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012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解析:

地形的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东北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2.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多种问题,主要有生产粗放,耕地破坏;资源利用失调,水土流失严重;破坏湿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及由此带来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水旱灾害问题及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C

3.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

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解析: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要根据不同区域地理条件的差异有侧重地发展:

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草原地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B项正确。

答案:

B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近几年来,存在着农产品难卖、积压严重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良性发展,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据此,完成4~5题。

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

A.春小麦、大豆B.冬小麦、玉米

C.棉花、水稻D.高粱、亚麻

解析: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南向北热量逐渐递减,因而其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农作物品种有所不同。

春小麦、大豆是位于东北中北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所共同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冬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南,高粱主要分布于中部,玉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答案:

A

5.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人口密度较小

B.雨热同期

C.土壤肥沃、耕地辽阔

D.粮食复种指数高

解析: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处中温带,热量条件差,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

答案:

D

 

6.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完成

(1)~(3)题。

(1)综合上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________地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A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大或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大或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区域的辨别和区域资源开发、环境的综合治理。

结合经纬度和农业景观可确定图示区域为东北地区的一部分。

因而该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而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则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

答案:

(1)东北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布。

(2)大 降水多,土壤肥沃,作物高产 小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3)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等

在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是黑土和沼泽土,但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因此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关于黑土地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地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很大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B.③④C.①②③D.①③

解析:

秸秆还田可保持土壤肥力,三江平原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地下水下渗,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沼泽发育,东北地区降水较为丰富,蒸发弱,沼泽形成与荒地多无必然关联。

答案:

1.D 2.D

3.在下列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中,提供商品粮比重占全国最大的是(  )

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

C.江汉平原D.太湖平原

解析:

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相比较,其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答案:

A

4.下列“东北平原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解析:

本题以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农业产值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这一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东北平原地区,长期以来农产品、畜禽产品占有绝对优势,这一优势应继续保持,但其附加值较低,因此今后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

答案:

A

5.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呈现东北大规模增加,而东南沿海地区则显著减少,引起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区位原因是(  )

A.区域间经济差异B.农业技术发展

C.水资源空间差异D.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

A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表(2002年)。

完成6~7题。

省市别

比较项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面积(hm2/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

产量(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6.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

7.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该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解析:

从表格得知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最大,单位面积谷物产量较高,得人均谷物产量最高,为增加粮食产量,唯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合理途径,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土壤和破坏土壤结构,大面积采用大棚种植技术是不现实的。

答案:

6.B 7.D

下图是我国某地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华北地区B.西南地区

C.南部沿海D.青藏地区

9.该地农业生产(  )

A.一年三熟B.能量循环利用

C.资源循环利用D.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

根据图示,种植小麦及苹果等,可推断为温带的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农业类型为混合农业,体现了良好的资源循环利用。

答案:

8.A 9.C

10.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在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A.耕地面积广大

B.宜农荒地最多

C.人均耕地面积广大

D.主要是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解析:

题目表达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故为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其他答案表达的是数量上特征。

答案:

D

 

11.松嫩平原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相比(  )

A.地形、地势相同B.气候类型相同

C.纬度相同D.单位面积产量相同

解析:

松嫩平原与美国的玉米带同位于大平原,地形地势相同,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要高一些,自然条件相对差一些,单位面积产量偏低,美国玉米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A

12.

读图,完成

(1)~(5)题。

(1)1987年5月,大、小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该处森林类型为________。

(2)B山脉北面的河流是________;G山脉东部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E、F、H、I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________河流域。

(4)D处有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生态系统分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特别的功能。

(5)绘图:

在图中用红色笔绘出黑土、黑钙土的大致范围。

(1)针阔叶混交林 

(2)黑龙江 朝鲜 (3)F

(4)湿地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5)略

13.阅读材料,完成

(1)~(4)题。

材料一 中、美、日三国农业投入与产出表。

2002年农业占GDP比重

2002年从业人员比例

1999年农用拖拉机/万部

1999年收割脱粒机/万部

2002年稻谷单产水平/kg·hm-2

中国

15%

50%

78.4

/

6295

美国

2%

2%

480.0

660.2

7037

日本

1.4%

5%

212.0

112.0

6702

材料二 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大都对其农业实施反哺政策,而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大都实行农业剥夺政策。

生产者补贴值(用PSE表示)能反映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程度。

如美国、加拿大、欧盟、瑞典的PSE为25%~50%,芬兰、日本、挪威和瑞士的PSE在70%以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PSE在10%左右。

我国农业的保护力度虽有加强,但仍处于负保护的状态。

材料三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江省磐安县,过去是有名的贫困县,但该县立足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已初步形成了香菇、药材、茶叶、制种、高山蔬菜、经济林等六大支柱产业。

1995年,磐安被评为“中国香菇之乡”,目前,磐安香菇出口占全国的1/3。

磐安药材生产历史悠久,1996年又被评为“中国药材之乡”,目前,磐安中药材已成为全国药市“晴雨表”。

磐安县在“特产富县”战略的带动下,一举成为浙江省著名的脱贫先进县。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差距。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以致____________低下。

②农业从业人员比例________。

③政府的农业保护力度________。

(2)浙江省磐安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浙江省磐安县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新农村建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浙江省磐安县今后的农业应如何发展?

解析:

(1)根据题目提示,通过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得出结论。

(2)根据磐安县所属的气候、地形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条件作出分析。

(3)答案在材料三中。

(4)要联系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磐安县的地理条件作出分析。

答案:

(1)劳动生产率 过高 低

(2)气候温暖湿润 山区资源丰富 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少,阻隔交通

(3)香菇 药材

(4)利用其气候温暖湿润、具有丰富资源的区位优势条件,继续发展药材、香菇等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坚持扶持特色产业的农业发展方向;达到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