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40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docx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从非典防治谈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成为人们倍受关注的焦点。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不仅是对我国各级干部领导水平、广大卫生人员战斗力的考验和锻炼,也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突发应急处理机制的一次全面检阅和修复。

本文试从我县实际,结合学习贯彻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就建立和完善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下简称应急机制)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供商榷。

一、防治非典,催生我县应急机制

面对非典型肺炎这一重大传染病疫情,我县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以严堵输入性病例为重点,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力以赴,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没有发生疑似和确诊病例。

在防治中,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灵敏、高效、有序、有力”的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了畅通有序的组织指挥体系。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同志任总指挥,23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防治工作指挥部,抽调专人,组建班子,实行集中办公、集体决策。

此外,全县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属地负责制、单位负责制、“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层次清、责任明的防治组织指挥体系。

为确保政令畅通、指挥有力,县乡抽调专人,组织督查组,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推动防治工作开展。

二是建立了扎口统一的信息报告体系。

县指挥部办公室设立信息统计组,各地、各部门均明确报送人员,统一业务要求,构建专门的信息传递网络,实行疫情日报、零报告和即发即报制度。

此外,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和咨询,扩大信息源。

在收集汇总防治信息中,突出对外地返乡人员和发热观察病人的动态监测及管理,提高了防治工作效果。

三是建立了精干高效的防疫救治体系。

以县卫生防疫站和县人民医院为依托,组建县级防治专家组、医疗救治组、疫情应急组,配备专用车辆和器械;在乡镇以临床、医护、防疫和公安人员为骨干组建应急队伍,及时有效地处置可疑疫情和突发情况。

指定县人医为临床观察医院,全县按规范设置了18个独立体系的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区,落实专职医护人员。

在县防疫人员指导下,乡镇防保人员和乡村医生承担对外地返乡人员体温监测、消毒技术指导和监管任务,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作为科学防治的主力,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四是建立了后勤物资保障体系。

县乡财政投入防治专项资金,对外地返乡人员免费体检,对收治观察人员给予医疗救助,对防治一线人员提供安全防护.协调各方力量,组织消毒剂和防护用品生产和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督检查,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此外,全县散发和张贴防治资料,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利用新闻媒体加强盖边沿底的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全民防疫氛围,形成群防群控的生动局面。

二、灾后反思,应急机制存在缺陷与不足

我们为取得防治非典阶段性成效而自豪,但绝不能自满;我们在祝贺没有发生非典病例的同时,更带有一份庆幸。

这场灾害还没有根本消除,新的灾害还可能发生,重新审视应急机制,显得格外必要和重要。

1、经费投入不足。

宏观上我国政府财政每年卫生总投入预算不足已是事实,可有限的投入没用到刀刃上也是事实。

统计表明,政府财政拨付的总支出中仅有12%用于公共卫生及疾病控制。

从我县来看,以2002年为准,全年卫生事业费计1252万元,仅占财政支出的2.79%,其中用于公共卫生及疾病防治的为98.5万元,仅占卫生事业费7.8%。

由于经常性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加之补助方式的积弊,导致县乡公共卫生设施基础薄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比较脆弱,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防治非典以来,中央财政设立20亿元的防治基金,并又投入35亿元用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

我县在防治非典中实际花费1018万元,财政专项补助150万元(其中县级补助40万元,乡镇补助110万元),资金缺口达868万元。

其中卫生部门实际支出376万元,县财政补助28万元,资金缺口达348万元。

许多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一方面在防治非典中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尚未得到应有补偿;另一方面因非典影响,业务收入平均减幅近20%左右。

当前,随着非典防治转入常态管理,经费问题不进行有效解决,将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的根本性因素。

2、监测信息不畅。

我县具有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送有制度、有要求,但真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明显不够。

一方面,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还没有真正全覆盖、覆盖全,盲区较多,导致一些信息上不来、收不到;另一方面,信息管理处于被动收集,缺乏主动监测、综合预警分析。

由于乡村行政区划的调整或扩大,乡镇中心卫生院(防保所)或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管理区域也不断调整或扩大,对区域内的人或事难以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此外,流动人口和集镇结合部的复杂性,客观上也增加了信息收集的难度。

部分卫生人员信息报送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不强,全县对信息资源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在报送手段上,大多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没有有效利用计算机传输技术。

此外,在防与治之间、指挥系统与专业系统之间,有时缺乏信息沟通和互动,有脱节现象。

全县公共卫生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还没有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统一公布的“95120”讯息号码还没有真正成为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主渠道。

3、专业人才不多。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依靠专业的队伍,但从现状看,我县公共卫生人才还比较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紧缺。

在乡镇卫生防保人员中,仅有24%的人员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有近一半的人员无规定学历职称。

在县卫生防疫站等专业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40%,其中中专学历的占71%,专科以上学历的占29%,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4%。

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一方面可能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从常态管理、长远发展上看,存在隐患、缺乏后劲。

4、管理体制不顺。

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县乡镇卫生院实行属地管理。

经历非典防治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管理体制愈益暴露了许多问题,表现在乡镇公共卫生服务,由于缺乏经费保障,有市场化和弱化倾向;卫生资源难以进行快速有效地整合和利用;部分乡镇领导由于缺乏业务管理知识,乱决策、瞎指挥,影响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

此外,1998年以来,我县在县卫生防疫站执法大队基础上建立了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大队,统一行使卫生局委托的卫生综合执法职能。

由于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制没有进行全面彻底改革,客观上造成卫生监督经费、人员、装备处于两难境地,影响整体功能。

三、贯彻《条例》,加快完善常态应急机制

危机蕴含危险和机遇。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我们应对包括非典在内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规范和保障。

学习贯彻《条例》,就是从实际出发,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加快建立和完善常态运行下的“有序、有力、有效”应急机制。

1、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灵敏的公共卫生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

覆盖常规、危机管理的信息情报网络,是各级组织指挥系统的“千里眼”、“顺风耳”,同样也是为决策应急事件的重要依据。

这是建立应急机制的首要任务。

结合即将开展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在县卫生局建立卫生信息统计和新闻发布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上与国家及省、市、县电子政务相衔接;对下连接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将公共卫生与卫生统计、疫情报告、财务管理、医院管理乃至即将推行的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并网运行;对外,公布全国统一的“95120”讯息号码,在新闻媒介、有关载体上广泛宣传,真正使这一号码与“110”一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扩大社会信息来源的主渠道。

同时应指定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传染病疫情日常监测及预警工作.在县卫生监督所、县人民医院和重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设立公共卫生信息直报点,明确专人,制订规程,确保公共卫生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上报。

根据《条例》规定,进一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信息发布、有奖举报等制度,明确报告流程,时限和违规责任.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尤其要借助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的现有信息网络,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有关公共卫生信息。

2、实现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乡一体化。

积极贯彻中共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有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文件规定,进一步调整和规划我县的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系。

在县建立卫生监督所,在中心乡镇设立卫生监督派驻所,在村和社区聘任卫生监督协管员,切实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确保卫生法律法规统一有效地实现。

加强县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在装备上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上加快引进,提高专业防治水平,力争在2005年前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应实行县乡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探索成立全县卫生投资发展公司,将卫生院资产统一上划管理,将乡镇卫生院院长工资、医疗保险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将乡镇卫生院防保所人员、经费、工作考核纳入卫生监督和疾控体系管理,确保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到基层,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此外,根据《条例》,要本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指导思想,全面建立一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救治应急队伍,按照准军事化的要求进行管理。

明确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4-6个乡镇卫生院设立隔离良好的传染病区、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及传染病门诊,配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和器械,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

要加强县乡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在县人医组建医疗急救中心,在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24小时接诊的急诊科,配备专人和专用器械.在村组社区可结合服务站或个体医疗诊所配备一定的急诊急救药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转诊急诊和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

3、加大对公共卫生财政预算投入

《条例》规定,政府应建立突发事件相关物资、设备、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制度,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这样以法制化的形式保证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

面对不确定的公共卫生风险,县政府应依法建立防范基金,并将社会保障与危机管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全盘考虑。

当前国家及省市对公共卫生投入的政策愈益明朗,力度很大.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有关既定政策的落实。

4、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把应对“非常态”的突发事件纳入到“常态”的管理当中,领导者就必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做到有备无患,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

各级干部都应该以这次抗击非典为契机,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能力。

要着重培养六个方面的能力,即:

掌握信息,增加知识面,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提高组织民众共渡难关的能力;研究先行、增加科学性、提高驾驭危机的能力;立法建制,增强规范性,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资源整合,增加调控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功夫在平时,各级干部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努力把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旦事件发生,要做到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组织力量加以解决,努力减少损失。

目前,抗击非典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新的公共卫生事件还可能发生,我们要“有备无患”,把预防、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灾害作为一项目标和工作,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要坚定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的精神寻求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发展的卫生事业来应对各种公共卫生危机,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