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x
《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宝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唐)柳宗元
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
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
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
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
西厢房。
②释氏:
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
墙。
④杪:
树梢。
⑤正觉:
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
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
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固B.岂C.以D.亦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1分)A
22.(2分)C
23.(4分)示例:
借两个反问句推进议论,前一句“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由事物没有变化引出领悟其中的佛道;第二句“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显然人性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心灵被蒙蔽了,由此作者希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开启智慧光明。
两个句式相似的反问句构成了议论层次拓展的标志性句子(或者:
两个反问句既是对前面议论的追问,又自然引出深入的思考);使议论层层深入、条理分明。
24.(5分)示例:
开头叙述被贬永州无处可居,栖身“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以“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来自我宽慰,为下文议论佛道人性张本。
第①段叙述因为居所昏暗,于是凿西窗,辟为门,建西轩,室外美景得以呈现在眼前;第②段的议论由改变环境的举动类比到领悟佛道方面,希望能够有人为他开凿心灵门窗,扩大接应万物的轩廊。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前后照应,有机结合。
奉贤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1分)
通蔽
(清)方苞
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
君子则不然。
誉乎己,则惧焉:
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
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
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异乎己,则思焉:
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
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
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与吾言如响,必中无定识者也;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
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
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则其为偏惑也审。
③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
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
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
君与吾离群而索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
21.下列说法,作者全都认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
③誉乎己,则惧焉;毁乎己,则幸焉
④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
⑤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⑥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⑤⑥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2分)
A.焉B.矣C.耳D.哉
2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通蔽”为题,第②段中却并未出现“蔽”字。
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和“通蔽”
的联系。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2分)C
22.(2分)B
23.(3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正面强调了面对毁誉异同的正确态度,君子应当惧誉、幸毁、疑同、思异。
句式整齐,条理分明,语势强烈。
24.(4分)第②段承接上文,进一步分析心术之蔽背后的原因,称善的人可能是出于阿谀奉承或对自己了解不深,而攻恶的背后却可能有十分之三四是值得改正的,由此提出如果一味固执己见那么就会有偏驳的危险。
以此为后文劝说挚友刘古塘做铺垫,刘固执已见且喜誉,这样下去会很危险。
第②段中虽无“蔽”字出现,但处处围绕“通蔽”,从分析原因、阐明利害的角度进行说理。
黄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城第21—24题。
(12分)
养鱼记
程颐
①斋之前有石盆池。
家人买鱼子食猫,见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养其中,大者如指,细者如箸。
支颐而观之者竟日。
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
②吾读古圣人书,观古圣人之政,禁数罟不得入洿池②,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
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
物获如是,则吾人之乐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
思是鱼之于是时,宁有是困耶?
推是鱼,孰不可见耶?
感吾心之戚戚者,岂止鱼而已乎?
③鱼乎!
鱼乎!
细钩密网,吾不得禁之于彼;炮燔咀嚼,吾得免尔于此。
吾知江海之大,足使尔遂其性,思置汝于彼,而未得其路,徒能以斗斛之水,生汝之命。
生汝诚吾心,汝得生已多,万类天地中,吾心将奈何?
鱼乎!
鱼乎!
因作《养鱼记》。
至和甲午季夏记。
④吾昔作《养鱼记》,于兹几三十年矣,故稿中偶见之。
窃自叹,少而有志,不忍毁去。
观昔日之所知,循今日之所至,愧负初心,不几于自弃者□?
示诸小子,当以吾为戒。
元丰己未正月戊戌,西斋南窗下书。
【注】①煦沫:
用唾沫互相湿润,喻不幸者互相扶持。
②数罟:
细密的网,用以捕取小鱼。
洿池:
池塘。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欤B.矣C.乎D.焉
2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
23.作者在第③段中两次发出“鱼乎!
鱼乎!
”的感慨,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评析文中两个“不忍”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1分)C
22.(3分)答案示例:
第②段画线句承上启下。
由第①段养鱼的经历推想到古人的仁政,他们要求细密的渔网不得放入池塘,鱼长不足一尺不能捕杀,市场上不得出售,人也不准食用,从而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
这一句使文章衔接自然,由事及理地展开论述。
23.(4分)答案示例:
作者第一次发出感慨,是因为自己不能禁止细密的鱼网,但以自己绵薄之力使它们的生命暂时得以延续;第二次是感叹让自己内心忧伤的不只是鱼,由鱼推及到天下万物,表现了作者仁怀天下,护惜之情溢于言表。
两次感慨前后呼应,同时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情感、思想更推进了一层。
24.(4分)答案示例:
第①段的“不忍”,指将用鱼儿作为猫食,内心的恻隐和悲悯;第④段的“不忍”,指三十年后发现此文,愧对起初心志,丢弃少年时立下的志愿。
第一个“不忍”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表明养物而不伤物,推而广之,人类也要“乐其生,遂其性”的思想,这一思想仍有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要尊重生命的本性。
第二个“不忍”表明即便历经沧桑也要坚守初心的情感,这一情感对于为世俗之事忙碌而变得麻木、忘记最初梦想的现代人具有警醒的意义,无疑为当下的人们开出了一剂回归初心的药方。
参考译文:
①书房的前面有个石盆式的水池。
家里的人买小鱼喂猫,见到鱼儿用唾沫互相湿润,心中不忍,于是选择其中能够活的,有百余尾,养于池中,大的如指粗,小的像筷子。
我用手托着下颔观赏了整整一天。
刚开始把鱼放到水中,内心高兴自得,因为鱼找到了它们的处所;后来再看它们,内心戚戚,有所感触。
②阅读古代圣人的书籍,看到他们为政,规定细密的鱼网不得撒向大池,鱼尾不足一尺长不得捕杀,集市上不得售卖,人们不准食用。
圣人宽厚仁爱,他们养物却不伤害它们就像这样。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捕获生物,那么我们人类乐其生,顺其性,应当怎么办呢?
推想生活在那个时候的鱼群,难道有这样的困境吗?
推及这条鱼到其它情况,又有什么不能知道呢?
感慨我内心的悲戚,难道只是对鱼这样吗?
③鱼儿呀!
鱼儿呀!
那些用细钩密网捕杀你的人,我无权禁止他们;但是烧烤咀嚼鱼肉,我今天没有这样做。
我知道江湖的广大,足够使你随心所欲,很想把你们投放江湖之中,却没有找到办法,只能用斗斛的水,使你们生存。
而这实在是出于我的衷心。
你们生存下来的已经很多,对于天地间的万物,我的心里又该怎么办?
鱼儿呀!
鱼儿呀!
使我内心受到感动的,又岂只是鱼而已呢?
于是作了这篇《养鱼记》。
至和元年六月记。
④我之前作《养鱼记》,到现在几近三十年,在以前的旧稿中偶然看到这篇文章。
我不禁叹息,年少有志,不忍毁去。
看昔日所知,依着今日所到的地步,愧对起初的志愿,不接近于自弃吗?
给众小儿看,应当以我为戒。
元丰己未正月戊戌,西斋南窗下书。
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
庐山草堂记
【唐】白居易
①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②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
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③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④自问其故,答曰:
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
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
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覙缕①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
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
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昔永、远、宗、雷②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⑤矧予自思:
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③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⑥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
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节选自《白氏长庆集》
注释:
①覙缕:
语言委曲详尽而有条理,这里指“概括“。
②永、远、宗、雷:
指东晋高僧惠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
③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
岁秩:
规定的额任职年限,犹任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因B.而C.其D.则
22.第②段画线句数量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段以空间方位转换交代了草堂由来、位置、南北东西的环境景物。
B.第④段细致铺叙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树异草等。
C.第④段生动展示草堂景色四季早晚阴晴显晦变化,声色兼具气象万千。
D.第④段用“故云甲庐山者”收束写景,转入议论,表达迷恋不返之情。
24.《庐山草堂记》与《琵琶行》都创作于作者贬官期间,但是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耐人寻味,联系全文及作者经历,对此加以比较赏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1分)A
22.(4分)数量词清晰描述了草堂的整体格局及内部陈设,勾勒出草堂简单/朴素古雅,体现白居易率真写实的审美趣味,语言形式与表达内容高度一致。
23.(2分)A
24.(5分)《琵琶行》表达无辜遭弃、沦落天涯,深深的失意落魄自伤之情。
《庐山草堂记》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表达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喜悦,以及厌倦公务渴望回归山水亲情的愿望。
对遭贬谪自伤一带而过,表面上并无自伤自慰之意,草堂成为作者排遣感情的寄托。
叙事描写中寄予的情感更加复杂、多元、幽微,耐人寻味。
【译文】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
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
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
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
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
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
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
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
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自问其缘故,回答说:
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
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
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
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
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
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
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
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
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
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
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
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
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
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
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
唉!
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
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
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更何况我想,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红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
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
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金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2分)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①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
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
盖将有感云尔。
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
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
②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②。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③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④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③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④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⑤,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
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
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⑥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
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⑦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
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②数奇(jī):
命运不好。
③公孙:
指西汉的公孙弘。
④更生:
指西汉的刘向。
⑤沉冥郁堙:
埋没湮没。
⑥褚(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