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中国的气候.docx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中国的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中国的气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中国的气候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
中国的气候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我国某月降水分布图,完成下列1~3题。
1.图示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此时A处降水少的原因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此时夏季风势力较弱,对A地影响小
C.盆地内部西北低东南高,阻挡夏季风D.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流沿山坡下沉
3.图示时段
A.西北地区多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多霜冻
B.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土壤墒情差
C.①处和②处的霜冻分布都是因地势高形成的
D.我国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答案】1.B2.B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移动,认真阅读地图是关键。
学生要熟悉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1.读图可知,图中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霜冻范围小,结合我国雨带移动的知识可知为4月份左右,选择B。
2.A位于四川盆地,此时降水少是由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比较弱,四川盆地周围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内部,难以形成降水,选择B。
3.读图可知,西北地区霜冻范围较小,A错误;此时,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白昼时间变长,气温回升快,但是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土壤墒情差,B对;①处霜冻线分布是由于地形因素,②处的霜冻分布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C错误;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的影响,D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某月多年平均阴雨区(局部),据此完成下列4~5题。
4.该月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暖锋B.准静止锋C.气旋D.反气旋
5.与甲城相比,乙城
A.海拔高度更低B.气温年较差更大C.夏季均温更低D.年日照时数更多
【答案】4.D5.C
【解析】
4.读图可知,该月北方地区处于雨季,而长江中下游出现大面积的晴朗天气,应为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此时控制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暖锋、准静止锋和气旋都会带来降水,D项正确。
5.读图可知,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云贵高原,甲的海拔低于乙;甲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温差大,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乙城虽然纬度低,但是受地形影响(云贵高原),夏季均温较低;甲地夏半年昼长大于乙地,乙地冬半年昼长大于甲地,甲地海拔高于乙地,纬度低于甲地,但乙地阴雨天气多于甲地,二者的年日照时数相差较小,故C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累计曲线图,回答6~7题。
6该地降水特点是()
A.集中在夏季B.集中在秋季
C.年降水总量在2000mm以上D.月降水量最大接近600mm
7.该地最有可能是()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华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答案】6.A7.C
【解析】
6.读图,6-9月降水量增幅大,说明降水集中在夏季,A对,B错;年降水总量小于600mm,C错;月降水量最大接近200mm,D错。
7.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应该是季风气候风,降水量小于600mm,可断定是温带季风气候,选择C。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
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
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8~10题。
8.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9.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A.12月B.1月C.3月D.5月
10.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
A.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B.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D.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
【答案】8.A9.C10.B
【解析】
8.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
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据此分析选A。
9.中国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形成的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
结合选项,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最合适,选C。
10.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但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
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
12.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答案】11.D12.C
【解析】11.根据图示,abcd的多年平均等降水量分别为1200、1000、600、600,根据四地的该年降水量,可以计算出四地降水的相对变率分别是—117毫米、—14毫米、79毫米、42毫米,四地不等,A错;降水越多绝对变率越大,B错;绝对变率并不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C错;但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D正确。
故选D。
12.结合上题计算可知,该年北方降水多于往年,而南方降水少于正常年份,呈现出南旱北涝的特点,这是由于夏季风强,向北推进过快导致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长,出现南旱北涝,故选C。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日雨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我国雨带分布的位置判断,此时最可能的月份是
A.3、4月B.6、7月C.8、9月D.12、1月
14.在此季节,西南山区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B.洪涝C.滑坡D.地震
【答案】13.B14.C
【解析】
13.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旬,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
根据雨带位置判断为6、7月,故选B。
14.根据上题结论,该季节为夏季,夏季多暴雨,西南山区地势起伏大,暴雨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和泥石流,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6.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15.C16.A
【解析】
15.该区域为长江流域,110°即为110°E,结合区域定位,该区域110°E附近为巫山,巫山以西为四川盆地,盆地四周受山脉的阻挡,冬季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甲处降雪分界线向北弯曲;乙地为巫山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降雪分界线在该地向南弯曲,故而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纬度差异不会导致雨雪分界线发生明显弯曲;甲乙两地均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均为陆地,热力性质相当,ABD错误。
16.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雨雪分界线以北为降雪,以南为降雨。
看图中信息,甲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南,据图分析应降中雨;乙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北,据图分析应降中雪,①正确,②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向右偏转(该地为北半球),故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处密集,气压梯度更大,风力更大,③正确,④错,故选A。
2017年7月26日报道,北京入汛以来降雨天气频繁,截至当日8时,平均降水量为267.8毫米,较常年平均同期偏多25%。
据此完成17~18题.
17.入汛后,导致北京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锋面B.雷雨C.准静止锋D.气旋
18.当北京入汛期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正值伏早天气B.云贵地区受准静止锋的影响
C.江淮地区易受台风影响D.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17.A1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学生要熟悉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和雨带的影响。
17.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
北京入汛以来降雨天气频繁,主要是受锋面影响雨带移到北京,选择A。
18.当北京入汛期间,锋面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正值伏早天气,A正确;云贵地区受准静止锋的影响是在冬季,现在不会出现,B不正确;夏秋季节江淮地区易受台风影响,C正确;夏季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正确。
二、综合题。
1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等。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图。
(1)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2)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过渡气候的原因。
【答案】
(1)地形。
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2)有利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使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
不利影响:
降水过度集中在夏季,夏涝春旱现象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冷空气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
(3)藏北高原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雅鲁藏布江谷地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而藏北高原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故降水少。
【解析】
(1)由我国海洋性气候区分布可知,海洋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热量条件优越、气温年较差小的地区。
四川盆地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因其独特的地形特征,热量不易散失,形成湿度相对较大、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特征。
从图中我国气候区分布可以看出,东部沿海海洋性气候区分布范围很小,天津、大连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大,季风气候典型,导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
(2)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印度洋带来较多的水汽,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因而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是大陆性过渡气候。
2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双峰林场被誉为中国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海拔1200米以上,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达2米,为我国降雪最多的地方。
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
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
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
(1)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4分)
(2)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
(4分)
(3)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
(2分)
【答案】
(1)规律:
等温线分布稀疏,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局部地区发生弯曲。
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温普遍较高,所以分布稀疏;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
角越小,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所以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受到平原和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在局部地区发生弯曲。
(2)纬度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中,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东侧迎风坡,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带来降雪;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3)冬季寒冷而漫长,“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处于张广才岭山脉中,木材丰富。
【解析】
第
(1)题,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要从总体分布规律、等温线密度及局部变化情况分析。
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温差小,所以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
从数值分布来看,大体随着纬度升高,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局部地区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略有弯曲。
第
(2)题,“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及地形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中,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山地东侧,为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降雪时间长,除了纬度及地形的影响外,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也是重要原因。
第(3)题,“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整体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
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间,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修建“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
从材料看,该地位于山脉中,为我国著名的林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
2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
左图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右图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最多,向四周递减。
(2)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影响;喇叭形的地形构成,造成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
(3)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收获,造成减产甚至绝产;降水日数多,湿度大,气温偏低;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示意图和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示意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等值线的判读、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中年降水量线数值变化可以看出,中部雅安地区降水最多,向四周递减。
(2)联系降水形成的条件回答,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有较多的凝结核。
雅安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雅安周围有河流说明水汽丰富,三面环山,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气流抬升形成降水。
(3)读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雅安降水多,季节变化较大,降水天数多且较均匀。
秋季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后期阶段,降水多,阴雨天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不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