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计算结果,租用转发器12MHz带宽即可满足传输信息量的要求。
2.2.3卫星下行EIRP’S的计算
根据亚太卫星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转发器用SCPC方式多载波时,为减少失真,则转发器的总输出功率回退(OPBP)需4.5dB;对卫星地球站租用12MHz带宽而言,转发器的行波管输出功率还需回退101g(36/12)。
故卫星下行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计算可由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EIRP’S=EIRPS–[OPBP+10lg(36/2)]
即EIRP’S=36.61–[4.5+101g(36/12)]=27.3dBW
2.2.4卫星上行EIRPes的计算
由于上行EIRPes由于上行频率和传播损耗有关,因此必须首先求出自由空间点播的传播损耗Lμ上。
Lμ上=20lg(4πd/λ上)
(1)
根据公式
(1),Lμ上又与卫星到发射点的距离d有关,d可由公式
(2)求得:
d=35786×103×{1+0.42×[1-cos(φs-φe)cosθ]}1/2
(2)
式中φs为卫星星下点的经度,φe为地球站经度,θ为地球站纬度。
d=35786×103×{1+0.42×[1-cos(134o-114o)cos38o]}1/2
=35786×103×1.1208=40110×103
则:
Lμ上=20lg(4×3.14×40110000/0.0498)
=20×10=200(dB)
因此转发器推至饱和所需EIRPes可根据公式(3)求得
EIRPes=SFD-10lg(4π/λ2)+Lμ上-10lgN-IPBO(3)
对于一个36MHz转发器转发3套12MHz带宽的SCPC节目,N=3。
根据亚太卫星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转发器用于SCPC方式多载波传送时,为减少失真转发器输入回退(IPBO)需要10.5dB,则:
EIRPes=-84.45-10lg(4×3.14/0.04982)+200-10lg3-12.5
=-84.45-37.0+199.4-4.77-10.5=62.98(dB)
假设SSPA(高频功放)到天线的损耗为2dB,采用12m天线增益为55.3dB,其他损失为2.5dB(含雨衰0.5dB),则需要SSPA的输出功率:
P0=EIRPes–GT+L
=62.98-55.3+2.5=10.18dBW
因此SSPA的输出功率应为10.18dBW,折合输出功率10.42W
SSPA功率为200W时,其输出饱和功率为23dBW;SSPA功率为2500W时,其输出饱和功率为34dBW。
对于QPSK调制信号,为防止频谱包络旁瓣再增长,至少需要回退l-2dB。
按回退2dB计算,则SSPA功率储备:
P200=P-P0-1.58=23-10.18-2=10.82dBW
P2500=P-P0-1.58=34-10.18-2=21.82dBW
2.2.5下行接收计算
1、接受天线增益及天线品质
取直径3m,2.4m,2m天线的效率η均为65%,下行频率下行3800MHz波长λ=0.079m,天线和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估算为T=80K。
则根据天线增益计算公式:
G=101g[(πD/λ)2·η](4)
天线品质因素公式:
G/T=G-10lgT(5)
①3m接收天线
G3=101g[(πD/λ)2·η]=101g[(3π/0.079)2×0.65]=39.7dB
(G/T)3=39.7-l0lg80=20.7dB/K
②2.4m接收天线
G2.4=101g[(πD/λ)2·η]=101g[(2.4π/0.079)2×0.65]=37.7dB
(G/T)2.4=37.7-101g80=18.7dB/K
③2m接收天线:
D=2m
G2=101g[(πD/λ)2·η]=101g[(2π/0.079)2×0.65]=36.1dB
(G/T)2=36.6-101g80=17.6dB/K
2、卫星接收系统
卫星接收系统主要通过计算Eb/No来确定接收机接受门限,因
Eb/No=EIRPs–10lgN–Lμ下+G/T–10lgRb–10lgk–β(6)
式中:
N为同一转发器的转发的节目数,N=3;Lμ下为电波下行传输损耗;k为波尔兹曼常数(1.381×10-23J/K0/Hz);β为雨衰,取0.5dB。
又因
Lμ下=20lg(4πd/λ下)
=20lg(4×3.14×40110000/0.079)
=20×9.8=196(dB)
故有
Eb/No=27.3–0.477–196+G/T–72.3–(–228.6)–0.5
=G/T–13.4
Eb/No(门限)值
项目
G/T
Eb/No
门限
接收储备
3m天线接
20.7dB
7.3dB
5dB
2.3dB
2.4m天线
18.7dB
5.3dB
5dB
0.3dB
2m天线
17.6dB
4.2dB
5dB
-0.8dB
2.3计算结论
通过链路计算得出,SSPA功率为200W时,其输出饱和功率为23dBW,上行链路功率储备为10.82dBW;SSPA功率为2500W时,其输出饱和功率为34dBW,上行链路功率储备为21.82dBW。
考虑到地面接收用户接收的不一致性。
按FEC=2/3时,IRD的接收门限值约为5dB来计算,此时采用3m接收天线,其下行储备约为2.3dB;采用2.4m接收天线.其下行储备约为0.3dB:
采用2m接收天线无法正常接收,考虑一般下行接收储备应为2dB以上较为可靠,因此,接收用户应使用大于3m的天线接受为宜。
第三章场址选择
3.1场址选择
3.1.1场地选择原则
根据《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和《中波、短波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的要求:
(1)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塔)场地位置,应有利于增加覆盖服务区的人口,获得最佳的覆盖效果。
(2)为了有利于电磁波传播,天线塔周围1km范围内天线辐射方向宜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其它障碍物,不能避开时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高度不宜高于最下层天线高度的三分之二。
(3)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塔)不得建在文物保护区范围内。
如有特殊需要,应按文物级别取得文物主管单位的书面同意。
根据上述原则,通过对几个备选场址的实地踏勘及相关条件的比选,最终确定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元氏县殷村镇殷村。
本项目建设用地33330m2,已与717发射台迁建工程一并完成了征地工作,共征用土地337亩,其中建设用地50亩,农田287亩。
场地四周为基本农田,周边1km区域内无高大建筑遮挡和工业设备等电磁辐射干扰,符合发射场地建设条件。
3.1.2地理位置
元氏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XX省中南部,北距北京315公里,东距天津420公里,距省会XX30公里,距XX国际机场50公里。
建设地点地理座标为东经114°28′15″,北纬37°49′54″。
3.2场址条件
3.2.1地质、地形、地貌条件
元氏县属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平原分区,冀中地层小区的最南部,境域均由第四纪地层覆盖。
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区的河淮台向斜与山西台隆的过渡地带。
太行山前断裂从县境内通过,横跨临城至元氏单斜、柏乡至赵县凹陷两个Ⅲ级构造单元。
另有高迁~廿里铺、马村~苏邱、元氏~陈村断裂等,控制了元氏县殷村煤田向东部的延伸、分布与埋藏条件。
地貌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
海拔高度一般为50—500米,最高点为1131.0米。
东部平原面积2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6%;西部山区面积23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1%;中部丘陵面积14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3%。
元氏属太行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底板埋深4~380米,有4个含水组,15~26个含水层,含水层厚2~20米。
地下水岩性以含砾石粗~中粗砂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Mg为主。
3.2.2气象条件
元氏县位于东部季风区,属暖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凉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1℃,最大冻土深度56cm,多年平均降水量537.8mm。
主导风向冬夏季以东北风为主,春秋季以偏南风为主,全年东北风频率最多。
3.2.3抗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5g。
3.2.4周边环境条件
殷村镇殷村地处县城北部,距元氏县城8公里。
元井公路、石元公路从场区北侧和东侧经过,交通便捷,周围为农田,地势开阔,建设条件良好。
3.2.5交通条件
元氏县城距省会XX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15公里。
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县境,省级、县级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成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3.2.6公共设施条件
供电:
在距离场区西南6公里的陈果庄和西北8公里的城北站分别建有35kV和110kV变电站,能够保障项目用电负荷需要。
供水:
本项目供水水源为自备井。
本项目拟利用在场区内717发射台新打的一眼深井,出水量50m3/h,供水有保证。
排水: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雨水自然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717发射台污水收集管网。
室温控制:
本项目播出区采用中央空调供热、制冷,新建中央空调机房一座。
建筑材料供应:
本项目所需建筑设备和材料均为通用产品,可就地采购,供应有保障。
第四章工程方案
4.1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项目为卫星地球站新建工程,设计将立足于满足现有上行业务需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为目标,并兼顾单位管理和事业发展,遵从“以人为本,使场址内建筑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现行规范和规定要求”的指导思想,坚持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的原则,场区内建筑功能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尽量节约投资,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对社会最大的回报。
该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发送XX电视台1套电视节目和XX人民广播电台5套立体声广播节目;
2.数字信源和信道编码标准符合国标;
3.数字电视信道调制设备和发射设备,分系统按1+1方式配置,从传输到发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并具有微机网络监控功能;
4.预留IP封装高速数据接口,便于以后开展卫星数据传输业务;
5.为适应以后的发展,新建数字卫星地球站除建设C天线外,保留Ku波段天线基础位置,供原站搬迁;
6.采用较先进的精密空调调温调湿。
4.2地球站工作流程
本项目为卫星地球站的迁建工程,业务内容和功能不变,地球站的主要工作流程为:
通过微波和光缆传输,把省电台和电视台的数字视频、音频信号接入地球站,再经过编码调制系统的信源、信道编码,调制为数字中频调制信号,经上变频器变频到工作频率,由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大到预定的功率值,最后经过抛物面天线,送上赤道上空36000公里处的同步卫星。
地球站的工作流程见下图:
4.3数字卫星地球站系统组成
数字卫星地球站系统组织成依据行业标准GY/T146-2000《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的要求,结合现在XX卫星地球站实际情况考虑系统组成。
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
天馈分系统;数字电视信道编码调制和射频分系统;上行射频分系统;视音频信号监视分系统;地面传输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安全监控备分系统;空调通风分系统。
4.3.1天馈分系统
根据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规定,数字站的上播天线不得小于9m,这是考虑到同步轨道越来越拥挤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天线口径大一些,主瓣的宽度就小一些,可以避免对其它卫星造成干扰。
同时,天线的旁瓣特性应满足IESS有关文件或等效标准的规定.馈源网络应具备双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