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500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史.docx

《医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史.docx

医学史

四大文明古国的医学思想有何相同和不同?

答:

<1>相同:

1)四大文明古国的医学思想都受其哲学自然观的影响。

2)都认为疾病的产生原因是各要素失衡所致。

3)均注重卫生,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4)一开始都将医学神秘化,与迷信混为一谈

<2>不同点:

1)古埃及“灵气与原始体液学说”强调空气与血液对人体的影响,外科学发达

2)古巴比伦把人体必为“小宇宙”,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影响人体健康,重视肝脏,认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注重外科和传染病

3)古印度则坚持“三体液学说”或叫做三大----气、胆、痰,注重内科和养生保健,外科不发达

4)古代中国坚持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人体的统一整体,五行失调则生疾病。

什么是体液学说?

答:

体液学说是指人体是由四元素(火、水、风、土)相关的血液、粘液、黄胆、黑胆组成的。

火(热)---血液(心)---多血质水(冷)---粘液(脑)---粘液质

风(干)---黄胆(肝)---胆汁质土(湿)---黑胆(脾)---忧郁质

阿拉伯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随着横跨西亚、北非大帝国建立,阿拉伯帝国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850-1050年间,阿拉伯学者中盛行游学之风,他们不仅赴各地办学校从事教育,传播知识,而且博取各地之所长,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充分的利用了被征服地区的固有文化资源。

在中阿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的医药学、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对阿拉伯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阿拉伯一些城市中大型医院、医学院纷纷成立,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阿拉伯医学界著名学者不断出现,医学著作丰富,推动医学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的医学有什么特点?

答:

1)中世纪欧洲的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大学医学教育兴起,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2)医院开始出现,修道院医院、世俗医院数量增加。

3)建立了卫生检疫制度

4)动摇了“瘟疫是上帝对罪人惩罚”这一信念,开始放弃信仰疗法

5)流行病预防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严格规定了城市生活的卫生准则

人们从中世纪传染病流行的教训中吸取到哪些教训?

答:

1),不再迷信“瘟疫是上帝对罪人惩罚”,开始放弃信仰疗法。

2)政府开始颁布卫生法令法规,严格规定城市生活的卫生准则,有效遏止疾病的传播。

3)注重预防,建立卫生检疫制度,普及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预防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生理学成为科学的标志?

答: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被人类接受以后,生理学彻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牛痘疫苗是谁发明的?

怎样发明的?

答:

1)牛痘疫苗是由英国医生贞纳发明的。

2)一来受到中国种人痘的启发,二来他听说挤牛奶的女工一旦出过水痘,再遇到天花流行也不会被传染,致力于种牛痘的观察和实验,研究牛痘的接种法。

他将天花痂皮给患过牛痘的人接种以观察患过牛痘者是否有免疫力,经过试验后成功,成功预防了天花。

近代外科学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答:

近代外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外科学手术中疼痛、失血和感染三大难关的突破。

1)麻醉剂的发现及使用解决了手术中疼痛的问题;2)消毒防腐方法的发现解决了手术后感染的问题;3)输血技术的突破解决了手术中失血死亡的问题。

西方的公共卫生学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

答:

1)德国学者皮腾科菲尔研究土壤、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关系,还研究了住宿设施与疾病流行的关系问题,为现代实验卫生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

2)自然环境对疾病关系受到人们关注,探讨此方面的专著、期刊、文章陆续问世

3)在劳动卫生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劳动卫生学逐渐从公共卫生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4)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关注学校卫生问题。

5)数理统计方法、平均数、正态曲线方程等数理方法逐渐被运用到卫生调查和医学研究中。

传统医学面临哪些危机和挑战?

答:

1)西方近代医学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医学的地位。

2)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先进人士欲求富强之道,主张抛弃传统封建文化,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出“废止中医”的言行,使以中医为主的传统医学陷入困境

3)教育界对中医教育的冷落

4)政府中有人对中医的歧视

东西方传统医学的不同命运说明什么问题?

答:

西方传统医学在近代医学的冲击下失去正统地位,逐渐衰落,保存下的部分成为替代医学或世俗医学,而中医在近代医学的冲击下不断改革,寻找新的出路,说明了东西方国家的不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不同影响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医学产生哪些影响?

答:

1)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成果不断地在医学上得到应用和推广,从而导致现代医学的面貌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应用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2)科技革命在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发展,促使现代医学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源自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逐步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医学的研究对象也由原来的宏观向微观发展,为全面深入到分子水平做好了准备。

为核医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及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3)医学的学科门类增加,分化和综合也不断发展,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开拓和扩展,医疗保健的现代化程度日新月异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答:

1)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

2)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3)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医学发展

4)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

5)完善卫生政策与卫生法制

对现代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作用的现代重大科技成果主要有哪些?

答:

1)现代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细胞工程、生物酶技术、医疗生物技术以及遗传育种技术等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以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3)电子显微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4)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5)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6)超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简述20世纪病原微生物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

1)由于显微镜的改进,使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展现在人们眼前,发现并培养了多种病原体

2)发现并培养了病毒,开始制疫苗

3)认识了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

4)1880年发现疟疾是一种寄生虫病

5)大部分细菌和病毒被人类发现,许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6)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

7)认识到微生物的致病性取决于宿主、环境和微生物自身三个方面,改变了人们只看微生物致病作用,而不看其生理作用的偏见

简述20世纪诊断技术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

1)X光普遍应用于人体检查

2)1969年英国工程师霍斯菲尔德设计成功第一台诊断机

3)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医学

4)超声诊断应用于临床

5)人工放射同位素开始应用于医学诊断

6)1965年心电图技术正式应用与临床

7)1957年,内镜开始进入纤维光学内镜发展阶段

8)为心脏导管术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上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简述20世纪免疫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

1)1907年发现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

2)1938年多梅什克发现自身溶血性贫血时,提出自身免疫可能是极为平常的想象。

3)1942年孔斯发明了免疫荧光技术后,可以证明患者血清内自身抗体的存在。

4)1945年,免疫耐受现象发现后,免疫学逐渐从抗感染免疫的经典概念中解脱出来

5)1958年伯纳特在人工诱导耐受成功启发下,又提出关于抗体形成的细胞系选择学说。

6)1956年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得到阐明

7)1956年发现了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8)1966年证明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构成了机体的免疫系统

9)1975年科赫尔和米勒斯特发明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

现代疾病谱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1>疾病构成的变化:

由过去的从急慢性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率显著提高,已造成重大的疾病负担

现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现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疾病谱的变化:

疾病构成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2)传染病的重新出现:

已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人类面临新传染病的严重挑战;全球化多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影响;生物恐怖(生物武器的威胁)。

3)生物伦理学的兴起及其难题。

医学模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1)说明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水平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更加深入和科学

2)说明医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说明医学研究的范围、重点发生了变化

4)说明人类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保持健康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5)说明社会、经济和医学科技有了显著提高。

6)疾病谱的改变与医学模式的变化紧密联系

7)对病因的分析逐步完善、全面

麻醉,输血,抗感染三大难关的突破对于医学的意义

智能麻醉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进行全自动目标控制麻醉和全紧闭定量麻醉的麻醉系统,能够降低有毒有害麻药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手术更加绿色环保。

与使用传统的麻醉系统相比,智能麻醉系统把麻醉从复杂的操作过程中解脱出来。

智能麻醉系统的一体化监护仪,能为手术提供必需的基本生命体征、麻醉气体、麻醉深度等监测,确保手术安全。

特别是它所具备的通气性,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享受到舒适、高质通气。

智能麻醉系统能够显著减少麻醉药品和医用气体用量达30%以上,进而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交叉配血已逐渐告别了手工配血特别是盐水配血的时代,实现了不完全抗体的全面筛选和检测的自动化。

能够更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判断更加客观、科学,是临床输血的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具有高效、安全、易于实现网络化管理的优点。

抗感染:

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也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早期预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就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抗菌活性进行了整合,以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参数为依据,来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对获得最佳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产生了重要作用。

医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我国传统中药对人类的医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人类的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可随着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各方面的技术手段发展娴熟,使得中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西医是技术性很强,学起来也比较形象,而中医是一种技艺,有很多文化思想性学问,因此相比西医就不好学习。

特别到了现代就更不好推广了,西医可以通过各种精密仪器作辅佐,不用说,它是能集全人类的智慧的,必然会成为未来人类医学主流发展方向。

但中医也博大精深,很难探明其中的真谛(特别是量化方面,难以让人接受。

),几千年的发展一定有其科学性、独特性,今后也一定能在医学领域独树一帜,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继续为人类的医药、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

论述东西方早期医学模式的异同。

答:

东西方医学早期的发展是非常相像的,在16世纪以前,东西方医学模式都曾先后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认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

因此人们主要依赖:

求神问卜、祈祷,如:

“巫医”。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在公元前数百年间,在西方的希腊、东方的中国等地相继产生了朴素的辩证的整体医学观,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到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后,西医的发展实际上是在逐渐背离自己的传统,古希腊医学已经被现代西医抛弃了。

十七世纪时,“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

从此以后,西医就走上了和自己源头截然不同的道路,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唯物论的客观现实和实验验证的科学的基础上。

因此,16世纪以后西方医学则进入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进入19世纪时,生物医学模式诞生了,到20世纪中叶,社会医学模式得以正式提出。

(1).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把健康的机体比作协调运转加足了油的机械。

(2).生物医学模式:

英国医生哈维在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建立血液循环学说作为近代医学的起点,开始有生物医学萌生。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影响人群疾病与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服务因素。

中世纪医学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罗马帝国逐步走向衰落,希腊罗马医学的核心价值和价值——以科学态度和自然哲学的方法对自然、人、生命和疾病的探索,也出现转变。

这种转变缘自于政治、经济、宗教信仰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源自于罗马帝国时期对医学知识的保守态度和教条主义。

在罗马帝国晚期,人们宁愿信仰而放弃辩论,愿意接受教条而不愿意和接受批评,愿意接受伟大先贤的口谕而不接受其原则。

盖伦的著作、思想和方法被他的后继者以僵化的方式接受并继承这意味着古典医学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继承过程中逐渐丧失,衰落也就开始了。

消毒法是何时建立的?

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1965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

1)19世纪以前,外科医生习惯于用烧灼法或沸油冲淋处,理伤口。

2)19世纪以后,绷带包扎法

3)1861年奥地利医生塞麦尔维斯出版《产褥热的原因、概念及预防》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产科方面的改革。

4)1865年李斯特实施在术前用石炭酸溶液清洗所有手术器材和手用品,1867年发表了《论外科临床中的防腐原则》,从而奠定了消毒、防腐的基础。

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

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

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

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

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真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阳节阖家团圆的愿望。

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

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

现在这一风俗已很少见了。

习俗1:

月子里不能洗澡,否则日后经常全身疼痛

诠释:

产妇在分娩后全身皮肤的毛孔和骨缝都张开了,加之气血两虚,如果在月子里洗澡,就会使风寒侵袭体内,并滞留于肌肉和关节中,导致周身气血凝滞,流通不畅,日后出现月经不调、身体关节和肌肉疼痛。

 习俗2:

月子里不要洗头梳头,否则会留下头痛病根

诠释:

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头皮骨缝和毛孔大开着,洗头易使湿邪和寒邪侵入头皮内,并滞留于此,日后留下病根,即经常头皮痛、头痛、脱发及脖子痛。

习俗3:

月子里不可刷牙,否则日后牙齿会过早掉落

民间素有“生个孩子掉颗牙”的流传,认为月子里刷牙漱口会动摇牙根,伤及牙肉,造成牙齿过早松动、脱落或牙齿流血等。

因此,使很多产妇在月子里不敢轻易刷牙。

 习俗4:

月子里不能吃蔬菜水果,否则会伤脾胃和牙齿

产妇脾胃虚弱,月子里最好不要吃蔬菜和水果,以防日后经常胃肠不舒服或容易泻肚,还可能伤了牙齿。

 习俗5:

月子里产妇必须避风,否则容易引起“七日风”或留下身子痛病根

产妇在生孩子时,全身的骨缝都被打开,很容易使风邪从张开的骨缝中进入,引起“七日风”,即在产后7天内抽风。

而且,风邪会长久地滞留在骨缝里,给产妇留下身体疼痛病根。

因此,月子里一定要把身子捂得严实一些,同时还要把家里的门缝窗缝封住,不可透风,更不能到外面去。

 习俗6:

月子里产妇一定要喝米酒、红糖水或吃人参,这样才能调养身子

月子里,家人应该给产妇喝一些米酒、红糖水或人参。

产妇在生孩子时气血大耗,阳液劳损,喝一些这样的滋养品可以补血行气,促进血脉流通,调养周身气血,避免产后身体气血两虚,出现头晕、乏力、眼花、出虚汗及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等不适。

 习俗7:

麻油鸡是坐月子必备之品

麻油鸡历来是民间坐月子的主食,特别是在南方。

它是一道营养非常丰富的佳肴,产妇吃了不仅可以补气补血,滋补虚弱的身子,还可健脾开胃。

这样,能使身体尽快恢复元气。

 习俗8月子里吃些杜仲日后不容易腰疼

女人怀胎十月,加之分娩时消耗大量气力和出血,容易损伤腰膝筋骨,使之日后不适。

吃些杜仲,可以补充气血,填精补髓,滋养肝肾,强壮筋骨,加速身子复原,避免日后腰膝出现疼痛。

 习俗9月子里越晚下床恢复得越好  产妇在生孩子时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她们体质虚弱,筋骨松软。

因此,月子里产妇必须躺在床上,不能过早坐起来,即使坐起来也不能下床活动,这样才能让身体快速恢复。

起来活动会伤了身子,不容易养好,日后容易身子骨弱。

希波克拉底誓词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宣誓,愿以自身能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

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世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

视彼儿女,犹我弟兄,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

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子,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此项之指导,虽然人请求亦必不与之。

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

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

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做诱奸之事。

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

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只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南丁格尔誓言

   余谨以至诚,

  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

  终身纯洁,忠贞职守,

   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

  勿为有损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

  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

   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

务谋病者之福利。

谨誓!

路易斯·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

(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

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

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

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什么?

其意义何在?

1950年8月7日至19日,卫生部与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

毛泽东主席为这次会议题词: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会议对目前中国的卫生情况,以及人民对卫生保健的要求作了深刻的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共识。

在毛泽东题词的指引下,与会人员对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即指导新中国卫生工作设的三大方针。

三大方针指明了中国卫生建设的方向。

概括的说,“面向工农兵”就是卫生工作要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在业务方针与工作方法上,就要以“预防为主”;在力量的组织与使用上,就要“团结中西医”。

这些方针的贯彻实行,对推动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1942年12月8日至13日,中央卫生部与军委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

会议总结了近三年来贯彻以上卫生工作三大方针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一年多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深刻认识到,卫生工作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并使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因此,大会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决议在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外,增加“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血荒 

我们可以从道德和法治的层面上来入手。

其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切入。

道德层面的反思是永远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道德,则很容易流于表面,无助于问题真正的解决。

【答题框架】

(1)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以及其他各种危难时刻,踊跃捐款捐物、志愿服务,乃至献出自己鲜血的实例也在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个没有温度的民族,人们并不缺乏爱心。

所以,可能更需追问的是,是什么让民众本就具有的爱心、对社会对他人的同情与关注,无法汇集成一股温暖社会的有效力量?

(2)对于“血荒”,或许我们更应当关注,是什么滞缓了人们走向采血车的步伐?

或者说,如何做才能唤起人们走向采血车的热情?

在一些地方,与“血荒”同时发生的是某种“献血难”——就在南京遭遇“血荒”之时,出现了“献血不足300毫升遭拒”的事情,其原因仅仅是采血点没有配备合适的血袋。

而记者在昆明采访时同样觉察到了献血难的问题:

由于薪酬制度改革,采血员每采一袋血的相应奖励被取消,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献血车被指“姗姗来迟,早早收工”,被分析者称为“血荒推手”。

(3)除此之外,对于献血过程安全性缺乏信心,受血者使用血液时遭遇到的异常繁琐的手续,对于血液用途某种担忧等等,都降低着献血者走向采血车的热情。

倘若爱心献助时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冷遇,倘若公民的慈善热情不时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单打独斗的爱心慈善、文明道德,必然会形单影只,难以蔚然成风。

(4)在一个正常社会中,献血这样一种基于人人相互扶持、相互救助理念的社会公益活动,从根本上说,靠的是民众的自发力量,以及整个社会的慈善热情和公益文明。

这种热情和文明的呵护、养成,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倡导参与,离不开各种规则制度的不断完善。

比如,在强调“觉悟”、“奉献”、“公益”的同时,应该更加广泛地普及献血知识,帮助献血者打消“担心伤害身体”的心理顾虑,以更加公开透明的采集使用机制,帮助献血者打消“担心感染”的疑虑,设置更加灵活的献血时间地点,给献血者更多便捷等等。

毕竟,道义的产生可以源于内心的善念和自觉,但道义的养成壮大,公益文明的开花结果,则必须要有制度的土壤和社会的营养!

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

现代西医学作为主流医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门自然科学的先进思想、知识经验和仪器设备,以及各种传统医学的优秀精华,为己所用,如印度的蛇根草,中国的青蒿素、麻黄素,已经变成了西医学的一部分。

只要并存,互相渗透、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

中医学和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发展的不同处,在于领导及其所制订的方针政策。

如果中国遇上了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领导,他们改革日本医学教育,全部课程改由德国教师担任,更颁布医师开业规则,规定必须经考试及格方准开业行医,而考试科目均系西医课程,这些措施虽经汉医界激烈抗议反对均属无用。

或者假如1929年余云岫“废止旧医案”通过并实行下去的话,中医学必定会像日本统治下台湾的中医学那样,是萎缩而不可能是发展。

而中国大陆之出现大发展的局面,中医政策的保护,不能不说是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50年代毛泽东的倡导,没有大批西医响应号召,投身于学习、研究和发扬中医学,没有教育制度的改革(西医学院设中医课,中医学院设西医课)要取得今日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反过来,大批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整理研究中医学,使得许多中医学中的精华得以开发出来,如青蒿素,针刺镇痛和针麻,恶性肿瘤的减毒增效疗法,宫外孕、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动静结合治疗骨折等,既使中医学显示其价值,也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