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21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 15页.docx

精品文档玉环琵琶赏析推荐word版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玉环琵琶赏析

篇一:

中国琵琶音乐赏析有感

中国琵琶音乐赏析有感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琵琶音乐赏析,目前课程已经进入了尾声,感觉老师每天就像一位艺术家在给我们上课。

上中国琵琶音乐赏析这门选修课后让我了解到琵琶是一种令人震撼的艺术。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

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

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

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组织和美化同时还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听力上的艺术。

别看它只是几根琴弦的变化,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看着弹奏者拨动着的琴弦,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一学琵琶,想自身也能够亲身弹奏一下那神圣的乐器。

但看到能成功演奏琵琶的艺术家,要求是多么的严格,是背后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

所以我只有欣赏琵琶的份了,不过欣赏琵琶也是一门学问,琵琶演奏者不只是在弹琵琶,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鉴赏是我们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我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喜欢而已。

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能够听懂音乐。

直到有一天,从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明白到,音乐是没有人可以听懂的,听的只是一种感受。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

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

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

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课上,老师不仅给我们观看了《十面埋伏》琵琶赏析片段,而且老师还亲自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了演奏,同时老师还让她的学生给我们大家进行了演奏,让我们对琵琶一窍不通的我见识到了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

,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十面埋伏》在反映古代重大历史题材时,抓住了典型时间、典型环境,在描写楚汉相争这一历史特定背景时,选择了最有代表意义的垓下决战的场面,在表现垓下大战中又突出了呐喊,形成全曲高潮,完成了对汉军这一进攻者、追击者、胜利者生龙活虎的形象塑造,成功地展现出古代战场上激烈壮观的场景。

总体而言,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全曲可歌可泣,起承转合,跌宕起伏。

在琵琶弹奏的同时,聆听者的心境随着曲声的变化而变化,从激昂宏伟到紧张急促再到悲壮自刎,最后的哀怨断尾,我们的心跳也随之起伏。

只有听过才能感悟到其中的气势,才会觉得它是对得起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称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德海大师。

他的

演奏发音纯净,音色优美,技巧娴熟,精致委婉。

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采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

艺术处理也有独特之处,其演奏的文曲细腻动人,武曲则激情四溢,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听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

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

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

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

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

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通过上的这几节中国琵琶音乐赏析这门选修课,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有关于琵琶音乐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选上这门选修课,能让自己在大学期间除了上自己的专业课外后,还能够欣赏到这么有中国色彩的乐器,品味到这么优雅令人震撼的乐曲。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

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音乐的魅力,需要用心去体会。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

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篇二:

琵琶行赏析

声音描写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声摹声,形象可感。

其实对于音乐这种听觉事物来说,想要让读者感受的彻底明白是很困难的,它不是那种形象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能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现魅力。

而作者却可以独辟蹊径,以声音摹写声音,并且曲尽其妙,形象可感,生动活泼。

作者先写“大弦”声音“如急雨”,再写“小弦”声音“如私语”,然后写大弦小弦交杂在一起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流利。

流畅时是出谷黄莺在花间婉转娇啼,凝涩时是冰阻冷泉阻塞不通。

高潮时是银瓶破裂,水浆溅出,铁骑出动,刀枪齐鸣。

每一种声音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琵琶这一乐器的曼妙非常,极大丰富了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极大拓展了读者的想象和欣赏空间。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

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

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

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

用“嘈嘈”、“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又用“急雨”、“私语”,使它形象化。

琵琶有四弦或五弦。

“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

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

双声和重音叠韵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篇三:

琵琶行赏析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

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

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

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五知己登山游水。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

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

正如《唐宋诗醇》所说: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

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

序云: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实际上,这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二”当为“六”字的传刻之误。

宋人戴复古在《石屏詩集》卷一《琵琶行》里已经指出:

“一写六百十六字。

诗题又作《琵琶引》。

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

发展到隋唐,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常有它。

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

“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句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

“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

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

“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

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

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欲语迟”,是说犹疑之中暗含心事。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将船只移过去,慢慢靠近,邀请那人出来相见。

大家添了酒,把灯拨亮,重新设宴。

诗人写琵琶女的出场,是因闻声而动情,因动情而寻人。

琵琶声的不同凡响,衬托出弹奏者的不同寻常,故听者赏慕,颇有知音相遇之感。

“回灯”,添油拨芯,使灯光回亮。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经过再三邀请呼唤,她才勉强走出来;出来时,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儿。

一方面是急急以求,一方面是默默以待;一方面是频频呼唤,一方面是迟迟而出。

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

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

尽管用语平实,但欲露还藏的情态,已经入木三分。

“千呼万唤始出来”,并非孤傲忤慢,而是因为自有志趣,不露才扬己;更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的难言之恨,不便说明,也不愿见人。

这种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时一个女子应有的情态。

“犹抱琵琶半掩面”与上文的“琵琶声停语欲迟”,皆曲折细腻揭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琵琶女的出场,让人产生期待,全诗由此转入正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她转好弦轴,拨动琴弦,顺手试着弹了三两声;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露出情感。

前句写校弦试音。

后句以乐音传达人的思想感情,扣开听者的心扉,让人神往。

“情”字是诗眼,有传神之妙。

“转轴拨弦”,是弹琵琶之前校正音阶、调正丝弦的准备动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每一弦都是那样低沉压抑,每一声都充满愁思,似乎在倾诉一生的不得意。

这两句进一步借音乐写人,在抑郁之情中点出身世之悲。

“不得意”,一作“不得志”,给“情”定了一个基调。

“掩抑”,以手压弦而弹,弹出的音调低沉压抑,是幽咽悲伤的情调。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弹奏下去,仿佛要一吐为快,说尽自己无限心事。

以上三联,都是上句写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情景,下句借听者的感受揭示她的内心活动。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她的手指在弦上一会儿轻轻叩动,一会儿慢慢揉动,一会儿顺手下拨,一会儿反手回拨。

起先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又弹《绿腰曲》。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娴熟的技艺。

“拢”,用指叩弦;“捻”,用指揉弦。

这两种是用左手按弦的指法。

“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

这两种是用右手弹弦的指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据说是开元时从印度传入,原名《婆罗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有较详细的描写。

“六么”,是当时有名的歌舞大曲,也作“绿腰”或“乐世”。

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得名,属软舞类。

由女子独舞,舞姿轻盈柔美,乐曲节奏由慢到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

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

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

用“嘈嘈”、“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又用“急雨”、“私语”,使它形象化。

琵琶有四弦或五弦。

“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

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

双声和重音叠韵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

“间关”,形容莺声宛转。

“幽咽”,指悲抑哽塞。

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

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

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

此时,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

“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无暇细味。

而“无声”之时,给人以时间去整理

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

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

谁知“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

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最后,一曲终了,她收取拨子,在几根弦的中心奋力一划;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一样,发出脆厉的一声。

至此,全曲戛然而止,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仍余音绕梁,久久难息。

“拨”,即拨子,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

“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做“扫”。

“画”,同“划”。

“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时,四周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

一声裂帛般的音响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

一直沉浸在音乐中的听众,如梦初醒。

这里,诗人从侧面写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

置身斯时斯境,同怀天涯沦落之感的作者与弹者心境如何,让人不由揣想。

而由刹那间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无言更胜有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诗人在这里第二次描写到月亮,静谧的意象与诗意再次呼应,烘托出凄美的情境。

“舫”,小船。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她若有所思,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神态凝重端庄地站了起来。

这里,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下文的“自言”过渡。

“沉吟”的神态,大概就是从听者的询问引发。

但是,叫人从何说起呢?

于是,一面收拾,一面思忖。

“敛容”,刚才弹奏时由于情绪激越,不单是衣裳有些乱了,悲欢也都形于色。

至谈话时,自然要整理情绪,从音乐意境中收回心来,于是收敛起脸上的表情。

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自重。

琵琶女并非轻薄浮躁之人,前面已经写出了她的人格:

“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正代表着女性的羞怯和矜持。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女自叙道:

我本来是京城长安女子,家住在虾蟆陵。

“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之地。

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

后人误传为虾蟆陵。

从这里至“梦啼妆泪红阑干”,都是琵琶女自述身世。

诗人用诗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相互补充,完成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岁时,我就学成了琵琶,名字编排在教坊之中,是属于第一流的。

上面是叙籍贯,这里是叙出身。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唐高祖武德后,在禁中设内教坊。

玄宗开元二年,在蓬莱宫侧置内教坊,洛阳、长安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

内教坊兼习雅乐和俗乐,外教坊则皆为俗乐。

这位琵琶女大概是挂名外教坊的。

“第一部”,指首席乐队。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那时,我技艺超群,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师傅也佩服;我还貌美过人,妆扮之后常被秋娘嫉妒。

这两句写琵琶女色艺双绝。

“善才”,唐代对琵琶师的称谓。

“伏”,通“服”,敬佩。

“秋娘”,当时的一位著名歌妓,这里是泛指歌妓女伶。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京师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赠送缠头;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这两句写琵琶女追忆当年在长安时的生活,语含感叹。

“五陵年少”,指富贵人家子弟。

“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

高帝之长陵、惠帝之安陵、景帝之阳陵、武帝之茂陵及昭帝之平陵,都在长安城北。

唐时,曾将各地的一些富豪迁到陵邑周围,以繁荣邑址。

故五陵多富家子弟。

“缠头”,也叫“缠头彩”,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人以罗锦等丝织品为赠。

后来多用钱物代之。

“红绡”,红色薄绸或绫缎等丝织品。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用钿头云篦等贵重首饰来打拍子,哪怕碎了也毫不可惜;纵酒欢歌中,我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

“钿”,是用金、银、玉、贝等制成的花朵状的首饰。

“云箆”,即云状的箆,是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

“云”,一作“银”。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一年又一年的欢笑作乐,多少良辰美景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消磨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琵琶女在忆昔思今中,有着淡淡的留连,更有悔恨和痛惜。

“秋月春风”,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一起出道的师妹随军去了,阿姨也去世了;暮去朝来,时光流逝,我的容貌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