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66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docx

关于工业统计指标体系

关于一些统计指标的解释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学习。

从事工业专业统计几年来,对统计业务知识有了一些粗浅认识与理解,自己利用几天时间对统计指标体系(重点是工业统计)进行了简单归纳整理,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知识,与大家共同学习,鉴于水平有限,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下面我想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统计,讲一些相关统计指标的概念、GDP核算以及工业统计等内容。

一、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四个阶段:

生产、分配、消费、投资积累,四个过程周而复始,使国民经济具有循环的性质。

(一)、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

1、机构部门分类:

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

2、产业部门分类:

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包括20个部门。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

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

1、国民经济的生产和使用

总产出,在微观层次上是指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从价值形态看,总产出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

所谓中间投入,是指在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所谓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附加的价值,被包含在总产出价值之中,体现为对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及政府管理的支付。

在国民经济整体意义上,表述产出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对应产业部门的增加值指标。

GDP核算

GDP及其核算原则

概念: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是一个“生产”的概念,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

基本核算原则:

国土原则:

限定了GDP核算的空间范围,只要是本国(本地区)领土(辖区)范围内(包括我国在国外的“飞地”即“使、领馆”)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都计入本国的GDP。

比如:

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德国的大众在中国国土上生产的产品应计入中国的GDP。

而海尔在美国生产的产品则应计入美国的GDP。

对我县而言,只要是在大厂县区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就计入大厂县的GDP。

时期性原则:

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它必须有一个时间的限定,(如一个季度或一年)这样才能避免重复或遗漏。

市场性原则:

只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否已经销售,都在统计范围之列。

(不包括自制食品、自制衣服,不支付报酬)但如果属于社会再生产范围,即使其产品为自己使用,也应统计在社会产品之中。

(如农民自用的粮食、自建的住房等)

生产性原则:

GDP所核算的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所说的产品必须是生产劳动的成果。

GDP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基本核算方法和主要资料来源

1、GDP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同三大产业部门分类)

2、GDP基本核算方法

GDP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按生产法核算:

各部门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就是增加值,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总产值与总产出的区别:

就是核算范围不同,总产值核算范围是农、工、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核算范围是全社会各个部门,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对各产业总产出而言,计算方法不尽相同。

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出就是总产值。

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年应交增值税。

建筑业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其它产值。

第三产业各业总产出:

由于涉及行业较多,在这里只给大家介绍其它服务业总产出计算方法。

其它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教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个行业、23个细行业。

行业总产出=法人企业总产出+法人行政事业单位总产出+其它行业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总产出+个体经营户总产出

法人企业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经营性结余

本行业产业活动单位总产出=经营性收入或行政事业支出

个体行业总产出=营业收入

按收入法计算:

各部门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当年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当年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为收入法GDP。

按支出法计算:

全社会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与净出口之和即为GDP。

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

(包括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增加

3、GDP核算基本资料来源

GDP核算主要资料包括三部分:

①统计资料:

统计部门:

农业、工业、投资建筑、劳资、服务业、财贸、物价、城乡两户。

其它部门的统计资料:

如交通运输统计资料。

②行政管理资料:

如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

③会计决算资料:

如各个银行、保险公司、铁路、邮电通讯单位的会计决算资料,主要有损益表、费用明细表、利润表。

4、廊坊GDP到底是如何计算的

GDP有三种核算方法,而在每种核算方法又分现价核算与不变价核算。

我市在发布GDP总量与结构时,使用的是现价数据。

而公布速度时使用的不变价数据(如1990不变价、2000不变价、2005年不变价)。

只有这样才能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进行对比。

其实,我们核算时,主要用下面的两个公式。

不变价增加值=现价增加值/累计价格指数(举例)

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现价增加值发展速度/当年价格指数。

第一产业:

增加值和增长速度直接取自农业年报,以生产法数据为准。

第二产业:

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分两部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直接取自工业专业,规模以下依据省反馈的规模以下部分总产值,乘以规模以下增加值率。

建筑业: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计算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作为总产出,再乘以上年度增加值率,得出建筑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涉及的行业比较多,主要采用“收入法”,并结合相关指标进行推算。

现价增加值=不变价增加值*累计价格指数

(三)、生产和使用统计分析

GDP的动态变化,可归结为两个原因:

价格水平的变化和生产物量的变化。

要先计算可比价GDP,国际通用方法是价格指数缩减法。

1、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GDP的动态变化,可归结为两个原因:

价格水平的变化和生产物为可比价增加值=可比价总产出-可比价中间投入

=现价总产出/产出价格指数-现价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价格指数

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增长是各产业部门增产抖动的结果,因为GDP增量等到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

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

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是指经济增长率中有多少个百分点是该产业拉动的。

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拉动点数=(某产业部门某年增加值增量/上年GDP*100)

(四)、收入分配与财政金融统计

财政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政府通过财政各环节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筹集的资金的总称。

(五)、贸易与价格统计

常用价格指数之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是对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用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而编制的价格指数。

此外,还有对外经济统计、国民资产负债统计、资源与环境统计、人口与就业统计等(略)。

二、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工作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指标:

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必须能用数值表示。

时间数列,是一种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依据的动态数据。

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三种类型,计算原则是必须保证各项指标值的可比性。

(时间、范围、内容、单位等)

时间数列的分析指标,分为: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

几个概念:

基期水平:

比较基准用的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

报告期水平:

所研究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

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指标数值可正可负,它反映的是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基期水平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年距发展速度-1

平均发展速度:

几何平均法、高次方程法

三、工业统计指标简介

工业是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活动的部门。

我们经常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我县2007年共有入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同比净增3家。

其中,中型企业5家,分别是金华实业、宝生钢铁制品、金铭精细冷轧、国华金属结构、中纺汉东服装;其余29家为小型企业。

34家企业分为6种经济类型,即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私营企业等。

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工业统计指标。

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目前按工厂法计算。

内容包括三部分: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销售产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工业中间投入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产品销售率反映工业企业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本年应交增值税 指企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而取得的收入总额。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费用、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在工业统计口径中是指利润总额+税金。

统计制度规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只统计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生产环节的“应缴增值税”,而不包括所得税,与国、地两税实缴税金口径不同,因此,统计口径税金数据与财政入库数据有差异,但能够基本反映企业的效益状况。

下面介绍关于增加值的相关指标

工业增加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是核算地方经济GDP的主要指标来源。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现价总产值

 ⑴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工业总产值包括:

 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工业总产值计算原则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

即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

  工业总产值计算价格:

 

   ⑴不变价格:

又称固定价格,指在计算不同时期的总产值时,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

采用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保证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时可比。

    ⑵现行价格:

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的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

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实际销售价格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工业中间投入 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掉(包括本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等)的产品和服务价值。

      工业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

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利息支出五部分。

   直接材料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可从会计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项取得。

不含烧油特别税。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

可从会计的“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

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的办法倒算。

   利息支出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

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⑵收入法(分配法)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规定比率提取的基本折旧,另一部分是为恢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损耗部分的价值而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

劳动者报酬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货币工资及收入,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薪金、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工资,包括企业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三是由企业为劳动者个人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生产单位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劳动、待业、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生产税净额指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企业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生产税指政府向企业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

生产税有三种形式,一是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的,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产品税、营业税等;二是不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而由购买者直接缴纳并由企业代征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特别消费税等;三是依照规定向政府支付的有关费用。

      生产补贴指政府既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资料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损益表”中的“补贴收入”项取得。

    营业盈余指社会总产品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计算公式为:

   营业盈余=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二)、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价格指数缩减法

2005年全国正式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范围:

月度工业发展速度计算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即先用报告期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乘以工业增加值率得到现行价格工业增加值,再除以报告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到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并据以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 

 

 

      最后,如何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呢,这就涉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它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六方面。

由以下指标构成:

(1)总资产贡献率:

它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的核心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份。

其中:

税金总额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未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

(2)资本保值增值率:

它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总计减负债总计。

(3)资产负债率:

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资产负债率=报告期期未负债总额/报告期期未资产总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份。

(5)成本费用利润率:

反映工业投入的和平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全员劳动生产率:

反映企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2/累计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