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764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docx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文本

 

佛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规划文本

(公示稿)

 

佛山市经济贸易局

佛山市规划局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〇〇六年五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佛山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等编制。

第二条本规划的对象是佛山市域(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范围内的零售业、批发市场业、物流业和会展业。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2020年。

其中,近期规划为2005-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2020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

第四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生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统筹城市基础设施与商业网点的建设;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业态结构,推进市场创新,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商品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条规划原则

1、适应“2+5”组团城市建设格局。

反映城市特色和发展需要,兼顾区域组团职能与发展规模,体现现代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针,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完善商品市场功能,促进商品市场体系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2、推进商品市场的创新发展。

加快发展新型业态,因地制宜,创造城市商业中心形态;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创新,实施物流强市战略,发展市场、物流、会展等功能组合的生产服务业;加快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显著提高技术进步水平。

3、提升在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立足广佛经济圈,加强消费市场的互补作用;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国际性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专业市场;发挥城市综合优势,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整合会展业资源,拓展会展服务,打造专业会展的国际品牌;挖掘文化价值,促进市场繁荣,增强地区中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4、规划的指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相结合。

加强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联系,构建商业网点体系基础架构,明确基本布局与优化方向,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指导城市地产开发与商业网点开发的协调,促进商业网点建设与经营发展目标的统一,保护城市长远发展能力与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第六条发展战略

1、创新战略。

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

树立新的流通产业观,提升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进技术、机制和制度创新,以人为本,发展现代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提高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水平。

2、结构调整战略。

坚持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调整重要商业网点的布局和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增强流通服务和对外主动辐射的能力;积极培养消费热点,拉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3、品牌战略。

坚持把打造品牌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统一起来,全面提升佛山市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商业中心品牌,增强对地区生活消费的拉动和辐射;打造专业市场品牌,发展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形态;打造物流企业品牌,提升物流服务产品的竞争力;打造专业会展品牌,建设专业会展强市。

4、文化兴商战略。

坚持把建设文化名城作为振兴商业服务业的内在动力。

开发历史与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化建设带动物质消费;倡导现代消费文化,扩大消费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倡导现代工业文化,促进资源整合与社会分工,发展新型生产服务业。

第七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宽裕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创新、统筹、升级的发展思路,建成全面服务佛山、主动辐射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消费品与生活服务市场体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体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特色专业会展体系;生产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拉动消费和服务生产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增长方式和效益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近期规划,佛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3%,2010年达到1128.8亿元左右;人均零售网点营业面积由0.86平方米增加到1.0平方米;全市零售网点总营业面积达到380-40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100多万平方米。

远期规划,佛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1%,2020年达到3205.1亿元左右;人均零售网点营业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全市零售网点总营业面积达到540-56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150多万平方米左右。

2、具体目标

(1)建成与“2+5”组团城市格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消费品与生活服务市场体系

——增强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的核心与带动作用,完善以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为主导,组团商业中心为支撑,园区商业、社区商业网络和城镇商业体系为基础的发展机制;形成1个主商业中心,6个组团商业中心和园区商业、社区商业、城镇商业的层次合理并有机联系的基本布局;具备业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齐全、服务特色鲜明、拉动消费作用突出的综合能力。

——发展面向海内外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形成以现代化专业市场为主导、其它专业市场为补充的基本布局;家电、陶瓷、家具、纺织等现代化专业市场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和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具备集交易、进出口、需求分析、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及会展于一体的新型流通服务能力。

——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结构,增强大型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能力和服务组织能力,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集散中心、生鲜食品超市和新型街市为零售主渠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具备方便居民生活、促进绿色流通、保障安全消费的基本能力。

(2)建成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体系

——依托制造业和流通业的优势,形成以大型和国际化的生产资料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为有益补充的基本格局;实现由商品品牌经营向市场品牌经营、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由辐射国内市场向辐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跨越;优化市场布局与结构。

——市场功能明显提升,形成交易、物流服务、价格形成、信息服务及会展等综合能力;市场形态有效拓展,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市场技术全面进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交易方式和展示手段等得到实质性改进;市场创新成为市场发展的基本动力。

(3)围绕产业强市的目标,建成布局合理、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着眼全球物流市场,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依托佛山市优势产业,建成布局合理的物流基地,带动分散的仓储和运输资源的整合;构筑与产业聚集地、重点园区、重点市场、交通枢纽相联系的战略性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结合生产资料市场创新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设立规范有序的货物配载市场,形成有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产品系列;物流市场趋于完善,物流产业成为佛山市的支柱产业。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成佛山市物流服务的信息平台并融入泛珠三角和全球性物流信息网络;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政策与技术标准体系;建成具有核心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体系。

(4)形成有特色的专业会展体系

——整合展馆资源,结合产业优势,发展专业会展;统筹展馆布局,扩大展馆的组合规模;集中优势,以专出新,以新制胜,优化会展产业结构,提升会展产业水平。

——发挥制造业、物流业与专业批发市场优势,实现专业会展的形式创新与功能创新,形成具有服务产业、经营城市等作用的专业会展国际品牌;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佛山产业发展的机遇,把佛山市发展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会展强市。

——加强与广交会、高交会和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家级会展的联系,突出特色优势,发展稳定的合作关系,强化国家级会展有机组成部分的地位,成为专业会展国际化发展的成长核心。

第三章规划布局

第八条消费品与生活服务市场的规划布局

1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

1.1体系结构、地位与功能

体系结构。

佛山市商业中心包括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和大良容桂、狮山、西南、西江、大沥、九江龙江等六个组团商业中心。

商业中心的布局与“2+5”组团城市格局相协调,商业中心的多核结构与单核结构的空间形态与组团式发展特点相统一。

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的地位与功能。

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立足佛山,面向本地区,在城市商业网点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要提供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消费服务和必要的商务服务;成为创新消费文化和服务方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拉动力量;成为特色消费市场和辐射周边地区的资源中心;成为城市形象的精华或区域性标志、城市繁荣和城市文化的窗口;要发挥反映消费信息、调整商品生产的杠杆作用。

组团商业中心的地位与功能。

组团商业中心立足城市组团,与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一起,辐射周边地区,在城市商业网点体系中处于支持节点地位。

要提供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消费服务;成为创新消费文化和服务方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拉动力量;成为特色消费市场和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资源;要发挥反映消费信息、调整商品生产的作用。

 

1.2发展和控制导引

发展导引。

商业中心要把握服务多样化和服务主题化的基本走势,满足人们消费和非消费活动的多元需求,合理调整业态、业种和其它配套设施的结构,突出大型商业网点的作用;要符合城市用地组织、交通组织和景观组织的要求,依托都市捷运体系积极发展交通枢纽商业;加强商业中心之间以及与相邻地区重要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形成市场定位与服务的特色;要适应城市布局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控制导引。

商业中心要控制小、散、乱的商业网点组合,避免业态单一,减少对历史和文化景观的干扰;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控制大型商业设施之间的合理间距;要符合功能定位要求,限制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消费品大型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要做好与道路交通规划的衔接,并完善商业网点停车配套,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性道路两侧发展集约型、规模型商业,除规划的商业街外,在次干路、支路等生活性道路两侧限制发展沿街商铺;要符合城市用地规划,商业网点建设用地不得占用河流绿色廊道。

1.3布局要点

1.3.1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

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位于市域中心区域,规划近期由祖庙商圈、桂城商圈、东平商圈和季华商业带组成,通过广佛地铁、一环快速路有机连接,远期规划增加陈村商圈,分别是三核一带和四核一带结构的商业中心区。

中心组团主商业中心应与历史传统、现代新区、自然景观有机统一,和谐发展,成为城市商业形象的代表和城市发展的窗口,成为广佛都市圈中有文化底蕴、服务特色和连通优势的商业中心,成为辐射港澳及海外的观光商业区,在佛山商业发展中,发挥核心和带动作用。

——祖庙商圈。

该商圈以祖庙路、福贤路、升平路、锦华路、松风路为主体,结合历史文化、民俗工艺、酒店服务、休闲娱乐和汾江河两岸自然景观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时尚、休闲、观光、传统特色商业和主题商业街,加强多元消费服务的组合效应;改造街区商业环境、网点结构与服务环境,调整业态结构,发挥大型商业网点的带动作用;配套休憩和停车设施,打造泛珠三角地区的商业名街。

——桂城商圈。

东起平一路,西至南海大道,南起南新一路,北至海八路。

该商圈以南海广场、城市广场和深国投商业中心为基础,实行空间适度扩展和功能积极扩展,发展配套服务网点,开发服务、娱乐、文化消费领域;与千灯湖公园周边建设相配套,适度设置便利店、超市和餐饮、娱乐类网点,构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居住区。

——东平商圈。

由魁奇路以南、东平水道两岸区域组成,是“一河两岸”新城区的新兴商业区。

该商圈依托东平水道实行功能分区发展,

水道南片为商务主导型商业区;水道北片为商业主导型商业区,依托广佛地铁实行与广州商品市场的互补式发展,优先设置商业广场、休闲娱乐网点和主题商业街等相对集中的消费场所,设置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其他商业网点。

——季华商业带。

沿季华路两侧发展,并东西双向延伸,形成一条轴心商业带。

该商业带实施分路段发展,西段(佛山大道以西)以中国陶瓷城为主发展陶瓷交易、展示类网点;中段(汾江路至大福路)结合季华园、文华公园、亚洲艺术公园等景观节点,发展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等集约型、规模型商业设施,打造现代商业;东段(文华路以东)以季华二路与桂澜路交汇口商业中心为核心,依托一环快速路、东平水道沿岸开发建设,整合半月岛等旅游资源,优先发展购物中心、特色餐饮、星级宾馆及休闲娱乐网点,适度发展综合超市、便利店、生活服务网点等社区商业设施,满足旅游度假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消费需求。

配套建设架空步行天桥、过街隧道等立体化步道系统和停车设施。

——陈村商圈。

位于广州南站周边区域。

该商圈考虑到广州南站建成后可能形成的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实行分步骤发展,优先设置服务本地人口的便利店、超市和其他生活服务网点,适度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面向流动人口设置餐饮、购物与休闲网点。

1.3.2组团商业中心

 

(1)大良容桂组团商业中心

大良容桂组团商业中心位于市域东南部,由大良老城商圈、德胜河商圈和容桂商圈组成,是三核结构的商业中心。

大良容桂组团商业中心要发挥消费潜力巨大、餐饮文化深厚以及与广州市场毗邻的优势,成为现代都市商业发展的典范,成为广佛都市圈南部的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和购物消费中心,成为直接辐射中山、江门等周边地区的品牌消费与时尚消费的综合商业区。

——大良老城商圈。

东起新桂路,西至新宁路和鉴海路,南起南国路,北至桂畔路。

该商圈依托“一街一园”实行精、特互补发展,以步行商业街为主体,调整华盖路、清晖路和东乐路等街区业态结构,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和精品老字号,形成名品名店为主的商业街区;以清晖园为中心,适度发展大中型综合超市等商业网点。

——德胜河商圈。

位于德胜河两侧,东起碧桂公路,西至广珠公路,南起桂洲大道,北至德民路。

该商圈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便民服务相结合的发展,完善建设大型购物中心,积极发展便利店和餐饮网点,控制发展大型超市。

——容桂商圈。

位于桂洲大道、容桂大道、容奇大道和广珠公路围合成的区域内。

该商圈实行商业与商务服务的互动发展。

依托购物中心,发展工厂直销中心和休闲娱乐网点,适度设置商业服务设施。

限制新建大型商业网点。

(2)狮山组团商业中心

狮山组团商业中心位于市域中北部,以狮山镇为主体,是单核结构的商业中心。

狮山组团商业中心要适应新兴产业试点基地的发展要求,以园区商业中心为基本形态,园镇互动,成为新兴的综合型商业中心,为周边区域的人群提供多元服务。

近期

规划,优先建设基础性便民商业网点;鼓励发展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中小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和配套的餐饮、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

远期规划,发展教育、文化、健身设施,完善商业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3)西南组团商业中心

西南组团商业中心位于市域北部,以三水中心区的商业区为主体,东起健力宝路,西至口岸大道,南起人民路,北至广三高速公路,是单核结构的商业中心。

西南组团商业中心要体现组团职能定位要求,成为服务本地及邻近镇区,辐射花都、四会等周边地区的商业中心,成为广佛都市圈西部的综合商业区。

近期

规划,优先改造以文锋路和新华路为主体的老商业片区,鼓励原有商业网点的升级改造和业态更新;重点建设以三水广场为核心的新商业片区,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餐饮和娱乐休闲网点。

远期规划,将老商业片区的网点重心北移,沿新华路、同福路逐渐连接新商业片区,使两大片区连成整体,进一步完善商业中心的购物、休闲、娱乐功能,提升商业中心的整体形象。

(4)西江组团商业中心

西江组团商业中心位于市域西部,主要由荷城和西樵的商业区组成,是双核结构的商业中心。

西江组团商业中心要体现组团职能定位要求,成为服务高明本地及邻近镇区,辐射江门、高要等周边地区的商业中心,成为广佛都市圈西部的综合商业区。

近期规划,优先改造荷城和西樵商业区的商业网点,鼓励现有商业网点的升级改造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建设西樵旅游特色商业网点,鼓励发展配套服务设施;改造文昌路、沧江路、荷香路、文华路及其所围成的旧城区域。

远期规划,将平行荷富大道的荷香路及未来中心城区可能形成的综合公共活动中心作为拓展重点,增强荷城与西樵两大商业区的联系与互补,适度发展大型商业网点。

(5)大沥组团商业中心

大沥组团商业中心位于市域东北部,连接大沥等商业区,是单核结构的商业中心。

大沥组团商业中心要体现组团职能定位要求,成为服务本地、东承广州市场的商业中心区。

近期规划,优先改造现有商业网点,完善商业基础设施,以购物中心为主体,鼓励发展中小型专业店、专卖店、超市和餐饮网点;适度发展工厂直销中心和折扣店;适度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和步行商业街。

远期规划,引导区内商业协调发展,整合各商业区网点资源,形成各区特色;适度发展大型专业店、专卖店;配套休闲、娱乐和文化消费网点。

(6)九江龙江组团商业中心

九江龙江组团商业中心位于市域南部,主要由九江和龙江商业区组成,是双核结构商业中心。

九江龙江组团商业中心要体现组团职能定位要求,成为具有水乡特色的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和购物消费商业中心,服务本地,辐射周边地区。

近期规划,优先调整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鼓励发展专卖店、专业店和超市等新型业态;控制发展大型百货店、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等大型商业网点。

远期规划,九江龙江组团商业中心发展成为以购物中心为主体,中小型商业网点合理配套的综合商业区。

2园区商业中心

2.1地位与功能

园区商业中心是园区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园区及其相邻区域社会公共活动中心的主体,也是组团商业中心或社区商业中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园区商业中心主要面向园区内工作和生活人群,提供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购物、餐饮和其它生活服务;要突出园区的社会功能,丰富并提升园区的经济功能。

2.2发展与控制导引

发展导引。

园区商业中心规模要与主要服务人口相适应,满足人们创业、生活、学习与社会沟通等多方面需求;重点发展综合性商业网点,注重营造人文环境,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强调园区商业中心空间形态与园区道路、景观相协调,并符合园区功能区划要求;列入园区整体规划,统筹园区商业网点开发。

控制导引。

园区商业中心的区位要符合园区功能区划要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不应破坏园区景观,园区内限制设立农贸市场和与园区产业不相关的批发市场。

2.3布局要点

规划建设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科技工业园、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德科技工业园、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和高明沧江工业园等六个重点工业园区商业中心。

园区商业网点要按设计人口规模配套商业网点面积,优先发展大中型综合超市,配套发展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和餐饮网点;适度发展金融、文化、休闲、健身、娱乐、中介、美容美发、家庭服务和维修等生活服务网点,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3社区商业网络

3.1地位与功能

社区商业网络在城市商业网点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性和综合性服务的主体系统,是拉动服务消费的基本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3.2发展与控制导引

发展导引。

社区商业网络经营面积要与主要服务人口相适应;满足人们生活与消费方式变化的需求,调整网点结构,完备服务功能,发展服务消费;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优化社区商业网络的空间形态,大力发展功能齐全、业态先进、规模适当的社区商业中心;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社区商业中心要与社区交通组织、景观组织相协调;引导在社区周边设立新型街市。

控制导引。

社区商业网络的设置要有利居住环境,控制在封闭社区内发展农贸市场和有噪音、废水和气味污染的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形态要符合经营发展要求,控制与住宅楼底层户型相似的小型商业网点。

3.3布局要点

新建社区按5%-7%的比例预留商业面积,并以社区商业中心为主要形态;鼓励发展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生鲜食品超市、新型街市、餐饮、洗衣、家庭服务、维修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网点;积极发展社区电子商务;限制发展农贸市场、消费品专业市场以及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的商业网点,居民购物出行距离不超过1000米为宜。

社区商业网点具体设置可参照表1要求。

表1社区商业网点配置要求

人口规模

商业网点配置要求

2000人

设置便利店、生鲜食品超市、书报亭、医药店、餐饮店等网点

5000人

增设综合超市、服务类店铺

2万人

增设中型超市、生鲜食品超市、各类专业店(服装、医药、家电、书店等)、餐饮店

5万人

增设社区型综合超市、生鲜食品超市、各类专业店(服装、医药、家电、书店、维修店、家政服务店、洗衣店等)、餐饮、旅店、文体场所

10万人

增设大型、综合超市等。

4城镇商业体系

4.1体系结构、地位与功能

体系结构。

佛山市城镇商业体系包括城镇基础商业网点、城镇商业中心和伙伴城镇商业中心三个层次,城镇商业体系的层次结构与城镇结构特点相统一,与伙伴城镇演变趋势相适应。

地位与功能。

城镇商业体系是城镇社会公共活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社会经济活动的设施支撑体系的要素之一。

城镇商业体系主要面向城镇居民,提供便利性和综合性服务,拉动多元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于城镇改造与伙伴城镇发展;联系城市商业中心,和周边地区商品市场相互辐射、相互补充。

4.2发展与控制导引

发展导引。

城镇商业体系要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和行业范围,改善商业服务环境,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发展以社区购物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伙伴城镇商业中心;依托城镇文化与自然资源,发展优势服务业,扩大特色服务的产业规模。

控制导引。

城镇商业中心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控制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要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引导农贸市场和经营方式落后的消费品专业市场的改造和升级。

4.3布局要点

4.3.1城镇基础商业网点

规划期内,将城镇基础商业网点与社区商业网络的建设相配合,以满足本地居民生活消费基本需求为目标;鼓励发展食杂店、便利店、超市和生活服务网点;控制发展大型商业设施,改造杂货店,淘汰马路摊商。

4.3.2城镇商业中心

城镇商业中心以满足城镇居民购物、餐饮、娱乐和休闲等多元消费需求为目标,鼓励发展便利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生活服务网点和娱乐休闲设施,控制发展大型商业设施。

4.3.3伙伴城镇商业中心

规划确定丹灶-白坭、人和-明城-杨梅、更楼(新圩)-合水、里水-狮山-乐平和南边-芦苞-大塘-迳口五个伙伴城镇商业中心。

伙伴城镇商业中心以满足城镇居民多元消费需求,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为目标,鼓励发展大中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和工厂直销中心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娱乐和服务设施,鼓励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社区购物中心。

5商业街

5.1地位与功能

商业街是城市商业中心和城镇商业中心的一种形态或组成部分,步行街是商业街的特殊形式。

商业街要具备商业中心的主要功能。

5.2发展与控制导引

发展导引。

挖掘商业街文化资源,突出文化优势,引领商业文化时尚;力求商品结构、消费环境、服务方式的统一;改善商业街的商业环境与整体景观,分散交通流,完善步行系统。

控制导引。

商业街要符合功能定位要求,限制设立批发市场;要有利客流和物流的组织,控制商业街的长度和宽度,并控制和降低对临街居民生活的干扰。

5.3布局重点

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类商业街。

综合型商业街是集购物、餐饮和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