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92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ocx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目录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2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4

(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5

3、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6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6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9

六、2015-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10

第二节中国碳四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2

一、碳四行业监管管理体制12

二、碳四行业相关政策分析13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14

第三节中国碳四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4

 

中国碳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2014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美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图表-1:

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8885亿元,增长11.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18亿元,增长14.6%。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商品零售208988亿元,增长13.6%。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10704亿元,增长12.7%,其中,汽车类增长10.4%,家具类增长2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环比增长1.24%。

图表-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涨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

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0.3%,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2.8%。

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6%,油脂价格上涨0.3%,猪肉价格上涨0.3%,鲜菜价格上涨8.1%。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12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图表-3: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65元,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是1978年的11.5倍,年均增长7.4%;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7917元,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是1978年的11.8倍,年均增长7.5%。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增长,达20169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627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9.6%。

从各地区看,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图表-4:

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概况

中元智盛整理

(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体,其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71.2%下降到2012年的64.3%;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3.9%和2.0%分别上升到2012年的9.5%和2.6%。

家庭经营收入一直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其占纯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63.3%下降到2012年的44.6%;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均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31.2%、2.0%和3.5%分别上升到2012年的43.5%、3.1%和8.7%。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1、基尼系数依然较高

从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看,2003年已超过0.4,达0.479,2008年更是攀升到0.491。

自2009年起基尼系数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已下降到0.474。

2、各地区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但差距逐步缩小

从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1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最高的均为上海,分别达40188元和17804元,而最低的均为甘肃,分别为17157元和4507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分别是最低的2.34倍和3.95倍。

自2006年开始,全国31个省(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异系数逐年缩小,表明各地区城镇居民之间和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3、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一直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差距有所扩大,90年代后期差距进一步拉大,至2010年开始有所缩小。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0451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4681亿元,增长0.7%,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66918亿元,增长13.5%,增速与1-11月份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916亿元,增长17.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86669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5%,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3%,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6.6%,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227452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41644亿元,增长17.2%,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25980亿元,增长17.5%,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477023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11986亿元,增长8.7%,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11090亿元,下降0.3%,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2537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476634亿元,增长15.9%,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8785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1-11月份持平;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6478亿元,增长13.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3083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4.1%,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8.6%,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14.4%,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6.3%,降幅缩小1.3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下降5.1%,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

图表-5: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图表-6:

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类别

增长率

发电量

0.076

粗钢

0.075

钢材

0.114

水泥

0.096

平板玻璃

0.112

十种有色金属

0.099

焦炭

0.081

化学纤维

0.081

乙烯

0.085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4%。

房屋新开工面积2012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6%。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7.5%。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8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

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2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2%。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3.1%,自筹资金增长21.3%,利用外资增长32.8%。

图表-7: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

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4.21万亿元,增长4.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3.8%。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65万亿元,增长2.8%,占32.7%。

对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78万亿元、3.41万亿元,分别增长8.9%、5.4%;对香港、日本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31万亿元、1.92万亿元,分别下降7.2%、1%。

对东盟、非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95万亿元、1.36万亿元、5851.9亿元和4335.5亿元,分别增长7.1%、4.3%、5.6%和6.8%。

民营企业进出口9.13万亿元,增长6.1%,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19万亿元,增长2.4%,占46.1%;国有企业进出口4.59万亿元,下降1.3%,占17.4%。

机电产品出口8.05万亿元,增长2.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

同期,人工关节、人工关节、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98万亿元,增长4%,占20.7%。

消费品进口9362.7亿元,增长14.9%,明显快于同期我国进口总体增速,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7.8%。

同期,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9.3亿吨,增长13.8%;原油3.1亿吨,增长9.5%;大豆7139.9万吨,增长12.7%;钢材1443.2万吨,增长2.5%;铜482.5万吨,增长7.4%。

此外,进口煤炭2.9亿吨,下降10.9%;成品油2999.7万吨,下降24.2%。

图表-8:

2011-201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数据来源:

商务部

六、2015-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攻坚期”的一年。

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各类参数可能出现更多的变异和超预期的变化。

增速的持续下滑、结构的持续调整、房地产进一步的周期调整以及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2015-2019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将会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引领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按照时间表全面展开经济领域的大改革,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将对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深度冲击。

2015年至2018年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艰难期和下阶段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期。

2、房地产将在政策常态化之后步入全面调整期,其调整的路径和幅度将成为2015年宏观经济景气的焦点。

但由于房地产参数没有全面恶化,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空间依然较大,2015年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依然在可控区间之中。

3、“新平庸(NewMediocre)”与“大停滞(NewSecularStagnation)”的世界经济格局将有轻度改善,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稳定的基础,并使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调整触底回升。

但相对低迷的出口增速依然将对内部不平衡的调整带来持续压力。

4、地方政府在新《预算法》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地方融资平台调整和剥离、土地市场低迷以及考评体系进一步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将面临进一步的财政压力,地方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5、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困境”、“银行呆坏账上升”、“失业问题显化”以及“第三产业景气状况的下滑”将在新常态的新阶段出现。

6、金融改革将与“强监管”一起来推动我国经济“去杠杆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不仅对于宏观经济景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去杠杆化”得以推进的关键。

7、投资下滑幅度的加大、消费的持续疲软、去杠杆和去产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不仅将导致2015年GDP增速的回落,同时使中国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

8、“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将在2015年进一步实施。

改革的顺序对于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依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2014年GDP持续回落的基础上,2015年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

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1%,2015年GDP增速为7.18%,经济回落幅度达到0.23个百分点,较2014年的0.26个百分点有所收窄。

第二节中国碳四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碳四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碳四是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3亿吨/年,2006年汽油、煤油、柴油产量合计1.78亿吨。

在我国石油行业中,只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集团公司被授予石油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经营资格。

由于石油生产、储运和销售一直由中央计划配置,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拥有80%以上的炼油能力,全国500万吨/年以上的大中型炼厂全部归两大公司所有。

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全部进入两大公司所属炼厂进行加工。

目前,我国对石油炼制业的管理依据是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38号文件《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以及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以上文件强调国家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调控,并以严格控制国产及进口原油的分配计划和实行成品油集中批发为基本管理手段:

凡未经国家批准的炼厂一律不配置原油,对国家核准的地方炼厂限制性地供应原油,严格禁止以进口燃料油或沥青加工的名义生产成品油;对两大公司炼厂鼓励加工进口原油;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下同)要全部交由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

《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规定:

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原则上要达到年产800万吨级以上;中外合资炼油项目,外方必须拥有先进技术或原料供应能力,中方股东对合资项目相对控股。

经过清理整顿,2000年前后,经国家核准保留的两大公司以外的加工能力为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厂共有63家,国家为其配置少量国产原油。

由于油价上涨、国内成品油结构性供应紧张、国家调控力度有限、炼厂利润增加等原因,2002年以后,各地(主要是沿海地区)以进口燃料油或沥青加工的名义生产成品油的小炼厂(包括国家石油公司所属)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原经国家核准保留的小炼厂也纷纷扩大一次加工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此类炼厂有上百家,全部加工能力超过8000万吨/年。

这些由地方政府私自批准新建或扩建的小炼厂大都使用进口燃料油生产非标准成品油供工业燃烧和农业机械使用,以弥补市场上此类产品的缺口。

由于燃料油进口取消配额且管理较为宽松,具有燃料油进口经营资质的企业较多,炼厂以进口燃料油为原料加工成品油这一独有的中国特色已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燃料油进口国,最多时年进口量近3000万吨。

虽然根据前述38号文的规定,所有炼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两大石油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各炼厂一律不得自销,但是,由于这些小炼厂的生产原料非国家分配,所以其成品油产品全部自行流入市场,且不受国家控制,估计数量有数千万吨之多。

二、碳四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但是,随着石油炼制工业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加和原油品质的劣质化,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区域性大气、水污染问题日趋明显。

为统一规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环保部制定了相关标准,现该标准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环保部在近日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说明表示,目前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从2000年的2.76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5.7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较2011年增加3500万吨/年,同比增加6.5%.同时,随着中外合资大炼厂项目的投产,外资在华的炼油权益能力将大幅上升。

由于近十年石油炼制工业规模的发展主要是保障国民经济需求的满足供给型发展,在炼油企业总体加工流程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生产清洁产品的二次加工生产装置的能力相对较小。

车用汽油、车用柴油质量与先进水平相差较多。

中国石油所属炼油企业在1999年重组前多数归中国石化总公司管理,其清洁生产水平与现在的中石化企业相差不大;中海油是新建炼油企业,其清洁生产水平可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延长集团炼油企业水平相对较差;总体来讲,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占比较低,车用燃料中烯烃、芳烃比例较高。

环保部表示,随着石油炼制工业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加和原油品质的劣质化,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区域性大气、水污染问题日趋明显。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城市群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挥发性有机物、SO2、NOX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石油炼制工业较发达的辽河、海河、长江、黄河、珠江流域,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近海的水污染控制也趋于紧迫。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要求,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要实施脱硫;在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

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

石油炼制工业1997年开始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8年开始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主要控制水污染物中的pH值、石油类、COD、挥发酚;大气污染物中烟尘、SO2。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加,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酸雨污染和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污染日益严重,区域性大气、水体污染问题日趋明显。

此外,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两标准规定的污染物种类和限值已不能满足当前环保工作的需要,制定适合石油炼制工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迫在眉睫。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目前成品油需求疲软,导致轻芳烃市场需求低迷,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现象。

芳构装置利润大幅缩水至盈亏一线。

且消费税改政策的执行日期临近,对芳烃及MTBE市场压制较大,下游厂家开工热情不高,维持现有状态为主。

且税改政策执行方式尚不明朗,调油商多在观望政策的具体细则的出台,目前采购兴趣不大。

受到此种状况影响,部分芳构厂家计划销售完现有采购合同后有停工之意,而且在未来一个月内停工厂家将会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原料市场需求大幅萎缩。

第三节中国碳四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我国碳四馏分的利用一般分两种,即工业利用和分离化工利用。

工业利用包括不经加工直接作为燃料应用的液化石油气、掺入汽油调节蒸汽压、直接作燃料气使用和经化学加工生成液体燃料等多种形式。

通常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其中包括烃类和非烃类燃料。

烃类如烷基化汽油、齐聚叠合汽油;非烃类如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等。

分离化工利用是将碳四馏分中各主要组分进行分离、精制,然后用来做各种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

由于碳四馏分中各组分的沸点十分相近,有些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差别极小,采用简单蒸馏方法难以有效分离;此外,碳四馏分中各组分的凝点较接近,低温结晶分离能量消耗极为可观,而且这两种分离方法都难以保证分离组分的纯度,因此还要进行后续的精制处理,因而加工成本比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