧,考生是否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是答题的关键。

第二问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果在脑中活灵活现地想象出意境:

作者见到秋风起,便写了一封家书请人捎回,担心话没说完,信使临行时,又急急忙忙地打开,重新浏览信件,而且作了一些补充。

你说他是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6、(2020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道题的第一问是对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的鉴赏,考生需要知道一点有关杜鹃的典故,杜鹃在中国象征着什么?

比如课内学习的“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声里斜阳暮”,当然如果能回忆起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就更好,那就很容易理解杜鹃的啼叫声类似于“不如归去”。

第二问是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等于是把诗歌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问是紧承第二问而来,考查对诗歌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当然不能只从最后两句出发,断章取义地理解,而是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四、课堂小结

  通过历代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型研究,可以看出高考诗歌考查范围很广,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清诗等。

题型自2002年由客观试题改为主观试题后,2020年又从6分提到8分,可见命题者对古代诗歌的重视,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观——重视古诗文教学,在考试中的反映。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培养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不懈地提高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知识和能力的积极参与,那种企图读几首古诗就能奏效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

因此,需要考生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在长期的诗歌阅读与揣摩中,仔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觉接受诗歌文学的熏陶,积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一、明确鉴赏的三个层面:

1、理解:

词义,句义

2、鉴赏:

①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②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③把握意境(景、事、情、物)

3、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方法:

(一)整体感知主旨

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析:

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等字眼,以免扰乱全局理解,以为是概叹梅之不幸,生怜惜之情。

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用先抑后扬手法,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意境。

(二)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1、语言--意象--意境。

—情感—思想

(意象意境模式)

语言鉴赏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动词注意动词的”多重含义”

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