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469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五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专题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0分)

B级必测

1.(2016·南通三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在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发现了生长素

B.植物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以自由扩散方式在细胞间转移

D.同种植物体内,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低于成熟细胞

解析 发现生长素的是温特实验,A错误;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形态学上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形态学下端)运输,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引起的,B正确;生长素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细胞间转移,C错误;同种植物体内,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成熟细胞,D错误。

答案 B

2.(2016·扬州高三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侧光导致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从而表现向光弯曲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解析 单侧光可以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得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得慢,所以向光弯曲生长,A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B正确;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也可以疏花疏果,C错误;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顶端优势形成的结果,与生长素作用有关,D正确。

答案 C

3.(2016·南通一模)某研究小组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B.实验中“对照组”插条处理溶液可能是蒸馏水

C.结果显示等浓度的IBA对生根促进作用比NAA强

D.结果表明NAA、IBA对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据柱状图分析,实验探究的不同种类的生长素类似物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对照组一般为蒸馏水,据图分析,TBA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比NAA强,小组探究的三个浓度均促进了月季插条生根,并未出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现象。

评讲是要培养学生据图分析的意识。

答案 D

4.(2016·苏北四市一模)关于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生长素类似物催熟凤梨,可以做到有计划的上市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获得的无籽番茄,性状能够遗传

C.植物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油菜开花期遭遇大雨,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减少损失

解析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类似能促进果实的发育,A错误;用生长素处理后获得的无子番茄属于单性结实,该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B错误;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油菜在开花期遭遇大雨,影响了受粉,为预防减产,应在雨后及时人工授粉,D错误。

答案 C

5.(2016·南京六校联考)下图表示某植物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B.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于B、C点含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C.B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部位的细胞体积大

D.如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解析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A向B、C运输,不能倒过来,B错误;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A点相比,B点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C正确;D点细胞是根细胞,根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D正确。

答案 B

6.(2016·淮安四校联考)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

A.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

Y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浓度处理的杨树茎段侧芽生长量小,说明X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

在X、Y、Z三种浓度生长素中,Z最适宜促进杨树侧芽生长,但是不能说明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Y浓度和Z浓度都小于X浓度,但是Y浓度和Z浓度之间不能确定大小,D错误。

答案 A

7.(2016·南通、扬州、泰州二模)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D.胚芽鞘的生长受生长素、乙烯等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解析 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故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B错误;乙烯才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协调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答案 AD

8.下图1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用图1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只与单侧光有关

B.若将图1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

C.图2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g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

D.据图2分析,若图1中装置①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m和2m之间

解析 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接受单侧光照,蚕豆放置的方向等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应选图一中③④两组实验,A错误;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蚕豆植株只有靠近窗口部位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会向窗口弯曲生长,B正确;分析图二可知,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生长素浓度高于H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或低于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说明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宜生长素浓度,C正确;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远地侧,因此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因此图一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m,且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图中n,即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D正确。

答案 BCD

9.(2016·苏北四市一模)河北杨是我国西北地区耐干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之一。

但因繁殖困难,导致种苗供应不足。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1年生未萌发的河北杨枝条,按级分别剪取插穗,插穗长20cm,切口上平下斜,上端留1~2个芽。

②选择相同级的插穗400支,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在浓度为400mg/L、600mg/L、800mg/L的萘乙酸溶液和清水中浸泡30min。

③将处理后的插穗扦插在同种基质中,60天后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生根插条数/支

平均生根数条·支-1

生根率/%

A

400

69

6

69

B

600

85

13

85

C

800

43

8

43

D

0(清水)

7

3

7

回答有关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步骤①中每个插穗上都留有1~2个幼芽,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植物扦插时,通常去掉插穗上的成熟叶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组处理、扦插100支插穗,最后计算平均值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插穗的下端切成斜口,比切成平口,更有利于插穗的成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因此自变量为萘乙酸(NAA)的浓度,选取插条的部位、萘乙酸的处理时间、环境温度(pH)、基质的取样地点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它们属于无关变量。

(2)插条保留的幼芽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促使插条生根,使实验结果更易统计分析等。

植物扦插时,通常去掉插穗上的成熟叶片,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散失。

(3)取平均值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少实验误差。

(4)穗的下端切成斜口,有利于增加吸水、生根的面积。

(5)看图可知:

浓度为600mg·L-1的萘乙酸促进河北杨插条生根的数目最多,因此浓度为600mg·L-1的萘乙酸溶液对促进河北杨插穗生根的效果最好。

答案 

(1)萘乙酸(NAA)的浓度 插条的种类(或级别)、保留芽的多少、萘乙酸的处理时间、环境温度等 

(2)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差 (4)增加吸水、生根的面积 

(5)浓度为600mg·L-1的萘乙酸溶液对促进河北杨插穗生根的效果最好

10.(2016·苏锡常镇一模)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组幼苗水平放置,分别为野生型、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

②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三组幼苗,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均应在________(有光/黑暗)的条件下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对照组为________幼苗。

(2)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________。

胚轴、主根可最早达到最大弯曲度的一组幼苗是________。

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AA可引起G酶基因表达,G酶可催化某无色底物生成蓝色产物。

科研人员将转入G酶基因的野生型和BR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