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21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6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62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2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溶质和溶剂.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讨论交流,理解和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形成溶液实验,初步形成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设计】

你知道的更多:

举几例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使用溶液时,人们往往需要知道溶液的和溶液中各种物质的关系。

一、溶液的组成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的特征是。

3、溶液由和两部组成。

【交流讨论】

溶液

溶质(状态)

溶剂(状态)

酒精的水溶液

酒精(状态)

水(状态)

碘酒

蔗糖的水溶液

氯化钠水溶液

氯化氢的水溶液

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小结】

(1)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

(2)作溶剂物质有……等。

水是。

(3)溶液的命名规律。

你是不是发现并不是很难?

【试一试】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稀硫酸;

(2)、SO3的水溶液;(3)、75%的医用酒精;(4)、盐酸;

(5)、碘酒;(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7)一定量的锌和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8)、油脂的汽油溶液(写名称)

【探险】:

(1)、现将一瓶10%的某溶液,倒掉1/2质量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0%B、2.5%C、5%D、7.5%

(2)、某溶液的溶质不易挥发也不易分解,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该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

A会沉降出来B会浮上水面C会分层D不会分离出来

4、溶液的质量=+

5、溶液的体积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的关系为什么?

6、如果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你能计算溶液的质量吗?

写出计算式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活动与探究】P161

[一]称定量固体物质

1、调整天平平衡;

2、在托盘两边各放纸;

3、在盘放3克,再在盘里慢慢放

入至天平平衡;

4、将称好的药品放入中。

[二]取定量的水

正确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读数读数

读数读数

实际实际

5、将量好的水倒入里,并用搅拌,使固体物质完全溶解。

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蔗糖溶液

(1)

蔗糖溶液

(2)

【讨论】请你猜一猜,上述两个实验所得的溶液,哪个更甜一些?

你能通过有关数据的比值来说明吗?

1、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式: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变换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小结】溶质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越高。

【说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用符号表示。

【讨论】填写下表[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等比例增加或减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本次课小结】“我来说”。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I)

【教材分析】

教材在此之前已经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才在这里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了学生。

而在本课题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材设计了几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等性质进行实验对比。

另外,对本课题的实验活动设计各有侧重:

实验6-3、实验6-4: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实验6-5: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要点:

1.CO2的物理性质;2.CO2的化学性质;3.CO的性质;4.CO的用途;5.CO的危害。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学过CO2的实验室制法,对CO2的某些性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对于CO2的这些性质学习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对于实验中的现象分析也应该可以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认识其性质和用途;

(3)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CO2的密度和溶解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2.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结论。

【教学策略】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明确学习目标〗

1.记住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O2的主要用途;

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理解并传播“低碳”理念。

〖课前自主学习〗

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

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3.请上网查找有关“温室效应”和“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

〖课堂情景导入〗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

“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其中描写是的是CO2,那CO2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CO2,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课中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1.二氧化碳的性质

[思考]回顾教材P115图6-1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一瓶CO2,并作一次深呼吸,是否闻到了CO2的气味?

[实验]教材P117,完成实验6-3,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

[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

[实验]教材P117,完成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CO2的哪些性质?

填写下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能否燃烧

是否支持燃烧

CO2

[思考]CO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

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

[实验]教材P118,完成实验6-5,填写下表:

(资料:

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I喷稀醋酸

II喷水

III直接放入

IV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结论]1.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H2CO3)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

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生成CO2和H2O。

[思考]在CO2的制取中是如何检验CO2的?

这其中是否说明CO2具有某些性质?

[阅读]教材P118,找出CO2具有的其它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阅读]教材P119,干冰是什么?

有何用途?

[结论]干冰是CO2的固体,可用于作___________,还可用于____________。

[归纳小结]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溶于水;

②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变成固态,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③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O2+Ca(OH)2==CaCO3↓+H2O。

[练习]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3.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

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

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思考]CO2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

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

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

[阅读]课本P119~121,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CO2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2.CO2有哪些用途?

3.大气中CO2的含是相对稳定的,其中能产生CO2的主要有,能吸收消耗CO2的主要有,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等。

4.什么原因使空气中CO2含量越来越高?

CO2含量过高会造成什么危害?

5.有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归纳小结]

一、二氧化碳

2.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CO2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CO2的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

(2)CO2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光合作用;灭火;作化工原料;气体肥料)(3)CO2能形成温室效应,(除CO2外,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也能形成温室效应)

(4)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CO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

(5)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绿色植物不断减少

产生的CO2增多吸收的CO2减少

空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

温室效应增强防止措施:

各种方法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暴雨、洪灾、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强度增加;

影响自然生态,改变生物多样性

[练习]

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3.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4.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5.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课堂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随堂练习应用〗P123“练习与应用”1.

(1)

(2)(4)(6)(7)(9)

3.4.6.7.8.题

〖5分钟随堂测评〗

1.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CO2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 C.氧气、臭氧   D.冰、干冰

3.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4.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肥料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室里施用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CO2能溶于水

6.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CO2通入水中B.绿色植物吸收CO2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7.在大气层中,因CO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递减,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课后巩固训练〗

1.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其中错误的是()

4.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B.O2C.H2D.CO2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6.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

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4.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制取该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

(3)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有人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

请简述应如何使用E装置?

〖课后延伸拓展〗

1.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盛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3)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4)有CO2参加的化合反应: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

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BCD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