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47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过程性检测

历史试卷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4题,60分)

1.“(东汉末年)许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

乃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

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

晏等以此并得选举。

”(《滹南遗老集引》)这段描述反映出   

A.政府大力表彰气节          B.东汉后期选举放松了标准

C.家庭不断走向解体          D.乱世仍有人依循儒家规范

2.麦迪逊在《联邦党文集》中提出:

“要形成一个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首先必须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必须迫使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的成功做法是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民主选举    D.分权制衡

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规模经营        B.分工简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4.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

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B.城市管理制度渐趋松弛

C.政府重新规划城市布局            D.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

5.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

“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6.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有如下内容:

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活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等。

这份文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下列选项对研究汉代丝织业的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

“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

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

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8.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9.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

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                  B.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D.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10.“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海禁”政策②重农抑商③工商食官④夜市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1834年,英国致府派遣律劳卑出任首位驻华商务监督,取代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处理英商在华一切事宜,也使中英外交冲突更加激烈。

英国此政策转变的背景应主要是

A.重商主义的影响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英国建立殖民帝国 D.林则徐执行禁烟政策

12.“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3.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

巨大变化。

阅读右图(单位:

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

B.葡萄牙、荷兰

C.法国、荷兰

D.荷兰、英国

14.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统计,某国在某一时期三种主要类型商品进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以下各项与图中情况最契合的是

A.16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            B.17世纪40年代的荷兰

C.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              D.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

15.下表是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单位:

万担)。

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

 

棉花产量

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

棉花出口

进口外国棉花

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1840年

802

211

0

50

5

1894年

832

200

76

4

218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棉花商品化程度逐渐降低

C.民族工业已经产生        D.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6.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迁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自强求富的探索

17.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C.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18.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

其实质是

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

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

19.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

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有①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②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③新式教育促进女性思想解放④西

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右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C.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2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联产承包计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农村改革的高潮。

这一规定解决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

A.土地所有制问题   B.经济结构单一性   C.劳动力出路问题   D.“一大二公”的弊端

2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2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

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

”该材料可以直接证明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要建立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现代企业制度已在我国普遍建立

24.“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二、非选择题(25题13分,26题,27题,总分40分)

 25.(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_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

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

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

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

                                                 ——李庆西《最后的儒者》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

(5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前,“女子庄洁自好,无登山、入庙等事,井臼之馀,刺绣旨蓄,靡不精好。

至于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

材料二  有人抱怨: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

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民国《川沙县志》卷14“风俗”)。

材料三《1892年至1902年海关报告》称,在毗邻厂区的农村,“村民衣着和一般外表有了显著改善。

这些村民在走向进步的历程中,已从贫困和不足的状态逐渐改变为中等程度的舒适和富裕状态,特别是妇女和少女更是如此。

”一个女子曾说:

“假如我们能够自营生计,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

我们不是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呀。

”另一女子说:

“现在男子们不能骄傲了,因为我们能够谋生,不再似从前的妇女般依赖男子了。

”“因为工厂方面不需要缠足的女子,所以女子缠足的陋习也渐次革除了”。

材料四  她们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

她们每天与其他工人及城市中工业生活接触,耳濡目染,自会发生思想的变化,结果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

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社会新闻与笑谈,均由工厂女工带回家中,否则各种消息实无法传至农村社会的”。

            

 ——以上材料摘自《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上海开埠前女性的地位如何?

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影响。

(5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9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材料三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5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53—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分别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

(6分)

 

(3)结合你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批驳材料三中作者的“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这一观点。

(4分)

 

历史月考2答案

1-5DDCAD;6-10DBABA;11-15BBDCD;16-20ACDAC;21-24DAAB

25、(13分)

(1)秦始皇: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推广郡县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分)

汉武帝:

建立中外朝制度,确立儒家思想的支配地位。

(2分)

(2)唐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分散、削弱相权(2分)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均有钦定,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2分)

(3)极端君主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持专制统治;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

(5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6、(12分)

(1)地位:

遵循礼教,不轻易外出,做家务或纺织(2分)

原因:

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闭塞守旧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

(2分)

(2)自然经济解体;机器工业兴起,中外近代工业增多;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市文化的吸引;谋求更好的生路。

(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冲击了闭塞守旧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安土重迁”观念减弱,商品经济意识增强;扩大了商品消费者队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给城市经济注入活力;妇女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独立自由和婚姻自主意识增强;缠足等陋习逐渐革除;农村传播新思想。

(5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7、(15分)

(1)问题:

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分)

     措施: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3分)

(2)态势:

1953—1978年曲折发展,1978年后相对稳定。

(2分)

A到B因素: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2分)

C到D因素: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得到较快较稳定发展;②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技术,加入WTO,融人世界。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批驳:

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

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