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3007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胶州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改造》中指出:

“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

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的经济头脑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因为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3.《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

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4.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的。

上述现象表明

A.西汉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地契成为土地所有权凭证D.西汉政府禁止开垦荒地

S.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

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

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匹,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其衣食全赖此”。

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扛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7.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这里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B.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C.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

8.“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

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

这说明明初政府

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

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

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9.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

“大帆船贸易”

A.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

B.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

C.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D.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10.“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了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11.史学家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提出:

西方历史上所谓的“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

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扩张

C.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12.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

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B.英国订单巨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

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所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14.1843年,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认为这“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对这种“感受”最合理的解释是

A.化学以及医学知识的缺乏  

B.英属殖民地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认可

C.为工业化时代到来感到兴奋 

D.为工业革命后的环境污染深感担忧

15.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下表主要表明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16.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7.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干进口。

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

这一现象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引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18.“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19.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

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的扶植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有一定的发展

D.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

……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己增至375……。

据此分析,四联总处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

21.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仓、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2.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13000。

这从侧面反映出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

C.市场贸易取消,货币丧失作用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23.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24.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咯”,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措施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B.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

25.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

此次采访免去了官场那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家里随意亲切交谈,被定名为“炉边谈话”。

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的这次“炉边谈话”主要内容应是

A.利用公共传媒,宣讲竞选纲领B.解释新政措施,争取人民支持

C.塑造亲民形象,力争总统连任D.分析国际形势,鼓动参战情绪

26.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二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强调消费是生产的推动力量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27.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8.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己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29.《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30.“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1.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

“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这一规定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32.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

A.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

B.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

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33.深圳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

材料反映了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34.在1944-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B.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

C.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D.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

3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指出:

“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

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13。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36.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于2016年6月24日公布.51.9%的英国民众投票赞成脱离欧盟,英国将成为欧盟成立以来第一个退出的成员。

尽管公投选择“脱欧”,但仍有大量英国人想“留下”,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1967年欧共体成立,英国为创始成员国之一

B.欧共体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外交等方面

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英镑退出流通领域

3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截止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已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这表明

A.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38.2015年12月《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

“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主要体现出

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计43分。

3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有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

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

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

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垒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

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

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

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

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8分)

4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机器人的想象画。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想象画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说明理由

4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

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

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

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  1981年里根说:

“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

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

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上述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10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中的作用。

(6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57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B

C

C

B

B

A

D

A

B

D

B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C

D

C

B

D

D

B

B

C

D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C

B

D

D

C

C

A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计43分。

39. (15分)

     

(1)理由:

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

(3分,答出3点即可)

 影响:

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 分)

     

(2)差异原因:

中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等。

(4分,答出2点即可)

英国:

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等。

(4分,答出2点即可)

40.(12分)

示例1:

信息:

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4分)

说明:

19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期,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已应用到工业生产和近代交通领域中,想象画中的机器人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反映了蒸汽机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的社会效应。

(8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信息:

工业革命带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4分)

说明:

尽管想象画中的机器人只是人们的遐想,但将机器人用于农业生产,说明人们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技术的变革,也说明了工业革命对农业技术革新的影响。

(8分,言之成理即可)

41.(16分)

(1)相同:

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

(2分)

不同:

杜鲁门注重解决就业问题;艾森豪威尔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里根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克林顿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

(8分)

(2)基本精神:

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

(2分)

作用:

敦促国会立法;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等。

(4分,答出4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